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勤政观念的归宿是什么

儒家勤政观念的归宿是什么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百年来,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可谓深入人心,更是给了平民百姓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梦想。周公的勤政可谓统治者的典范。儒家如此重视勤政的理念,其归宿又在哪里呢?民本思想在《孟子》一书中是一大亮点。儒家这种民本思想,虽然在那个急功近利、征战兼并的年代不被人看好,但却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中,成为劝勉统治阶层尽心国事、勤于政治的理念的归宿。

千百年来,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可谓深入人心,更是给了平民百姓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梦想。其中“仕而优则学”意思是说,出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非一朝为官便一劳永逸,还需要你勤勉从政,而不能消极怠惰,玩忽职守。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思是说,统治者身居官位,就必须勤政爱民,忠实勤勉,在岗位上不松弛懈怠,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

孟子·离娄下》中称赞周公的勤政说:“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继位时才13岁,朝中大事全由他的叔父周公辅佐处理。周公为了西周的政权稳固,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大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但我洗一次头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唯恐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国土而怠慢于人。”

由于为国操劳过度,周公在东都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孟子赞扬他说:“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的贤德,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适合于当时情况的,他就抬起头来想,夜以继日地想,等想出了好的办法,便坐着等待天明,马上去施行。”周公的勤政可谓统治者的典范。

儒家如此重视勤政的理念,其归宿又在哪里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民本思想在《孟子》一书中是一大亮点。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接着他又大胆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他认为,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首先要“得民心”“合民意”,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不光有“天时”“地利”,更要有“人和”,要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一次,庄暴对孟子谈起,齐宣王和他谈论喜欢音乐的事情,他没有什么话来应对。第二天,孟子进宫面见齐宣王,问道:“听说您喜欢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顿时脸色变得很尴尬,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孟子听罢,趁机赞扬道:“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就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多。”宣王疑惑不解,问道:“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和与他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娱乐更快乐。”孟子乘势追问:“和少数人一起娱乐和与多数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愁眉苦脸地互相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相反,假如大王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告诉彼此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告诉彼此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倘若大王能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自然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儒家这种民本思想,虽然在那个急功近利、征战兼并的年代不被人看好,但却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中,成为劝勉统治阶层尽心国事、勤于政治的理念的归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