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

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如其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面对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危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依据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心理危机测量方法。群体心理危机干预行动建议在危机事件压力管理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团体讨论等形式,引导人们在灾后对自己的心理进行重建。群体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需要通过组织集体的努力方可实现。群体干预方法应强调团体内人们的互动与鼓励。

阅读材料: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

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8]

突如其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面对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危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系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们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最终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适应生活。

下面就灾后的心理危机的群体干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心理危机识别与群体诊断

对心理危机进行的评估和测量是群体诊断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据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心理危机测量方法。这里介绍两种快速简便的心理危机评价工具:第一种是中文知觉压力量表(CPSS)的简表形式,见表6-3。5条中第4条需倒计分。每条按照0、1、2、3、4赋值,各条计分加起来为总分。总分除以条目数5乘以14所得值作为判断压力大小的基准分,此分大于25分评价为心理危机阳性。第二种是参考美国有关文献所编制的灾难心理危机问卷。包括成人问卷,见表6-4,儿童问卷,见表6-5。其中成人问卷应用15名医学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群体心理危机干预行动

群体心理危机干预行动建议在危机事件压力管理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团体讨论等形式,引导人们在灾后对自己的心理进行重建。具体活动借鉴大众倡导行动PCPA四阶段模式进行。

1.提出干预议题

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总目标提出主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表达行动寓意的标志和口号。通过标语或媒体等方式发布出来,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慰抚作用。根据主题设计出行动口号,如“抗震救灾 你我同行”,使灾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同时,也需要设计出行动标志。如“手握手”的图案表示人们对幸存者的支持等。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组织

群体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需要通过组织集体的努力方可实现。这个组织可由行政领导、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

3.宣传与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宣传与教育举措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手段将心理危机的知识、管理方法和应对技能传达到灾民,使他们借助于这些知识和技能,走出心理危机的困局。

4.现场心理危机干预

除了一些较重的心理疾患需要专门的治疗外,大多数轻度和中度的心理危机通过现场干预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有多种形式:(1)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多种方式。(2)团体社会活动。灾难发生后,人们变得麻木、冷漠,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将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孤立,使得个人更加封闭,很容易造成个人心理症状。需要尽可能地使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救和互救活动。这样,可以使他们对灾难的“注意力”转移,心理中的“淤积”得以释放。

5.不同场所的心理危机干预

可以利用不同场所等条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学校干预。(2)工作场所干预。(3)社区干预。

三、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所要注意的问题

从国际经验看来,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无不是群体和个体方法完美结合的结果。群体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覆盖,给予人们初步的感受,解决一些表面上的问题,进一步深入的工作却需要个体方法,如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等。

社会支持对心理危机的处理至关重要,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始终是一个“强化物”。群体干预方法应强调团体内人们的互动与鼓励。同时外源性的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颇为重要。如鼓励他们尽早与亲戚朋友取得联系,从中获得他们的支持。

为了使心理自救的知识和方法在群众中迅速扩散。可以选拔一些对他人能产生影响力的观点领袖,经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他们口头传播和劝说,使其他人心理自救的态度和行为得以改变。

表6-3 中文知觉压力量表简表[9]

img27

在过去的1周里,您出现以上情况的频率如何(每个情况只选“√”一个标度)?

表6-4 成人灾难心理危机问卷[10]

img28

img29

在过去的1周里,您出现以上情况的频率如何(每个情况只选“√”一个标度)?

表6-5 儿童灾难心理危机问卷[11]

img30

在过去的一周里,您出现以上情况的频率如何(每个情况只选“√”一个标度)?

效果评价是整个危机干预的一个主要方面,精心设计尤为必要。本文提供的几种简便评价工具为科学评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工具除了应用于群体诊断外,还可以用于社区病例的筛选。

本章思考题

1.何为行为?影响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3.简述个体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注释】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4.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9.

[3]刘桂珍.现代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3.

[4]杨志寅,苏中华.行为医学的应用前景[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

[5]黄敬亭.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2.

[6]魏荃,米光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4.

[7]黄敬亭.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9.

[8]杨廷忠.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7).

[9]杨廷忠.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7).

[10]杨廷忠.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7).

[11]杨廷忠.地震灾难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介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