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移民的性格特点

澳门移民的性格特点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年后移民至澳门的受访移民自小接受内地的教育,饮食起居、娱乐消遣也长期与内地的保持一致,形成了他们所谓的“内地思维”。他们移居到澳门后,发现自己与在本地受教育成长起来的“澳门思维”会产生强烈的碰撞。表5-1 移民与媒体的互动类型由于受到媒介接触区域的限制、语言文字的障碍、个人角色的变化,许多受访移民来到澳门后媒介使用方式与习惯发生变化。
移民个体_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澳门内地移民为例

每个移民都是独特的个体,移民个体是指移民个人本身的特点,经编码归纳分析包括个性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性格倾向、社会关系、自我评价、经验经历、媒介接触7个子类属。

一、A7个性

移民的个性可以分为三种:反抗、独立、顺服。反抗型移民性格急躁、棱角明显,容易冲动,喜欢挑战现实,具有批判精神。独立型个性的移民对父母、朋友的依赖性低,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敏感但是具有较强的防御心里。顺服型的移民随遇而安,性格温和,吃苦耐劳。因为个性的不同,移民对待移民生活问题的反应和解决方式各不相同,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差异。顺服类型的受访移民在初期感到适应较容易,而反抗型和独立型移民则感到较强烈的孤独感和适应困难。

访谈中,研究者发现不同的移民都会不同程度地强调自己的个性特征,来回避或解释移民文化的不适应与不融入。“我没有融入本地,因为我不主动,我的个性上我不是那种朋友特别多,经常出去交际交朋友的那种”(受访者A)。通常性格积极乐观的移民在初期适应中更容易,而认为自己性格有棱角、性格孤僻独立的移民则感到更强烈的孤独感和适应困难。

“我通常都是不说话的,有些本地的女同学会主动来跟我交朋友,我看她们好像不会像那些男同学那样歧视我,我就跟她们做朋友。(我)上课也不积极,只有老师问到才会说”(受访者S)。不过,移民的生活遭遇反之也大大地改变和塑造了移民的性格特征,初期的孤独与不适感使许多移民都变得比原来要更加内向、孤僻。“如果在内地的话就不会跟别人有什么不同,看上去大家都是一样啊,就不会悲观。来澳门之后我什么好像都比别人不好,家庭环境、学习能力没有他们的好,英语都跟不上他们……性格也变得悲观了”(受访者S)。

二、A8.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受访移民有八种类型的自我认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导向:现实主义导向的移民追求金钱、成就、地位;浪漫主义导向的移民坚持信仰、梦想,真诚、努力;利他主义导向的移民富有感恩之心、对社会和家庭有责任意识;理智型导向的移民处理任何事情都言行谨慎,使自己保持中立;利己主义导向的移民强调自己的利益,不受欺负;自我发展型的移民追求自我的提升、精神的满足、素养的提高;享乐主义导向的移民追求兴趣爱好、关注身体、重视娱乐;家庭导向的移民家庭观念重,热爱家庭生活。移民个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角色变化、权重的不同、优先次序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组合,如结婚生育后的女性移民,大部分都自然会偏向家庭导向型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三、A9.性格倾向

移民具有三种不同的性格倾向:内向、外向、艺术气质。外向型性格的移民爱说话、喜欢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易于倾吐自己的心声。内向型性格的移民不爱说话、性格安静不喜欢热闹。艺术气质性格的移民具有比较多变的性格,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情感细腻。移民的性格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在刚步入新环境中,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和不适应,移民的性格倾向大部分都会受到负面的约束,外倾型移民变得“悲观”(受访者S),内向型移民变得更“不愿与人交往”(受访者A),艺术型移民则“更多愁善感”(受访者E)。

四、A10.社会关系

移民个体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来维系各种人际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受访移民的本地社会关系状态并不佳,人际交往呈内缩状态。他们与本地人交往比较被动、自认为比本地同龄人成熟、思维复杂、与本地同伴交往压力大,难以产生精神和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他们交友标准高、自我群体定位高,不满意本地的交友原则,认为“本地人交友太物质化”(受访者W),这导致他们很难在本地寻找到门当户对又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有少量受访移民社会化程度高、本地朋友多、能够获得精神领域共鸣的本地朋友,大部分有孤掌难鸣,曲高和寡的孤独感。引起移民人际交往内缩的原因之一来自社交恐惧。许多移民潜意识中都具有与本地人交往的恐惧感,害怕歧视、担心被排斥,即使自己“从没在澳门受到过歧视”(受访者A、T、V),但内心“总是惊的慌”(受访者V)。

五、A11.自我评价

移民对自我的认识来自对自我品格、能力、性格的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否定的一种反射。评价的维度呈现正、负二种状态。对自己具有较多正面品格、能力、性格评价的移民能更积极地面对移民生活的不适,即使面对歧视和排斥也能够较好地转化,通过肯定自己来为自己制造较好的情感环境。具有较多负面自我评价的人则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他人,面对歧视和排斥通常会被动地接受。

六、A12.经验经历

移民的成长环境、生活和工作经历等经验和经历是形成移民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移民来自不同的地区,带有各地的生活、文化、教育记忆,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历也不断沉淀成身份的基石。成年后移民至澳门的受访移民自小接受内地的教育,饮食起居、娱乐消遣也长期与内地的保持一致,形成了他们所谓的“内地思维”(受访者N)。他们移居到澳门后,发现自己与在本地受教育成长起来的“澳门思维”会产生强烈的碰撞。未成年到澳门的受访移民如果既有内地又有澳门的受教育经历,就会受到两种思维的共同作用,但是要维持两种思维的平衡却很难。所有受到两种思维冲击的受访移民都感到“内地思维”和“澳门思维”很难有中间地带。即使他们在澳门已经生活十多年以上,生活习惯已完全同化,两种思维仍然水火不容,难以相交。

七、A13.媒介接触

没有一个受访移民不使用媒介,媒介伴随着移民生活的每一天。随着网络、手机、社交媒体的兴起,移民的媒介使用偏好正在从传统的收视阅读的媒体形式转向互动社交媒体,所有的受访移民都能够自由熟练地、每天使用诸如微信、QQ、微博、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媒体。移民个体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可分为五种类型:忠诚跟从型、紧密型、领袖型、批判型、疏离型(见表5-1)。移民使用媒体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的: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社交需要、融入本地。

表5-1 移民与媒体的互动类型

由于受到媒介接触区域的限制、语言文字的障碍、个人角色的变化,许多受访移民来到澳门后媒介使用方式与习惯发生变化。由于能够接触到的内地频道、报纸锐减,移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传统媒体接触习惯,而网络、手机媒体由于不受地域的限制,使移民能够摆脱语言文字障碍,因此能够使用新媒体的移民在移民后变得更加依赖新媒体,不过内地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仍然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而早期的移民受到区域和语言文字的限制则纷纷转向本地与港台的报纸和电视等媒体。随着澳门媒体业的逐渐发展,内地与澳门媒体业合作增加,移民在媒体的选择上变得更多样化。大致来说,移民以开拓、维持、转移、组合、切换五种方式来延续着与内地、澳门和其他地区媒体的亲密关系。移民的媒体使用习惯转变见表5-2。

表5-2 移民的媒体使用习惯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