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并列复句的变化

并列复句的变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并列复句的变化并列复句指几个分句并行组合,平等地从几个方面去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古汉语中,并列复句的各个分句说明互相联系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主要用意合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当然这并不等于古汉语中复句的各分句间没有关联词。古汉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最初是“载”和“则”等少数几个。

一、并列复句的变化

并列复句指几个分句并行组合,平等地从几个方面去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各分句的顺序可以互换而不改变意义。

古汉语中,并列复句的各个分句说明互相联系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主要用意合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如:

①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隆中对)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废也。(出师表)

古汉语中的复句有两点明显区别于现代汉语,一是古汉语紧缩复句比较丰富,二是古汉语复句主要以意义为标志,关联词没有现代汉语丰富。当然这并不等于古汉语中复句的各分句间没有关联词。古汉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最初是“载”和“则”等少数几个。

①既见复关,载笔载言。(诗经·卫风)

郑玄笺:则笑则言,喜之甚。

②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诗经·小雅)

郑玄笺:烈烈,忧貌。则饥则渴,言其苦也。

③相彼泉水,载清载浊。(诗经·小雅)

郑玄笺:相,视也。我视彼泉水之流,一则清,一则浊。

④载驰哉驱,归唁卫候。(诗经·庸风)

郑玄笺:载之言则也。

上面选取了《诗经》中的几例紧缩复句,又选取了汉代学者郑玄的笺注。从两者的对照中不难看出,先秦时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载……载”,到了汉代已经演化为“则……则……”。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既……或……”,“既……且……”,“以……以……”等形式,在先秦两汉时就出现了,只是使用并不广泛。如:

①即东封郑,又破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②即立之监,或佐之史。(诗经·小雅)

③兄令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三国志·吴书)

④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横。(荀子)

现代汉语中经常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宋以后,例子逐渐增多:

①你住在外面,一边等我,一边看人,方不误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②两下都把真心瞒起来,一边假作痴聋,一边假为欢笑。(儿女英雄传)

“一边……一边……”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它所连接的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等同并列关系。再如:

①一面申呈太守,一面动了一纸海捕文书。(水浒传)

②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上。(红楼梦)

“一面……一面……”的作用,跟“一边……一边……”基本上相同。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来……二来……”在宋代也已经出现。

①一来雪儿正下,二来身上查痕未好。(张协状元)

②一来仰答天工,二来感谢圣恩,三来荷蒙慈父,今日已成大器。(张协状元)

“一来……二来……”用来连接分句,主要表示列举的并列关系。

和古汉语一样,现代汉语中并列复句主要运用意合,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几个分句彼此平行,不分轻重,分句之间也一般不用关联词。如:

①从那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②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

③枝条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例①中两个分句在意义上构成了一种比较关系。例②中两个分句分别说明相关的事情。例③中两个分句说明同一事物。各个分句间的并列关系靠意义来组合。

现代汉语中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这几类:

第一类,单独用在后面的分句里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又、也、还、同时、同样”等。

第二类,前后分句成套使用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一面……一面、一则……二则、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即……又……、又……又、也……也”等。

第三类,表示对比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是……而是、是……不是、而、而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