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现实。从总体上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不可否认的人类历史的进步。特别是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不能局限于就发达国家论发达国家,而因从世界的范围或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上去认识它和把握它。

一、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初,列宁又提出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现实。为什么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还在20世纪后半叶有了新的发展?这个问题,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和哲学社会理论家们所面对的最大题目。

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否则就很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出科学的认识。第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资本主义。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资本主义所作出的某些结论需要修正和发展,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没有过时。比如,我们只有坚持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理论,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原理,坚持对“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正确把握,才能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从总体上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不可否认的人类历史的进步。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列宁也说过:“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会忘记,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而帝国主义又比垄断前的资本主义进步。”同理,当代资本主义肯定比战前的资本主义更加进步。第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要有历史的眼光、全球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特别是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不能局限于就发达国家论发达国家,而因从世界的范围或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上去认识它和把握它。

第一,新科技革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每一方面的发展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这次科技革命,并且最迅速、最深入地吸收了这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将其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一般认为,这次科技革命在三个方面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其一,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科学技术使传统的工业部门不断地得到改造,同时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条件。其二,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相应带来的更高的产出率,是战后西方国家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原因之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企业的货币资本的积累,进而扩大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其三,科技革命开创了新兴产业,拓展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国际国内市场。由于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当代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表现得最为突出。长期以来,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信息革命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有说服力的解释。目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20%~30%增加为70%左右。由此可见,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之所以会有较快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之所以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是得益于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缓解了国内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霍布斯鲍姆作为身处西方世界的左翼历史学家,特别强调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与改革对资本主义得以在战后重获新生的决定性作用。霍氏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政策目标归为四项:重建全球贸易和金融制度;利用美国和美元的经济霸权稳定全球经济体系;“经由公共计划和经济管理的帮助”加强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充分就业。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认同霍氏的因果论,但的确如上节所述的那样,自从社会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出现于世界,资本主义在上世纪20-30年代出现一系列问题后,国际资本主义便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作法,建立起一套比较齐全、比较成熟的现代资本主义新体制。在经济领域,告别了纯粹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年代,增加了国家的宏观干预和调控。在社会层面,建立了标准参差不齐,但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政治领域,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健全了资本主义法律体系。在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调整,不仅容纳了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使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政治制度继续得到西方国家相当多人的认同。当我们在分析发达国家战后发展变化原因的时候,切不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作出的某些论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的确作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判断,但从战后的实际情况来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不承认这一点,既不实事求是,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国际环境和秩序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首先,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对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战后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情况下出现的。因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垄断资本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为垄断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场所,而且为西方国家的制成品提供了新兴市场,还为西方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源和初级产品。西方国家正是在这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了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其次,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使发达国家获得了超额利润。国际经济旧秩序包括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国际经济旧秩序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但西方主导和不平等性这两个最明显的特征没有变。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约有2/3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是面向发达国家的。美国、欧共体、日本对13种重要原材料的平均依赖程度分别为60%、90%和92%。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以低价向西方出口,西方的工业制成品则以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可以这样说,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这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本质的最简洁的概括。再次,二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由于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经济取得的明显成就,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对第三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为了减少和抵制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及竞争力,西方不得不调整统治方式和政策,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有限度地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总之,科技革命、自我调节和国际环境与秩序等方面的因素,把资本主义的渡船暂时撑出了覆灭的漩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