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三十五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包括:

(1)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2)制约滥用公共权力预防腐败。

(3)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公平、公正。。

(4)防止公共资金使用中的损失浪费。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所指内部控制是指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4.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其特点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从静态上讲,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说,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其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因此其内部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实施动力不足。

(2)实施方式多样。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哪些?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2)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3)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7.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得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得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8.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6)其他情况。

9.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哪些?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

(1)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2)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10.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哪些?

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

(1)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

(2)经济活动的权责是否对等。

(3)经济活动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11.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哪些?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

(1)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是否有效。

12.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哪些?

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

(1)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

(2)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13.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包括哪些?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14.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哪些?

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

(1)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

(2)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5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2)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4)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6)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其他情况。

1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一般包括:

(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3)归口管理。

(4)预算控制。

(5)财产保护控制。

(6)会计控制。

(7)单据控制。

(8)信息内部公开。

17.什么是不相容岗位?哪些岗位属于不相容岗位?

所谓不相容岗位,是指某些相关联的岗位,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差错或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

下列岗位属于不相容岗位,应进行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岗位与执行某项业务的岗位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岗位与审核该项业务的岗位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岗位与记录该项业务的岗位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岗位与记录该项财产的岗位分离。

18.什么是内部授权批准控制?

内部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19.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强预算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扩大预算范围,力争将单位财务收支事项全部纳入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按照财政预算批复在单位进行内部预算批复,预算指标的支出方向,设置预算指标的执行规则并遵照执行。

(3)规范预算追加和调整的程序,预算调整必须经过严格授权审批,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4)将预算管理与单位内部责任相结合,加大责任预算体系控制力度,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5)将资产保护控制与预算控制衔接起来,实现风险监控的实时性,做到资金分配使用到什么地方,风险控制就追踪到什么地方。

20.行政事业单位财产保护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财产保护控制的措施包括以下五项:

(1)财产档案的建立和保管。

(2)限制接近。

(3)盘点清查。

(4)财产保险。

(5)明确流程。

21.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完善会计控制制度。

(2)合理设置会计岗位。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确保财务人员正确行使责权。

(4)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

(5)加强会计档案的保管控制。

(6)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22.内部控制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与风险有哪些?

完善的信息技术控制有利于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固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3)提高了不相容职务分享控制的执行力

(4)提高了授权审批控制效力。

(5)为单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沟通环境。

信息技术在有助于单位科学决策、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扩大了风险的范围。

(2)给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带来新的风险。

(3)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应用程序设计的瑕疵带来的风险。

(4)不同类型事项的审批流程和跨组织审批业务的复杂性给授权审批控制带来了新的风险。

23.单位经济活动的三权分离是指什么?

单位经济活动的三权分离是指单位经济活动处理过程中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分离。

24.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1)合理的决策议事制度,坚持决策的客观性,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2)详尽的决策记录制度,让记录如实反映每一个领导班子的决策过程和意见。

(3)可操作性的决策问责制度,让决策的效果与相关人员的升迁降免挂钩。

25.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1)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及问责机制的落实。

(2)网络化立体控制。

(3)以制度保障执行。

26.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1)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2)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3)上级主管部门监督。

27.什么是关键岗位责任制?哪些岗位属于关键岗位?

关键岗位责任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性质、预算类型、收支管理特点,对某些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岗位,其岗位职责权限,人员分配,以及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而建立起来的制度。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28.单位应如何管理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管理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应做到如下几点:

(1)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轮岗制度。

(2)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替代控制措施。

(3)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9.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包括哪些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包括以下制度:

(1)集体决策制度。对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制度,防范一言堂或者一支笔造成的决策风险和腐败风险。

(2)专家论证制度。对业务或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将认证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

(3)审核审批制度。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建立授权审核审批制度以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批机制和会签制度。

30.“三重一大”事项是指什么?

“三重一大”事项是指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31.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其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架构是行政事业单位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1)制衡性原则。组织架构设计的核心原则,要求单位确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2)适应性原则。一方面单位应根据自身需求,设置不同的部门机构和岗位;另一方面要求单位组织架构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3)协同性原则。组织架构设计要立足于整体,在此基础上,关注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3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流程分为哪些阶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流程分为预算编审、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和决算与考评四个阶段。

33.预算控制业务流程应关注哪些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业务流程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风险分析,其中主要应当关注下列风险:第一,不编制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准确;第二,财政预算批复和单位内部预算指标批复不合理;第三,预算执行缺乏力度;第四,决算和考评制度不健全。

34.单位预算编制的要求有哪些?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1)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2)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35.单位应当如何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36.单位应当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7.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编审的原则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编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预算编制科学性;

(2)预算编制逐级审核;

(3)预算编制归口审核;

(4)预算编审专业技术性。

38.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

(1)所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

(2)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3)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39.预算编审阶段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1)预算编制是否依据以前年度单位收支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单位本年度全部业务收支计划。

(2)是否存在单位为了足额甚至超额获取财政资金而虚增预算。

(3)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项目,是否存在预算编审过程中进行专业性事前立项评审。

40.预算执行阶段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1)预算执行环节中是否保持单位财务核算和业务工作的一致性。

(2)是否建立财务核算工作对预算批复和执行工作的信息反馈与验证机制。

41.单位预算管理应实行什么管理形式?

单位预算管理实行“标准统一、归口统筹、集体决策、分级执行”的层级管理形式。

42.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控制的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遵循、资金收支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防范舞弊风险等。

43.收入控制业务流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收入控制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收入项目与标准确定、票据开具与管理、收入收缴、收入退付、合同管理、会计核算等环节。

44.支出控制业务流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支出控制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支出申请、业务单位审批、归口审核、财务审批、借款审批、费用报销、会计核算、编制支出管理报告等环节。

45.收入控制主要风险点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控制的主要风险点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

(2)各项收入未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导致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

(3)各项收入未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到,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办理收款业务。

(4)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截留、挪用、私分收缴收入。

(5)各项收入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导致“小金库”的形成和资金体外循环。

(6)各项收入退付未经适当的授权与审批,可能存在错误或舞弊。

(7)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未经审批,对银行账户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

(8)对于印鉴章保管与领用缺乏有效控制。

(9)对于各类票据的保管、申领、启用、核销、销毁等缺乏有效控制。

(10)收入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不真实或不准确。

(11)各项收入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

46.支出控制主要风险点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的主要风险点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

(2)各项支出申请不合理或不必要。

(3)各项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

(4)支出范围及标准不符合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要求,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相互挤占。

(5)各项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批程序,尤其是重大支出未经集体决策程序。

(6)各项支出不符合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要求,如国库集中支付、政策采购要求、公务卡结算要求等。

(7)对于办公用品等采购物资未经验收,直接办理费用报销。

(8)各项支出的票据虚假或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9)各项支出的费用报销计算不准确。

(10)各项支出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不真实或不准确。

(11)各项支出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

47.收入控制的方式有哪些?

收入控制的方式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和定期对账。

48.收入控制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收入控制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2)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3)各项收入统一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4)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5)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6)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确保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7)确保票据的保管安全有效,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与审批。

49.支出控制的方式有哪些?

支出控制方式主要包括预算控制、归口控制、审批控制、单据控制、程序控制和标准控制。

50.支出控制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支出控制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2)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3)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4)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6)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51.单位加强票据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单位加强票据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2)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

(3)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

(4)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

(5)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6)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52.单位加强债务内部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单位加强债务内部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1)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

(2)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3)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

(4)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53.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2)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3)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4)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5)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

(6)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

(7)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8)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

5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外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报告、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55.什么是货币资金控制?

货币资金控制是指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目标的实现,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56.货币资金控制的目标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避免货币资金被盗窃、挪用等意外情况发生。

(2)保证货币资金的完整性,避免侵占单位收入等违法行为发生。

(3)保证货币资金的合法性,遵守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制度。

(4)保证货币资金的真实性,确保单位各项记录能如实反映货币资金各项收支活动。

(5)保证货币资金的有效性,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57.货币资金控制的风险是指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货币资金控制的风险是指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单位货币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和使用效益风险。

58.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工与授权控制。

(2)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3)票据和印章控制。

(4)会计记录控制。

59.货币资金的控制方法包括哪些?

货币资金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1)人员配备和轮岗控制。

(2)限制接触控制。

(3)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4)回避制度控制。

(5)授权批准控制。

(6)支付审批程序控制。

(7)重大支出事项报批及责任追究控制。

(8)财产保全控制。

60.货币资金控制要点要把好“一关”,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一关”就是要把好货币资金支出关。货币资金支付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要做到“四审四看”。即:一是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理有据;二是审支付审批,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是审支付审核,看审核工作是否到位;四是审支付结算,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1.货币资金控制要点要管住“七点”,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七点”的具体内容是指:

(1)货币资金的流入点。就是要搞清楚钱是从哪儿来的,以什么形式来的,来了多少,还缺多少,没来的钱怎么办。同时,对已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当日送存银行并及时入账,不得坐支,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

(2)银行开户点。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应及时、定期对银行开户点进行认真清理和检查。

(3)现金盘存点。现金盘存除出纳人员以外,至少应增加其他第三章参与盘点或监盘的内容,保证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不出纰漏。

(4)对账控制点。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对账,每月至少一次。加强与异地和同城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核对,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以及回收及时、足额。

(5)票据及印章保管点。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6)督促、检查点。应加强对与货币资金有关的人员和制度的督促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7)财会人员的任用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好的良好素质,还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同时,要建立定期轮岗制度,防止一个人在财会部门长期从事一个岗位工作。还要考虑财会工作的连续性和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62.单位印章控制的关键点是什么?具体实施包括哪些内容?

单位印章控制的关键点包括保管控制、签字或盖章手续控制、交接手续控制、保管安全控制。

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分离管理控制。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印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2)印章保管存放控制。明确印章保管岗位职责,不得擅自将自己保管的印章交由他人保管,也不得私自接受他人保管使用的印章,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3)签字或盖章手续控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印章保管人应在监印中严格审查,注意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批准程序,对大宗款项支付及开具一些财务相关证明需要盖章时要履行登记手续,记录时间、审批人、经办人及款项金额、用途等。

(4)交接手续控制。严格交接手续,不得随意将印章交由他人保管。印章保管人员因出差、短期出国等而需由他人暂时保管个人印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必须予以授权并办移交手续,以备查询。临时保管人员要对经办业务进行逐笔登记。

(5)安全控制。要注意印章存放的安全,做好防盗工作。要特别注意节假日期间、值班期间的印章管理,保证安全。

63.单位应当如何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64.货币资金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资金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1)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票据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银行存款对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与银行存款、现金日记账登记岗位相互分离。

(3)票据保管与票据填写岗位相互分离。

(4)票据保管、票据填写与票据稽核岗位相互分离。

(5)货币资金业务授权或批准与执行业务的岗位相互分离。

(6)货币资金总账和日记账登记岗位相互分离。

(7)票据购买、票据保管、票据填写和印章保管岗位相互分离。

65.货币资金支付的具体业务流程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资金支付的具体业务流程控制包括:

(1)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倾向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审批人应拒绝批准,对重要的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3)支付审核:指定专人对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及单位是否妥当进行复核。

(4)支付结算:出纳人员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6.单位应当如何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单位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2)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3)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4)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67.对外投资控制的目标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保国家有关投资及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维护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完整。

(3)确保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68.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包括:

(1)对外投资分工与授权控制。

(2)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3)对外投资执行控制。

(4)对外投资处置控制。

(5)对外投资监督检查控制。

69.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经过哪些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提出投资意向。

(2)可行性研究。

(3)单位领导集体论证。

(4)报送相关部门审批。

(5)制订和执行投资计划。

(6)投资活动监督检查。

(7)投资活动评价。

70.对外投资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对外投资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可行性论证人与计划审批人应当分离。

(2)证券投资的购入、出售人与相应的会计记录、核算人应当分离。

(3)股票、债券的保管人与负责股票、债券交易的经手人应当分离。

(4)股票、债券的保管人与盘点人应当分离。

(5)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投资项目的管理人与参与监控的财务人员等应当分离。

71.单位应当如何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

单位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3)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72.对外投资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哪几个方面?

(1)定期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检查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配备情况;

(2)定期检查对外投资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定期检查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情况。

(4)定期检查对外投资资产投出情况。

(5)定期检查对外投资持有资产的管理情况。

(6)定期检查对外投资的处置情况。

(7)定期检查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情况。

73.实物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哪些?

(1)实物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实物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盘点、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实物资产购置(投资)预算、供应商的选择、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内部调剂、盘点、重要材料物资的接触条件以及报废处置的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实物资产各环节运营效率的提高。

(3)避免实物资产流失或浪费,有效维护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4)确保实物资产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5)实物资产的价值核算、处置等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6)为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物质条件和经济保证。

74.实物资产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实物资产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分工与授权控制、取得和验收控制、使用和维护控制以及处置与转移控制。

75.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应经过哪些流程?

实物资产基本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处置四个环节。

76.实物资产控制的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1)实物资产购置与投资预算的编制应当分离。

(2)实物资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应当分离。

(3)实物资产的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应当分离。

(4)实物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应当分离。

(5)实物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应当分离。

(6)实物资产的取得、保管及处置业务的执行应当分离。

77.实物资产定期盘点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是什么?

(1)建立资产台账,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

(2)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

(3)至少在每年年末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实物资产进行检查、分析。

(4)对于未使用、不需用或使用不当的实物资产,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行政事业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实施。

(5)对封存的实物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实物资产安全、完整。

78.固定资产处置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固定资产处置控制主要包括制度控制、申请控制、评估鉴定控制、审批控制和报废管理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

79.固定资产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控制包括申请、审批、购建、验收、使用、计价、维修保养、盘点、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

80.固定资产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主要控制方法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等方法。

81.什么是建设项目控制?

建设项目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差错与舞弊,提高工程质量,结合单位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包括建设项目决策、概预算、招标、采购、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

82.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有哪些?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合法性。防止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及时纠正各种错误与舞弊。

(2)完整性。确保建设项目及时完整转为固定资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效率性。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防止建设资金浪费与流失。

(4)规范性。促进实施建设项目规范管理,做到各个环节的操作有章可循。

83.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地筹集和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加强基本建设管理,严格项目审批程序,确保项目质量;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84.如何实现建设项目的效率最大化?

(1)优化人员配置,执行有效职责分工和权限范围。

(2)投资决策正确,产生经济效益。

(3)施工管理在序,安全质量受控。

(4)优化方案,减少投入,降低成本,保证项目效益。

(5)对建设项目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的健康运行,保护建设项目资产的安全。

85.建设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1)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2)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3)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4)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5)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

(6)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7)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

(8)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86.建设项目控制的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建设项目控制的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包括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87.建设项目立项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1)建立管理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根据职责分工和审批权限对项目管理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

(3)重大建设项目应当报经单位集体决策批准,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建设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4)建立项目管理决策及实施责任制度,明确人员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88.建设项目设计与概预算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建立相应的设计单位选择程序和标准,严格审查设计单位证书的等级,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

(2)加强设计方案审核,确保设计方案与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致性。

(3)建立建设项目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

89.建设项目招标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招标程序控制。建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招标流程,不得人为肢解工作项目,规避招标。

(2)项目标底的编制与审核。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需要编制标底的,可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标底。标底一经审定应密封保存,所有接触过标底的人员均负有保密责任。

(3)评标程序控制。组建评标小组,采用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审。

(4)中标结果控制。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确定中标人,及时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

90.建设项目建设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监理控制。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监理制度,未经工程监理人员签字,工程物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价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2)进度价款支付控制。建立建设项目进度价款支付环切的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

(3)资金使用控制。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单位应当杜绝超规模、超概预算现象的发生。

(4)工程物资采购、验收和付款控制。对于自行建造以及以包工不包料方式委托其他单位承建的项目,单位应当建立对工程物资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环节的控制程序;由承包单位采购工程物资的,单位应当加强监督,确保工程物资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严禁不合格工程物资投入工程项目建设。

(5)项目变更控制。对于必要的项目变更应经相关部门或中介机构的审核,重大项目变更应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控制。

91.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单位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决算审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关注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执行、资金管理、建设项目质量等内容。该环节的关键控制措施包括:

(1)竣工决算编制控制。建立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竣工清理、竣工决算、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竣工决算真实、完整、及时。

(2)竣工决算审核控制。重点审查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

(3)竣工决算审计控制。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资产验收和移交手续。

(4)竣工验收控制。单位应当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建设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92.什么是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是指单位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就是找出合同磋商、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并加以控制,以规避风险的发生,达到预期的目的。

93.合同控制的目标有哪些?

合同控制的目标包括确保合同内容的规范性、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确保合同执行的规范性。

94.合同控制业务流程关注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合同控制业务流程主要关注以下几点风险:

(1)合同管理职责是否过于分散,是否造成多部门共同管理的边际盲区,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

(2)合同签订是否与预算指标匹配,是否预留跨期业务合同的预算指标,影响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3)单位是否将合同签订后续管理放在财务部门,是否忽视业务部门和法律部门的归口和审批,合同管理是否合法合规。

95.合同控制中的主要和典型风险有哪些?

在合同控制中较为主要和典型的风险有以下几类: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单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单位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单位利益、信誉和形象。

96.合同签署环节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1)合同签订人未经授权或者超越权限签订合同。

(2)合同印章管理不当,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

(3)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

(4)因手续不全而导致合同无效。

(5)合同签署后被送到了不相关的部门。

(6)收到合同的相关部门没有采取妥善措施处理合同。

(7)因保管不当导致合同泄密。

(8)合同双方当事人未全部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等。

97.合同签署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严格划分各类合同的签署权限,严禁超越权限签署合同。

(2)严格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合同经编号、审批及单位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确保只为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文本加盖合同印章。

(3)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

(4)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当面签订。

(5)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之后方可生效的合同,单位应当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98.合同履行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强化对合同发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全面适当执行本单位义务,敦促对方积极执行合同,确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

(2)对合同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一旦发现有违约可能或违约行为,应当及时提示风险,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至最低。

(3)履行异常的要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变更甚至解除合同。

(4)在合同履行管理过程中要落实合同履行责任人,需要追究责任的要有处理意见;合同履行完毕后,必须写出履行报告。

99.合同结算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财会部门应当在审核合同条款后办理结算业务,按照合同规定付款,及时催收到期欠款。

(2)未按合同条款履约或应签订书面合同而未签订的,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3)付款必须有承办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业务主管领导、总会计师和总经理在申请付款审批单上的签字,同时要加盖合同审核专用章。

(4)财务结算系统与合同控制信息系统应实现数据对接。

100.合同后续管理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1)加强合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

(2)建立合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制度,以防止或及早发现合同文本的遗失。

(3)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机密、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

(4)规范合同控制人员职责,明确合同流转、借阅和归还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有关要求。

(5)实施合同控制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合同保管情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等。

101.合同纠纷处理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控制此类风险的主要方法是明确规定合同纠纷的处置办法,明确各类人员在合同纠纷处置中的责任,合同纠纷处置方案应当经领导班子的审核批准等。其具体措施包括: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102.合同订立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哪些?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10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包括哪些组织?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实施主体一般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构。

104.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构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设置条件:一是具备独立性;二是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三是与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持协调一致;四是能够得到单位领导班子的支持,有足够的权威性来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105.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

(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2)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3)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106.业务层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单位业务层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收支控制、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会计控制和合同控制。

107.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包括哪些步骤?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报告反馈与跟踪等。

108.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包括哪些方法?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包括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穿行测试法、抽样、实地查验、比较分析和专题讨论等方法。

109.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应考虑哪些方面?

(1)内部控制设计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

(3)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当性。

(4)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

110.什么是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具体而言,会计控制是指会计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实现的管理活动。

111.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112.会计控制的目标有哪些?

就内部会计控制而言,其目标分为会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层次。会计控制的商品化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等。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是会计控制总体目标的具体化,具体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113.会计报表审核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会计报表审核的主要风险点有:

(1)未对会计报表进行常规性审查。

(2)未审查报表钩稽关系。

(3)未检查报表中有关内容。

114.财务报告编审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财务报告编审常见的风险点有:

(1)编制范围不够全面,存在漏报和重复编报现象。

(2)编制方法不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决算报告的编制要求。

(3)编制内容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单位账簿与报表不相符、金额单位不正确,存在漏报、重报项目。

(4)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衔接不一致。

(5)没有对报表与上年数据资料进行核对,数据变动不合理。

115.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设置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设置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非税收入、非税支出、债权、债务等账簿的登记工作。

(2)出纳人员以外的会计人员不得兼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

(3)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得兼任出纳工作。

(4)会计人员不得兼任内部审计工作。

(5)记账人员不得兼任采购员和保管员工作。

(6)审核记账人员不得兼任软件操作人员的输入工作。

(7)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出纳员、程序编制人员不得兼任微机录入工作,不得进行系统操作。

116.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是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部分构成的。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应突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健全,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在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同时,受职业道德纪律的约束;发挥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事务所在维护会计监督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同时,发挥社会公众的检举、监督作用;由政府部门行使的国家监督,应当明确主体,权责统一,并不断转变监管职能和监管方式。

117.什么样的会计系统才能被称为有效的会计系统?

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做出适当的分类;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118.内部控制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控制程序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119.什么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120.《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哪些原则性规定?

(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

(3)进行财产清查。

(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121.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是什么?

(1)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2)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3)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4)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

(5)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122.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2)适应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3)规范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

(4)科学性原则。制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以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必须利于控制和检查,有了解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123.明确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做到职权分明,程序规范,责任清楚,避免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

(2)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

(3)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应当相互制约。

12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由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125.医疗机构预算控制的要点有哪些?

医疗机构预算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控制、预算审批程序控制、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预算调整控制、预算分析控制与考核评价控制。在每一个控制环节中,都要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落实控制和监督的责任制。

126.医疗机构支出控制的控制内容和关键控制点是什么?

医疗机构支出控制的控制内容是:明确建立健全支出的管理制度及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建立支出岗位责任制。

关键控制点包括支出申请、支出预算、支出审批、支出执行、支出审核、支出结算等岗位,这些关键岗位要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岗,确保相互制约和监督。

127.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的控制内容和关键控制点是什么?

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全成本管理组织、完善成本责任制、计划预算定额控制、会计核算控制、日常管理控制、分析考核控制等。

关键控制点包括组织控制、分级归口管理控制、责任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控制、院科两级核算控制、直接成本控制、间接成本分配控制等。

128.医疗机构收入控制的范围有哪些?

医疗机构收入控制的范围包括收入的取得、票据的开具、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收入的核算、核对、报告、分析、授权等。

129.医疗机构收入票据控制的控制内容和控制关键点是什么?

医疗机构收入票据控制的控制内容包括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核销、遗失处理、清查、归档等。

关键控制点是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票据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票据管理流程,建立票据登记簿并详细记录有关票据购买、印制、批准、验收、领取、收回、核销、归档等内容。

130.医疗机构收入结算时间控制的控制内容和控制关键点是什么?

医疗机构收入结算时间控制的内同包括门诊收入结算时间、住院结算时间、科室核算结算时间、财务记账收入结算时间等。

收入结算时间控制的关键点是每日统一结算起止时间、每月统一结算起止时间,只有统一结算起止时间,才能有利于收入的核对,保证收入的安全。

131.什么是医疗机构财务内部牵制制度?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医疗机构财务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是涉及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财务内部牵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

(1)不得由一人办理收入业务的全过程。

(2)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支出业务的全过程。

(3)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4)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药品及库存物资业务的全过程。

(5)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6)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全过程。

(7)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全过程。

(8)不得由一人办理债权或债务业务的全过程。

(9)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一人办理财务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系统操作、系统维护和档案保管等业务的全过程。

132.医疗机构采购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关键控制点是什么?

医疗机构采购控制的主要内容有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供应合同控制、验收程序等内容。关键控制点是验收入库环节。

133.医疗机构工程项目价款支付控制中,对工程备料款支付及工程进度款支付有何规定?

(1)工程备料款支付。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与额度,取得有效付款票据经批准后支付,一般备料款不宜超过当年工作量所需资金的25%。预付备料款在完成工作量60%后,逐渐冲抵工程进度款。

(2)工程进度款支付。工程进度按经监理审核的工程工作量计算表,经审批后支付。工程进度款按工程进度预付,为防止资金过度预付,其最高预付额不得超过工程总造价的85%,余款待竣工决算审计后支付(不超过95%)。

134.医疗机构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医疗机构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的控制方法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135.医疗机构财务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控制内容和关键控制点是什么?

医疗机构财务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电子信息化的机内数据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网络数据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和软件安全控制等。关键控制系统数据安全、软件安全和网络数据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