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物“传送带”与“搅拌机”

食物“传送带”与“搅拌机”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胃猛烈收缩的冲动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就引起饥饿感觉,我们称这种猛烈的胃收缩运动为饥饿收缩。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帮助消化肉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把它变成人体的营养物质。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病人服用的某些止痛药会引起急性胃炎甚至胃出血,如阿司匹林等。

2.食物“传送带”与“搅拌机”

言归正传,口腔中的食物由吞咽活动被送到食管,这可是个相当复杂的活儿,由一系列急速的反射动作而实现,别以为一伸脖子就能完成。人的咽部像一个十字路口,向上分别通往口腔和鼻腔,向下连接食道和气管。咽喉是一个交通枢纽,而“会厌软骨”则是个训练有素的“交警”,吞咽时,“交警”会及时封闭通往鼻腔和气管的通道,呼吸暂时停止,喉头前移,食道上口张开,食物随后顺利地进入食道。

img6

人吞咽食物的过程

食道是一个长约25厘米的单行道,只允许食物顺着从口腔到胃的方向行进,当食物即将到达食道末端的时候,胃的入口就像一道暗藏玄机的大门突然打开,一旦确保食物通过,又会马上关闭。这就是人体消化道中避免食物返流的第一个机关——贲门。食物就像闯进古代密室中的探险者,只能前进,没有退路,要想返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然而,当眼前浮现出一个奇妙美丽的宫殿时,每一个探险者都不会后悔刚才的踏入。当我通过贲门的瞬间,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和在食道中的憋闷拥挤形成强大的反差。胃像一个红色温暖的古老宫殿,胃壁好似粉红色的天鹅绒壁挂闪闪发光,纵横交错的胃壁肌就像宫殿屋顶上错落有致的房梁椽子,柔美地交织在一起,还不乏威严和力量。

你知道吗?

人一生中产生的唾液足够装满两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人的一生大约有40吨食物和34.8万立方米的空气通过口腔和咽喉。据研究,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进餐10分钟大约要吞咽50次。在24小时内,一个人的吞咽次数大约为580多次。这是因为即使不吃东西,我们也得不断地把口腔分泌的唾液吞咽进去。在不同的场合,人的吞咽频率是不一样的。坐着看书时每小时会吞咽37次。说话时唾液增多了,吞咽次数也会随之而增加。一生中会产生23600升唾液,足够装满两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你知道吗?

为什么饿过头反而不觉得饿了

当食物在胃中消化将近完毕时,胃液仍旧继续分泌,胃已经空了,所以收缩会逐渐加强。空胃猛烈收缩的冲动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就引起饥饿感觉,我们称这种猛烈的胃收缩运动为饥饿收缩。

饥饿收缩是周期性的,在饥饿时,胃的强烈收缩只不过延续半小时左右,随后也就进入平静期,再这么延续半小时到一小时,随着胃收缩的停止,饥饿的感觉也就消失。所以,等到饿过头以后,却反而吃不下东西了。

食物进来之前,胃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干瘪,但是当它被撑满之后,就变成一个神气威武的大口袋。这个由肌肉构成的“人体食物处理器”负责把食物磨碎成细小的颗粒,它的分泌液——胃液再对食物展开第二轮攻势,再经过收缩搅拌、挤压混合,直到食物变成一种称为“食糜”的稠浆。接着靠胃的蠕动将食糜推出胃部进入小肠

胃内层有3000多个腺体,每天能分泌近3.5千克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激活胃蛋白酶,帮助消化肉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把它变成人体的营养物质。如果没有胃液,人们就不能再享受鸡鸭鱼肉、鸡蛋牛奶这些可口美味了。大家别忘了,我也是血肉之躯啊,但多亏我进入人体前先明远见地穿上了防护衣,否则我也要和食物一起被胃液侵蚀、溶解,并送进小肠被它吸收掉了。

你知道吗?

15种食物让女性永葆青春

牛奶、花椰菜(菜花)、香蕉、柳橙、蔬菜沙拉(把数种绿色蔬菜混合后,例如富含维生素A、叶酸的莴苣和菠菜,纤维多的生菜,再加上西红柿、胡萝卜、小黄瓜)、花生酱、红薯、鲑鱼、全谷片早餐、瘦红肉、酸奶、蛋、蔬菜汤、西红柿、豆类。

你知道吗?

胃液是很强的酸

因为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也叫胃酸。这是一种酸性很高的物质,使我们的胃液呈酸性。

胃酸使胃部和小肠呈酸性环境,可以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

酸性环境也能促成铁和钙以及蛋白质的充分消化吸收。

牛肚和猪肚可都是人类的食,可为什么人胃能消化牛肚和猪肚而不消化掉自己呢?这个问题可能不止困扰了我一个人,相信大多数人也心存疑虑吧!幸好,实地考察和样本检测帮了我大忙。原来,胃壁采取了双层保护措施来避免自己吃自己的惨剧发生。首先,胃能分泌一种黏稠的、胶冻状的黏液物质,覆盖在胃的内表面,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腐蚀,把胃腔中酸性的胃液与胃的上皮细胞表面隔开;此外,胃内表面黏膜的上皮细胞,是一层紧密排列的特殊结构,从而形屏障可以阻止胃酸侵入,成为胃体的上的黏膜上皮细胞在不断地分裂更新新细胞源源不断地生成。这就是保成了一道生理屏障,这种一个保护层;最后,胃壁,随着旧细胞不断脱落,护胃壁不被消化的完美防线,只要黏液膜和胃黏膜生理屏障这三道“防线”健全,就能抵御胃自身的分解。这和人类表层皮肤的功能很相像,表皮能隔离外部有害细菌保护真皮,同时,表皮的更新速度很快,新生的表皮及时补充不断破损的破旧表皮细胞。

img7

胃就像一个敏感的少女,人类的喜怒哀乐都会直接导致它情绪的变化。

胃就像一个敏感的少女,人类的喜怒哀乐都会直接导致它情绪的变化。当人们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往往食欲倍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那么,人的情绪变化又是如何影响胃肠功能的呢?据我的实地考察发现,当人极度紧张时,胃肠道运动就停止了,胃酸分泌也几乎停止。如果午饭还没消化,晚饭又如期而至,就会引起胃胀和消化不良。长期如此,很多胃肠道疾病就会悄然而至。

由于多数人的寿命都不到100岁,所以在我考察的这个人类社会里,时间是人们惜如珍宝的东西,人们像上满的发条,一切都像电影里的快镜头,吃饭也不例外。满大街的快餐小吃,随处可见由于赶时间囫囵吞枣的所谓上班族,这些外表上的热闹繁华,却诱发着人类多种束手无策的胃肠疾病。如果食物在口腔里咀嚼不充分,会加重胃的负担,由于紧张导致的消化液分泌不充分更如雪上加霜;有的人由于工作学习时间不规律,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状态,可是人胃怎能和骆驼胃相比呢,暴饮暴食带给人的不是骆驼一样沉着高傲的悠闲自得,而是极度的痛苦;有些年轻人总把零食当成家常便饭,破坏了胃液分泌的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合理的休息而“积劳成疾”。

你知道吗?

吃了止痛药,伤了胃黏膜

病人服用的某些止痛药会引起急性胃炎甚至胃出血,如阿司匹林等。因为胃部会分泌一种黏液,保护胃黏膜不受酸性很强的消化液侵蚀,而止痛药却会抑制这种黏液的分泌,从而导致急性胃炎。

img8

暴饮暴食无法带给人骆驼般沉着高傲的悠闲自得

此外,人类社会当今还盛行一种“减肥”现象,很多少女为了追求所谓的窈窕身材,拒绝各种美味佳肴而盲目节食,最终导致厌食、进食后呕吐、便秘、体重减轻,甚至最后连基本生活都没有力气支持下去。另外,我还对那些在觥筹交错中频频应酬的人深表忧虑。这样的生活固然光彩照人,但一定要记住,小酌怡情,醉了伤身,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胃。

你知道吗?

如何打好“保胃战”

◎ 饱餐之后不要立即睡觉。因为吃完饭后立即入睡,不但是导致肥胖的主因之一,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 清淡饮食。并不是完全不吃油腻的食物,而是合理摄取各种食物,让胃肠道消化运转时,不必一次承受过多的压力

◎ 细嚼慢咽。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磨损刺激。

◎ 小心药物副作用。

◎ 戒烟戒酒。

◎ 讲究卫生。杜绝外界细菌、病毒对胃黏膜的侵害。

虽然听起来胃是一个“劳苦功高的大忙人”,可人们都还蒙在鼓里,实际上胃是内脏里比较悠闲轻松的一个。心肝脾肺一辈子都不能停,但是胃却可以不时地任性一下,遇到不喜欢的“朋友”就要耍耍小姑娘的倔脾气。首先,油腻的脂肪是胃比较讨厌的“来客”。那天早上,我考察的小朋友恰恰吃了炸薯条、炸鸡蛋和奶油蛋糕,过多的脂肪使胃部蠕动明显减弱放慢,这可苦了正在胃里实地考察的我,在胃里无聊地闲逛了一整天,直到快吃晚饭的时候,我才随着早饭被送进十二指肠,而午饭还静悄悄地堆在胃里。

午饭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吃的,不过我敢打赌,他肯定是贪吃了某种冰冷的食物——当时还被阻隔在胃里的我不由地打了个冷战。后来我才知道,他吃的是一种称作冰激凌的食物。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它,可它却偏偏是胃最害怕的 “冷美人”。一个肯德基的“圣代”就能让胃的“体温”下降10℃以上,而胃在重新暖和过来之前,一切都暂时停止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可怕的,如果胃没有什么要紧事要办,避避寒也没有什么大碍。

说胃像少女一样多愁善感,其实小看了它。胃很强壮,像一个威武健壮的武士,身体素质极好。即使从口腔进入的食物会顺势捎进些脏东西也没有关系,因为胃液中的酸几乎可以让所有的细菌小命呜呼。虽然“法网恢恢”,但总会有些漏网的细菌,一些抵抗力强、对胃液有抗性的细菌就会侥幸逃脱,然后抱着“大难不死”的得意,到处“惹是生非”。

你知道吗?

胃切除后为什么还能消化食物

如果把胃全切了,肯定会影响消化。但是胃的作用主要在“碾磨”粗食物和分泌部分消化酶,还有许多消化酶是由肝、胰所分泌的,主要吸收在小肠里进行。所以,胃即使全部切除,只要进食流质或稀薄的半流质食物,在小肠里照样可以被消化吸收。

不过,如果不是严重的胃癌,医生在做胃切除手术时会尽可能多地保留残胃。这样,残胃不用几年就会“再生”长大,几乎能达到以前一样大小,对消化食物影响不大。

过去人们认为,暴饮暴食和不规律的饮食是导致胃病的祸端,但是,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却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认为胃病的病因不应完全归咎于进食刺激性食物、胃酸分泌过盛、局部血管病变等,而是一种称为幽门杆菌的病菌在作祟。

img9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是诸多胃病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可致溃疡病和胃炎,胃病患者胃黏膜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59%~77%。患者的口腔中、唾液、飞沫、共进晚餐的菜肴餐具上,可以说,这种细菌无处不在。这个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胃病不传染”的传统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同时,这个发现也为两人荣获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小插曲

“打嗝事件”

有件事我不吐不快。那天,我在胃壁内侧取了小样,想送去基地做实体分析。但是,想想我从口腔到这里的曲折经历,把小样送出体外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正寻觅时机,突然觉得胃部一阵翻腾,一股强大的气压像龙卷风一样,自下而上冲向贲门的方向,随之带走零零散散的残渣,慌乱之中我紧紧地贴住一个食团以免被卷走,突然,灵光一闪顺势把小样送进了气流,紧接着就听到上面口腔方向发出的一声巨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刺激,胃液腺不断涌出胃液,整个胃部都剧烈地蠕动翻滚,有如地震海啸(不知人类是否知道,在貌似平静的肚子里,还有着这样激烈的一幕呢?)。不过,暴风雨过后不久,周围的一切又迅速恢复了正常,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其实这个体内的壮观景象,就是人类称之为“打嗝”的活动。人类吃东西时会吃下空气,胃在消化过程中,也会产生气体,当胃部的气体增加时,就会形成一股气压,必须尽快释放,于是就发生了“打嗝事件”。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自己当时的随机应变而洋洋自得,还在窃喜当时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敏的身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