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飞越疯人院》解析

电影《飞越疯人院》解析

时间:2022-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飞越疯人院》成为精品之作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在表演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飞越疯人院》里,最重头的角色无疑是麦克默菲和拉奇德。在她出演《飞越疯人院》之前,曾息影达10余年之久。杜里夫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职业演员,但他在《飞越疯人院》里的卓越表演却一鸣惊人,使他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奥斯卡奖提名和最佳新人演技金球奖。

(一)影片信息介绍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编剧:劳伦斯·豪本勃·高德曼

主演:杰克·尼克尔森、路易斯·福莱切、布雷德·杜里夫

上映时间:1975年

(二)影片故事再现

坐落在群山重峦之间的国家精神病院刚接收了一个新病员兰德尔·麦克默菲。他是由警察押送来的,还戴着手铐。他实际上并没有精神病,这个38岁的壮汉原来因打架而被送进了劳动拘留营,为了想出狱而装疯的。

图5-28 《飞越疯人院》中兰德尔·麦克默菲被警察押送到疯人院

麦克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护士长拉奇德的百般阻挠。趁拉奇德护士长主管的病房里的病员们要上街,麦克默菲借助机会,通过印第安酋长的肩膀,跳出了铁丝网。他坐在驾驶座位上,带着病友以及女友凯蒂一起向码头驶去。他要率领众病友出海游玩。他们上了一条机动渔船,在大海上尽情遨游,还抓得了两条大鱼。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返航时,发现主治医生斯皮维和两个医护神色严峻地站在码头上。全体病员被立即押回精神病院。

图5-29 《飞越疯人院》中麦克默菲跳出铁丝网第一次出逃

图5-30 《飞越疯人院》中麦克默菲和病友们出海游玩

院方为了惩处麦克胆大妄为、屡犯院规,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先是把麦克默菲和印第安酋长捆起来,之后又开始对麦克默菲进行“电疗”。这时,麦克默菲才发现原来印第安酋长既不聋也不哑,他只是为了免遭毒手才装聋作哑的。麦克默菲悄悄地向印第安酋长透露了他准备逃出病院的计划,并开始着手准备。

图5-31 《飞越疯人院》中被捆起来的麦克默菲和印第安酋长

图5-32 《飞越疯人院》中酋长深夜跳窗逃出疯人院

又经历了一次失败后,麦克默菲被做了脑叶切除手术,成了白痴。当天深夜,印第安酋长来到麦克默菲床前,用颤抖的双手把一个枕头压在他脸上,直到他窒息死去。然后酋长奋力抱起了水泥墩,走向铁窗,奋力扔去,砸开了窗子。酋长纵身跳出窗口,在黑暗中向莽莽丛林疾步奔去。

(三)影片赏析

这部影片的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原籍捷克,长期在布拉格从事电影导演工作,直到1968年“布拉格之春”遭到苏军镇压之后,即他36岁之时,才流亡西欧,于1969年去美国,六年后加入美国籍,才成了美国电影导演。

1.影片主题与象征意义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富于隐喻性的影片。如果忽略了它潜在的象征意义,人们只会觉得它是一出叙事流畅、表演出色的闹剧而已。但是,如果用机械的类比来解释影片的隐喻,例如把疯人院比作美国社会,把装疯的流浪汉麦克默菲比作反抗现行制度的英雄,把拉奇德小姐比作现行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卫护人,把众病员比作受苦受难的平民大众,把众医护比作专制政权的奴才走狗,把印第安酋长比作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自然之子……那就不仅会使影片变得味同嚼蜡,而且问题丛生,矛盾百出。这里所说的隐喻、象征,是指影片所透露的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和勇于追求自由、反抗束缚的叛逆精神。

2.演员角色的选择与处理

一部影片如果仅靠巧妙的讽喻或警世的象征,是不一定能够成为杰作的。使《飞越疯人院》成为精品之作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在表演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麦克默菲和拉奇德角色的选择与处理。

在《飞越疯人院》里,最重头的角色无疑是麦克默菲和拉奇德。被福尔曼挑选来扮演麦克默菲的杰克·尼科尔森当时已颇为有名,曾多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奥斯卡奖提名。尼科尔森长相一般,绝无好莱坞风流小生的温驯气质,相反地,他的稍稍嫌短的鼻子、宽阔的前额和粗壮的身材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粗犷感。他的笑容尤其独特,带有某种“请君入瓮”的微妙暗示,对于异性来说是一种奇特的勾引,对于敌手来说是恶斗的前奏。和所有优秀演员一样,尼科尔森的眼神是极富表现力的,但其主调是狡黠、令人莫测高深。扮演拉奇德的露易丝·弗莱彻则无疑是福尔曼别具慧眼的明证。弗莱彻在大学毕业后当过一个时期护士,于50年代曾一度活跃于电视界,但成绩平平。在她出演《飞越疯人院》之前,曾息影达10余年之久。福尔曼选中弗莱彻,是因为他在罗伯特·阿尔特曼的影片《我们这样的窃贼》中发现了她,对她的表演潜力大表赞赏。实际上弗莱彻在该片中只是一个戏不多的配角而已。弗莱彻当时已是一位年逾30的母亲,长相忠厚,身材丰腴。福尔曼显然懂得,正是包藏在和善背后的阴险毒辣才是最令人战栗的。

图5-33 《飞越疯人院》中的拉奇德

和麦克默菲相比,拉奇德显然要棋高一着。麦克默菲是一个玩世不恭、不善谋略的正直汉子,他倔强不羁,放浪形骸,对弱者富于同情心,对强者敢于反抗,然而面对城府极深的护士长,他便显得勇而无谋,必败无疑了。在两次心理治疗座谈会上,麦克默菲都是孤军作战,而拉奇德则始终是含威不露,成竹在胸。她无须亲自出马,她那隐含凶讯的慈祥目光(这是弗莱彻最令人叫绝之处)犹如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足以使麦克默菲在众病员前立即陷于孤立。从表演的角度来说,尼科尔森和弗莱彻在整部影片里主要是一场“眼神的战争”。即便在形体动作激烈的最后一场对手戏里,最吸引观众的仍然是双方以不同方式燃烧着怒火的眼睛。

(2)比利角色。

扮演弱智青年比利的布雷德·杜里夫的表演也异常出色。正常人演精神病人,最难演好的是眼神。手势动作尽可以显得迟钝愚马矣,但稍一不慎,就会让视觉神经正常的眼睛出卖了自己。杜里夫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职业演员,但他在《飞越疯人院》里的卓越表演却一鸣惊人,使他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奥斯卡奖提名和最佳新人演技金球奖。

(3)其他病员角色。

扮演众病员的基本上都是非职业演员,但其中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精神病人。这是因为,让精神病人来扮演精神病人,反而会不像个精神病人。表演是一个从理性开始,在感性中完成的过程。非职业演员的优势即在于他可以在明确表演任务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感性经验,但其劣势也恰恰在于缺乏对表演任务的理性把握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非职业演员,和一个非职业演员通常是不能胜任比较复杂的表演任务的原因。福尔曼在处理这些扮演精神病人的非职业演员,让他们和职业演员合作演出时,表现了非凡的导演能力。他谨慎地避免在近景中表现他们,而是永远作为群体来构成一幅光怪陆离的人间喜剧场面。

【注释】

[1]审美快感和审美判断,是指观众因看电影而引起的心理愉悦和对电影作品的审美评价,此时观众心理进入兴奋状态,这是观众进入艺术欣赏状态的标志。

[2]克罗齐说:“批评和认识某事物为美的那种判断的活动,与创造那美的活动是统一的。唯一的分别在情境不同,一个是审美的创造,一个是审美的再创。”

[3]比如,我们欣赏电影音乐时,不能只用一般音乐欣赏的理论来衡量它,而要看这首主题曲或插曲在表现电影主题、塑造人物性格时的作用,看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的节奏是否协调,声画是否对位或者对立。同样,我们欣赏电影作品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时,也不能单纯从绘画的审美角度去欣赏。绘画艺术的画面是静止的,每一幅画面只能表现生活的一个片段和一种精神状态,而电影画面是流动的,是整体性的,是与声音元素相辅相成的。因此,对电影画面的欣赏,不仅要把声音和画面元素结合起来,而且还要把单幅画面和整体画面联系起来进行观赏。

[4]诸如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和审美心境等等。

[5]从这层意义来讲,本片的主题是积极的;然而本片毕竟是英国人的手笔,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它都过分突出了英国人的作用,甚至不惜贬抑阿拉伯人,这又是它的不足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