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经气化及其他问题

六经气化及其他问题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人体六经也就产生了标、本、中气及各有所从的关系,同于运气学说之理。这就是六经本气生化的来源。总之,这也是六经气化学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以补充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不足。否则,多气之经,病变大多始终留恋于本经的气分。可见,气血多少之说,在六经为病的辨证、预后及治疗上,其意义也十分重要。总之,关于六经的认识问题,简单如上论述。

所谓六经的“气化”,具体地说,就是借用《内经》运气学说和阴阳离合等理论,概括描述六经功能的特性和经气运转的规律。

运气学说是以六气为本。六气即前述寒、暑(热)、燥、湿、风、火,为天之阴阳,人三阴三阳上奉之。因而人体六经也就产生了标、本、中气及各有所从的关系,同于运气学说之理。所谓“本气”,即某经的根本性质与功能,出于脏腑,以天之六气作类比。“标气”,即某经发挥在外的性质和功能,行于经脉,以天之阴阳作类比。“中气”,即阴阳相对二经,互为表里,以成系统,亦互为中气,是本经中包含或蕴藏相对之经的本、标二气。但每经的功能反映在本、标、中气上,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又有从本、从标和标本两从,以及从其中气的各有所从,亦即重点相从。见表6。

表6 六经分主六气、阴阳表

上表所列,即《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六气)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阴阳)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性),气应异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进一步又说:“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这两段经文,不但指出了六经的标、本、中气,而且也说明本、标二气有同性,也有异性,也有既不完全相同,也非绝对相异。所以对同性的,从其本气,自然标气也在内;对于异性的,从标从本,即标本两从,各有所主;对既不尽同,也非尽异的,从其中气,以中气作为重点依据。所谓“从”,即随从、依靠之意,是指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所从之气作为生化或变化的所在。因此经文才有“生化于本”“标本之化”“中气为化”之说。此说一般是生理上的概念,但也是功能反常成为病理的根据。我们研究伤寒六经的病理表现,除参考外因的属性而外,重点亦即主要应当探讨这六经标本从化的关系。

另外,如以六经的系统性而言,因三阴居内属脏,三阳居外属腑,脏主腑从,当然也就是脏本腑标了。所以太阳的本寒,当根于肾水;阳明的本燥,当根于肺金;少阳的本火,当根于心包。至于三阴,即从其本经的主脏,故太阴的本湿,根于脾土;少阴的本热,根于君火;厥阴的本风,是根于肝木。这就是六经本气生化的来源。其标气则主要又在于本气的生化发展。概括起来,其性不外阳能化热使功能亢进,阴能化寒使功能衰退而已。这样,标、本二气互相作用,就充分显示出六经的气化理论是运动的、发展的和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和机械的。

还有“阴阳离合”的问题,是指六经气化出入运行的机转而言。如下所示。

六经阴阳离合示意图

所谓的“开”,即经气具有上升、外出的机转;所谓的“阖”,即经气具有内入、下降的机转;所谓的“枢”,即经气具有出入、升降,环转流行,外连于开,内连于阖,居于三经之中,开阖之间。因此,开可达表,阖可入里,枢则运转其间,有的主于半表里,如少阳即是;有的统摄阴阳气,如少阴即是。当然太阳之开,是布散阳气;太阴之开,是布达津液。阳明之阖,是热能内受;厥阴之阖,是阴血内蓄。此即《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说:“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灵枢·根结篇》同于此说。这开、阖、枢的理论,不但指明六经的为病,即经气运行的逆结、障碍或衰竭,而且也给医者指出了治疗的大法,就是顺应经气运行规律,如汗、下、疏解,以及温、清、扶、抑等法即是。总之,这也是六经气化学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以补充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不足。

以下要谈到六经的其他问题了。六经的其他问题还很多,这里主要想讲一下阴阳盛微和气血多少的问题。

按阴阳的概念即主要属性,阳是主亢进的、兴奋的、外向的、运动的,其气为热,其形象火;阴是主衰退的、抑制的、内向的、静止的,其气为寒,其形象水。而阴阳之量,又有盛微,微则为少,盛则为多,共分三等。即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一少三多,二居其中,但此一、二、三之称,《内经》亦已定为专名,以直接代表三阴和三阳。所以此阴阳盛微的含义,并不单是量词,也是名词,前面“六经所属及三大系统表”中已经注明,并在“六经分主六气、阴阳表”中,就直接以一、二、三的阴阳之名,代表六经的标气了。至于一少三多之义,已如上述,而阳明和厥阴之称,确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阳明为太少的“两阳合明也”;厥阴为太少的“两阴交尽也”。两阳合明是阳气汇集,有地热之象;两阴交尽是阴气将尽,有阳生之象。是即阳明、厥阴命名的含义。

关于六经的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灵枢·五音五味》和《灵枢·九针论》三篇中有述,但不尽相同。笔者取《素问》为准,其文说:“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后人为了记忆上的方便,编歌诀如下:“多血多气君须记,手经大肠足经胃(阳明);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少阳)肾心(少阴)脾肺(太阴);多血少气有四经,膀胱小肠(太阳)肝包(厥阴)系。”笔者所以要以《素问》为准,是从《伤寒论》六经为病的证有入于血分(包括营分)的可能。否则,多气之经,病变大多始终留恋于本经的气分。只少阳为病,可移于互为表里的厥阴血分,成为“热入血室”;而少阴为病,虽有“下利便脓血”之证,亦非邪入血分,只因气虚特甚,导致血脱之故。其所谓脓,亦只是肠液而已。可见,气血多少之说,在六经为病的辨证、预后及治疗上,其意义也十分重要。当然,所谓多少也只是相对而言,非绝对的有余与不足之意。

总之,关于六经的认识问题,简单如上论述。概括起来,六经的实质,不外脏腑、经脉和气化的统一体。而此三位一体的统一,势必超出形迹之外,才能得其全貌。其所谓“气化”,是否可以比喻为现代所说的“能量”;经气出入机转的“阴阳离合”问题,是否可以说成是“能量流”的问题。那么脏腑就好像“场”;经脉就好像“轨迹”;合起来,它们之间既形成系统性,也有信息的感传,更有病程和证候的控制,其间营卫、气血、津液、热能等,就是六经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反映。但它们都是运动的、发展的和变化的,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正因为这样,所以六经有病,就有正证、传变、合病、并病,以及病程周期和旺时自解等等特定的情况出现。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实际是有迹可循的。迹在何处?就是我们前边所述的一切规律。参透其中奥秘,自然不难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