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奥斯卡影片《飞越疯人院》:“束缚”与“自由”的博弈和尴尬

奥斯卡影片《飞越疯人院》:“束缚”与“自由”的博弈和尴尬

时间:2022-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演米洛斯·福尔曼被称为捷克新浪潮电影奇才,作品有《飞越疯人院》《莫扎特》《月亮上的男人》以及《性书大享》等。为了出狱,他不惜装疯,想要以疯人院为跳板,逃出牢笼,重获自由。扮演弱智青年比利的布雷德杜里夫的表演也异常出色,这使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影片中,麦克的行为和遭遇令人感慨万分。

《飞越疯人院》:“束缚”与“自由”的博弈和尴尬

背景资料

英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原著:肯·凯西

编剧:肯·凯西 博·古德曼

   达尔·瓦瑟曼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主演:杰克·尼科尔

   露易斯·弗莱彻

出品:美国联美电影片公司、幻想影片公司

荣誉:1975年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共5项大奖。

img67

杰克·尼科尔森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美国演员。自1969年因影片《逍遥骑士》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后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3次捧得奥斯卡奖,是奥斯卡奖历史上获提名最多的男演员,堪称“奥斯卡之王”。

1994年,他获得美国电影学院的终身成就奖,1997年《帝国》杂志将他列入“当代100名杰出影星”,排名第6。他的主要作品有《关于施密特》《蝙蝠侠》《闪灵》和《尽善尽美》等。他的表演极富个性。稍短的鼻梁、宽阔的前额和粗短的身材,显示出尼科尔森独具的粗犷气质;那双充满蛊惑人心意味的眼神,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使他那张擅长饰演恐怖片的面孔尤其让人难忘。在他1980年拍摄的恐怖片《闪灵》中,他饰演的鬼魂缠身的作家杰克·多伦斯那张阴森恐怖的脸是如此传神,以至于让人觉得那股森森的鬼气是他与生俱来的。

img68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被称为捷克新浪潮电影奇才,作品有《飞越疯人院》《莫扎特》《月亮上的男人》以及《性书大享》等。

内容简介

性格豪放的青年麦克·墨菲因打架入狱。为了出狱,他不惜装疯,想要以疯人院为跳板,逃出牢笼,重获自由。但迎接他的现实,却并非他想象的那般美好。在外表严肃端庄、骨子里却冷酷残忍的护士长拉奇德的统治下,疯人院的病人们在音乐中有序地吃药、接受治疗、召开触犯个人隐私底线的讨论会,整个疯人院平静得像一道空荡荡的走廊,毫无希望与生气。

img69

充满青春气息的麦克犹如一道自由的旋风在病院刮过,他与病友打牌、打篮球、说俏皮话,甚至趁医院让病员休息之机,私自带领病友去码头游玩,在他的影响下,死气沉沉的疯人院里开始有了一丝活力。但他的所作所为使他与拉奇德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他因此所受到的惩罚也更加严厉。他一再闹事,一再遭到镇压,形势的严峻使曾经满怀希望的他意识到,这里绝非是他想象中的自由避难所,因此,他开始准备自己的逃跑计划。

麦克的女友开车前来接应即将跃出牢笼的他,在离开之前,麦克向病友告别,并举行狂欢晚会庆祝即将到来的自由。早晨,拉奇德抓住了为成全好友比利而延误时机未能逃走的麦克。他被残忍地做了脑叶切除手术,真正变成了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病房里又恢复了平静。夜里,麦克的好友印第安酋长用枕头将他窒息而死,结束了他的生命。在夜色掩护下,健壮的酋长带着麦克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灵魂,跃身逃出疯人院,消失在黎明前黑魆魆的远山之中。

获奖原因分析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涉及精神病患者这一题材,如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群鸟》等,但这些作品更多地是从犯罪、惊悚片的角度推进故事发展,对精神病人持批判和揭露态度。而《飞越疯人院》却一反常规,站在病人立场,将精神病人描写成一个个可怜无助、被制度扭曲和戕害了正常心智的受迫害者,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制度和利用制度实施统治的所谓正常人,使影片始终展示着“冲击束缚”与“追求自由”的博弈,揶揄制度统治中的尴尬与无奈,本片的常规之处有以下几点:

img70

1.个性化的表演,眼神的战争

作品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精神病院,人物多是精神病人,这样的题材自然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米洛斯一贯的风格是一丝不苟地挑选职业演员作为主角,并大胆起用非职业演员。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之间对手戏的表演难度可想而知。

尼科尔森自幼性格孤僻内向,这使他常扮演内心世界阴郁灰暗的角色。他的表演夸张,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狡黠、变化莫测的眼神,掩藏在眼窝深处的小而亮的眼睛,都给人一种粗犷感和狡黠感,带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他的表演本色当行,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令人不敢深信却又极容易上当,令人无法猜透其内心世界。除表演之外,尼科尔森被导演挑中的原因还在于他与剧中人物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热情奔放、玩世不恭、不受羁绊。

息影10年的弗莱彻能够被导演挑中,更加证明了米洛斯的眼光和他对演员的识别能力。她曾在一家医院做过护士,虽说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电视作品中有所表现,但影响并不大。此次东山再起不仅因她个人生活经历与剧中人相符,而且其相貌忠厚,隐藏着杀机的慈祥目光威力无比,脸上程式化的微笑以及冷漠平静……无不体现出剧中人物的老辣和圆滑。她利用天然的温柔战胜了放荡不羁的麦克,减少了影片中过多的剑拔弩张,使争斗更加隐蔽,使影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这个含威不露的护士长在戏份上与男演员难分伯仲,表演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img71

扮演弱智青年比利的布雷德杜里夫的表演也异常出色,这使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

这三位演员的成功之处可以概括为眼神。狡黠的眼神、藏而不露的眼神、慌乱的眼神,在相互的交锋中不时变换,可以说,他们之间的较量是一场没有战火硝烟的“眼神的战争”。

2.喧闹与讽刺调配,笑容与泪痕相携

在好莱坞电影史上,本片被称作是一部“原爆”性的社会讽刺电影。20世纪70年代,嬉皮文化流行,人人崇尚独立、自我,反对政府体制,本片应时代思潮而生,因此一直被影视评论界誉为“70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代表作”。

影片中,麦克的行为和遭遇令人感慨万分。具有强烈叛逆思想的主人公用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去挑战和颠覆代表旧体制的精神病院,最终虽被打败,但他撒下的种子却在他人身上开花结果(酋长的行为使结尾不无温馨明媚),作品中“体制规范是可以打破的”的思想有一股令人感到亲切和鼓舞的力量,在当时人心浮躁、信仰匮乏的年代显得特别可贵。

主题的深刻与手法上的喧闹喜剧色彩进行调配,使影片体现出“寓庄于谐”的智慧光芒。作品中的喜剧元素无处不在:球场上酋长灌篮的从容不迫,病人们打牌时的斤斤计较,出外游玩时的返老还童……无不令人捧腹。轻松的外表,包裹了它的深刻,喧闹与讽刺调配,笑容与泪痕相携,是这部影片获得成功的法宝。

3.清醒的批判意识,隐喻性的哲学意蕴

长期以来,有人将本片定位为简单的象征意义:诸如疯人院象征美国社会,麦克·墨菲是反现行制度的英雄,拉奇德代表了卫道士和帮凶……这种将影片中的人物、事物同现实社会作机械类比,无疑会降低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导演福尔曼曾说,无论是在捷克还是在西方,最残酷的永远是生活本身。因此,影片表达的是基于人类普遍意义上的强烈的愤世嫉俗情绪和追求自由反抗束缚的叛逆精神,具有一种普泛性的社会批判意识。剧中人麦克·墨菲付出种种努力,作了种种抗争,就是想要摆脱现代社会的束缚,追求个人的一丁点自由,但强大的压力和约束,最终将他变成一个失去思想的白痴、一具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麦克的遭遇及最后处境使处于社会束缚下的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如片中的麦克一样,不断与制度抗争,到头来却在不断地被驯服和被镇压中,一再让步和妥协,蜕变为社会制度戕害下的白痴。

《飞越疯人院》不仅仅是一部反社会、反体制的影片,病人们的恐惧也并不仅仅来自于体制本身的禁锢,它来自于周遭的生活,甚至来自于个人内心深处。因此,从人类本身和人类历史角度来看,《飞越疯人院》蕴含的寓意会让人们对自由无忧的生存状态更加不懈地追求,并加倍珍惜。

(贺 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