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中心论”的基本理论架构

“亚洲中心论”的基本理论架构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基本理念与传播假设Miike[4]归纳出了传播学研究“亚洲中心论”的五大基本理念。元理论研究和本土化概念解释实际上是当前传播学“亚洲中心论”中最突出的研究成果。二是亚洲重要思想、习惯与传播理论研究。
“亚洲中心论”的基本理论架构_亚洲传播理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

(一)基本理念与传播假设

Miike(2004)[4]归纳出了传播学研究“亚洲中心论”的五大基本理念。

第一,传播是提醒我们宇宙万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过程。这个命题与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整体,万事万物都联系在一起的信念有莫大的关系,我们就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领悟到宇宙的整体性和全息性。

第二,传播是让我们减少自私心理/自我中心主义的过程。亚洲思想者很早就认识到人类天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传播(包括内向传播,与他人、自然进行沟通,体会世界的全息感)就是一种基本的训练和培养。

第三,传播是我们对万物生灵的欢乐与痛苦加以体验的过程。

第四,传播是我们与万物生灵进行受恩与回报的过程。这里体现了“互惠”“感恩”和“报”这些特定的亚洲主题和概念。

第五,传播是我们将宇宙道德化、和谐化的过程。和谐并非手段,而是一种传播的目标,它表现了一种道德追求,能激发人们与他者进行合作的责任感。

这五大理念直接引出了一些关于传播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传播发生在跨时空的多种关系的情境下;第二个假设是在多情境下,传播者在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既是主动又是被动;第三个假设是相互适应在和谐传播过程中具有核心价值(Miike,2002)[5]

(二)核心概念和模式风格

对于一些新的理论主张来说,概念是如此重要,因此最初建构概念的力度是最大的。传播学“亚洲中心论”的“亚洲”或者“亚洲中心(性)”必然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围绕“亚洲”概念,亚洲中心论有关系/联系、循环、和谐、互惠性、他人导向性等(Miike,2002)[6]五个得到较多共识的核心主题。上述五个核心主题自然成为核心概念,围绕这些主题或与之相关的主题可以获得更多的来自特定文化传统的概念和不同的理论模式。

比如中国的“关系”“报/互惠”“礼”“客气”“风水”“面子”“气”等概念(Chen&Miike,2006)[7],这些概念以一种独有的方式解释中国传播行为的特点,而且这是其他传播理论做不到的。Chen(2001)[8]尝试依托这些概念来发展一种“和谐传播理论”。

日本学者Kume(1996[9],1997[10])建构了一种组织传播中的(ne)mawashi模型。(ne)mawashi源自园艺,指的是移栽时对植物根部的保护。在日本乡村社会中,(ne)mawashi指通过没完没了地在组织成员中传布观点以达成共识的办法。在(ne)mawashi的传播与决策过程中,既重视权威,同时也充分尊重每位组织成员的意见,并力求在充分磨合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统一的集体决定。

伴随这些理念和概念体系的是对某些亚洲特殊传播风格的描述:直觉式感知、同情的、安静或沉默、内敛与敏感的(Chen&Starosta,2003)[11]

(三)研究路径与实绩

Dissanayake(2003)[12]就亚洲传播研究提出了四种路径。

第一,要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含了有价值的传播概念。

第二,从传统经典文本和现代文化生活中提取大量与传播有关的概念,这类研究是当前亚洲传播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第三,各种仪式和表演形式,包括戏剧、民间舞蹈和民谣、礼仪庆典等,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文化线索。

第四,必须对日常的传播行为加以关注,观察这些行为如何被传统文化所理解以及如何被纳入传统文化的框架序列中,这是一种传播民族志(ethnography)的方法。

除了上述研究路径,还有以下研究方向与成果值得注意。

一是元理论研究。元理论研究和本土化概念解释实际上是当前传播学“亚洲中心论”中最突出的研究成果。

二是亚洲重要思想、习惯与传播理论研究。比如Yum(1988)的枟儒家思想对东亚人际关系及传播模式的影响枠[13],该文非常有名,影响广泛。其他的思想传统影响下的传播研究还有Starosta和Shi(2007)[14]对甘地主义传播伦理的多维透视,Ishii(2001)[15]佛教思想出发对传播的独特探索。

各种东西方比较研究较多,比如Okabe(1983)[16]的日美文化和相关传播概念的比较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