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傩文化中的儒家观念浸淫

傩文化中的儒家观念浸淫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意义上,傩坛的组织与封建家国有极大类似性。
文化中的儒家观念浸淫_中国傩文化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

傩戏演出

傩与儒在历史上相互关系的演变和换位,只是历史地揭示了它们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的一个方面,而儒家或如傩文化中所称的儒教作为整整一个封建历史时期中的主导意识形态,却不能不对傩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傩的文化活动中,其所供奉的神,除了傩公傩母和佛道诸家神灵外,至圣先师孔子也作为至高无上的三教主神之一,高高坐在傩坛上。而且,似乎绝无仅有的是,傩文化的创造者们竟然给孔圣人创造了一个儒玉下凡投胎孔门而生的美丽神话。在这一点上,傩坛法师们比一般封建统治者的想象力更丰富。历代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意识形态工具,将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至多也不过是“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而在傩坛法师及其信奉者心目中,孔子是神,是与释迦牟尼处于同等地位的尊神。这对于我们理解孔子及其儒学在民间的地位,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材料。

到目前为止,典籍中关于傩的最系统且又最早的记载是从《周礼·夏官》,所谓“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傩与《周礼》的关系可谓密切,而孔子和儒学与《周礼》的关系更是渊源至深。观孔子一生,他处于春秋时代,四处奔走游说,其目标也正在于恢复以周礼为代表的兴盛时期,或夏商以前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式。孔子对“礼”之重视可以从他学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传说中窥见一斑,到老年还为久不梦见周公而抱憾。可见儒家学说与周制和周礼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当历史地成为主导文化形态的儒学对傩文化发生影响时,本来就具有兼收并包特征的傩文化从儒学接受对其有益的内容,无论从根源上或是自身需求上,都是顺理成章之事。

傩堂戏——唐氏太婆

傩文化的晚期形态是傩戏,作为傩文化较复杂完备和走向近现代的形态,其中自然融入了大量儒家的文化因素。在傩戏剧目中,就有众多的宣传儒家忠孝节义的内容。著名贵州安顺地区的地戏,剧目基本上就是武剧,而主要内容则是如《精忠传》、《英烈传》、《岳雷扫北》等一类宣传忠义的内容。再如贵州思南傩堂戏则有《朱氏承孝》、《董永卖身》、《王焕买父供养》等宣传孝道的内容和多数地区傩戏演出的《柳毅传书》、《孟姜女》等也是宣传孝悌和贞节的内容。遍布全国各地如广西、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四川各地傩戏中,尤其北方地区傩戏中的包公戏、关羽戏、杨家将戏,则都是把忠孝节义的儒家规范置于重要的位置,成为傩戏表演中的主要内容,正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明显可见。事实上,许多傩戏都扮演历史演义的内容,如三国故事,也从传统戏曲中引进的戏目,在无形中已使傩戏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浸淫于傩的精神中,使近代傩文化负载了更多的正统文化成分。

儒家文化对傩的影响,还表现在傩坛的组织结构与封建家国关系的同构上。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皇帝到地方官吏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在本质上,与封建的家庭组织结构类似,“朕即天”、“朕即国家”,君臣关系即父子关系,在国事“忠”,在家则事“孝”;在国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在家则是父权至上、夫权至上。在这一意义上,傩坛的组织与封建家国有极大类似性。傩坛是以掌坛法师为坛主,在整个傩事活动中,法师是君临一切的总导演,一切程序都由他安排布置。尤其在傩坛的传承关系上,其显而易见的师徒关系的模式,不断承传下来。一般的傩坛,多是师傅对徒弟耳提面命,口耳相传。家传师传结合,而一村一坛,一寨一傩的组织也适应了农业社会的自然形态。现存贵州德江土家族傩坛法师保存的“司坛图”,至今已传承了二十六代,以每代二十年推算,至少达五六百年。(度修明《傩戏论文选·古朴的戏剧》)这种师徒的传承在形式上类同于王朝的家族延续,而在内容上则既有忠的成分也有孝的成分存在。傩坛组织虽有打破姓氏家族的传承,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则是以父子族系为主,一村一寨一族一姓构成傩坛。邓光华所著《贵州思南傩坛戏概观》一书中,就先后提到在思南有张家寨田家班、凉水井严家班、大区陈家班、文家店刘家班等。这种坛的称谓以姓氏为标识以及司坛图的存在无疑与封建家庭、家族、祠堂、宗祠、族谱有着内在联系,而后者正是封建制度和儒家文化的基本细胞和文化因子,儒家文化的家国效应在傩的组织方式上发生了同构,而这正是传统中国的基本特征。在这一意义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傩的现代形态与其说与正统文化的儒家还处于朝野之分的对立状态,不如说是一种修正和补充,在更加宽容和外延的地位上,维系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漫长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