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儒家的文化观念

中国古代儒家的文化观念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社会通过社会化使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化的过程,使两性都顺从文化所规定的气质、角色、地位,使妇女接受了她们的次等地位。性别社会化理论把男和女视为习得性的“性别角色”及相应的男性和女性身份,即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这种现象通过教育和日常生活一代代传下来。
文化根源_现代社会

二、文化根源

社会性别不平等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这种社会性别不平等总是表现为男性支配。常用来描述这种男性支配的术语是“父权制”或“男权制”。男权制受到宗教、符号、语言和文化各系统的支持,并通过各系统实现再生产,它把女性排斥在系统之外,或贬低女性的价值。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低于男性。父权文化与男权文化是同类的。父权社会文化重塑了女性,使女性在生理性别之外又附加一个社会性别,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女权主义者西蒙·波芙娃所说:“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造就的。”

首先,自古以来在文化观念上就认为男女具有截然不同的性别特征。自有文字历史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父权文化,都在不断地对女性进行文化塑造,竭力渲染“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天然法则。延续至今的父权文化,在性别中扮演了压迫的角色。如果用性别视角审视我们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我们的历史就是父权的历史。主流历史舞台上男性是主角,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系统由男性主宰。在东西方的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带有性别歧视和性别划分的观点与学说。如“人”一词,在英语和法语中,是属于男人的专利,男人和人是同一词man和human;具有极高权力象征的“主席”(chairman)一词,也显示出男人的特权,意味着男人的政治。《希腊神话》里潘多拉的故事和《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女人祸水”观的意识根源。在日语中,妻子的意思是“家内”,显示出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束缚和规范。在汉语中妻子常被男性称为“贱内”,更彰显了女性的附庸地位,成为男性的贬损对象。在中国最初的文字甲骨文中,“女”字被描绘成一个跪在地上的女性形象,表明女性的卑下地位;而“妇”字则是一个拿着扫帚的女子,表明了嫁为人妇的主要职能。为了说明女性卑弱符合天意,中国古代哲学家把女性的卑弱与阴阳五行乾坤之说融合起来,指出:“乾,天也,故称呼父;坤,地也,故称呼母。”“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因此,天尊地卑、男尊女卑,成为中国女性苦难与屈辱的根由。而中国儒家的“三从四德”的经典理论使男尊女卑的观念达到巅峰。“三从”即“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可怜处于支配地位的妇女一生中三个时期从没有过独立的人格。但这还远远不够,儒家又在“三从”的基础上演绎出“四德”。宋朝儒家的代表、创建“程朱理学”的程颐最先提出了女子不得再嫁的理论,程颐的弟子曾问他:“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他回答:“只是后世怕寒饿死,固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而朱熹则继承和发扬了程颐的理论。儒家的这些束缚女性的思想理论都被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从而将女性的社会价值、人伦价值和个体价值都贬到了极低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几经更迭,但儒家的思想文化结构并无甚改变,尤其在对女性的观念认识上,儒家的思想对今人的影响依然深远。在儒家观念中,女性在历史中的全部价值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父权文化的建构下,女性不可能有健全的意志、坚强的性格和卓越的能力,儒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是对女子受教育权的剥夺。

其次,社会通过社会化使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化的过程,使两性都顺从文化所规定的气质、角色、地位,使妇女接受了她们的次等地位。根据这种观点,性别不平等的结果是因为男人和女人被社会化为不同的角色。性别社会化理论把男和女视为习得性的“性别角色”及相应的男性和女性身份,即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所谓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社会角色通过一整套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又称性别定型观念,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概括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当人们以性别为基础,赋予男女两性以不同的特征框架时,性别刻板印象就形成了。在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中,高大、风度翩翩、强壮、豪放、侠肝义胆、独立、自主、勇敢、冒险、进取和重事业被认为是男性的象征,而小巧、弱不禁风、亭亭玉立、美丽、温柔、害羞、细心、感情细腻、爱哭、重视家庭则被人们认为是女性形象与气质的代表。在传统的家庭角色定型化教育里,男人、父亲和丈夫是家长,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养家糊口的人和创业者。男性应当是自信的、强壮的、开拓式的、高大的和有男子气概的。他们要承担风险,做出决定和充当家庭的保护人。而女性最重要的是结婚、成家和生孩子。女性应当具有感情、关怀、爱、同情、温柔和服从等特点,这样她才能成为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女人具有的女性气质(如在思想、感情、行为方面与男人不同的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社会环境造就的;女人与男人相比处于弱者地位、低等地位、受压迫的地位自然也不是先天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这种现象通过教育和日常生活一代代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