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情用事与理性判断

感情用事与理性判断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将“诉诸感情”与“理性判断”成功结合起来的广告,才能兼顾广泛的人群,能产生预期的宣传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想要保持理性判断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鸿门宴中,霸王项羽一再感情用事,不顾亚父范增的劝说和警示,将老对手刘邦轻易放走,致使放虎归山,误了大事。项羽像一团火,热情霸气,冲动易怒,好感情用事。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太过感性”的人,他们为人耿直、情感炙热,有着强烈的爱憎,做事好一时冲动。与此相反的是,又有另一批人会被人称为“充满理性”“值得信任”。这两种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的人通常是逻辑学中一对矛盾概念的代表:“感情用事”和“理性判断”。

将逻辑学上这一对相对的概念运用得出神入化的要数某些成功的广告了。聪明的广告商们在做广告的时候往往会将“诉诸感情”与“理性判断”结合起来,让最后成型的广告片里既充满感染力,又不乏理性的光芒。

感性的人在看广告的时候往往会被画面、主体人物、广告词等因素所吸引,而理性的人在看广告的时候看的永远是商品本身质量、性价比等内容,所以他们可能会更侧重于数据等权威信息的考量。

广告商们想要将这两类人的心理都牢牢抓在手里,就得既要注重情感的渲染和表达,又要突出对商品精辟独到的分析,尤其是对商品的实用性、性价比等因素。只有将“诉诸感情”与“理性判断”成功结合起来的广告,才能兼顾广泛的人群,能产生预期的宣传效果。

在前文中,我们默认广告宣传词其实都是带着一定的夸大成分的,广告中那些看似理性的分析是需要大打折扣的,而所有的“理性判断”最后都可能会演变成“感情用事”,让我们白白损失金钱。

在现实生活中,想要保持理性判断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思维再缜密、逻辑分析能力再突出的人,也不能保证能“从一而终”,永不被迷惑。再理性的人也会受到感情的困扰,而一旦因为“感情用事”做了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带来致命的打击。

毕业于全国知名学府法律系的郑轩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法官,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后来,他碰到了一个案子,却叫他前途尽毁。那一次,他在被告席上居然看到了自己分外熟悉的背影,那是他的的初恋顾梦,多少年没见了,想不到再次相见的时候却是在这样一个令人无言的场合里。

郑轩的心起了波澜,这么多年,他一直保持单身,只因他忘不了顾梦,当初他们阴错阳差的分离叫他失望伤心了很久才走了出来。他听着原告律师的陈述,内心浮想万千,一旦顾梦败诉,她将要接受极重的刑罚。好像是鬼使神差般,他内心的感性大过了理性,他突然忘了自己入行时的承诺,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原本应该公正无私的他居然徇私枉法帮助顾梦赢了最后的官司。

然而纸包不住火,这件事情很快被几个记者查了出来,一时间郑轩的照片上了各大媒体班刊的头条,人们纷纷谴责郑轩玷污了人民法官的清白和尊严,甚至以法律界的“老鼠屎”来称呼他。郑轩被迫辞职,前途尽毁。他怨恨自己一时的感情用事,居然做了如此糊涂的事情,然而时光不能倒流,再怎么后悔也没有用了。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历史名人,都免不了不理智、不冷静、不负责任、感情用事的的时候,他们或者优柔寡断,或者刚愎自用,最后却都因关键时刻感情用事而丧失了生存的机会。

西楚霸王项羽为人忠肝义胆,重信守诺,项伯曾向他进言,希望其能“善遇”刘邦。鸿门宴中,霸王项羽一再感情用事,不顾亚父范增的劝说和警示,将老对手刘邦轻易放走,致使放虎归山,误了大事。

在楚汉战争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四面楚歌之际,项羽慷慨悲歌,歌的是宝马、歌的是虞姬,此时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如何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不是如何突破重围东山再起,而只顾肆意挥洒悲壮苍凉的情感,令后人惋惜不已。终于逃到了乌江岸边,项羽自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不顾劝阻毅然自刎,叫人悲叹不已。

如若项羽没有一时冲动,自刎乌江,而是韬光养晦卷土重来再争霸业,谁又能真正的断言最后的胜负呢?毕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与项羽这种重情重义又鲁莽冲动的性格相比,刘邦要理性得多。

当年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山之时,刘邦统领的汉军断绝了项羽这方的粮食和军草,项羽无奈,眼见着弹尽粮绝,一时计上心来。他命人将刘邦父亲太公绑在一个高大的祭器上,恶狠狠地对刘邦说:“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要求,休怪我将你的父亲煮了吃掉!”

绑着太公的祭器是那时候的人们专门用来装盛牛羊之类的祭品,眼见着项羽已经红了眼,刘邦心内焦虑,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笑吟吟地回道:“当初起兵反秦之时,你我曾一起在楚怀王手下当差,我们那时候情同兄弟,干脆结拜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将父亲烹煮成肉汤,请别忘了分一杯汤给我尝尝!”

望着刘邦嬉皮笑脸的样子,项羽怒不可遏,一旁的项伯却阻拦道:“这时候杀了刘邦的父亲也没有什么用,说不定还会增添祸乱,不如放了刘太公。”在项伯的阻拦下,项羽最终饶过了刘太公的性命。

可以说,项羽与刘邦的胜负之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被后人窥见了端倪。项羽像一团火,热情霸气,冲动易怒,好感情用事。刘邦似一汪水,能伸能屈,永远保持着包容温和的姿态,在危急的时候都能够保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这二人不同的处世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