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后日本产业的发展演进

战后日本产业的发展演进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赶超成功、模式困境与战略转型张玉来[1]内容提要 近来,日本产业界犹如大浪淘沙。层出不穷的“不祥事”充分暴露了日本产业竞争力迅速下滑的严峻事实。借此,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落伍于IT主导的技术革命、落后于模块化为特征的生产革命、全球战略趋于保守,这是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日本产业步入衰退的三大原因。战后70年之际,日本产业也再次迎来一场重大的转型变革。

——赶超成功、模式困境与战略转型

张玉来[1]

内容提要 近来,日本产业界犹如大浪淘沙。三洋退市、索尼断臂求生、松下结构改革、夏普卖股自救、高田门的“蚁穴效应”、东芝会计造假……层出不穷的“不祥事”充分暴露了日本产业竞争力迅速下滑的严峻事实。而村田电子等零部件企业异军崛起、伊藤忠携手正大持股中信、东丽联手波音与宝马、丰田开放5000项专利,这又反映了日本企业正突破旧观念、顺应全球化潮流、打造联合创新模式。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曾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其产品畅销世界,全球贸易占比几近10%,对美出口占比超过三成。借此,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但90年代日本产业却转向衰退,出口下滑、创新乏力。落伍于IT主导的技术革命、落后于模块化为特征的生产革命、全球战略趋于保守,这是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日本产业步入衰退的三大原因。由此,日本企业纷纷变革自救,日本产业也因此而步入重要转型期。

关键词 日本产业 赶超模式 技术创新 模块化革命 产业转型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创造出辉煌的历史一页:198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23416美元,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反观1960年,该数字还仅为477美元,也就是说在28年之间增长了49倍。[2]再从整体来看,在世界贸易出口方面,日本占比不断提高,从1970年占比6.8%快速增长至1987年的9.8%;日本的对外纯资产也由战后初期负值(1967年仍为负的9亿美元)转为正值,到1988年年底已经达到2917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3]这一切都建立在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基础之上,如日本对美出口已占其全部出口额的34%,而后者则一直是战后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高科技产品是日本敲开美国大门的关键。

然而,步入90年代之后,虽然贸易黑字状态继续维持,1992年其经常收支甚至同比大增61.3%,达1259亿美元,占名义GNP的3.3%,[4]但实际上日本产业却已步入强弩之末,出口竞争力开始下降。有三大因素是致使其转向衰退的关键:一是落伍于技术革命,美国主导了IT产业技术革命,它成为美国新经济的重要支撑,反观日本却把产业发展目标确立为机器人领域;二是落后于生产革命,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计算机领域生根发芽并普及的模块化,逐步泛化到其他产业,掀起了产业界的模块化浪潮,但日本企业却仍沉醉于精益生产方式,未能敏锐意识到这场设计革命将带来的产业巨变;三是应对全球化浪潮陷于战略保守,面对相关产业从美欧国际大举向新兴市场“整体搬迁”,日本仍极力维护所谓“本土意识”,只是向海外转移了生产功能。

近来,日本产业界犹如经历一场大浪淘沙:一方面是三洋退市、索尼“断臂求生”、松下结构改革、夏普卖股自救、高田门的“蚁穴效应”、东芝会计造假……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充分暴露着日本制造业竞争力下滑的严峻事实。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村田等的异军崛起、伊藤忠携手中信和正大、东丽联手波音与宝马、丰田开放5000项专利……这些“好消息”也反映了日本制造企业正突破旧有观念、顺应全球化潮流、打造联合创新模式。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战后70年之际,日本产业也再次迎来一场重大的转型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