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技巧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停和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它不仅是朗读者、听众心理及生理上的自然要求,也是语义表达的重要手段。停连要根据思想内容的需要,借助语法成分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否则,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而产生误解。财主无奈,四处求访并表示愿以重金聘请。按标点符号停连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中则需要用停顿来表示。逻辑停连是为了加强语调、语意、观点或表达某种感情所做的停连。
语言表达技巧_新编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教程

朗读是一种言语创作活动。理解分析作品,具体感受作品,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最终要通过有声语言把作品表达出来。朗读的语言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语调上的运用,具体地说它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语速等。

1.停连

停指停顿、中止,连指连接、延续。停和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它不仅是朗读者、听众心理及生理上的自然要求,也是语义表达的重要手段。运用停连的原则是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在朗读中,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字上有标点符号而在朗读中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停连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语气、突出重点等作用。合理的停连,可使话语表意显豁,有节奏感,增加有声语言的影响和魅力。同时,它还能给听众留出思索、消化、回味的时间,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意。若不善于停连,读的太快太急,糊里糊涂一大片,就会使朗读者感到紧张吃力,喘不过气来,别人听起来含混费解,甚至产生误解,更谈不上什么韵味、美感和具体形象塑造了。停连要根据思想内容的需要,借助语法成分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否则,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而产生误解。例如:

据说从前有个财主为儿子请教师,因平日克扣伙食,教完一年竟分文不付。后来就没有人愿意上他家去教书了。财主无奈,四处求访并表示愿以重金聘请。一天,来了位秀才,说愿意给他儿子当老师,但得签订合同。财主让秀才写了一纸合同。财主一看,乐了,马上签字画押,一口答应照合同办事。原来那纸上写着:“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开始上课,一连三天财主只给吃蔬菜。秀才非常生气,说东家怎么不按合同办事。财主好生奇怪,说自己不是按合同上写的做吗?于是他拿出合同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秀才一听,拿过合同,在上面加了几个标点,合同成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财主一看傻眼了。但有约在先,必须遵守。只得天天以鸡鸭鱼肉招待。到年终分文不少给秀才一笔酬金。

常用到的停连方式有以下几种。

(1)按标点符号停连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中则需要用停顿来表示。停顿时间长短的一般规律是:顿号急停紧连;逗号间歇长于顿号;分号、冒号停顿较长;句号、问号、叹号停顿最长。破折号、省略号随语言环境变化,伸缩性较大。标点符号是停顿标志,但不能死搬硬套。一定要根据语气和表意的需要适当处理。例如: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冒号的停顿时间应跟前两个逗号差不多。第三个逗号则不能停,甚至叹号也可以不停。这样,可以表现猴子吃惊着急的情态。)

(2)按语组停连 按语组停连,是指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按照词语间语法关系所做的停连。一般,主谓之间、述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等,都可以停顿。例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语组停顿相对来说,比标点停顿的时间稍短些,有时甚至是极短暂的。)

(3)区分性停连 例如:①六减二/乘以三。②六减/二乘以三。③我看到/小王非常紧张。④我看到小王/非常紧张。⑤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冠军。

这些例子表明,停顿的位置不同,语意就有区别。例①算式是(6-2)×3,例②6-(2×3);例③讲小王非常紧张,例④讲我非常紧张;例⑤若在“了”后停顿就会产生歧义。

(4)节拍停连 节拍停连是为了显示语流节奏而处理的停连。在朗读诗歌时常常运用。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强调性停连 例如: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两处停顿,一字一顿,表达了对小女孩儿的无比同情,“冻”字后感情延续的停顿,更把作者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强烈愤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6)并列性停连 例如:①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着,海浪/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例①中“太阳”、“海浪”、“绿叶”并列,稍加停顿会使语意更为明确,有声语言更富有美感。例②中四个“是”前后的停顿,既表现了四者之间所存在的并列关系,同时又使省略了的“标记”显露出来了。)

(7)领属性停连 例如:他/当过营业员,在报社干过记者,做过电工。(在“他”后作比后面逗号更长的停顿)。

停连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上面的几种外,还有逻辑停连。逻辑停连是为了加强语调、语意、观点或表达某种感情所做的停连。包括在思索、判断处安排停顿,在引起反思、回味处安排停顿,在紧张、惊愕处安排停顿,在感情哀怨、悲痛、恼恨处安排停顿。这种停连可以丰富语义内容、加强感情色彩。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处,韩麦尔先生的一句话:“放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不愿意但又不得不结束这最后一课,当他说到“放学了,——你们……”时,痛苦、激动的心情发展到极点。朗读到此处声音戛然而止,运用逻辑停顿强调感情,加以渲染。然后再克制住感情冲动,道出:“走吧!”如果“你们”后不停顿,直接读出“你们走吧!”就难以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

对逻辑停顿的处理有以下几种。

1)徐停 即声断气不断,意念情绪连绵不断。例如:道一声珍重/珍重,道一声/珍重,那声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徐停处理,造成一种回旋的意念和氤氲的氛围,更好地表达离情别绪。)

2)急停 即迅速收声敛气,使语流出现极短的顿挫。例如:新中国的航标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急停,突出号召性,鼓动性。)

3)强停 即屏住呼吸中断气流,一字一顿,如拨强弓。例如:昨天,/日本政府/已经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4)长停 即停顿的节拍相对拖长,造成一种如步空谷,回音缭绕之感,表现出气势上的雄浑,豪放。例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或说话时,为突出地表达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某些音节或词语发得比较重的音。戏剧界前辈欧阳予倩先生指出:“轻读重读如果处理得不对,语意就不可能正确。”例如:

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谁是师范大学的学生?)

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你是不是师范大学的学生?)

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你是教师还是学生?)

我是师范大学的学生。(你是哪个大学的学生?)

这句话中,强调的重音位置不同,语意也随之发生变化。

重音有三种类型:语法重音、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

(1)语法重音 根据语法关系说得或读得重些的音节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有规律的,重音位置一般比较固定。

1)一般主谓结构的词组、短句中的谓语应稍重些。例如: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2)句中的短语,常常重读。例如: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定语状语、补语比中心语稍重些。例如:

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土地。 (定语重读)

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状语重读)

同志们干得热火朝天。 (补语重读)

4)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一般应稍重些。例如:

这是谁负责的?  你要买这本书?

另外,复句中的关联词要读重音,具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排比、重复、设问、反复、双关、反语、拟声等的词语也要读成重音。

(2)感情重音 为了表达某一种特定感情所读的重音,叫感情重音。如果感情重音处理得好,可以使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可以将文章中的感情表达得更细腻、更充分,强烈地感染听众的情绪。如: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在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民的光荣!(热烈地鼓掌)

提示:读上面这一段话时需要加大音量,加强音势。强调重音处,应特别加重,以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行径决不退让的愤怒之情。

(3)逻辑重音 为了突出或强调句中主要思想所读的重音叫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有区分性重音和对比性重音。

1)区分性重音 同样一句话,重音位置不同,意义也会有所区别。例如:

我请你跳舞。(请者不是别人)我请你跳舞。(给面子吧?)

我请你跳舞。(不请别人)   我请你跳舞。(不是请你唱歌)

2)对比性重音 例如:

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不是从我这儿流到你那儿去的。

常用的表达重音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加重音量法,即把重音读得重一些、响亮一些。例如: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突出呼唤的高昂情绪)

二是拖长音节法,如“周——总——理,您——在——哪——里?”(拉长音节,表达一种深情的呼唤,表现思念之情)

三是一字一顿法,即在要强调的字词前作必要的顿歇,使其语言更加清晰有力,深挚感人。

四是重音轻读法,即把要强调的字、词或句子减小音量,拖长音节,同时加重气息。常用来渲染意境,表达深沉凝重、含蓄内向或欣喜爱慕的感情,听起来语轻音弱,而产生的效果如沉雷从心底滚出。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

重音并非都是加重声音,可以用快慢、强弱、高低、虚实、停连等多种方法来达到强调,常见到的有如下几种。①弱中加强。例如:“很早很早以前,猫并不吃老鼠。”②低中见高。例如:“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③快中显慢。例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满”字放慢速度,让人感到看不过来。)④实中有虚。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⑤连中有停。例如:“来去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要强调的词前略停顿一下,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总之,重音表达形式多样,切忌呆板。重音都是在对比中实现的,要协调适当。重音要和语调、停连、节奏等技巧的使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语气

语气是指一句话中能够表达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形式。说每个语句,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其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综合这两方面,我们称之为“语气”。语气是帮助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作品的思想感情诉诸词章文采,朗读的思想感情,诉诸声音气息。当然,朗读者语气感情色彩和分量也非朗读者随心所欲的涂抹,它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之积极运动的显露。这种显露又具体体现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如: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抑;爱则气柔声轻,憎则气旺声硬,冷则气少声淡,惊则气短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缓,强则气壮声宏,弱则气虚声微,等等。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出‘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你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因此,我们说,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丰富细腻的,因而语气是千变万化的。朗读或朗诵时,传达各种语气的主要声音形式,是语调的平升曲降、高低强弱、长短虚实等的综合变化,而句子的语调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高升调“↗”一般用来表达疑问、惊异、喜悦、兴奋、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等语气。这种语调表现为句子开头低、句尾明显升高。常用于一般疑问句、反问句以及句子尚未终结时中间停顿处,或出现在长句中前半句。例如:

1)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反问)

2)这是给我的?↗(疑问)

3)王老师!王老师!↗(呼唤)

4)啊!↗你考了一百分!↗(惊异)

5)同学们!这场球我们打赢了!↗(喜悦兴奋)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意思未完)

另外,在人的思想情绪中含有愤怒、急躁、高兴、激动,即感情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都会引起语气的上升。

(2)低降调() 一般用来表示肯定、请求、感叹、祝愿等语气。语调表现为句子开头高、句尾明显降低。降抑调一般是半降调,加重语气时必须用全降调。常用于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以及近距离对话等。例如:

1)鱼姑娘,你做做好事吧!(请求)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肯定,半降稍抑。)

3)王木匠可真是一把好手啊!(表感叹语气,全降。)

4)伟大祖国,愿你永远如日之升!(表祝愿,半降稍抑。)

(3)平直调(→) 一般用来表示庄重、严肃、平淡等语气,语调表现为平直舒缓。叙述或说明的句子多用平直调。例如:

1)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鄙视、冷淡)

2)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庄重、严肃)

(4)曲折调(~) 一般用来表达讽刺、含蓄或烦躁、轻薄、厌恶、怀疑、意外等语气,这种语调大都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句子语势有抑扬升降的曲折变化,呈波浪式,多在表达特殊感情时出现。它不像其他句调多表现在句末,而是根据需要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例如:

1)好个“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2)你说呀!⌒你倒是说话呀!⌒

3)你是班长,你不能死。(讽刺)

4.节奏

语言的节奏就是指语音的徐疾、高底、长短、抑扬、轻重、虚实及音色的异同等对立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回环交替往复的声音组合形式。大千世界,事物本身就有各自的节奏。音乐舞蹈有节奏,人体运动有节奏,天体运行,江河奔流都有一定的节奏。

朗读的节奏是指朗读者思想感情的波涌起伏在语音上形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优美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不仅可以表达波澜起伏,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激发听者兴趣,充分显示口语的艺术魅力,给听者以美的享受。节奏感强的、动听的、连贯的语言,同唱歌和音乐有许多很相近的特点和因素。有些词语需要急速地念出来,就像音乐中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另外有些词语必须表现得有分量些,必须拖长些,就像全音符和2分音符;而连贯一气的词语,就像是二连音或三连音。字母、音节和单字就是语言中的音符,可以组成一首歌或完整的交响曲。由于这种有节奏的语言,才使人们的朗读或讲话变得富有魅力。因此,要使朗读或自己的口头语言如同音乐般优美动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从语气语调来看,节奏的类型大致可分为6种:

(1)轻快型 语调多扬少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多表示欢快、欣喜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春》。

(2)低沉型 语调压抑,语音沉重,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多表示悲痛、感伤的情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3)凝重型 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多表示严肃、沉思的情感。如《最后一课》、《背影》。

(4)舒缓型 语调多扬少抑,语音清朗而柔和,气息畅达,语流舒展,多表达平静、舒展的心情。如《海上的日出》、《济南的冬天》。

(5)紧张型 语调多扬少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多表达紧急、激动、气愤的情绪。如《最后一次讲演》。

(6)高亢型 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常用来表现热烈、豪放、激昂、雄浑的气势。如《白杨礼赞》、《海燕》。

事实上,一篇作品并不是一种节奏一贯到底,而是以某种类型为主,渗入其他类型,既表现了节奏的具体性,又表现了节奏的丰富性。

5.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语言的快慢,它是体现语音节奏,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语速有个人的特点,有的慢声细语,若秋水潺缓;有的快口快舌,像暴雨倾泻。要是将这种特点养成风格,也是无可褒贬的,但在朗读中,语速快慢变化要适宜,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如一味地开快车,快速高调,像放机关枪,听众思维跟不上,来不及接受和理解,接下来的只是厌倦疲劳;如一味地赶老牛车,一直低音匀读,像老和尚念经,听众就内心发急,情绪烦躁,提不起精神。快慢有节,才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国家语委新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指出:“普通话的正常语速为中速,大约每分钟240个音节左右。大致在150~300个音节之间浮动。”每分钟高于或低于240个音节的分别为快速和慢速。一般说来,快速,多表示热烈、急迫、欢快等场合情绪;慢速,多表示安闲、平静、沉重、失望、伤痛、舒缓、悠远等场合情绪。在朗读、朗诵中,为了“壮文势、广文义”,有的则选用急促快当的语速来表现,犹如铁骑突出,玉盘倾珠,疾风暴雨,飞瀑急流,紧逼当中让人难以喘过气息,有着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语势,即传统所说的“贯口”。有的为了抒情或强调,常采用慢速表现方法,犹如丽日白云,和煦春风,使人心境澄碧高远;或犹如铁帚慢拖,战鼓闷敲,使人心底震颤沉重。

语速的快慢应根据作品内容的变化而变换。通常,说明叙述的内容,紧张急剧的形势,激动难抑的心情,用快速表达;抒情议论的内容,幽静严肃的环境,平静坦然或沉痛的心情,用慢速表达。例如:在朗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起头的节拍比较缓慢。因为小弗朗士迟到了怕挨骂,他想逃学。要不要去上学,他还在犹豫。但他最后还是急急忙忙到学校去了。当读到:“……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时,节拍稍加快,以表达出他焦急的心情。在回忆“平常日子”的情景时,还是用较快的节拍朗读“……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背书啦……”,把平时课堂上乱糟糟的情景再显示出来,与今天“最后一课”法语课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当读到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时,节拍便开始变慢。

掌握语速的变化,还要注意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强而不浊(不声嘶力竭),弱而不薄。总之,在朗读或朗诵中,要从作品思想内容实际出发,掌握快慢的相互配合及自然转化,保证口语风格的协调统一,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