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论》的理论层次及其逻辑关系

《资本论》的理论层次及其逻辑关系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罗雄飞《资本论》的理论层次及其内在逻辑联系,也是学术界探讨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此外,《资本论》的主题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即对以往的政治经济学隐含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它的思想方法进行批判。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虽然围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论》前三卷的着力处则是古典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及其集中体现——“斯密教条”。

罗雄飞

资本论》的理论层次及其内在逻辑联系,也是学术界探讨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它的前三卷与科学实证主义方法息息相关,体现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同时也是认识主体对资本主义生产这一客观对象的科学认识过程,或者说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科学知识的被展开过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宽泛的意义来说,《资本论》整体上都还属于本质研究的范围,即便是生产价格理论,也只是基于本质分析对现实经济关系的抽象的原则性说明,还没有落实到“真实”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因此,这里的“现象”分析还只能称为“抽象现象论”。而另一方面,它与“真实”的现实又已经直接联系着,因为“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不仅是理论原则,对于从事市场经营的资本来说,这也是现实的日常的观念。但是,《资本论》解决的只是本质层面的理论任务,它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趋势和内在本质,说明节制资本的必要性。而要对“真实”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说明市场机制的作用,说明知识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仅仅限于《资本论》还是不够的。

此外,《资本论》的主题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即对以往的政治经济学隐含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它的思想方法进行批判。从某种意义来说,它又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样的的视角来说,它已经较为完整地完成了理论任务,但经济学作为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分析工具,只有依照既有理论的思维方法、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进一步拓展,才有可能更为具体地发挥这种功用。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虽然围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论》前三卷的着力处则是古典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及其集中体现——“斯密教条”。因此,整个《资本论》前三卷的逻辑线索也需要联系“斯密教条”来把握,甚至可以说,《资本论》的第一、二、三卷,正是与“斯密教条”的三个错误直接对应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