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痢疾经验药方的初步整理(下)

痢疾经验药方的初步整理(下)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急慢性痢疾,腹痛下血,成人每日用干荠菜或花穗果实一两,煎浓汤,三回分服。有关用量,因本品有毒,应注意极量,成人每日生药二至三钱,不宜超过五钱。因其止血作用甚著,痢疾性肠溃疡出血之时均适用之。据称张伦德医师的堂叔用此治痢甚多,几乎百发百中。痢疾除初期宜间用缓泻剂,清除肠内容物及毒素外,收敛药亦适用于痢疾的中期和末期。

痢疾经验药方的初步整理(下)

乙、对症疗法

一、泻下

1.大黄:痢疾初起,腹痛、排泄不畅的情况下,需用泻下剂帮助排泄,清除肠内毒素,往往可以很快地减轻症状。痢疾的排便越不畅,下痢的次数也就越频繁。用了适当的泻下剂后,排便较畅而量多,则腹痛减轻,下痢频度亦减少,这是大家都知的事实。中医书本上早有“通因通用”这句名言。

大黄就是痢疾初期常用的药物之一。其用法最好不用水煎,而用温开水泡浸半至一小时,饮其汤。

【橘泉按】笔者的用法是生大黄二钱,温开水一杯,浸一个小时,去渣取汤,再溶化玄明粉约二十克,分作三回饮服,必要时只作一回饮服(成人量),用于痢疾初期,腹胀痛、下痢不畅时,可同时兼用连梅丸等。

2.木槿花:木槿为锦葵科之小灌木,用治赤白痢,为民间常用单方,宜焙燥研细粉,成人每回五分与一钱(二至三克),米饮调服,一日三回,对下痢腹痛、后重不畅者,服数回即可减轻症状。本品为黏滑药,殆有排除肠内毒素庇护肠黏膜之功效。

《大明本草》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

赵宜真《济急方》治下痢噤口,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

3.白扁豆花:最近有某学校一位熟悉的同志说,她有一张单方,专治赤白痢疾,非常灵验,具体方法是用白扁豆花炖鸡蛋食之,大多数患者服二三回即愈。

李时珍曰:白扁豆焙研服治泄痢。

《必用食治方》:治一切泄痢,用白扁豆花正开者,择净勿洗,以滚汤炝过,和小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酱汁拌匀,就以炝豆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炙熟食之。

以上各方用法都是把花连渣服之。据笔者个人经验,认为植物花瓣连渣服食,往往能促进通便,此外,或许尚含有鞣质等其他成分,待今后再做进一步之研究。

此外,如槟榔、牵牛子、枳实、马鞭草、桃仁、麻仁等都可归入本类。

(二)收敛

1.荠菜:荠菜为良好的止血剂,治赤痢下血(包括大肠溃疡出血等)有著效。凡急慢性痢疾,腹痛下血,成人每日用干荠菜或花穗果实一两,煎浓汤,三回分服。二三日后即可见效。

荠菜治血痢,不仅笔者屡亲试验有效,且有学理可据。

荠菜全草含有以下成分:“失水戊糖”“失水乳糖”及“胆碱”,并有降低血压的“乙酰胆碱”与有止血作用的“荠菜酸”,此外尚有“肌糖”和“维生素A、B、C”等,种子中含有“配糖体物质”,水解后则生成“鼠李糖”。据L.Dron氏研究,谓本品之止血作用已获证实。

唐甄权《药性本草》云:“荠菜根叶,烧灰,治赤白痢极效。”

2.鸡冠花:鸡冠花为收敛、止血、止泻药,中医师与民间草药医都习惯将鸡冠花用来治疗赤白痢、肠风下血等症。

花及种子均入药,花之用量,成人每日三至五钱,作煎剂,或焙燥研细粉,每回二至五分,一日数回,米饮送服。

陈藏器曰:鸡冠花子,止肠风泻血、赤白痢。

李时珍曰:鸡冠花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因鸡冠花有红花与白花之故)。

《濒湖集简方》治赤白下痢,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3.白头翁:白头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根,含有“白头翁素”(Anemonin),为苦味收敛性止泻药,又为止血药,治热性病下痢、赤痢之里急后重,白头翁与秦皮、黄柏、黄连合剂,为著名之白头翁汤,详见秦皮项下。有关用量,因本品有毒,应注意极量,成人每日生药二至三钱,不宜超过五钱。

甄权曰:主赤痢腹痛。

《太平圣惠方》治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木香各二钱,煎分三次服。

4.苹果:苹果为蔷薇科植物之果实,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以苹果或花红晒干去皮核,磨细粉,每回一匙(约三至五克)一日数回,食前服,治痢疾有效,尤其对于小儿及衰弱患者更适宜。用新鲜苹果洗净去皮,令患者适量食之亦好。

本品含有“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及“鞣酸”等,有收敛灭菌之效,又含“果糖”“葡萄糖”及“维生素A、B、C”等,并含铁质,有补养之功。

《食医心镜》治水痢不止。苹果半熟者十枚,水二升,煮一升,并苹果食之。

《子母秘录》治小儿下痢,用苹果、构子(即俗称谷树之果实,形似杨梅者)同杵汁,任意服之。

5.贯众:贯众为蕨类水龙骨科植物之根,为驱虫药,并有止血止痢之效,中医古来用于血痢肠风,用法为烧存性,每回一至二钱,一日三至四回,食前服之,或作煎剂,成人一日可用到四至六钱。

本品有驱虫之效,似适用于阿米巴虫痢及各种肠寄生虫和钩虫病,以及血吸虫病所发之下痢。因其止血作用甚著,痢疾性肠溃疡出血之时均适用之。

《普济方》治诸般下血、肠风、酒痢、血痔、鼠瘘下血,用贯众去皮毛,焙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或用醋糊丸如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四十丸,或烧存性,去火毒,为末,入麝香少许,米饮服二钱。

《濒湖集简方》治血痢不止,用贯众五钱,煎酒服,此陈解元吉言所传方。

凤尾草治痢疾的报告(见《星群医药月刊》二卷八期广西张伦德):称普通急性肠炎、水泻,用鲜凤尾草约二两,切碎煎浓汁,分二三次服,立见功效,或调入蜂蜜同服。普通服一二次即告痊愈,如果确属赤痢,必须改变服法,即用鸡蛋一个,放入鲜药内同煎,蛋熟后取蛋黄,成人每次用蛋黄一个和一次用量之药汤同服之,普通只服一次,第二次不必加蛋黄,服药二三回可告痊愈。据称张伦德医师的堂叔用此治痢甚多,几乎百发百中。又云,此药治阿米巴痢疾则效力不确。

【橘泉按】“凤尾草”与贯众是同科同属但是不同种的植物,性状和效用大抵相同。

本品也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痢作用。李时珍曰,“凤尾草解热,通五淋,凉血”,《本事方》治热毒下血,用金星(凤尾)草、陈干姜各二两,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下。

6.酸石榴皮:石榴皮焙焦,研细粉,成人每回一克,一日三至四回,食前服,治泻痢肠出血(古称肠风下血),尝见民间应用,效果极著,大都数回即止,这是酸石榴鞣质的效用。后世本草中,如《本草从新》《本草备要》等均误认为酸味药有收敛作用,即有留邪的后患不敢应用。殊不知重症下痢时,肠黏膜里有溃疡,鞣质能保护溃疡面,有止血止痢,促其收敛愈合之功。痢疾除初期宜间用缓泻剂,清除肠内容物及毒素外,收敛药亦适用于痢疾的中期和末期。水泻、血痢以及久泻久痢不止者,用酸石榴皮研细粉内服,效果确实可靠。

孟诜曰,赤白痢、腹痛,用酸石榴一枚,连子捣汁服。

李时珍曰,石榴止泻痢,崩中,带下。

《普济方》治久泻不止及肠滑久痢,用酸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末,仍以酸石榴一同煎汤送服,神效无比。

【橘泉按】煅烟尽,即烧存性;出火毒一夜,即将药放置一夜待冷之意。所谓“烧存性”,最好将该药放黄泥罐中,外涂绍酒甏头,泥封固,置灰火中,煅至成焦炭,不可泄气,窜入空气则氧化燃烧而变灰烬,其药性也就损失殆尽了。

又方,治久泻久痢,陈石榴皮焙研细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患二三年,百方不效者,服之便止,不可轻忽之。

《圣济方》治痢血五色,或脓或水,用酸石榴五枚,连子捣汁,每服五合,甚佳。

食疗本草》治赤白痢下腹痛、食不消化者,用石榴皮炙黄为末,枣肉为丸如梧子大,米饮服三十丸,日三服。

《肘后备急方》治赤白痢,用石榴皮烧存性为末,每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效乃止。

石榴根皮含有植物膺碱,为肠寄生虫驱除药,主为杀绦虫,果皮含“鞣质”,果肉有“枸橼酸”“转化糖”“维生素C”等成分,止泻痢、止血,并因富含鞣质而有收敛作用。石榴花亦有同样效用,最著表现于止血、吐血、鼻衄、外伤出血、肠出血,焙燥研粉,内服外用都适宜,可推广应用。

7.杨梅:杨梅浸烧酒为民间常用之家庭药,腹痛下痢时,饮一些杨梅烧酒,或吃一二枚酒浸的杨梅,往往可以减轻症状。

杨梅果实含有“枸橼酸”“鼠李糖”“维生素C”等成分,也是有益营养、清凉解渴之佳果,值得推广应用。

孟诜曰:杨梅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烧灰服,断下痢甚验。

《普济方》治下痢不止,用杨梅烧研,每米饮服二钱,日二服。

8.荷叶:中医师一般都习惯用荷叶蒂,其实荷叶、荷梗、莲蓬壳等都可药用,每日约一两,煎浓汤,一日三回分服,或焙燥研细粉,每回一钱,一日三回,米饮送服,对于泄泻或血痢都很有效。本品亦是富含鞣质之收敛止泻止血药,古称“荷叶上升”是值得探讨的说法。

《普济方》治血痢不止,用荷叶蒂水煮汁服之。

又方治下痢赤白,用荷叶烧研,每服二钱,红痢用蜂蜜糖汤下,白痢用砂糖汤下。

9.“椿根白皮”及“樗根白皮”:香椿名“椿”,臭椿名“樗”,根皮效用相近,为中医治痢之常用药,每日成人量三至六钱,为煎剂,习惯上每复合其他药用。古称“清热,涩肠燥湿固下”,治赤白痢及女子崩带,其实这是苦味收敛消炎药,并有驱虫之效,含有“苦味质”“软脂”“硬脂”“油脂”“鲸蜡醇”“植物固醇”“氧化鞣质”及“苦楝苷”等成分。

陈藏器曰,去口鼻疳虫,杀蛔虫疥蠚,鬼疰传户,蛊毒,下血及赤白久痢。

萧炳《四声本草》止疳痢,得地榆更佳。

《外台秘要》治小儿疳痢,困重者,用樗根白皮捣粉,以水和枣作大馄饨,日晒少时,又捣,如此三遍,以水煮熟,空肚吞七枚,重者不过七服。又方,用樗根浓汁一蚬壳,和粟米泔等份,灌下部。(古时也有灌汤疗法,可见先民高度智慧之一斑)再度即瘥,甚验。大人亦宜。

李东垣《脾胃论》治休息痢疾,日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母丁香三十个,为米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唐瑶《经验方》治休息痢,用椿根白皮去外面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粳米饭为丸,每服一钱二分,空腹米饮下。

刘禹锡《传信方》治水谷下痢,及每至夏秋前后即患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握,捣筛,以好面,捻作馄饨如皂子大,水煮熟,每日空心服十枚,并无禁忌。

《经验方》治脏毒下痢赤白,用香椿洗刮取皮日干,为米饮下一钱立效。

《普济方》治血痢下血,腊月日未出时,取背阴地北引樗根皮,东流水洗净,挂风处阴干为末,每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新汲水丸梧子大,阴干,每服三十丸,水煮滚,倾出,温水送下,忌见日,否则无效,名“如神丸”。

【橘泉按】椿樗根皮的药效,除收敛止血作用外,尚有驱虫之效,可用于肠寄生虫性痢疾及慢性阿米巴痢疾等。又《外台秘要》的药液灌肠方法较为合理,值得采用。因痢疾的病灶大都在大肠下部,药液灌肠疗法,不仅免去苦口之烦,且易使药液直达局部病灶发生作用。笔者曾以地榆煎汁和鸦胆子乳剂的混合液灌肠(地榆一两,煮浓汁一百毫升,去渣,过滤,和以鸦胆子一百粒,研成乳剂三十毫升,一日分二回,用玻璃水节灌注肛门内)。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溃疡下血,获得良好效果。但樗根皮煎汁灌肠却未经试用,希望大家今后展开临床研究,并将研究经过提供本刊,以便交流临床经验。

臭椿根皮(此树各地有产,能掘新鲜者更好,中药店亦有干者出售)鲜者刮去表皮约二两(干者一两),煎浓汁一杯(约一百二十毫升),去渣,用纱布滤过,待温(约与体温相等,也可多煎些贮瓶中保存待用),用三十毫升玻璃水节(灌肠用的玻管,药房有售)轻轻灌入肛门内,一回可注两管(六十毫升),一日二至三回,初灌时一回可注一至二管,习惯后一回注三至四管(九十至一二〇毫升)更好。

这是笔者设定的方法。临床实践时,药液的浓度、灌注的回数和用量等,还应斟酌实际情况。

10.玫瑰花:玫瑰花在民间多用于赤白痢,每日约十朵,同红茶一撮,浓煎,一日三回,服之有效。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噤口痢,用玫瑰,阴干煎服。

《民间方》治急慢性肠炎,腹痛下痢,便混黏液,排便不畅者,用玫瑰花二十朵,去萼蒂,生大黄一钱,水煮,一日二至三回分服,有效。

本品含有“精油”“鞣质”“没食子酸”“葡萄糖”等成分,有收敛、止血、止痢及镇痛之效,用于腹痛下痢颇为合理。

11.紫参:紫参为蓼科植物之根,又名“牡蒙”,生根黄赤色,干者皮黑肉紫,故名“紫参”。此药古时供药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紫参汤,为紫参与甘草二味组成,治下痢腹痛。

本品含有鞣质19.7%,亦为收敛、止血、止痢药。

王好古云,治血痢温疟鼽衄,汗出。

苏恭曰,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

【橘泉按】本品不仅止血,还具有治痈解热之效,对于急性赤痢恰是理想之药,惜现在中医市场已失传。

此外如地榆、棕榈、橡实、诃子肉果、艾叶、侧柏叶、益智仁等皆有治泻痢的记载,可以归入本类。

三、滑润

1.木耳:木耳是一种贵重的营养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及维生素等,另外尚含有一种黏滑性类胶质,内服不仅有滋补之效,且有缓和、黏胶性止血、止痢之功。

《御药院方》治新久泻痢,用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炒为末,每服三钱,汤酒调服,日二次。

《普济方》治血痢下血,用木耳炒研五钱,酒服即可,或以水煎,盐醋食之,以汁送下。

【橘泉按】“桑耳”“榆耳”“槐耳”等之功用相近。

2.阿胶:阿胶是大家熟知的一味中药,具有缓和滋补、促进血凝的作用,对于胃肠出血效果颇佳。

苏颂曰,阿胶止泻痢,得黄连蜜蜡尤佳。

《和剂局方》治赤白痢疾,里急后重,用“黄连阿胶丸”,阿胶一两,水化成膏,黄连三两,茯苓二两共为细末,捣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

3.蜜蜡:蜜蜡为蜜蜂腹部轮节处的分泌物,接触空气而凝结,用以造筑蜂巢及蜜糟之物,及采蜜后割取蜂房,煮沸,滤入水中,凝结成者,色黄,又名“黄蜡”,外用于创伤,为止血药,多作药膏的赋型剂之用。内服用于胃肠出血,有缓和庇护黏膜创伤之效。

《神农本草经》曰,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

《名医别录》曰,白蜡疗人泄澼,后重,见白脓。

《千金方》“胶蜡汤”,治热痢及妇人产后下痢,用蜡如碁子大两个,阿胶二钱,当归二钱半,黄连三钱,黄柏二钱,陈仓米半升,水三升。先煮米至一升,去米后入药煎至一钟,温服甚效。

调气饮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用黄腊三钱,阿胶三钱同溶化,入黄连细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甚效。

【橘泉按】以上两方对于重症赤痢、大肠黏膜中而下血多者,颇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此外如“无花果”“禹余粮”“滑石”“赤石脂”等均属本类。

四、镇痛

1.罂粟壳:罂粟壳为罂粟果实已被割取浆汁(即鸦片)之果壳,中医用为治疗下痢腹痛药,鸦片剂原为镇静大脑、制止肠蠕动、治疗下痢腹痛之要药。中药用罂粟壳作鸦片之代用品。

《普济方》治热痢便血,用罂粟壳醋炙一两,陈皮一两,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下。

《集要方》治久痢不止,用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全幼心鉴》治小儿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用罂粟壳半两醋炒为末,另以槟榔炒赤研末各收,每用时二味等份,赤痢蜂蜜汤下,白痢砂糖汤下,此方名“神仙救苦丹”。

【橘泉按】罂粟壳用于小儿时,剂量必须按照年龄比例计算,不可过量为要。

罂粟壳之用量,成人每日一钱至二钱,极量为三钱,凡痢疾腹痛剧烈时,痢下次数频繁,出血多量时,于治痢方中加本品,即获减轻。

罂粟壳的作用是镇静不是收敛,古时可能误认为收敛药,故用醋炒,意在增强其收敛作用,其实不然。

2.当归:当归之挥发油能使大脑神经镇静,使肠管肌肉痉挛得到缓解,故有止腹痛之效。痢疾方中加入当归,主在缓解腹痛,例如:当归芍药散、痢疾散等。

3.白芍:白芍是缓解挛急、止腹痛之要药,痢疾方中往往加芍药,例如养脏汤、黄芩汤等。此外,如厚朴、延胡索、茅术、羌活、独活、防风、五灵脂、川草乌、乳香、没药等都可归入本类。

结 语

治疗痢疾的先决问题,要依靠诊断,喻嘉言亦有“先议病,后议药”之训。中药治痢,虽种类繁多,但临床应用时还须适当选择。如细菌痢而以治原虫痢之药则无效,反之亦无效。另外钩虫病也能发生痢疾样的症状,血吸虫病产卵期也有下黏液血便等症状,这些病非去其病根不能奏功。钩虫病可试用大量榧子或大蒜,血吸虫病目前尚无适当有效的中药,尚待我们今后努力去发掘。

[《江西中医药》1954年第6期31-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