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阿米巴病病人的护理

肠阿米巴病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易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可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等肠外并发症。慢性病人常选用双碘喹啉或喹碘方,对碘过敏及有甲状腺疾病病人禁用。肠出血病人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肠穿孔、腹膜炎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是否具有该病的预防、护理等知识。

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排暗红色伴腥臭味的粪便为特征。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本病易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可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等肠外并发症。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因

(1)病原学: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期。滋养体分为大、小两型。大滋养体为组织致病型滋养体,从被破坏的组织中摄取营养,可吞噬红细胞,分泌多种溶组织酶,有伪足,能作定向变形运动侵袭组织;小滋养体不侵袭组织,以宿主肠内容物为营养,伪足不明显,活动能力不强,不吞噬红细胞。小滋养体在一般情况下随食物下移到横结肠后,逐渐停止活动,排出内容物,虫体团缩成圆形,分泌囊壁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包囊多见于隐性感染者及慢性病人粪便中,呈圆形,成熟包囊具有4个核,具有传染性,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粪便中能存活2周以上,在水中存活5周,普通饮水消毒的含氯浓度不能将其杀灭。不耐热,加热50℃数分钟即可死亡,在10%的碳酸液中30min可杀灭,在50%乙醇中立即死亡。

(2)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慢性患者、恢复期病人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造成传播,也可通过蝇、蟑螂等间接传播。

③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无保护性,故易重复感染。

④流行特征:本病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感染率高低与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情况及生活习惯有关。以秋季、夏季发病多见。我国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成年人多于儿童。

2.病理生理 病变以回盲部、升结肠、直肠等部位多见。包囊被吞食后,下行到小肠下段,经胰蛋白酶消化作用脱囊而释放出小滋养体,随粪便下行,寄生于结肠壁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小滋养体侵袭肠壁组织并转变为大滋养体,借助伪足及各种水解酶的溶解破坏作用,损伤肠黏膜,形成黏膜下小脓肿及烧杯状溃疡,造成广泛组织破坏。脓肿溃破后,脓液排出形成暗红色果酱样大便或脓血便。进一步深入肌层和浆膜,可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等损害。

(二)身体状况

1.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是3周,短者4d,长者达数年。

(1)无症状型:粪便检查时多数可查到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无任何临床症状。即原虫携带状态。

(2)轻型:临床症状轻微,每天排稀糊状粪便3~5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中有包囊、滋养体。

(3)普通型:大多缓慢起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次左右,量中等,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腐败腥臭味,内含大量阿米巴滋养体。腹痛及压痛多局限于右下腹部,多无里急后重。

(4)暴发型:多见于体弱及营养不良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高热,极度衰弱,腹泻频繁,每天大便可达15次以上,腥臭味,呈黏液血性或血水性,里急后重明显。伴有恶心、呕吐,有不同程度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易并发肠出血、肠穿孔,预后差。如治疗不及时。可在1~2周死亡。

(5)慢性型:多因普通型未经彻底治愈所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每天3~5次,呈黄糊状,带少量黏液及脓血,有腥臭味。多伴脐周及右下腹疼痛。久病者可有贫血、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并发症。粪便中有滋养体或包囊。

本病的并发症可分为:①肠内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结肠肉芽肿等;②肠外并发症,包括阿米巴肝脓肿、肺、脑、泌尿、生殖系统阿米巴病等,其中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暴发型或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慢性病人可有贫血。

(2)粪便检查:注意标本应新鲜,不应混有尿液及消毒剂,尽量选取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气温低时应注意保温。粪便为暗红色果酱样,含血及黏液,腥臭味,粪质较多。若找到活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可以确诊。

(3)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烧瓶样溃疡,散在分布,边缘隆起且整齐,周围有红晕,溃疡间的黏膜正常。取溃疡边缘部分涂片及活检可发现到滋养体。

(4)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等血清学检查,检测肠阿米巴病阳性率为80%~90%。

(三)治疗原则

甲硝唑(灭滴灵)对各型阿米巴原虫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为首选药物。慢性病人常选用双碘喹啉或喹碘方,对碘过敏及有甲状腺疾病病人禁用。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共生菌而影响阿米巴生长繁殖,可用巴龙霉素、四环素等。肠出血病人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肠穿孔、腹膜炎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慢性病人可有贫血、乏力和营养不良,易发生并发症,故病人常有焦虑、恐惧情绪存在。病人及其家属是否具有该病的预防、护理等知识。该疾病对病人工作、生活、经济带来的影响。

【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问题】

1.腹泻 与阿米巴原虫所致肠道病变有关。

2.疼痛 腹痛与阿米巴原虫引起肠道病变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与腹泻、进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等与肠壁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有关。

【护理目标】

1.腹泻停止,机体恢复正常。

2.疼痛消失,病人感到舒适。

3.营养状况良好,食欲恢复正常。

4.不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救治、护理。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化道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连续3次大便找不到滋养体或包囊。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用20%含氯石灰乳剂、0.5%次氯酸钠溶液等进行消毒。

2.休息 消化道症状明显或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 急性期给予易消化饮食,如稀粥、米汤、果汁、牛奶等。避免刺激性、粗纤维、高糖食物。急性发作控制后,逐渐增加热量,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预防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

(二)病情观察

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量,是否伴有鲜血;是否有急性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的表现;暴发型病人因腹泻频繁,易引起水、电解质丢失甚至休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脱水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三)治疗与护理

1.对症治疗与护理

(1)腹泻:保持肛周皮肤黏膜清洁。便后以温水清洁肛周皮肤,局部涂以植物油及凡士林油膏,防止溃烂,注意保持内裤、床单清洁、干燥。

(2)腹痛:可进行腹部热敷;遵医嘱给予颠茄合剂或肌内注射阿托品等解痉镇痛。

2.病原治疗与护理 遵医嘱给予病原治疗药物,常用的有:甲硝唑,成年人口服400mg,3/d,10d为1个疗程;儿童35mg/(kg·d),分3次服,疗程10d;危重病例可静脉给药,连用5~8d。常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等胃肠道反应。双碘喹啉,成年人600mg,3/d,儿童30~40mg/(kg·d),连用15~20d。应注意有无碘过敏反应、腹泻、胃肠道刺激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用药护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药物反应。

(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重点做好肠出血、肠穿孔、休克等并发症的观察,一旦出现相应症状,要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

(五)心理护理

病人可能出现孤独、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况,应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告诉病人有关疾病的病因、治疗、护理等知识,使其树立信心,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评价】

1.腹泻是否停止,机体是否恢复正常。

2.疼痛是否消失,病人是否感到舒适。

3.营养是否良好,食欲是否恢复正常。

4.是否不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救治、护理。

【健康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 讲解本病的根治主要是彻底治疗病人、排包囊者,对病人实行消化道隔离;出院后每月复查粪便1次,连续3次,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治疗。

2.预防疾病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社区广泛宣传阿米巴病的有关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特征等,加强饮食管理和饮水、粪便管理,防止蝇孳生和灭蝇,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吃前应洗干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