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滇西片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建议

关于滇西片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建议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滇西片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模式研究”课题组[2]滇西片区10州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边贸区,是走向东南亚的关键链接区。调查面积覆盖滇西9个州市,调查涉及教师共7026人,实际有效人数6976人。
关于滇西片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建议_滇西发展研究.第三辑

“滇西片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模式研究”课题组[2]

滇西片区10州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边贸区,是走向东南亚的关键链接区。由于山区较多,交通不便,导致滇西片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我国内陆地区比较低,是我国迈向强国的短板区域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滇西片区10州市的少数民族居多,语言不通,双语教师欠缺,吸引优秀教师难度大,导致该连片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伴随着信息技术走进教育领域,在教育部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背景下,滇西片区10州市迎来了教育脱贫的契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大面积提升滇西片区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育脱贫实施造血运动,加速推动滇西片区县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按照“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育”的宗旨,“滇西片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模式研究”项目研究组侧重于通过大面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为滇西片区培育更多的人才的目标。

课题组通过教育部第三批滇西挂职干部的合作,开展了大面积的问卷调查。调查面积覆盖滇西9个州市,调查涉及教师共7026人,实际有效人数6976人。调查内容依据课题组提出的4个维度“专业品质与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实践与评估、专业学习与发展”,14个二级指标和60个监测点,编制了121个选项。依据调查结论,课题组提出以下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决策建议。

第一条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调查结论显示,高级教师与骨干教师的比例偏低,意味着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不足。高级教师职称比例低,骨干教师比例较低,需要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培训。教师职称在中教一级(包括小学高级)及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34.1%,各职称层次的教师都有一定比例。一般教师占89.9%,区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10.1%,被调查教师中一般教师占大多数,他们的专业能力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图1 您现在的职称[3]

图2 您是哪一类教师

第二条 加速普及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技术应用水准非常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级中,没有考过的占42.0%。学校配置了多媒体设备的(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有76.5%,可见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已经越来越多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其中39.7%教师特别关注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环境下的教学,而关注到网络和移动环境下教学的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图3 您已考试合格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级

第三条 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根据调查数据发现,每周课时节数达到16节及以上的教师比例为57.0%,每周课时节数11~15节的教师比例为33.7%,这两者加起来的总数为90.7%。当周课时节数达到这个比例时,加上学校对教师考核项目较多,不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图4 您的周课时节数

第四条 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对“在不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你的教学质量也是受到同行认可的”,认为“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的占55.4%。认为“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的仅占5.2%。可见以上大部分地州教师,由于地处相对落后地区,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还是不够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认识不够,加之对“教学质量就是考试成绩”的狭隘认识,所以还是过多相信传统的“粉笔+黑板”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图5 在不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你的教学质量也是受到同行认可的

同样,“你认为是否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影响你对学生的培养”,选择“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的占34.3%。被调查教师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是认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是选择“完全赞同”和“比较赞同”的占34.5%。说明三分之一的教师否定信息技术使用的价值。

图6 你认为是否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影响你对学生的培养

第五条 推动教师的网络品德意识

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应用网络信息的品德。诸如“学生作业涉及引用他人观点、材料时,你会要求他们注意规范地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从调查结果看,选择“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占63.3%。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注意学生学术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同时,对“在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时,你能够运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帮助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有69.1%的教师选择“比较赞同”和“完全赞同”,反映出被调查教师已经充分关注到网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学习,又能有效避免不良信息的侵扰,教师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方法,值得持续关注。

此外,对“当你在学生中发现技术能手时,你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尊重与信心”,选择“基本会”和“完全会”的占78.1%。反映出教师们的人才观已经发生一定转变,教师不再只对学习好的学生才会去关注,对于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教师也在慢慢地学会因材施教。

图7 学生作业涉及引用他人观点、材料时,你会要求他们注意规范地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

图8 在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时,你能够运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帮助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

图9 当你在学生中发现技术能手时,你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尊重与信心

第六条 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热情

教师有着强烈的兴趣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诸如,“你寻求信息的兴趣与利用信息服务教育教学的愿望强烈”,选择“比较强烈”的有44.6%,选择“非常强烈”的有24.8%。可见教师获取信息的兴趣和利用信息的热情是很高的,应当加以鼓励,并教会教师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使用。有72.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支持专业发展”。

图10 你寻求信息的兴趣与利用信息服务教育教学的愿望强烈

图11 你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支持专业发展

第七条 促动教师课堂的因材施教

教师相对公平地让学生享受技术资源,并开始通过技术手段关注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诸如,“你能够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源”,选择“基本能”有44.4%,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平等机会,让更多的学生都有所提升。对“你能够使用一系列教学策略和资源,包括在线学习,促进平等和包容,以实现学习的多样性”,选择“基本能”的比例最高,有49.5%。说明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延伸了学习的时空。值得关注的,“你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鉴别学生校外环境中学习的机会”,选择“基本能”的有38.7%。以上两个问题对边疆信息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的学校,教师很难实现,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

图12 你能够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源

图13 你能够使用一系列教学策略和资源,包括在线学习,促进平等和包容,以实现学习的多样性

图14 你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鉴别学生校外环境中学习的机会

第八条 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习惯

教师还不习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且使用停留在机械运用上。诸如,“目前为止,你还不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选择“一般”的教师最多,占36.4%。说明许多被调查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但是很多人还是达不到经常性、习惯性的使用。正如“在你的课堂导入环节,你经常使用数字资源(如视频、动画、演示文稿、学科工具)”,选择“一般”最多,为40.1%,选择“比较多”的第二多,为30.9%。可见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导课环节。希望丰富多彩的视频或动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用心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图15 目前为止,你还不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

图16 在你的课堂导入环节,你经常使用数字资源(如视频、动画、演示文稿、学科工具)

第九条 在教师培训中加强技术能力,提高培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不够,但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诸如,对“你知道信息技术在讲解、启发、指导、示范等教学活动所能发挥的作用和策略”,有52.1%的教师选择“基本知道”。可见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的许多方面的作用是有所了解了,但深入学习程度不够,难以应用。又如,对“你习惯使用信息化工具(如WORD,EXCEL,或学校的试卷系统)来编写教案和编制试卷”,有37.5%的教师选择“基本习惯”。说明有部分教师已经接受学校教学中常用的信息化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这些工具获得教学活动的方便、快捷和准确评价,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图17 你知道信息技术在讲解、启发、指导、示范等教学活动所能发挥的作用和策略

图18 你习惯使用信息化工具(如WORD、EXCEL,或学校的试卷系统)来编写教案和编制试卷

第十条 加强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开展教学实践

教师使用多媒体不熟练。如对“你在信息化教学中,经常需要同事(或技术维护人员)帮助你准备好设备”,有31.0%的教师选择“基本属实”和“完全属实”。可见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的熟练程度不高,特别是部分老教师总觉得自己学不会,不想学,可以借助年轻教师帮助。

图19 你在信息化教学中,经常需要同事(或技术维护人员)帮助你准备好设备

对教师开始运用网络资源辅助备课和教学。诸如,“在准备教案时,你习惯性地在网上查阅教学素材和备课材料”,有46.4%的教师选择“基本习惯”。说明只要熟悉上网功能的教师,还是会借助网络,寻找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过程。

图20 在准备教案时,你习惯性地在网上查阅教学素材和备课材料

第十一条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拓展教学资源

教师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开拓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53.6%的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教材中课时或单元的限制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2.1%的教师“不知道什么是网络教学空间,也不知道网络教学空间具体能用来干什么”。只有38.6%的教师“知道怎样构建、使用与维护网络教学空间”。55.7%的教师“不会应用网络平台(如免费的博客、维客,学校或区域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或软件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图21 你能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教材中课时或单元的限制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22 你不知道什么是网络教学空间,也不知道网络教学空间具体能用来干什么

第十二条 提高教师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不高。只有32.5%的教师“每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次数多”。33.9%的教师“每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次数多”。

图23 每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次数多吗

图24 每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次数多吗

图25 每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的次数多吗

图26 每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次数多吗

第十三条 提高教师创新性地应用技术的能力

教师应用技术设计作业和获取新教学资源能力不够。只有28.9%的教师“在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做得比较好和做得很好;25.2%的教师“在运用教师空间平台为学生设计家庭作业或课外作业方面”做得比较好;有5.0%的教师不能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及技术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图27 你在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

图28 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及技术条件,你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十四条 提高教师课堂互动和反思能力

教师缺乏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法来获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诸如,8.4%的教师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不能收集学生反馈,有效调整教学行为。20.0%的教师“没有一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在线合作、在线交流、在线反馈的成效”。55.4%的教师“在学生利用技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

图29 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你能收集学生反馈,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图30 你有一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在线合作、在线交流、在线反馈的成效

教师还没有掌握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手段。诸如,60.1%的教师“在探究学习中开展过程性评价,还没有找到好的技术支撑”。73.0%的教师“没有在教学中应用过课程管理平台(如在Moo-dle、Sakai平台中独立发布课程内容,编辑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等)”。61.9%的教师“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支持备课、授课或评价等教学活动”。57.4%的教师“对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状况通常是不满意的”。31.0%的教师每周通过信息技术撰写教学反思的次数少。

图31 每周通过信息技术撰写教学反思的次数多吗

第十五条 提高教师自我评价教学的诊断能力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我评价教学诊断能力不足。15.8%的教师不了解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15.5%的教师不能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49.5%的教师“没有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成就、进步和发展等反馈信息,发现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

图32 了解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图33 你能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

第十六条 提高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能动性

教师自主学习技术改变教学的能动性不足。诸如,只有29.9%的教师“会有意识地比对着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实施起来”。只有28.0%的教师“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了国家或地方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图34 你会有意识地比对着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实施起来

图35 你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了国家或地方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七条 提高教师的网络培训成效

教师的网络培训效果不好,难以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调查数据显示,29.8%的教师认为:“参加过网络支持下的教师研修,但谈不上很大的收效。”43.1%的教师认为收获一般。正是基于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导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机制难以实现。只有22.0%的教师“虽然认同混合学习的方式,并知道怎样才能做好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结合”,这个比例远远达不到教师培训所预期的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网上合作、分享和评价的状态不佳。诸如,只有24.0%的教师“曾经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过有深度的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等专业发展活动”,只有26.4%的教师“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练习、测验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这两类数据揭示出教师难以运用较深层次的网络学习资源,还没有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

图36 你参加过网络支持下的教师研修,但谈不上很大的收效

图37 你虽然认同混合学习的方式,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结合

图38 你曾经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过有深度的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等专业发展活动

第十八条 加强教师服务学生发展的数据意识

教师利用网络交互数据服务学生发展的努力程度不够。诸如,只有22.3%的教师“尝试利用网络交互数据支持并指导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只有22.0%的教师“尝试利用网络交互数据鉴别学生的进步和新的学习需要”,只有30.1%的教师“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图39 尝试利用网络交互数据支持并指导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

图40 尝试利用网络交互数据鉴别学生的进步和新的学习需要

图41 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第十九条 鼓励教师营造网络教学空间

教师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诸如,已有32.4%的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41.0%的教师“依托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发展”,33.7%的教师“经常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满足自己专业发展需要”,此外,37.6%的教师基本能促进师生互动发展。

图42 依托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图43 你经常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满足自己专业发展需要

图44 信息化教学中自我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促进师生互动发展

第二十条 进一步开展多类型多层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

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的形式多样化。其中校级培训排名第一,占比达到38.2%;区县级信息化培训比例达到27.1%;州市级信息化培训达到14.5%;省级信息化培训达到9.6%,国家级信息化培训比例达到10.6%。

图45 最近一年,你参加过的信息化培训

第二十一条 建立片区信息化支撑的教师专业成长监测机制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论证,初步形成了一套监测信息化支撑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监测指标体系,开始在德宏州芒市开始试点。省州市相关教育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推动教师专业的长效发展。

【注释】

[1]本研究由2015~2016年教育部定点扶贫滇西专项课题经费资助。

[2]课题负责人静炜、吴景松。静炜: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大理白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吴景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德宏州芒市挂职副市长。课题参与人:郭晓萍、章云平、陈英义、潘华珍、王高合、张坚雄、张才喜、宋健刚、杨海华、张丽。

[3]图中柱形上的数据是以实际有效调查人数为1计算出的比例,0.285=28.5%,0.203=20.3%。下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