首页 理论教育 策略关系方法:超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

策略关系方法:超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策略关系方法:超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显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批判性的介入,以及对普兰查斯国家理论的考察,可以看作杰索普创建“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前奏。“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正式出场”或者说“破茧而出”是在1990年的《国家理论——使资本主义国家回归其位》。它试图通过“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创建,从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80年代的国家理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对话。

第三章 策略关系方法:超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

显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批判性的介入,以及对普兰查斯国家理论的考察,可以看作杰索普创建“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前奏。“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正式出场”或者说“破茧而出”是在1990年的《国家理论——使资本主义国家回归其位》。因此,与《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尼科斯·普兰查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策略》相比,《国家理论——使资本主义国家回归其位》是一个更具建构性的文本。它试图通过“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创建,从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80年代的国家理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对话。[1]为此,《国家理论——使资本主义国家回归其位》既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早期论争,也对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后马克思主义者——比如福柯、西达·斯考切波、拉克劳和墨菲、尼克拉斯·卢曼(Nikolas Luhmann)以及马克思主义调节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因此,追溯这些争论和批判性分析的演进及其对杰索普思想的影响,就成为我们理解“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一个合适途径。不过,考虑到杰索普在国家理论上的方法论自觉[2]——借用他的学生M.J.斯密斯(M.J.Smith)的说法,杰索普具有在国家解释中几乎难以见到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自我意识,首先关注其方法论立场——“接合方法”(the method of articulation)以及与之相关的“偶然的必然性”(contingent necessity)概念看来是极为必要的。

杰索普的“接合方法”受到实在论,尤其是拉塞尔·基特和约翰·厄里(Russel Keat and John Urry)以及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有关科学实在论方法的奠基性文本的影响。[3]早在《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杰索普就指出,由于现实世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或层次,因此需要发展不同的科学原则以分析和考察它们各自的存在条件。并且,每个领域不仅包括外在层次或现象形式,而且还包括潜在层次。从而我们不仅要分析不同的层次,还要分析每一层面中的不同抽象层次。并进一步把抽象层次区分为“经验的”(the empirical)、“实际的”(the real)和“真实的”(the actual)[4]三个层次。[5]杰索普的方法论立场还可以看作是基于普兰查斯著作的阿尔都塞主义立场的“翻修”: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都把“具体现实”的再生产视作思想中的具体,视作多元决定的复杂综合。因此,他们认为理解现实世界需要发展一组概念——从最简单和抽象的概念过渡到复杂和具体的概念。杰索普的方法同样包含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从(逻辑地)不确定过渡到(历史地)确定性的运动。除此之外,“接合方法”认为产生一个充分的理解历史因果性任务的理论框架还需要接合不同的理论体系。“偶然的必然性”“需要我们把源自不同理论体系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原则结合起来,让它们跟一定的、在理论上待说明的事件联系起来。”[6]“偶然性”是与理论的不确定性相关的逻辑概念,而“必然性”则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偶然性”意味着“单一理论体系”话语的不确定性,它可以适当地和“必然性”概念——它指称支撑实在论科学探究的这样一种假设:“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并列起来。“偶然的必然性”意味着:(1)一种对现实事件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必须说明不同的因果链如何通过相互作用使其成为必然;(2)现实事件是不同因果链交互作用的多元决定结果,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相互作用会发生,并且它产生的结果是必然的;(3)由于相对于任何一个理论计划来说,现实事件的必然性是不确定的(偶然的),因此任何一种理论解释必须是历史的;(4)这并不意味着解释包含着不连续事件的一个简单的按时间先后顺序的罗列,这样将无法涉及它们在现实因果机制和倾向中的起源;(5)对“偶然的必然”经验事件的一种充分解释取决于要得到详细说明事件的抽象层次和复杂程度——事件越不抽象和越复杂,在因果机制、最初条件等的说明上就要更确定和更具体。[7]因此,杰索普认为,适当的理论建构方法必须建于双重运动的基础之上,“首先,沿着分析的一个层面,从抽象到具体,其次,通过分析现实世界的不同层面有差别的接合,从简单到复杂。凭借这两种理论发展的形式,就产生了越来越合适的解释。”具体而言,“接合方法”是以如下方式来进行理论建构的,即只要认定那种理论或解释能够说明有待解释的事件,那么就可以把它们当成是合适的理论,而根本不管它们的抽象层次到什么地方。但是万一这种理论或解释不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扩充到解释比较低层次的抽象,那么就要把它看成为不合适的。至于一种理论或解释到底合适还是不合适,要“取决于研究者所采用的特定理论框架”。所有的理论对象一旦能够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加以研究,那么就有可能解决有关存在的抽象情况和被理解的实际形式之间发生决裂的这个问题,即理论进入了现实世界。最后,适合于不同分析层面的一些解释,应该都可以进行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