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问题

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问题

时间:2022-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某些情况下,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就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落后于与新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性质。如果对抗采用政治甚至暴力的手段来进行,那么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就会演变成为政治斗争以至于残酷的战争。如社会主义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中对其展开批判,质疑其合理性,动摇其主导地位。

(二)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

一般情况下,文化冲突总是以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的冲突(即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冲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这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来呈现。这两种形式的文化冲突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影响着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和立场,同时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影响着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冲突中的力量对比。在某些情况下,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就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在不同文化力量的交互作用中,新的文化形式得以产生。

传统文化是与新文化相对而言的,在特定的背景下有特定的含义。根据与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所谓的传统文化,即落后文化,是指建立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文化形式。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落后于与新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所谓的新文化,即先进文化,是指建立在相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文化形式。与新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领先于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生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性质。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任何文化形式都必然经历从先进文化到落后文化的发展过程,都既是新文化又是传统文化。无论文化形式被时代赋予新文化还是传统文化的含义,它都必然要和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或新文化展开激烈的斗争。

从传统文化来说,它总是企图设置种种障碍以阻止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时甚至以超出通常情况下的影响力来与新文化作最后的抗衡。传统文化通过对个人的束缚来维护其存在的合法性。每个人都要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的滋养,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一定社会的文化总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们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创造的,是该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依归,能够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支撑。“在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的时候,文化传统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当文化传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时候,文化传统一变而为个人发展的阻碍力量。”[9]在这种情况下,要人们亲手放弃自己长期以来所归依的精神家园,摧毁长期安顿自己灵魂的文化传统,从人的感情上来说,是会感到难过的。于是人们总是以传统作为标准,赋予传统文化某种不言而喻的美好与肯定,以一种向后思考的框架来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评判与对比,从而在精神世界中建构起永不褪色的传统记忆,抵御新生文化力量的冲击,展开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对抗。如果对抗采用政治甚至暴力的手段来进行,那么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就会演变成为政治斗争以至于残酷的战争。

传统文化通过装扮自身而为自己寻找存在的根据。面对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装扮,一是复古的方式。任何新的文化形式都孕育、脱胎于传统文化的母腹中,在一定程度上,新的文化形式对传统文化因子都会有所保留。这意味着传统文化并非一无是处,它的许多文化因子仍有存在的价值。然而,正是这种发展的连续性给了复古主义可趁之机,尤其是在新文化的产生、发展阶段上,复古主义往往利用新文化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抓住新文化中所吸纳的传统文化因子,大肆宣扬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人们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再次选择传统文化作为精神依托,从而为传统文化寻求存在的合法性,增加新文化产生与发展的难度。二是新时代的方式。在新文化日益确立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虽然在构成、领域、层面以及要素上不具有新时代精神的特征,但它会借用新时代的印记,旧瓶装新酒,以“新事物”的幌子与新文化进行斗争。如反动的封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并不是以封建贵族利益代表的面目出现,而是装扮成关心无产阶级的样子,拉起无产者的乞食袋作旗帜,“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10]人们不会轻易放弃已经获得了的东西。因而,传统文化对新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极力阻挠,使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从新文化来说,其产生与发展不会因为传统文化千方百计的阻挠而停止,它总是会不断地冲击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消解其存在的合法性,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开辟道路,创造条件。新文化在与传统文化的斗争中,全面反思传统文化,无情地批判其陈旧与落后的部分,这是打击传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因为只有经过批判,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的本质才会暴露出来,其主导地位才会受到质疑,新文化才会获得发展的空间与机遇。人类文化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就要不断超越自身,就要建立在对传统的不断破除之上。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破除,他认为对待传统文化“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受它”。[11]传统文化作为横亘在新文化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屏障,是注定要被批判与破除的。但是,这种批判与破除并不是彻底的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对它有所批判,又有所吸取,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如果盲目膜拜传统文化,认为一切新文化都蕴含在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足以应付任何时代的变迁,那么所谓的“新文化”显现的将是驴唇马嘴的滑稽;如果全盘摒弃传统文化,认为历史是一片黑暗,现实的弊端与邪恶都根源于传统,那么“新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待传统文化的最好办法是让它在与新文化的斗争中接受时代的洗礼,在批判中不断创新发展。

任何新文化在批判旧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不断地冲击传统文化,以便彻底动摇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表征的是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文化精神,因而新文化对传统文化最有力、最强烈的冲击是确立新文化的文化精神,使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然而,“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2]这使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确立必须经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如社会主义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中对其展开批判,质疑其合理性,动摇其主导地位。然而,在冲突与斗争中,资本主义文化始终纠缠着人们的头脑,并吸纳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因素,进行自我改良,在科技进步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活跃起来,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文化争夺“文化领导权”。这表明,旧文化是不甘示弱的,它总是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与新文化进行斗争,阻挠、压制新文化。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新文化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新文化的日益强大,传统文化在新文化的冲击下,终将逐渐转变为一种次要的存在,新文化的主导地位终将得以确立。因此,在争夺“文化领导权”、赢取价值共识的过程中,新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