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术室工作和术中病人的护理

手术室工作和术中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2-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术结束后,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允许时,将病人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术后注意事项,输液、输血情况,病历及随带物品等手续。经灭菌后,在手术中起主要的隔离作用,用于遮盖手术人员未经消毒的衣物和手臂。这段时间,主要在手术室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护理的重点是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手术安排,检查病人相关情况,并认真查对药品、做好三查七对和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手术室工作和术中病人的护理

(一)手术室布局原则与基本设备

1.布局原则 手术室应始终保持无菌环境,布局亦应符合无菌要求。室内温度应恒定在20~25℃,相对湿度为50%~60%。

(1)围绕手术室内用房,一般需要设计双通道。无菌通道是医务人员、手术前病人、洁净物品的行走路线;污物通道是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的运输路线。

(2)手术室内部布局,可分为3个区域。①非限制区(污染区):设在最外侧,包括接收病人区、办公室、会议室、标本室、污物室、资料室、电视教学室、值班室、更衣室、医护人员休息室、手术病人家属等候室等。②半限制区:设在中间,包括通向限制区的走廊、物品准备室、麻醉恢复室、洗涤室、石膏室等。急诊清创室可设立此区。③限制区:设在内侧,包括手术间、洗手间、手术间内走廊、无菌物品间、储药室、麻醉准备室等。

(3)手术间可分为无菌手术间、相对无菌手术间和有菌手术间。无菌手术间供无菌手术用,设在限制区最内侧,对特殊要求的无菌手术,如器官移植、心脏手术等设置生物洁净层流手术室。相对无菌手术间供可能污染的手术(如胃肠手术)用。有菌手术间代感染类手术使用,设在限制区最外侧。

2.手术间基本设备 手术间一般只放置基本或必要的物品及设备,基本配置有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吸引器、输液架、垫脚凳以及各种扶托、固定病人的物品、药品及敷料柜、读片灯、污物桶、挂钟等。大型手术室,还应设置中心供氧系统、中心负压系统、各种监护仪、X线摄影机、显微外科设备、闭路电视、电视录像机等装置。为保证供电,应有双电源或有备用的供电装置和足够的电源插座。

(二)手术室的管理(规章制度)

1.一般规则

(1)除手术室人员及参加手术人员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

(2)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衣、裤、鞋、帽、口罩等,不得大声喧哗和随便走动,严禁吸烟。

(3)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会客、办私事等。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相互监督的职责。

(5)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性疾病者,不可进入手术室,更不能参加手术。

2.参观制度 参观者必须经手术室护士长、主管医师或有关科室同意后统一安排。最好安排观看闭路电视,若无条件应注意严格限定参观人数,参观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管理制度。

3.接送病人制度 接送病人一律使用专用平车,注意安全,严格查对科别、姓名、年龄、病室号、住院号、医疗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麻醉方法等。手术结束后,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允许时,将病人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术后注意事项,输液、输血情况,病历及随带物品等手续。

4.手术安排原则 手术安排应将无菌手术及有菌手术严格分开;若接台手术,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后进行有菌手术。

(三)常用的手术器械、敷料和巾单

1.布类物品 包括手术衣、各种手术巾单及手术包的包布。手术衣分大、中、小三号,根据参与手术人不同的身材取用。经灭菌后,在手术中起主要的隔离作用,用于遮盖手术人员未经消毒的衣物和手臂。手术单包括大单、中单、手术巾、各种部位手术单、洞巾等。包布用来包裹手术用品及敷料,多为双层。

目前,应用一次性无纱布制作的,并经灭菌处理的手术衣帽、口罩、巾单等,可直接使用,免去了清洗、折叠、消毒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布类物品。

2.手术敷料 主要有纱布类和棉花类,常采用吸水性能强的脱脂纱布、脱脂棉花制作,用于术中止血、拭血、压迫及包扎等。纱布主要有纱布垫、纱布块、纱布球(“花生米”)及纱布条;棉花类敷料主要有棉垫、带线棉片、棉球及棉签等。

3.手术器械 是手术操作的必备物品,如图6-2所示。

(1)基本器械

①刀刃类:包括手术刀、手术剪、剥离器等,主要用于手术切开,组织的切割、分离等。手术刀一般由刀柄和刀片组成。另外,还有高频电刀等。手术剪一般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大类。组织剪有弯、直两种,特点是刃薄、锐利,主要用于剪组织;线剪多为钝头直剪,柄一般较短,用于剪线。

②夹持类:包括止血钳、镊子、钳子及持针器等,用于止血、分离组织、夹持物品等。

③拉钩类:包括各种拉钩、胸腹牵开器,用以暴露手术野,方便手术操作。

④探针类:包括各种探条、探子和探针等,用于探查及扩大腔隙等。

⑤吸引器:用于吸除积液、积脓,清理手术野。

img25

img26

图6-2 常用手术器械

(2)专用器械

①内窥镜类:如膀胱镜、腹腔镜、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及关节镜等。

②吻合器:如食管、胃肠道、血管吻合器。

③其他精密及专科仪器:如高频电刀、激光刀、电钻、取皮机、手术显微镜、手术机器人等。各种器械均应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

(3)缝针及缝线

①缝针:根据外形可分为圆针和三角针两种:a.圆针,对组织损伤小,用于缝合血管、神经、器官、肌肉等软组织。b.三角针,前端有带三角的刃缘,较锋利,多用于缝合皮肤或韧带等坚韧组织。两类缝针均有弯、直两种,大小、粗细各异。根据手术需要进行选择,弯针最常用,需用持针器操作。

②缝线:用于缝合各类组织及器官,也用来结扎、缝合血管等。一般分为不可吸收缝线和可吸收缝线两类。不可吸收缝线有丝线、金属线、尼龙线等,黑色丝线是手术时最常用的缝线,其特点是组织反应小、质软不滑、拉力好、打结牢、价廉和易得。使用前,应先浸湿,以增加张力,且便于缝合。可吸收缝线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可吸收缝线有肠线、胶原线。肠线又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普通肠线一般6~12天即被吸收,而铬制肠线经过铬盐处理,经10~20天才逐渐被吸收。合成缝线有聚乳酸羟基乙酸线、聚二氯杂环己酮线等,比铬制肠线易吸收,组织反应小,但价格较昂贵。

(4)引流材料:种类很多,应根据手术部位、引流液量及性质选用。常用的有引流管、“烟卷”、纱布条和皮片等。

小贴士

缝线根据手术需要粗细不等,用数字表明:数字越大,线越粗;细线用0表明,0越多,线越细。

小贴士

一般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多用于胸、腹或深部组织引流,T形管用于胆总管引流,蕈状引流管用于膀胱或胆囊手术引流。“烟卷”是用细纱布卷成卷烟状,外用橡胶膜包绕而成,用于腹腔或深部组织引流。纱布条包括干纱条、盐水纱条、凡士林纱条、抗菌药物纱条等,用于浅表部位引流。皮片一般用于浅部切口和少量渗液的引流。

(四)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及手术人员的准备

手术期是指病人从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麻醉恢复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在手术室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护理的重点是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病人手术安全。

1.病人准备 手术病人应提前送至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体位安置、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等。

(1)一般准备: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的病人,应提前30~45分钟,低温麻醉的病人需提前1小时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手术安排,检查病人相关情况,并认真查对药品、做好三查七对和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2)体位安置: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安置合适的手术体位,要求:按手术要求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肢体及关节妥善固定,不能悬空;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尽量保证病人的舒适,便于麻醉及生命体征监测。常用的手术体位有以下几种(图6-3)。

①仰卧位:适用于腹部、前胸部、颅面部、颈部、骨盆及下肢手术等,为最常用的体位。病人仰卧,头部、膝下垫软枕,足跟部用软垫保护,用中单固定两臂于体侧,置软垫避免受压。乳腺手术时,手术侧靠近台边,肩胛下用中单垫高,上臂外展置于臂托上,对侧上肢仍用中单固定于体侧。颈前部手术将手术台上部抬高10°~20°,头板适当下调,使颈部充分暴露。

②侧卧位:适用于胸部手术、肾手术和脊柱手术。a.胸部手术:病人90°健侧卧,背、胸、肋处各垫一软枕,暴露术野;双手伸直,固定于托手架上;上面一腿屈曲90°,下面一腿伸直,两腿间垫软枕,固定髋部及膝部。b.肾手术:病人90°健侧卧,肾区对准手术台腰桥,两手臂伸展,固定于托手架上;腰部垫软枕;手术台桥架摇起,头尾部适当摇低,使腰部抬高;固定臀部及膝部。c.脊柱手术:病人侧卧90°,脊柱贴近床沿,将脊柱手术部分暴露,其他同上。

③俯卧位:主要用于后胸、脊柱、腿部手术。病人俯卧于手术台上,头偏向一侧;锁骨下、髂嵴两侧,垫以软枕,使病人腹部不接触床面,保持呼吸道通畅。上肢半屈,置于头旁;肘下、颌下及膝关节下适当加垫;颈椎手术:头置于头架上,稍低于手术台面;腰椎手术:胸腹部垫一弧形拱桥,足端摇低。

④截石位:主要用于会阴部、尿道、肛门和直肠手术。病人仰卧,臀部位于手术台尾部摇折处。必要时,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会阴部;两腿套上袜套,分别置于两侧搁脚架上,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腘窝垫以软枕,同时固定。

⑤半坐卧位:主要用于鼻、咽部手术。整个手术床后仰15°,头端抬高75°,足端摇低45°,双腿半屈,头与躯干依靠在手术台上,两臂固定于体侧。

(3)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与备皮范围基本相同,常用2.5%~3%碘酊涂擦病人手术区皮肤,待碘酊干后,用70%乙醇脱碘2~3遍。皮肤过敏者,黏膜、面部、会阴部、婴幼儿和植皮时供皮区的皮肤等禁用碘酊消毒。这些部位,可用氯己定(灭菌王)、碘附等消毒剂涂擦2遍,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左手持卵圆钳或大镊子,从盛放消毒纱球的瓷缸内夹出碘酊或其他消毒液纱球,右手持卵圆钳接过纱球,若为腹部手术,先滴数滴消毒液于脐孔内,然后以拟作切口处为中心向四周涂擦。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自清洁处逐渐向污染处的顺序涂擦皮肤。擦过外周的纱球不能再擦内部。若有空白处,则换取碘酊纱球再擦1遍。但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手术,消毒顺序则应由手术区外围逐渐向内涂擦。消毒的范围要超出切口边缘15cm以上。若估计术中有可能延长切口时,则应适当扩大消毒范围。消毒时,消毒区内不能留有空白,已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不能再返擦清洁部位,更不能来回涂擦。

img27

图6-3 常用的手术体位示意图

(4)手术区铺巾(单)法(图6-4):手术区皮肤消毒后,即开始铺无菌巾(单),其目的是遮盖手术切口周围所不需要显露的区域。若系小手术,盖1块有孔洞巾即可;若系较大手术的手术野,边缘至少要有4层巾或单,其他部位最少要有2层。以腹部手术为例,通常由手术护士(又称器械护士或洗手护士)协助第一助手进行铺巾(单),一般铺以下三重单:

①铺皮肤巾:又称切口巾,即用4块皮肤巾遮盖手术切口周围皮肤,由手术护士将每块皮肤巾的一边折叠1/4,分次递给第一助手。铺巾的顺序一般有两种方法,若第一助手未穿无菌手术衣,先铺病人相对不干净的一侧,腹部手术一般先铺会阴侧,最后铺第一助手面前的一侧,4块皮肤巾均铺好后,用4把巾钳分别夹住皮肤巾的4个交角处,防止滑动。若第一助手已穿无菌手术衣,铺巾的方法则相反,即先铺第一助手面前的一侧,最后铺病人相对不干净的一侧。手术护士传递折叠1/4的皮肤巾时,应注意使第一助手铺巾时顺手。铺好后,不应再移动。若须调整,只允许自内向外移动。目前,临床上常在铺巾前,先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多为塑料)制成的外科手术薄膜黏贴在切口部位,薄膜连同皮肤一起被切开后,薄膜仍黏附在切口边缘及其周围,可防止病人皮肤上残存的细菌,在术中进入切口。铺好皮肤巾后,用乙醇、碘附或氯己定纱球涂擦双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再铺中单和大孔单。若消毒过程中手及前臂被污染,需重新刷手和泡手。

②铺中单:由手术护士和第一助手或其他医师共同完成,两人分立于病人两侧,手术护士将中单对折面翻开,将中单的一端递给医师,手术护士持另一端,将中单完全打开,一边平手术切口放下,另一边以中单角裹住自己的手,向外展开后松手,使中单自然下垂,铺头侧1块时,应盖住麻醉架。

③铺大洞单:又称剖腹单。先将大洞单有标记的一端,即短端朝向病人头侧,开孔处对准切口部位,放于病人身上,翻开对折面,然后与穿好手术衣的医师一起,一手压住大洞单尾端即足端,另一手掀起头端展开,并盖过麻醉架松手,使之下垂,再压住已展开的大洞单上部,将其尾端铺向手术台尾,两侧和足端应下垂超过手术台边缘以下30cm。

(5)皮肤切开前消毒及切口缘保护:在皮肤切开前、延长切口及缝合前,均需用70%乙醇再消毒切口周围皮肤1次,手术护士应及时供给所需器械及物品。如果手术野皮肤上未贴薄膜,皮肤切开后,递给大纱布垫或无菌巾,覆盖切口边缘,并用缝线或组织钳将其固定于皮下组织。

img28

图6-4 腹部手术铺单法示意图

布单一旦被浸湿,即失去无菌隔离的作用,应另加无菌单,覆盖保护无菌区。

img29

图6-5 洗手前准备

2.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 主要是避免手术人员身体上的细菌污染病人手术区。位居皮肤上的细菌包括暂住细菌和常住细菌两大类,暂住菌分布于皮肤表面,易被清除;常住菌则深居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处,不易清除,且可在手术过程中逐渐移至皮肤表面,故手臂洗刷消毒后,还需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1)术前一般准备: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应先在非限制区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子,穿洗手裤、褂,袖口卷起至肘上10cm以上,下摆扎收于裤腰之内;剪短指甲;戴好手术室准备的清洁帽子、口罩,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要盖住口和鼻孔(图6-5)。检查有无皮肤感染及破损,之后方可进入限制区。

(2)手及臂的洗刷和消毒

肥皂水刷手法:

①清洁:按普通洗手方法,用肥皂将双侧手及臂清洗一遍,需超过肘上10cm,再用清水洗净肥皂沫。

②刷手:用消毒毛刷蘸取煮好的液体肥皂,刷洗双侧手和臂。按顺序两侧依次交替从指尖刷至肘上10cm,不能漏刷,不能逆向刷洗,应特别注意指甲、甲沟、指蹼、肘后等部位的刷洗。刷洗时,可将手和臂分成三部分:手为第一部分;前臂为第二部分;肘部至肘上10cm为第三部分。两侧第一部分都刷好后,才能刷第二部分,即两侧交替逐渐向上刷。刷完一遍后,手向上,肘部位于最低位,用流动清水冲净手及臂上的肥皂沫,冲下的水从肘部滴落,目的是保持手部相对最清洁。将肥皂冲干净后,重新取一个消毒毛刷重复进行第二、第三遍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图6-6)。

img30

图6-6 普通洗手和刷手方法

③擦干手和臂:刷手完毕,取灭菌小毛巾1块,先擦干两手,然后由前臂顺序擦至肘上。注意擦前臂至肘上时,用折叠成三角形的小毛巾的两面,分别各擦一侧,将手和臂上的水擦干,不能逆向擦,以免手部被污染。

④浸泡消毒:将双手及前臂浸泡在70%乙醇桶内至肘上6cm,浸泡5分钟;也可在0.02%氯己定(洗必泰)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泡手桶内浸泡3~5分钟。每桶0.1%苯扎溴铵溶液只能浸泡40人次,达40人次后即应重新配制。

⑤浸泡消毒达到时间要求后,抬起手和臂,使消毒液从肘部滴落,并保持拱手姿势,待干。

碘附刷手法:

①清洁:用以上清洁法或用肥皂水刷手法,清洗手臂一遍,并用无菌小毛巾擦干。

②用浸透0.5%碘附的纱球或海绵,按顺序两侧依次交替从指尖向上涂擦至肘上6cm左右处,更换浸透0.5%碘附的纱球或海绵,再擦一遍。然后,保持拱手姿势,让药液自然干燥。

氯己定或其他消毒液刷手法:

①清洁:用普通肥皂洗一遍手和臂。

②用消毒毛刷或海绵蘸取消毒液,按顺序两侧依次交替从指尖开始向上刷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刷洗一遍约3分钟,用流动清水冲净,再用无菌小毛巾擦干。

③用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或海绵,按顺序两侧依次交替从指尖向上涂擦至肘上6cm左右处,完整涂擦一遍,保持拱手姿势,让药液自然干燥。

(3)穿普通无菌手术衣:在手术间内,将折叠好的无菌手术衣拿起,认清衣服的上、下和前后,至较空旷处,将手术衣的内面朝向自己,双手拎起手术衣领两角轻轻抖开,使手术衣自然下垂;将手术衣轻轻向上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袖筒,双臂前伸,请巡回护士帮助拉紧衣角,系好系带;双臂交叉,稍弯腰,用手指夹起腰带递向后方,由巡回护士在背后系好(图6-7)。穿好手术衣后,双手保持在腰以上、胸前、视线范围内。

img31

图6-7 穿手术衣步骤

(4)穿全遮盖式手术衣:目前,许多大医院已使用全遮盖式手术衣(又称遮背式手术衣),宽大的手术衣背部右页能包裹手术者背后(具体方法在实训中学习)。

(5)戴无菌手套

①戴干手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先从手套袋中取出滑石粉涂抹双手,使之光滑;再捏住手套的翻折部,取出手套,分清左、右侧,并使两只手套的掌面对合,用一只手捏住手套翻折部里(内)面,另一只手插入手套内,然后将戴上手套手的2~5指插入空手套翻折内,协助另一只手戴上手套。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里面,不能接触手套外面;而戴好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外面,不能接触手套里面。两个手都戴上手套后,将手套翻折部翻下,罩在手术衣的袖口上(图6-8)。上台前,由手术护士用无菌水帮助冲去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img32

图6-8 戴干手套方法步骤

②戴湿手套法:应先戴手套,后穿手术衣。将用消毒液浸泡后的手套放入盛有无菌清水的盆内,手套内灌满无菌水,手插入手套内;戴好手套后,手向上举起,并活动手指,使手套内的水从肘部淌下。再穿手术衣,衣袖压在手套外面,用无菌布带系好固定。

(6)连台手术更衣法:本台手术结束后,需连续进行另一台手术时,若手套未曾破损,可按下列顺序更换手套和手术衣:洗净手套上的血渍,解开手术衣各系带,先将手术衣向前翻转脱下,后脱手套。注意手臂不能与手术衣及手套外面接触;以流动清水冲去手上的滑石粉,用无菌小毛巾擦干,在泡手液中浸泡5分钟(也可用氯己定液或其他消毒液涂擦);重新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冲去手套上的滑石粉,即可参加另一台手术。但应注意,若先做的是感染手术,又必须参加连台手术时,应按常规重新刷洗手。

(五)手术室护士主要岗位与配合

手术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护士共同完成,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直接上手术台参与手术的护士,称器械护士,又称手术护士或洗手护士;不上手术台的护士,在固定的手术间内配合器械护士、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做台下配合及巡视的护理工作,故又称巡回护士。

1.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

(1)器械护士的职责: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全过程中所需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手术中,其工作范围只限于无菌区内。其他还包括术前访视和术前准备等。具体工作包括:

①手术前1天探视病人,了解手术方式,手术医师的习惯等,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如器械、敷料等。

②术前提前15~20分钟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器械台,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敷料等。如有缺漏,及时补充。

③手术开始前,协助医师做好皮肤消毒、铺巾;术中与手术医师默契配合,传递用物要做到及时、准确、平稳,传递锐利器械时,要防止误伤;关注手术进展,若术中发生意外,则需积极配合抢救。

④随时整理用物,保持无菌区的整齐、干燥、无菌。

⑤关闭体腔前与巡回护士再次清点核对物品,防止将物品遗留于病人体腔内,同时妥善保存术中切取的标本,备术后送检。

⑥手术后协助医师包扎伤口,固定引流物;处理手术器械,并协助整理手术间。

(2)巡回护士的职责:主要职责是在手术台下负责手术全过程中物品、器械、布类和敷料的准备和供给,主动配合手术和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完成输液、输血和手术台上特殊物品、药品的供给。其工作范围是在无菌区以外,在病人、手术人员、麻醉师以及其他人员之间巡回。具体工作包括:

①手术前,应检查手术间的清洁与消毒是否合格,用物是否备齐,调试设备,创造适宜的手术环境。

②热情接待并检查病人,按手术通知单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医疗诊断、手术时间、部位、名称、麻醉方式等。详细清点病房送来的物品(病历、X线片、药物等)是否齐备。

③按手术要求,安置病人体位。

④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协助器械护士及手术者穿无菌手术衣;配合手术区皮肤消毒;协助器械护士铺无菌桌、清点用物,并记录。

⑤术中,关注手术进展,供应术中用物,随时调整灯光;保持手术间清洁、安静,随时补充用物;保证输血、输液通畅;监督手术人员遵守无菌原则;并负责外部联络。

⑥关闭体腔前,再次与器械护士清点、核对物品,记录并签名;术后协助医师包扎切口、固定引流管;与护送病人的人员仔细交接。

⑦术后整理手术间,并清洁消毒。

2.器械台的管理工作

(1)器械台(无菌桌)的要求:用于手术中放置各种无菌物品及器械。要求结构简单、坚固、轻便、可推动,易于清洁,且车轮可以制动。台面四周有栏边、栏高4~5cm,以防器械滑下。器械台分为大、小两种,应根据手术的性质、范围,进行选择不同规格的器械台。

(2)铺无菌台步骤

①术晨,由巡回护士准备合适的器械台,并保持清洁、干燥。

②将手术包放置器械台上,用手打开包布的外层,再用无菌钳打开第二层包布。

③第三层包布由器械护士刷手后用手打开,注意无菌单下垂至少30cm。

④器械护士穿好无菌手术衣,并戴无菌手套后,将器械分类、按使用先后次序摆放,排列整齐,置于器械台上。

(3)器械托盘的使用:托盘是器械台的补充,摆放的是反复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物品,按手术的要求和步骤,要求经常更换,不宜堆积。托盘为可调高低的长方形盘,盘面48cm×33cm,横置于病人适当部位上,按手术需要放1~2个。手术区铺单时,用双层手术单包裹,并在其上再铺手术巾。

3.手术过程中的无菌原则

(1)手术人员一旦进行外科洗手,手及前臂即不能接触有菌物品。穿上无菌手术衣及戴好无菌手套后,其肩部以上、腰部以下和背部,手术台边缘以下,无菌桌桌缘平面以下,均视为有菌区。

(2)手术开始前,由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及其他手术所用的各种物品,并记录,术中若有增减也应及时记录。凡跌落或下坠超过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器械、物品,应视为被污染,必须重新消毒或灭菌后,才能使用。手术接近结束时,核对器械、物品无误后,方可关闭胸、腹腔或其他部位切口。

(3)切开皮肤或缝合皮肤之前,常规用70%乙醇棉球再消毒切口处皮肤1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切缘应以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凡与皮肤接触的刀片及器械,可能被污染,不应再使用。手术因故暂停时,手术野用无菌湿纱垫覆盖和保护。

(4)手术台上使用的器械物品,只能在手术人员前面传递,不能在手术人员的肩部以上、腰部以下和背后传递。

(5)手术人员的手套一旦破损,应及时更换;前臂或肘部不慎碰触有菌区,应立即更换手术衣或加戴无菌袖套。

(6)切开空腔器官前,应取湿纱垫将空腔器官与周围组织隔开,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污染,并准备好吸引器,随时吸除外流的内容物;切开后,应用消毒液将空腔器官切开处进行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物品,放置另一个容器内,与清洁器械严格分开;全部沾染步骤完成后,手术人员即应用无菌流动水洗手或更换无菌手套,尽量减少污染。

(7)在术中,同侧手术人员若需调换位置,其中一人应先退后一步,与另一人背对背地换位,然后再面对手术台;如与对侧手术人员调换位置,则应面向手术台绕到对侧;当经过未穿无菌手术衣人员面前时,应互相让开,避免碰触,以防污染。

(8)手术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不要高声说话或嬉笑,避免不必要的谈话。如要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离手术台。当手术人员面部汗水较多时,可请其他人帮助擦汗,但头应转向一侧。

(9)若有人参观手术,每个手术间参观人数最好不要超过2个,参观者不能过于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过高,尽量避免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

(10)用持物钳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夹取物品时,其身体应与无菌物和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菌容器打开取物后,应及时盖好,避免长时间暴露。无菌包中的物品,一次未取完时,应及时包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无菌物品一旦被取出,虽未被使用,也不能再放回无菌包(或缸内)内保存。

4.污染手术的隔离技术 进行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空腔器官手术时,在切开空腔器官之前,应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并随时吸除外流的内容物。切开空腔器官时,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应放在污染盘内,污染的缝合针和持针器(钳),应随时在等渗盐水中刷洗。全部沾染步骤结束后,手术人员应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或更换手套,以减少污染。

5.手术室的清洁与消毒 手术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员活动的影响,以及在手术时引流物、分泌物等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保证手术时的无菌环境,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卫生、消毒工作制度。

(1)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①每天手术结束后,应做的工作如下:

a.每次手术结束后或每天工作结束后,先打开门窗通风,清除手术间内的污物和杂物。

b.手术间内桌面、手术台及其他设备等,均用消毒液进行湿式清洁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并擦干,地面和墙壁用消毒液喷洒,并拖洗和擦拭。

c.经短时通风后,关闭门窗,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空气清洁杀菌处理:首先,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能有效滤除空气中的尘粒,并可将随空气进入消毒器中的微生物杀死。开机30分钟,可达清洁空气和杀菌的目的。此设备可连续反复工作,即每隔15分钟开机1次,持续15~30分钟,室内有人活动时,仍可使用。其次,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能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尘粒及微生物,一般工作30分钟,可达消毒标准的要求,也可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再次,紫外线灯照射杀菌,按每平方米地面面积,约用紫外线灯管功率2W进行计算,选择合适的紫外线灯管。照射有效距离一般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一般为2小时。最后,电子灭菌灯照射杀菌,要关闭门窗,以确保消毒效果。

②每周大清洁和消毒工作:每周定期大扫除1次,清洁通风后,关闭门窗,用消毒液熏蒸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手术间消毒。乳酸熏蒸法,按手术间空间大小,以0.12ml/m3计算,应用80%乳酸的用量,加等量的水,放置于酒精灯上加热,直至乳酸蒸发完毕,手术间继续关闭30分钟,后再开窗通风。也可用中药苍术的酒精浸剂,替代乳酸熏蒸消毒。苍术按1g/m3空间计算,加乙醇2ml,浸泡24小时后,放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蒸发,维持4小时后再开窗通风。苍术在熏蒸时,有一种清香味,且无腐蚀性。甲醛熏蒸法,按2ml/m3空间,以40%甲醛加高锰酸钾1g计算,将甲醛溶液倒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即产生蒸气,12小时后再开窗通风。甲醛杀菌效果好,但易污染环境,并有一定的毒性,不提倡应用。目前,主要用于严重感染手术后手术间的消毒灭菌。过氧乙酸熏蒸法,按1g/m3空间计算过氧乙酸用量,加水稀释成0.5%~1%浓度,加热使其蒸发,维持2小时左右。

③为了保持手术室内空气清洁,应做到:a.手术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尽量减少人员走动,窗户应有合适的防护。b.手术室内不宜使用有粉尘的物品,清洁工作应采用湿式操作,拖把、抹布等应保持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c.手术室内要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及其他监测,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④目前,对手术室内空气和物品消毒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逐渐趋向于彻底清洁、干燥以及环境、空气的自然通风,而不强调采用消毒方法。

(2)严重感染手术后的消毒方法

①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病人手术后:a.手术间清理后,立即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可选用甲醛或过氧乙酸熏蒸,药液蒸发完后,继续关闭手术间维持2小时左右。b.消毒结束后,开窗通风,彻底清扫,用消毒液擦拭手术间内各种物体表面,并喷洒地面、墙壁及手术台,30~60分钟后拖洗和擦拭。c.用紫外线照射或电子灭菌灯照射杀菌后,开窗通风。d.必要时,可再次进行空气熏蒸消毒。e.手术间内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常用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监测,应符合消毒灭菌的标准要求。f.手术所用的器械,应进行“消毒-清洗-灭菌”的方法处理,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术后集中焚毁。

②肝炎、结核、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等病人手术后:a.手术间清理后,立即用消毒液熏蒸,药液蒸发完毕后,继续维持2小时左右。b.用消毒液擦洗手术间内各种物体表面,并喷洒地面、墙壁及手术台,维持30~60分钟后拖洗和擦拭。c.然后开窗通风。d.手术所用的器械也应进行“消毒-清洗-灭菌”的方法处理,手术也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