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及方法

问题及方法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信息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惠及视听障碍群体的无障碍传播建设也已启动。问卷调查及焦点小组的范围以浙江省的视听障碍群体为对象,而深度访谈的对象则涉及浙江省外的其他地区。即截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浙江省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311.8万人。

第三节 研究目的、问题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及问题

在以感官健全者为标准建立起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中,视听障碍人群所面临的信息传播障碍,会造成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与视听健全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据以往的研究显示,视听障碍儿童在信息接受和理解上较正常儿童缓慢,在受教育程度上低于健全的同龄人,在工作技能的获取上也差于健全人,由此造成他们在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生活状态上都与健全人存在差距,而这一差距会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而存在不断扩大的危险。[46]这些差距会加剧恶化我国当前业已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被誉为是百年未遇之大变革。社会的转型与剧烈的社会分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信息传播领域资源的分配和流动,从而出现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传播资源占有、媒介接近与使用上的不平等,以及信息领域强势与弱势的分割。这种分割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断裂”和“文化断裂”。段京肃教授认为在中国典型的信息断裂类型分别是:城市与乡村的断裂、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断裂、地区之间的断裂、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断裂,[47]笔者认为,这其中还应包括视听障碍者与视听健全者(或更广泛的残障者与健全者)之间的断裂。如果说上述的信息断裂是由于社会结构因素造成的话,那么视听障碍者与健全人之间的信息断裂则首先是由生理原因造成,再由社会原因加剧的,因为社会信息环境的构建未能将视听障碍者考虑在内,形成了一种制度性的排斥,使得他们在信息传播活动中遭遇了更大的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种种特权和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问题的凸显,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也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评价改革成败的重要尺度。于是,信息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惠及视听障碍群体的无障碍传播建设也已启动。然而,此问题的重要性仍未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在笔者的调研中,经常听到如此的观点:相对于信息无障碍,残疾人的出行和生活保障问题是更为紧迫的问题,有多少残疾人还吃不饱、穿不暖,现在谈信息无障碍还为时过早,等等。孰不知,信息需求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它是制约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必要条件。有效的信息传播,能够帮助残障者更好地生活,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无论是从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国际趋势,还是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提出残障者的信息权利,积极推动无障碍传播事业的开展,不是为时过早,更不是不切实际,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正是在如此的考量中发展出来,并希望通过此研究引发更多人对无障碍传播事业的关注。而一个研究的容量毕竟有限,本研究只能以影视媒体为例、以视听障碍群体为样本来切入对无障碍传播问题的关照。具体的研究问题将包括:

1.视听障碍群体的媒介接触习惯、信息需求及满意度调查。

2.国外影视媒体无障碍建设的演进历史

3.我国电视媒体无障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4.无障碍电影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5.数字平台对影视媒体无障碍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本书将在第二至第六章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辅助的研究方法有焦点小组法。问卷调查及焦点小组的范围以浙江省的视听障碍群体为对象,而深度访谈的对象则涉及浙江省外的其他地区。

1.问卷调查法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浙江省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36%。即截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浙江省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311.8万人。其中,听力残疾105.9万人,占33.96%;肢体残疾70.6万人,占22.65%;多重残疾43.6万人,占13.98%;视力残疾42.3万人,占13.57%;精神残疾26.2万人,占8.04%;智力残疾19.9万人,占6.38%;言语残疾3.3万人,占1.06%,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2。

表1‐2 浙江省各类残疾人口分布

img17

根据浙江省盲聋者总数的比例,本研究拟定发放视障者问卷800份;听障者问卷100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包括浙江省的11个地区,各地区的样本量分布按照各地区的人口所占全省人口的比重计算,具体的样本量分布如表1‐3所示。

表1‐3 各地区视障者和听障者样本量分布

img18

鉴于盲聋者分布过于分散,给随机的样本发放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此次调研样本发放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聋哑学校、福利工厂、盲人按摩院以及街道联系,辅助街头随机、网络联系等。问卷调查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在2009年11-12月份,共回收问卷192份。第一次问卷回收后根据反馈的问题将问卷进行了修改,并于2010年9-10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按照表1‐3中各地区的样本量分布发放问卷,共回收听障者有效问卷92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回收视障者有效问卷为733份,有效回收率为91.6%。具体的各地区的有效回收问卷量如表1‐4统计。

表1‐4 不同地区的有效问卷量及回收率统计

img19

如表1‐4的统计,聋人的有效样本分布中,除了舟山和丽水两地,其他地区的有效问卷回收均达到了90%以上。主要因为舟山和丽水地区交通不便,盲聋残障者难以寻访,给问卷发放造成了一定困难。另外,盲人群体的总体样本回收率较低,这与盲人群体分布更加隐匿、社会活动更少有关,由于视觉障碍造成的出行障碍,盲人群体更加不常出门,社会活动也较少,由此造成了衢州、台州、丽水和舟山四地区的有效样本率均未达到90%,且舟山的有效样本率只有70%。但由于本研究并不做各地区间的对比研究,因此各地区的样本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并不太影响整体的研究结果。

被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汇总见表1‐5。

表1‐5 视听障碍被访者的人口特征汇总表

img20

续表

img21

续表

img22

从被访者的居住地分布看,城市(包括地级市)的被访者占据多数,视障者有77.5%,听障者有66.9%。而据浙江省第二次残疾人调查的数据,[48]浙江省农村残疾人为228.86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3. 40%;城市残疾人为82.9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6.60%,农村残疾人数是城市残疾人数的两倍多。但本研究中城市被访者比例远远高于农村被访者,这一点与城乡残疾人构成比例不相吻合,从而也会影响本研究城乡对比的统计结果。当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居住在农村的视听障碍者非常不容易被访到,一是由于他们居住零散,办理残疾人证的比例比较低,没有记录,主要靠人际渠道很难寻访到;二则,由于农村的视听障碍者多数被视为“无用”之人,家人很少在教育方面给予太多投资,使得多数视听障碍者文化水平非常低,甚至是文盲,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调查的问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没有能力填写问卷,使得失败的调查比例较高,也是造成农村问卷比例过低的原因。

从被访者的性别构成来看,视障者和听障者的性别比例差别较大。视障者中男性比例是女性的两倍多,听障者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稍多)。根据浙江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男女残疾人的比例为49. 94∶50. 0,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因此,从本研究的性别构成看,听障者的性别构成比较接近残疾人整体的实际状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视障者的数据则以男性为主,女性比例过低,会影响统计结果。当然造成视障者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主要在于此次对视障者发放问卷的主要地点为盲人按摩院,盲人按摩院的工作人员多为男性。实际上,通过访谈发现,由于视力障碍,视障者较其他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更难找到工作,多数视障者从事的职业就只是按摩或算命,从事这种工作的大多是盲人男性,对于女性视障者来说,要想进入社会工作赚钱是极为困难的。

从被访者的年龄结构看,被访的视障者和听障者的年龄层次略有区别,视障者的年龄层次多集中在18-29岁和30-45岁之间;听障者的年龄层次在7-17岁和18-29岁之间。如此的差别主要因为有相当部分的听障者是来自于聋哑学校的学生,年龄层次相对较低。另据浙江省第二次残疾人普查数据,浙江省0-14岁的残疾人口为8. 90万人,占2. 85%;15-59岁的人口为111. 85万人,占35. 88%;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1. 05万人,占61. 2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 53万人,占54. 69%。从残疾人整体的年龄层次看,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残疾人总人口的六成以上,而在本研究的被访者构成当中,60岁以上的被访者数量最少,这主要是由于老年的视听障碍者不怎么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较难寻访到;还因为老年的视听障碍者当中未接受过教育的文盲较多,失败的访问比例较高。

从婚姻状况看,无论是听障者还是视障者单身比例都较高,有一半左右的比例。这其中除了许多被访者处在上学阶段,没有达到适婚年龄外;在调查中也发现,“无法找到适婚的伴侣”也是困扰视听障碍人群生活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点可以从被访者的婚姻状况与其年龄构成的交叉分析中看出,18-29岁年龄段中单身比例高达近八成,30-45岁中单身比例也有近四分之一,在这两个适婚年龄段中,单身的比例都比较高。

家庭规模来看,被访的视障者和听障者的常住家庭人口均以3-4人为主,都占到了六成左右的比例。用家庭常住人口数与年龄分布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年龄在7-59岁之间的被访者多以3-4口的家庭规模为主,说明这个年龄阶段的被访者要么是家中的子女,要么是育有子女的父母,他们多以核心家庭为主。而60岁以上的老年视听障碍者的家庭规模则以“2人”和“5人及以上”这两档比例最高,说明这个年龄段的被访者要么是老两口,要么是祖孙同住的大家庭。

从视听残障状况来看,被访的视听残障人群中,以一级盲[49]和一级聋为多数,均超过了六成的比例,再加上二级盲和二级聋的数量,均有超过八成的被访者是盲聋群体,只有不到20%的人是低视力(即三级盲和四级盲)和重听患者(即三级聋和四级聋),八成多的盲聋群体使得本研究更具典型意义。因为听力和视力障碍状况不同,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本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盲聋者,即在接触和使用媒介当中存在较严重障碍的群体。日本学者佐藤泰正早在1959年的研究中就证实了视障者的生活能力受视力障碍轻重的影响;[50]在其1974年的研究中还发现全盲儿童的社会成熟度要差于重度视障儿童,更差于轻度视障儿童;在工作能力、身体动作、语言、团体参与、自发性以及自我统治等诸多方面弱视者的表现都是要优于全盲者。[51]日本学者五十岚信敬的研究发现:全盲者与弱势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全盲者由于视力丧失而无法由视觉系统收集讯息,因此对周边的刺激与具体事物的讯息,必须改由视觉系统以外的触觉系统或听觉系统来吸取,而弱视者可以通过残存视力获得一些视觉信息,从而对事物的感知力上与全盲者有很大不同。[52]

从导致残障的原因看,被调查的听障者和视障者后天致残的人数多于先天。后天和先天视听力残障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不同,后天致障者会凭借先前的经验保留对部分信息的处理能力,在接触和使用媒介时遇到的障碍则会有有很大不同。当然,致障的原因与致障时的年龄要结合起来考察,较小年龄时致障与先天视听障碍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可能差别不大。比如美国学者Lowenfeld就认为人的直觉与记忆活动在五岁前都是不可靠的,因此他建议研究者在对视障者进行研究时,将视障原因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他还指出,视障程度为“全盲者”与“弱视者”的差异会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不能“一视同仁”。[53]Carroll(1961)指出:曾经有视力的后天视障者,整个感官系统统和是以视觉为中心,而先天盲的视障者感官如何统和则还不明确。也就是说曾经有视力的视障者是以视觉化的方式形成对现实的概念,先天盲的视障者则以其他方式形成对现实环境的印象。[54]

从致残时的年龄看,被访的视障者和听障者中0-6岁致残的分别有48. 7%和33. 8%,均占较高的比重。按照我国儿童7岁入学看,0-6岁儿童还未参加初等教育,此年龄段致残直接影响到其受教育水平及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这一结果与致残时受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致残时视障者小学以下学历的有一半多的比例,听障者也有33. 2%,加上先天致残的人数,其二者比例均有五成多,说明未残障之前已接受了正规教育的比例不高,此时的被访者尚不具备较好的信息接受和处理的能力,这一样本构成将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

从被访者致障时的受教育状况与其当前的受教育水平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视听障碍者的文化程度虽较致残时有所提高,但较多的学历程度仍集中在高中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非常少。由此见,总体上被访的视听障碍者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从全国残疾人的调查数据来看,被访者的受教育水平构成已经大大超过了全国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的平均水平。根据2010年全国18岁以上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构成看,40. 9%的残疾人从未上过学,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35. 2%,初中16. 7%,高中(含中专)5. 8%,大学(含大专)及以上为1. 5%。[55]由于填写问卷以及访谈有对问题理解力以及识字状况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调查员大多不懂手语,与听障者交流时必须使用文字,这就要求被访的听障者至少要会写字,也就抬高了本研究中听障者的受教育水平)。而本研究中被访者受教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会使本研究的结果(比如媒介接触与使用、数字鸿沟及社会交往等)优于全国的实际状况,也就是说若根据本研究来推及全国总体的话,状况会更糟(比如视听障碍者的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信息的需求状况,以及数字鸿沟及社会交往状况等)。

从被访者的职业分布看,视障者中自主创业者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这其中主要是开办盲人按摩店;而听障者中学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与相当部分问卷在聋哑学校完成有关。从二者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听障者自主创业的比例很小,但在福利企业工作的比例较多。在调查员的寻访中也发现,福利企业中很少有适合视障者的职位和工种,大多数的视障者只好自谋职业。另外,两类人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中任职的比例也很低,除了残联、盲校及聋哑学校本身吸纳一些视听障碍者外,视听障碍者很难进入其他的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工作。

职业状况直接影响了个人的收入状况。从个人月收入构成看,被访的听障者和视障者中月收入在1001-2000元一档的比例最高,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比例逐渐降低。通过月收入和职业的交叉分析发现,学生和无业的人群中月收入为零元的占绝大多数;高收入中(收入多于5000元)自主创业者较多;福利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及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部分自主创业者中均有一半左右的人收入在1001-2000元一档;农民以及部分福利企业职工中相当部分人的收入在450-1000元一档,还有部分农民的收入低于450元。由此结果可见,农民视听障碍者的收入状况最差,这一点与健全人的状况类似,城乡差别仍然是我国社会差距和阶层分化的主要原因。

收入状况同时决定着视听障碍者的生活来源,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访的视听障碍者的生活来源除了个人工作收入外,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成员支付,政府救助以及慈善机构救助的比例都很低,尤其是慈善机构资助的视听障碍者只有几个人。在笔者的访谈中也发现,有些家庭由于经济困难不得不让视听障碍的孩子辍学在家;也有相当部分视听障碍者由于经济困难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从而导致视听残疾日益恶化,最终完全失明或失聪。

2.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中采用深度访谈方法以期为调查问卷的部分结果寻求原因。本研究预计访谈视障者10人、听障者10人,但因听障者与调查员之间沟通的障碍,加之许多听障者为文盲或半文盲,文字交流也比较吃力,最终听障者的访谈数量未能达到预期计划。另外,为了使研究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意义,在访谈中对访谈对象的地域未作规定。访谈在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后进行,访谈对象由调查员自行寻找确定,采取开放式问答的方式,并用采音设备录音(视障者)或文字交流(听障者),由统一的调查员翻录整理。本次调查共访谈16人,其中视障者及盲人10人,听障者6人。被访者的基本资料如表1‐6的统计。

表1‐6 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统计

img23

3.焦点小组法

焦点小组法是为了弥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不足而采取的补足方法。由于深度访谈采取的问答方式很容易囿住被访者的思路,而焦点小组则采用开放畅谈的方式,由主持人提出调查的主要面向,由被访者自由讨论,主持人只有在跑题较远的状况下介入谈话。本研究共进行了两场焦点小组讨论,视障者和听障者群体各一场,每场参加者为10-15人,参加人员均由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组织联系,时间在两个小时内,有专门的调查员负责录音以及资料整理。

【注释】

[1][美]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2]Besser,H.The next digital divides,2004.p1.Retrieved January 25,2012,from http://www.tcla.gseis.ucla.edu/divide/politics/besser.htm l

[3]Attewell,P.,“The first and second digital divides”,Sociology of Education,Vol.74,no.3(2001),pp.252-259.

[4]DiMaggio,P.,Hargittai,E.,Neuman,W.R.,and Robinson,J.P.,“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Vol.27(2001),pp.307-336.

[5]Wade,R.H.,“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New route to development or new form of dependency?”,Global Governance,Vol.8,No.4(2002),pp.443-466.

[6]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2010中国数字鸿沟报告》,http://wenku.baidu.com/view/28317e2abd64783e09122b93.htm l

[7]van Dijk,J.,“W idening Information Gaps and Policies of Prevention,”in K.Hacker J.van Dijk,eds.,Digital Democracy,Issuesof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Sage,2000,pp.166-183.

[8]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3期。

[9]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网站:http://de.w ikipedia.org/w iki/Teletext

[10]图片来自网络:http://blog.csdn.net/malangougou/article/details/6910574

[11]Egoyan,A tom and Ian Balfour(eds).Subtitles.On the Foreignness of Film.Cambridge,M A and London:The M IT Press2004..pp.22.

[12]Neves,Josélia.Audiovisual T ranslation:Subtitling for the Deaf and Hardof‐Hearing.University of Surrey‐Roehamp ton:PhD Dissertation.2005[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roehampton.openrepository.com/roeham pton/handle/10142/12580]

[13]De Linde Neil Kay(1999).The Sem iotics of Subtitling.M anchester:St.Jerome.

[14]Ivarsson,J. Carroll,M.(1998),Subtitling.Sim rishamn:TransEdit HB.

[15]图片来源于网络:http://www.99daziran.com/html/lvseshenghuozhichuang/lvsewangrenwangwenhua/201011/03-1494.html,另外在一些电视字幕当中,许多用于表示声音来源的字幕并不是像漫画当中用一个箭头框将声音内容包括进入,而是直接将字幕压在言说者嘴上,或者放在声音来源的旁边,比如集市上有叫卖的背景音,就将叫卖的内容放置在声音来源的旁边。

[16]James Ohene‐Djan et al.Emotional Subtitles:A System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Deaf and Hearing Impaired People.in M.A.Hersh(ed.).Assistive Technology for All Ages CV H I 2007,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 1. 1. 142. 8278 rep=rep1 type=pdf

[17]Ingrid Kurz et Brigitta M ikulasek.“Television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the Deaf and Hearing Im paired:Cap tions and Sign Language on Austrian TV”.T ranslators’Jou rnal,Vol.49,No 1,2004,p.81-88.

[18]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 ro 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 rust.2007.[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19]图片来自于网络: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79w4g

[20]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 ro 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 rust.2007.[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21]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 rust.2007.[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22]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 rust.2007.[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23]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 rust.2007.[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24]Steiner,B.“Signs from the Void:Th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Sign Languageon Television,”Interp reting.1998.3/2,pp.99-146.

[25]Grbic,N.“Kein Fall fur Notfille.Gebardensprachdolmetschen,?In:I.Kurz and A.Moisl(eds.)Beru fsbilder fur Uersetzer und Dolmetscher.Perspektiven nach dem Studium,W ien:W U V‐Universitats Verlag,2002.pp.181-189.

[26]Kellett Bidoli,C.J.“Sign language:A new comer to the interp reting forum,”The Interp reters’New sletter.2001.Vol.11,pp.131-151.

[27]Ingrid Kurzet Brigitta Mikulasek.“Television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the Deaf and Hearing Impaired:Captions and Sign Language on Austrian TV”.Translators’Journal,2004.vol.49,No 1,pp.81-88.

[28]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rust.2007.[available for 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29]Kyle,Jim.Sign on Television:Analysis of Data:Based on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Deaf Studies T rust(1993—2005).Deaf Studies T rust.2007.[available fordownload at:http://stakeholders.ofcom.org.uk/binaries/consultations/signing/responses/deafstudies_annex.pdf]

[30]Kurz,I.“Getting the M essage Across—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for the Media,”in:M.Snell‐Hornby,S.Jettmarováand K.Kaindl(eds.)Translation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ST Congress,Prague 1995,Am sterdam/Philadelphia:Benjamins,pp.195-205.

[31]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湾)五南书局2002年版,第5页。

[32]Cronin,B., King,S.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criptive Video Service.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1990. 503-506.

[33]Packer,J., Kirchner,C.Who’s watching?A p rof ile of the blind and visually im pairedaudience for television and video.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G rant#H 026G40001.NY: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1997.

[34]Peli,E.,Fine,E., Labianca,A.Evaluating visua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udiodescrip tion.J.Vis.Im pair.B lind,1996.pp.378-385.

[35]Cronin,B., King,S.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criptive Video Service.Journal of Visual Im pairment and Blindness,1990.pp.503-506.

[36]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北)五南书局2002年版,第7页。

[37]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北)五南书局2002年版,第7页。

[38]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北)五南书局2002年版,第7页。

[39]《简・皮特曼的自传》(英文原名:The Autobiography of Miss Jane Pittman)是1971年由Ernest J.Gaines完成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一个名为简・皮特曼(生活在美国南部的一个黑奴)自传的形式描述了美国内战时期黑人妇女的斗争。

[40]AUDETEL是一种为视障者服务的,将电视画面转化为声音描述的传输系统。AUDETEL由欧洲残疾人及老人技术创新(Technology Initiative for Disabled and Elderly people)项目支持的一个研发项目。

[41]Piety.Philip J.”The Language system of audio description:an investigation as a discursive system”.Journal of Visual Im pairment& B lindness.2004.Vol.98.No.8,pp.453-469.

[42]Ballester,Ana.”A lmodovar just in words:audio description strategies in Todosobre mimadre(1999)”.Paper deliver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dia for all.2005.Barcelona,6-8 June.

[43]这方面的研究有:Ania,M aria Josep.“M useums,galleries and historical sites:Accessibility for the blind and visually im paired visitors”.Paper deliver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dia for A ll.2005.Barcelona,6-8 June;Matamala,Ana and Pilar Orero.”Accessible opera in Catalan”.Paper deliver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dia for A ll.2005.Barcelona,6-8 June;York,Greg.”Audio‐introduction for opera and ballet”.Paper deliver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dia for A ll.2005.Barcelona,6-8 June.

[44]Jimenez,Catalina.”Audio description:A new form of know ledge representation”.Paper deliver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dia for A ll.2005.Barcelona,6-8 June.

[45]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湾)五南书局2002年版。

[46]王宇:《残疾儿童教育之中美比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7]段京肃:《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44-51页。

[48]由于没有具体到视障者和听障者的统计数据,在此只能用残疾人整体的数据做一参照,若无特别说明,下同。

[49]视力残疾按视力和视野状态分级,其中盲为视力残疾一级和二级,低视力为视力残疾三级和四级。视力残疾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视力残疾,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 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视野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一级盲,视力<0. 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盲,视力<0. 05-0. 02,或视野半径<10度;三级低视力,视力<0. 1-0. 05;四级低视力,视力<0. 3—0. 1。
听力残疾按平均听力损失,及听觉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不配戴助听放大装置)(3岁以内儿童,残疾程度一、二、三级的定为残疾人)。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 dB H L,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交流等活动上极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50]陈英三译:《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学》,台湾省视障儿童混合教育师资训练班印行1991年,第63页。

[51]陈英三译:《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台湾省视障儿童混合教育师资训练班印行1994年,第183页。

[52]陈英三译:《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台湾省视障儿童混合教育师资训练班印行1994年,第185页。

[53]蔡春美、汪美侬译:《盲童教育之理论与计划选择》,台湾省盲生就读国校计划师资训练班出版1976年。

[54]王育瑜译:《迎接视茫茫世界:盲的意义、影响及面对》,台北雅歌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55]《2010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下载于“全国残疾人监测网”:http://www.cdpf.org.cn/2007special/zkj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