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农本草经莪术

神农本草经莪术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水煎服,常用剂量为3~9g。

1.柴胡 柴胡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属伞形科灌木,有北柴胡、南柴胡与狭叶柴胡之分,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升阳疏肝的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水煎服,常用剂量为3~9g。

《医学启源》云:“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李杲云:“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根,又治疮疡癖积之在左。十二经疮药中,须用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用与连翘同”。《本草纲目》言:“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消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可用尔”。《本草经疏》言:“柴胡,为少阳经表药。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者,足少阳胆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其经在半表半里,故法从和解,小柴胡汤之属是也。其性升而散,居阳,故能达表散邪也。邪结则心下烦热,邪散则烦热自解。阳气下陷,则为饮食积聚,阳升则清气上行,脾胃之气行阳道,则饮食积聚自消散矣。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者,少阳实热之邪所生病也。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故能愈以上诸病。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者,柴胡为风药,风能胜湿故也”。《本草经解》言:“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

现代研究显示,柴胡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油和多糖等成分,其解热的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挥发油,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柴胡皂苷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角叉菜胶、5-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柴胡多糖具有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可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柴胡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减轻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使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正常,保护肝功能;实验证实柴胡多糖还具有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2.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用法用量: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酒制可增活血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水煎服,常用剂量为6~12g,亦可炒黑,研细末用。

李杲云:“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汤液本草》云:“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韩氏医通》云:“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本草正》言:“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本草正义》言:“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现代研究显示,当归含基本内酯(ligusi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药理作用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调节血脂;能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子宫平滑肌;还能增强免疫、抗炎、保肝、抗辐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

3.芍药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是一种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栽培种的芍药的根肥大而平直为白芍,野生芍药的根瘦小为赤芍。

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镇痉、镇痛、通经的作用,主治妇女的腹痛,以及胃痉挛、眩晕、痛风、小便不利等病症。《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常用量为6~12g,不宜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芍药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妇产科方面。可以说,妇女一生的用药常见芍药,芍药真不愧为女科之花,妇女之良友。白芍配熟地黄具有肝肾并补的作用,可用于血气亏虚之症,如少女发育偏迟,月经推迟,经量少而淡者;白芍配当归具有补血和营、兼以安胎的作用,可用于血气不足、气血失调证,二药等量相配发挥养血补血、和血敛肝的作用,使营血充盈,可治疗气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动不安;芍药配川芎则守中有动、血畅气化,因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盛者,必须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白芍味酸,号为敛肝之液,二者合用则对气机不调,月经先后不均,来潮不畅者,能鼓舞气化,调整月事。古方逍遥散中芍药配柴胡用于治疗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柔和、肝气横逆、胁痛寒热等症;赤芍配制大黄及清热破行之品,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术可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量过多;用白芍配枸杞子,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4.香附 香附又名香附子、香附米、雷公头、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等,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味甘,微寒,无毒,入肝、三焦经,具有理气解郁,调经镇痛的作用。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汤剂,常用量为6~9g;或入丸散,外用可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本草衍义补遗》云:“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本草纲目》云:“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本草经疏》云:“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

现代研究显示,香附所含挥发油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具有镇痛作用,对某些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5.郁金 郁金为姜科植物郁金的块根,性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别名有玉金、姜黄、毛姜黄、马蒁、五帝足、黄郁、乌头、温郁金、蓬莪术、莪术、绿丝郁金、黄郁金等。临床常用的广郁金又名黄丝郁金,系姜黄的块根,其他品种还有:黑郁金又名“温郁金”,系温郁金的块根,绿丝郁金系莪术的块根,桂郁金系广西莪术的块根,白丝郁金系川郁金的块根。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作用,主治:气滞血瘀、胸胁胀痛、痛经、经闭、热病神晕、癫痰闭、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等。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善解血郁、气郁,其性畏公丁香、母丁香,孕妇宜慎用。郁金功能活血行气,具有较缓弱的镇痛作用,用治经行腹痛,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配伍;对于胁下痞块,可与丹参、鳖甲、泽兰、青皮等同用;郁金善于疏肝解郁,用治肝气郁结之症,可配柴胡;白芍或川楝子、香附等药同用;郁金性味辛苦而寒,能入心经,具有清心开郁功效,常合芳香开窍的菖蒲,用于湿温病症、浊邪蒙蔽清窍的症候;郁金若配合消痰涎的明矾,可用治痰迷癫;郁金药行以清凉,能入血分,又有凉血作用。若配合生地黄、牡丹皮、栀子等凉血药,可用于血热妄行而有瘀滞现象者,可起祛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郁金有利胆汁、退黄疸的作用,可用治黄疸,常和茵陈、栀子、枳壳、青皮、芒硝等同用。

《药性论》云:“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唐本草》云:“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6.黄芪 黄芪又称绵(黄)芪、棉(黄)芪、箭(黄)芪、黄蓍、黄耆、箭芪等,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为药食两用之品,可入水煎汤剂,亦可作为食疗的食材,一般用量为一日15~30g,亦可用至60g。历代文献中,黄芪通过不同的配伍可用于:小便不通、酒疸、气虚白浊、老年人便秘、肠风下血、尿血、吐血、胎动不安腹痛、阴汗湿痒、痈疽内固等症,现代临床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肾病、胃溃疡、重症肌无力、银屑病、糖尿病、肿瘤患者等多种病症。

《本草汇言》云:“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证,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本草便读》云:“(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7.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性味苦甘寒,无毒,归心、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内服煎汤,常用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可捣汁饮服,或捣烂外用。主治多种病症: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现代临床报道可用于治疗:肺炎、阑尾炎、毒蛇咬伤、盆腔炎、附件炎、肝炎、扁桃体炎、尿道感染、各种癌症、前列腺肿大、子宫肌瘤、湿疹等。

《泉州本草》言其“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广西中药志》言:“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广西中草药》言:“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现代研究显示,白花蛇舌草主要含有蒽醌类、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烷烃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生物碱、白花蛇舌草素、强心苷等成分,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药理研究提示,白花蛇舌草在体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黑色素瘤细胞、肝癌、宫颈癌等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可加强吞噬细胞作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8.半枝莲 半枝莲又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挖耳草、通经草、紫连草等,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内服煎汤常用15~30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主治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多种肿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等病症。

《本草纲目拾遗》载其药效为:“性寒、消痈肿、治湿郁水肿,治诸毒及汤烙伤疔痈等症,虫蛇蜇咬”。《泉州本草》言:“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福建药物志》云:“主治痢疾、吐血、血淋、肝炎、肺结核、淋巴腺炎、癌肿、胃痛、风湿关节痛、小儿高热、白带、乳腺炎、蛇头疔、颈淋巴结核、角膜炎、疮疡肿毒、狂犬及毒蛇咬伤。”

现代研究显示,半枝莲含有生物碱、黄酮类苷、甾体以及酚类、鞣质等,动物实验中半枝莲对肉瘤180、艾氏腹水癌、脑瘤22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外实验中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另外还有抑菌、利尿、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

9.穿山甲 穿山甲又称鲮鲤甲、鳣鲤甲、鲮鲤角、川山甲、鳖鲤甲、山甲、甲片、甲珠,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的作用,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气血虚弱、痈疽已溃者及孕妇禁服。主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症。

《本草纲目》云:“穿山甲,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谚曰: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专行散,中病即止,不可过服”。《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症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秘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

现代研究显示,穿山甲含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碳原子数26和碳原子数29的两个脂肪族酰胺、L-丝-L酪环二肽和D-丝-酪环二肽以及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18种元素、16种氨基酸和无机物等成分。穿山甲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水提醇沉剂有直接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抗炎作用,水提液尚有抗心肌缺氧、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10.蜂房 蜂房又称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百穿之巢等,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性味甘平,归胃经,具有祛风、攻毒、杀虫、镇痛的作用,入煎剂3~5g,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或洗患处。主治: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过敏性体质、肿瘤癌疡等病症。治龋齿疼痛,单用或配川椒、细辛煎水含漱,或与全蝎同研擦牙;治头上疮癣,可单用煎水洗,或研末猪油调涂;还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和其他化脓性感染,能祛腐生肌、消炎止痛,并促进创口早期愈合。

11.瓜蒌 瓜蒌又称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为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为药食兼用产品,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入药部分为全果、天花粉(根块)、蒌皮、蒌子四部分,全瓜蒌具有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的作用,瓜蒌皮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胸闷胁痛等病症。瓜蒌根名天花粉,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作用,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使用时注意:脾虚湿痰者不宜,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大便滑泄者及孕妇忌用,常用剂量内服煎汤用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天花粉配知母,滋阴泻火,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烦渴及肺胃热盛伤津的消渴病;配芦根,清热生津,清肺化痰,用于热邪犯肺,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者;配贝母,化痰止咳,用于燥热化肺或肺阴不足的咳嗽,痰黏不爽等症;配牡蛎,治痰火郁结,瘿瘤痰核及百合病渴不瘥者;配天冬,治肺热燥咳,甚或咯血者;配金银花,治疮疡肿毒。

《本草备要》言:“降火润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病(即糖尿病)。行水通经,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医林纂要》云:“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

12.山慈菇 山慈菇又称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宾子等,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主治:痈疽发背、疔肿恶疮、瘰疬结核、癌瘤、喉痹、虫蛇咬伤等病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1~2钱;外用:捣敷或捣汁。现代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甲状腺肿等病症。治痈肿疔毒、瘰疬结核者,既可内服,亦可外用,且有脓能溃,无脓可消,可与雄黄、麝香、大戟、文蛤等配伍。治疗肝郁气滞,痰热内结所致瘰疬结核者,可与昆布、贝母等相伍,以行气化痰散结。

《本草纲目》言:“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滇南本草》云:“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本草再新》云:“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本草新编》云:“山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菇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

13.海藻 海藻又名大叶藻、大蒿子、海根菜、海草等,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的干燥藻体,性味苦、咸、寒,归肺、脾、肾、肝、胃经,具有软坚、消痰、利水、退肿的作用。治咳嗽、痰结、水肿及泌尿不顺,治甲状腺肿外,也有降血压、血脂、血糖及抗凝血功用。在海藻中具有增强免疫力及抗癌活性的物质,属特殊多糖类、蛋白质、脂质、色素及低分子物质。适宜淋巴结、甲状腺肿大、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症、癌症患者;本品与昆布作用相近,性寒清热,咸以软坚,味苦降泄,长于软坚淡痰、清热利水。主治瘿瘤、痰火结核、瘰疬及脚气、水肿等症,常与昆布同用。海藻不能与甘草同食。

《本草纲目》云:“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肿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内服煎汤1.5~3钱,亦可浸酒或入丸、散,不宜与甘草同用,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海藻中含有大量的能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碘,常食有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血管富有弹性,从而保障皮肤营养的正常供应;海藻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含量丰富,能防止皮肤干燥,常食还可使干性皮肤富有光泽,油性皮肤可改善油脂分泌;海藻中所含维生素丰富,可维护上皮组织健康生长,减少色素斑点;抗病毒,防癌抗癌:海藻提取液蛋白多糖类可对抗各种病毒,其中包括艾滋病病毒和致癌的RNA病毒;预防白血病:藻胶酸可与放射性元素锶结合成不溶物排出体外,使锶不致在体内引起白血病等;降血压:较大剂量的海藻对麻醉犬、兔有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水剂较酊剂为强,藻胶酸钠如大剂量也能使动物血压短暂下降(中等量则使血压短暂上升)。

14.牡蛎 牡蛎又名蛎蛤、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海蛎子、蛎黄、生蚝、鲜蚵等,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性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的作用,生牡蛎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内服煎汤,用量15~30g,宜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脾胃虚寒者慎用。《汤液本草》云:“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本草经疏》云:“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瘳矣。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15.夏枯草 夏枯草又名夕句、乃东、燕面、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大头花、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Labiatae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inn.的干燥果穗。性味苦、辛、寒,入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的作用。内服煎汤,用量为2~5钱,或可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功用:清火明目,散结消肿,利尿降压。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高血压病、瘰疬、瘿瘤、乳痈肿痛。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决明子、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疬结核。近年来临床上多用于肿瘤。

《神农本草经》云:“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滇南本草》云:“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重庆堂随笔》云:“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朱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癥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

现代研究显示,夏枯草全草含夏枯草多糖(prunellin)、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苷(rutin)、金丝桃苷(hyperoside)、咖啡酸(caffeic acid)、维生素(vitamins)C、维生素D、胡萝卜素(carotene)、鞣质(tannin)及挥发油等成分,药理作用有降压、抗菌、抑癌等,临床报道有治疗肺结核(对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渗出性胸膜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均有效,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性作用。

16.浙贝母 浙贝母又称浙贝、象贝(母)、大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作用。煎汤内服常用量为3~9g,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症。

《本草正义》言:“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本草正》云:“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本草纲目拾遗》云:“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17.皂角刺 皂角刺又称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等,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等地。性味辛温,归肺经。功用:消肿托毒,排脓,杀虫。主治: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产后缺乳;胎衣不下,外治疥癣麻风。用法用量:煎汤内服常用量为3~9g,外用烧灰研末适量。

《本草纲目》言:“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又言:“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医学入门》云:“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本草衍义补遗》云:“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18.龙葵 龙葵又名野茄、天茄子、酸浆草、天沦草、黑姑娘、乌归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钮子、野辣椒、野葡萄等,为茄科植物龙葵的种子,味甘,性温,无毒,归经不明,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主治: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等病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常用量为5~10g,外用可煎水含漱或捣敷。《唐本草》言其可“疗疔疮”。《本经逢原》言其“善能续筋,消疔肿。”

19.蚤休 蚤休又名华重楼、七叶楼、铁灯台、草河车、重楼、金盘托荔枝、草河车等,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性味苦辛,寒,有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息风定惊的作用。主治: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子宫出血、蚤休有毒,内服用量不宜超过15g;外用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静脉炎、虫咬皮炎、毛囊炎、带状疱疹、乳腺肿块、淋巴结核等症。

《本草正义》言:“蚤休,乃苦泄解毒之品,濒湖谓足厥阴经之药,盖清解肝胆之郁热,熄风降气,亦能退肿消痰,利水去湿。《本经》治惊痫,摇头弄舌,皆肝阳肆虐、木火生风之症。又谓之癫疾者,癫即巅顶之巅,字亦作颠,谓是肝风上凌,直上顶巅之病。蚤休能治此症,正以苦寒泄降,能熄风阳而清气火,则气血不冲,脑经不扰,而癫疾惊痫,摇头弄舌诸病可已。若其专治痈肿,则苦寒清热,亦能解毒。治阴蚀,下三虫,亦苦寒胜湿,自能杀虫,其用浅显易知,不烦多赘。濒湖引谚语有‘……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知此草专治痈疡,古今无不推重。然此类寒凉诸品,惟阳发红肿大痛名为疽。而坚块顽木之阴症大忌,非谓凡是外科,无不统治也”。

20.茯苓 茯苓又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等,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性味甘淡、平,归肝、胃、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作用。主治:湿热淋浊、梅毒、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量可至15~30g,外用可研末调敷,肝肾阴亏者慎服。

《本草正义》言:“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本草纲目》言:“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21.白英 白英又称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钱绿毛龟等,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全草,性味苦平,有小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的作用,主治: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病、癌症、子宫糜烂、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内服可用全草、根15~30g,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白英有谓“蜀羊泉”者,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所附蜀羊泉图是另一种蔓。《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本草纲目拾遗》言:“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22.三棱 三棱又名芩根、京三棱、红蒲根、光三棱、黑三棱、芩草、三棱草等,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flaviatilis(Torr.)A.Gray的块根,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主治:适用于多种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肝癌等。治疗气血结积、瘀血瘀滞的卵巢癌、宫颈癌,常与香附、莪术、紫草根、木馒头等配伍;治疗气滞血瘀、热毒蕴结的肝癌,常用白花蛇舌草、大腹皮、茯苓、莪术等配伍;本品还适用于血瘀气滞、腹部结块、肝脾肿大、经闭腹痛、食积胀痛等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10g,或入丸散剂,本品以破血祛瘀之功较强,药性峻猛,能伤正气,非体虚者所宜,如体虚无瘀滞及出血明显者不宜应用,孕妇禁用。

《本草经疏》言:“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本草纲目》言:“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症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症。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现代研究显示,三棱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有苯乙醇(benzeneethanol),对苯二酚(1,4-benzenediol),十六酸(hexadecanoicacid)等,并含有琥珀酸(succinicacid)、三棱酸(sanlengacid)等多种有机酸,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三棱可引起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升高,对离体兔子宫也有兴奋作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还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致活酶的趋势,可降低全血黏度。

23.莪术 莪术又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广术、黑心姜、文术、绿姜等,为单子叶植物姜科Zingiberaceae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C.kwangsiensis S.lee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瘤痞块、跌打损伤等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本草经疏》言:“蓬莪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之所长,若夫妇人、小儿气血两虚,脾胃素弱而无积滞者,用之反能损真气,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气凝结、饮食积滞,亦当与健脾开胃、补益元气药同用,乃无损耳。”《药品化义》言:“蓬术味辛性烈,专攻气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经闭血瘀,扑报疼痛。与三棱功用颇同,亦勿过服”。《药笼小品》言:“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耗,须兼参术,庶几焉耳。”

现代研究显示,莪术根茎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莪术呋喃烯酮(curzenone)、龙脑(borneo1)、大牻牛儿酮(pormacrone),还含α-和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松油烯(terpinen)、异龙脑(isborneol)、丁香烯(caryophyllene)、姜黄烯(curcumene)、丁香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epoxide)、姜黄酮(turme)、芳姜黄酮(ar-turmerone)、莪术二酮(cudione)以及莪术烯醇(curcurmenol)、异莪术烯醇(isourecumenol)等。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莪术油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白血病细胞、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还有抗早孕作用,可阻止胚胞着床,使之停止发育;莪术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的生长;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能增加血流量,减少血管阻力;低浓度莪术可使肠管紧张度升高,而高浓度时反而使肠管舒张;有保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还有抗炎作用。

24.龟甲 龟甲又名龟板、龟壳等,为龟科动物chinemys reevesii的腹甲及背甲,龟甲胶系龟甲经熬煮浓缩加工而成的胶质固块,5~8月份将龟甲浸入水中,使残肉腐烂与骨甲分离,表面的膜多脱落,然后洗净,用清水漂至无气味为止,晒干,放入锅中熬煮2昼夜,直至龟甲完全变酥时,过滤,再浓缩,最后入模中冷却,切片晒干。龟甲性味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作用。主治: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痿弱、崩漏、带下等病症。用法用量:入汤剂宜先煎,常用量为9~24g。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寒湿内盛者忌用。

25.鹿角胶 鹿角胶又名鹿胶、白胶等,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经水煮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味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止血的作用。主治:虚劳羸弱、腰膝酸痛、夜梦遗精、崩漏带下等症,现代还可用于癌症化疗后的后遗症,具有增加白细胞、改善脑水肿的作用。用法用量:常用量为6~12g,宜以开水或黄酒烊化内服,或入丸、散、宫剂,阴虚阳亢者忌用。

《神农本草经》言:“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药性论》言:“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本草汇言》云:“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鹿茸、紫河车、阿胶、鸡血藤、党参、补骨脂、龙眼肉、何首乌、白术、当归、女贞子、生地黄、枸杞子、黄芪、茯苓等中药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活化自然杀伤细胞,诱生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并有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人参、鸡血藤、山茱萸可增加白细胞;当归、白芍、地黄、三七、女贞子、大枣、狗脊能提升血小板;桃仁、红花、当归、莪术等活血中药具有改善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不同程度地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对机体免疫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达到抗癌抗细胞裂变的作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具有直接的抗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