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搏骤停的评估与判断

心搏骤停的评估与判断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全身缺血、缺氧,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因此在心搏骤停后的4~6min如未采取有效复苏措施,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酸中毒时因使血钾升高也易诱发心搏骤停。洋地黄类、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致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心搏骤停。青霉素、链霉素、某些血清制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也可导致心搏骤停。常见于心搏骤停的早期,复苏成功率最高。

(一)心搏骤停的定义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全身缺血、缺氧,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心脏停止跳动10~15s病人意识丧失,20~30s呼吸停止,60s瞳孔开始散大并固定,糖的无氧代谢在4min停止,5min后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因此在心搏骤停后的4~6min如未采取有效复苏措施,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二)心搏骤停的原因

导致心搏骤停的原因有两大类: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1.心源性心搏骤停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易引发心室颤动,是成年人心搏骤停的最主要原因。

(2)心肌病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心肌病常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从而致心搏骤停。

(3)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发育异常、主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搏骤停。

2.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1)呼吸停止:气管异物、溺水所致的气道梗阻、镇静催眠药物过量、脑卒中和头部外伤等均可致呼吸停止;烧伤或吸入烟雾所致的气道组织水肿可致气体交换中断,心肌因缺氧而致心搏骤停。

(2)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高血钙、高血镁、高血钾和低血钾均可致心搏骤停。酸中毒时因使血钾升高也易诱发心搏骤停。

(3)药物中毒或过敏:静脉内快速注射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氨茶碱、氯化钙等可致心搏骤停。洋地黄类、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致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心搏骤停。青霉素、链霉素、某些血清制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也可导致心搏骤停。

(4)电击、雷击:强电流通过心脏可直接引起心搏骤停,也可间接使呼吸、循环中枢功能紊乱而致心搏骤停。

(5)麻醉和手术意外:如呼吸管理不当、肌肉松弛药使用不当、麻醉药剂量过大、硬膜外腔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心脏手术和低温麻醉时温度过低均可引起心搏骤停。

(6)其他:某些疾病或诊断性检查也可引起心搏骤停。

(三)心搏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脏电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将心搏骤停分为四种类型。

1.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简称室颤。常见于心搏骤停的早期,复苏成功率最高。心室肌发生不规则的快速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200~400/min。

2.心脏停搏(ventricular standstill,VS) 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多数呈一直线,仅偶见P波,房室均无激动波。

3.心脏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 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但无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心电图上间断出现振幅较低、宽而畸形的QRS波群,频率多在20~30/min或以下。心脏偶尔出现慢而极微弱且不完整的“收缩”情况,易被误认为心脏仍有跳动,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图3-1)。

图3-1 心搏骤停三种心电图表现

4.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是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改变,频率200~250/min,心室快速收缩,但不射血或微量射血。

(四)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依次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下。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多为全身性的,有时会伴有眼球偏斜。

2.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即停止。

3.心音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4.瞳孔散大。

5.皮肤苍白或发绀。

6.伤口不出血,大小便失禁。

(五)心搏骤停的诊断

出现较早而且最可靠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搏骤停的主要诊断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