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超理论和理论

超理论和理论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超Y理论最早是由莫尔斯和洛希于1970年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中提出的。这种理论与复杂人性理论的不同之处是超Y理论认为对人性的认识要因人而异,人和人不同;具有对人性认识的权变观。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Z理论是综合了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特点的领导理论。

超Y理论最早是由莫尔斯和洛希于1970年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他们在复杂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假设:

第一,人们工作的动机和需要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主要需要是取得胜任感。

第二,实现胜任感的方式取决于一个人的其他需要,如权力、独立、结构、成就和交往等。

第三,胜任感的实现和任务与组织的适合密切相关。

第四,即使胜任感实现了,它仍然起着激励作用,它往往激励一个人树立更高的目标。

这种理论与复杂人性理论的不同之处是超Y理论认为对人性的认识要因人而异,人和人不同;具有对人性认识的权变观。

Z理论是由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

在Z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这些企业都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设有子公司或工厂,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大内的研究表明,日本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较美国的效率更高,因此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

Z理论是综合了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特点的领导理论。该理论认为:

第一,要长期雇佣职工,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的职业有保障,从而使职工更关心企业的利益和长远的发展。

第二,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应采取启发、鼓励、支持的态度集中工人的建议,经由上下协商后由上级做决策。

第三,上级不轻易向下级发布硬性指令,下级在向上级汇报前,应先同有关部门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四,领导者对职工要全面关心,要防止上下级之间闹矛盾。

第五,要把对生产或工作的要求,同对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改善结合起来。

第六,要重视职工业务技能的提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多方面经验的积累。

第七,对职工的考察也应该是长期和全面的,而不只是考察其生产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