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22-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马在学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马在学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以往中央多次强调过,但对考验可能会带来的危险,则是第一次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重要时刻提出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给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个警醒: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党必须常怀忧患意识,深刻警醒自己。

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并在执政实践中不断发展。县一级处于上下结合、城乡连接的重要位置,其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强弱,事关一方发展和稳定,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在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建立健全符合县域实际、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更好地把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考核评价机制对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导向作用

考核评价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导向功能。建立科学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推进县级班子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起着基础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根本职责,也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永恒主题。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就是要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切实解决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方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望。

二是引导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县级领导班子提高执政能力,首要的是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考核什么,干部就会关注什么,也会去干什么;考核什么指标,干部就能完成什么指标。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各项能力指标纳入考评体系之中,就是要激发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增强紧迫感,自觉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努力创建学习型班子、争当学习型干部,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忠实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引导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共同构成党的建设基本格局,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体制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什么样的评价机制选人和选什么样的人,是倡导什么样的作风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埋头苦干上,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敢抓善管、锐意进取,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是引导创造群众满意的政绩。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就是要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政绩的唯一标准,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时,更多地考虑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意愿,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追求能促进科学发展、让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不浮夸做秀、不报虚假数字、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现阶段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赋予考核评价机制的新内涵

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是与时俱进的,也必然赋予考核评价机制以新的内涵。当前,一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推进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不完全符合。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够;有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知识储备不足,也无法开拓适合当地实际的新的发展方式;有的协调利益关系能力不强,尤其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有的干部应对无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复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实践,需要县级领导班子以更高标准加强能力培养,努力提升“五种本领”。

一是科学发展的本领。能否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是当前对县级领导班子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最大考验。在宏观环境趋紧的背景下,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永续发展。

二是执行政策的本领。县级处在与基层工作的前沿阵地,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需要在县级这个层面落实。特别是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更离不开县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县级领导班子作为执行政策和落实任务的主体,必须提高执政力,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学习,熟悉政策、吃透政策,善于宣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做到宣传政策不走调,执行政策不走样,不瞒上,不欺下,保证政令畅通。

三是开拓创新的本领。目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大多是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更新观念,更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这就要求县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用改革的办法努力加以突破和解决。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克服不会创新、不敢创新、畏惧创新的不良精神状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努力形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是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成功地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是检验县级领导班子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多种多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关乎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安全、综治等方面民生问题的各种社会矛盾将会普遍上升。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遇到各种风险的考验是必然的。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整体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出现问题,要敢于对群众的利益负责,善于协调利益矛盾,处变不惊,靠前指挥,妥善应对。迅速动员和组织力量,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局面,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和影响。同时,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听取民意、发布消息,提高正面引导舆论和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五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工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县级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要坚持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群众工作的新动向,倾听群众的新诉求,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善于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围绕提升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中央2010年6月研究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组部已出台了相关办法,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县级班子而言,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体现县域特色、符合县域实际、促进科学发展的县级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机制,是一项紧迫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鄂州市结合地方实际,先后围绕“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两区一市”和“五个鄂州”的发展战略,在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积极引导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考评指标体系,体现考评的科学性

评价指标是考核内容的集中体现,是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一是突出全面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以及地方工作重心,紧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五大建设,全面客观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注意把经济发展指标、资源环境指标、人民生活指标、社会进步标的考核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淡化单纯GDP考核,强化社会民生环境指标考核,把考核的重点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引导领导班子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鄂州市近几年还坚持把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严格考评奖惩。二是突出导向性。在重点设置科学发展考评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能力考评指标体系,把能力要求转化为可考核衡量的具体标准,比如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评估指标可包括政治把握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发展能力、规划发展布局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三是突出针对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炼出若干共性核心指标,并根据各县市区自然条件、发展状况、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格局,研究提出各具特色的个性指标,构建既有共性指标又有个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四是突出差异性。着眼于体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基础条件下领导班子的差异,在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下,对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同时,可考虑按照功能分区的办法对各县市区进行适当分类,通过指标体系设置上的差异性,来体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

(二)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考评的实效性

正确处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关系,坚持考人和考事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相结合。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优化程序,增强实效。一是注重加强综合分析。在突出考核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基础上,对考评中民意调查、民主测评、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各个环节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印证,多层面、多角度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近几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中,鄂州市积极运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综合考核,为市委准确评价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依据。二是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坚持把定量分析运用到考评各个环节,利用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手段,探索运用数理模型等定性分析手段,对不同领导班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准确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特点,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使考核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三是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考评办法的同时,注意引进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采用人才测评、人机对话、情景模拟、心理素质测评、民意测评等现代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和中介机构的专业手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扩大考评中的民主,保证考评的真实性

考核评价工作应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落实群众在考核工作中的民主权利,解决好民主渠道不畅和民意失真等问题。一是增强考核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着眼于打造“阳光考核”,向社会公开考核的各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评结果,完善考核预告、群众举报、民意调查等配套制度,建立实绩“公开公示公议”和特邀监督员制度,建立实绩表、政协委员、新闻舆论、群众团体等监督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积极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扩大评价参与范围,实行上下组织、群众和中介机构三位一体的评价,让考评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特别是要增加下级和服务对象的数量,并注意选择较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参与考评,保证考核的“民主含量”。逐步变“官评官”为“民评官”,采取问卷调查、召开评价会议、网上调查等方法,吸收更多知情群众参与考评。三是加大群众评价的分量。要充分考虑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在考核评价中的评估权重,设定最低标准,进行反向约束,真正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领导班子能力和实绩的重要标准。近几年,鄂州市在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和集中考察中,注重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参与范围,对考察与群众接触较多、利益相关的职位,邀请民意代表参加民主测评会作出书面评价,相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参加个别谈话,充分听取群众的评价意见,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四)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提高考评的效用性

坚持考评结果运用的刚性要求,以实绩论奖惩,凭能力用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调整领导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运用到领导班子建设和选拔任用干部、管理干部和教育干部工作之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作为领导班子调整的重要依据。根据考评情况,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对能力较强、实绩突出的班子成员,在适当时候给予优先提拔;考评中群众反映较差、能力平平、工作实绩排名居后的领导干部,视不同情况,按规定给予组织处理。二是作为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综合考核结果直接转化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对被评为优秀的领导班子评优比例可适当提高,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要把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对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予以表彰奖励,真正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鄂州市每年拿出200万元,对评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的县级班子成员予以奖励,并对未达标的后3名单位班子成员实行通报批评,近两年运用考评结果调整处理了3名县级领导干部。三是作为教育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考评档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材料、民主测评、社会评价、年度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结构和能力水平进行年度比较分析。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将考评结果和等次反馈给考评对象,使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自身工作实绩、德才素质、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正确认识。对在考核中发现存在问题或不足的领导干部,视情形分别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并针对问题和不足,坚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素质和能力,从而整体提高领导班子的能力水平。

(五)加强考评宏观管理,确保考评的权威性

一是自上而下成立规范的考核评价工作领导机构和办公机构。为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领导,有必要成立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考核办公室,归口组织部门统一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和综合考核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整合考核资源。把现有的目标考核、实绩考核、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和各种单项考核进行有机整合,统一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之中,防止和纠正考核工作过多过滥的问题。除少数法定指标经批准允许单独考察外,其他所有考核内容一律由考核办公室统一安排和组织实施,不允许各部门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以切实转变作风,减轻基层负担。三是加强考核队伍专业化建设。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专门从事考核工作,同时加强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建立专业的考核队伍,以解决临时组建考核专班带来的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业务不专的问题,体现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老干部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