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两种主张。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为“教师中心”做出理论上的阐释。儿童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相反,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与主动,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儿童中心论最早较为典型地体现在卢梭那里。杜威则明确提出了“儿童中心”。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当代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二)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关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问题,存在诸多的前提性假设,或者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或者是两者间以相对平等的、较为民主的方式发生作用,或者是几种混杂综合。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两种主张。

1.教师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在近代以前尤为盛行。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为“教师中心”做出理论上的阐释。赫尔巴特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大船,教师则是舵手。他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按照方法培养心智的艰巨任务,必须留给教师”[45]。在赫尔巴特那里,师生关系被看成是给予和接受、上级与下级,甚至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因此,他主张对儿童要严加管理,以避免那些危害他人与社会的不良行为。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管理措施,如威胁、监督、命令和服从、惩罚,以保证教学的良好秩序。

2.儿童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相反,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与主动,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

儿童中心论最早较为典型地体现在卢梭那里。卢梭从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出发,指出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儿童自身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儿童自身的求知活动是教育的中介点,儿童的发展与成长是教育的归宿。杜威则明确提出了“儿童中心”。他主张教育要来自儿童自己的活动,而儿童自己的活动的来源则是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他评判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将儿童集中在一起,学校的中心则在教师、在教科书,而不在儿童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中。为此,他指出必须变革这种旧教育,使学校成为儿童生活的地方,在学校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46]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当代儿童中心论的代表。在罗杰斯看来,教师的指导性教学必须为“非指导性教学”取代。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的自发学习为特征,教学目的由学生来制定,最终的学习活动也由学生而不是教师做出评价,教师的工作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与自我依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侍者”,他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