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葡萄糖浓度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葡萄糖浓度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约为体液总量的1.5%。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称为Frion-Non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点。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脑脊液中血细胞增高的程度及临床意义见表1-3-5。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的液体,70%来自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所形成的液体,30%由大脑和脊髓细胞间隙所产生。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约为体液总量的1.5%。

脑脊液有重要的生理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②调节颅内压;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产物;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一、颜色和透明度

(一)颜色

【参考区间】无色透明;新生胆红素较多可呈黄色。

【临床意义】当中枢神经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屏障,CSF成分发生改变,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CSF的颜色变化有红色、黄色(黄变症)、白色、绿色、黑色等。其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见表1-3-2;CSF新鲜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见表1-3-3;脑脊液呈黄色称为黄变症,其原因及临床意义见表1-3-4。

表1-3-2 脑脊液常见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表1-3-3 脑脊液新鲜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

表1-3-4 脑脊液黄变症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二)透明度

【参考区间】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脑脊液的透明度与其所含的细胞数量和细菌多少有关。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的浑浊,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呈脓性或块样浑浊,穿刺损伤性脑脊液可呈轻微的红色浑浊。

二、薄膜与凝块

【参考区间】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临床意义】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或凝块。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明显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ion-Non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点。

三、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和氯化物的检验

(一)蛋白质

【概述】在生理状况下,CSF中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低,大约为血浆的0.5%,主要是白蛋白,其中80%以上的蛋白质来自血浆,其余是由神经系统合成的,也是CSF特有的。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检测方法】定性:Pandy试验、硫酸铵试验、Lee-Vinson试验。定量: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

【参考区间】

1.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

2.定量 腰椎穿刺0.2~0.4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0~0.25g/L;侧脑室穿刺0.05~0.15g/L。

【临床意义】

1.脑组织和脑膜炎症性病变 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神经根病变 如梗阻性脑积水、Guillain-Barre综合征,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3.椎管内梗阻 脊髓肿瘤、转移癌、粘连性蛛网膜炎等。

4.其他 早产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可达2g/L,新生儿为0.8~1.0g/L,出生2个月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注意事项】

1.在脑脊液穿刺过程中,如有血液混入,可出现假阳性。

2.脑脊液如有大量细胞或浑浊,应先离心。

3.蛋白质如浓度过高,应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4.Pandy试验所用苯酚试剂应定期更换,防止出现假阴性。

(二)葡萄糖

【概述】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为血糖的50%~80%(平均60%),其高低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葡萄糖的酵解程度有关。

【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

【结果判断】腰椎穿刺2.5~4.4mmol/L;小脑延髓池穿刺2.8~4.2mmol/L;脑室穿刺3.0~4.4mmol/L。

【临床意义】

1.葡萄糖减低 主要见于:①细菌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以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减低最明显;②脑囊虫病、锥虫病、血吸虫病等;③脑肿瘤影响血脑屏障,干扰葡萄糖的转运,以及肿瘤细胞分解葡萄糖或干扰糖代谢等,均可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减低。

2.葡萄糖增高 ①新生儿及早产儿;②糖尿病或静脉注射葡萄糖;③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性脑脊液;④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⑤丘脑下部损伤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最终导致脑脊液葡萄糖增高。

【注意事项】氧化酶法中一些还原性物质可产生竞争性抑制,造成测定结果偏低,使反应的特异性降低。

(三)氯化物

【概述】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常随血清氯化物、酸碱度、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有关。

【测定方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

【参考区间】成人120~130mmol/L;儿童111~123mmol/L;婴儿110~130mmol/L。

【临床意义】

1.氯化物减低 ①细菌或真菌感染,且与血清氯化物减低同时出现;②细菌性脑膜炎后期;③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血氯减低,脑脊液氯化物亦减低。

2.氯化物增高 主要见于尿毒症、肾炎、心力衰竭、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

【注意事项】氯电极长时间使用后,电极膜头上会出现黑色的AgCl,应即时擦掉或更换。

四、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概述】脑脊液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检测方法】显微镜法、分析仪。

【参考区间】红细胞:无。白细胞:成人(0~8)×106/L;儿童(1~15)×106/L。有核细胞分类: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7∶3),偶见内皮细胞

【临床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达(10~50)×106/L为轻度增高,(50~100)×106/L为中度增高,大于200×106/L为显著增高。脑脊液中血细胞增高的程度及临床意义见表1-3-5。

表1-3-5 脑脊液中血细胞增高的程度及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1.细胞计数 ①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进行细胞计数,标本放置过久,细胞可能凝聚成团或被破坏,影响计数结果;②标本必须混匀后方可进行检查,否则会影响计数结果。

2.校正与鉴别 ①因穿刺损伤血管,引起血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结果必须校正以消除因出血带来的白细胞。②细胞计数时,应注意红细胞、白细胞与新生隐球菌的鉴别。新生隐球菌不溶于乙酸,加优质墨汁后可见未染色的荚膜;白细胞也不溶于乙酸,加酸后细胞核细胞质更加明显;红细胞加酸后溶解。

3.检查方法 白细胞直接计数法的试管与吸管中的冰乙酸要去尽,否则可使结果偏低。

4.染色固定 染色涂片分类计数时,离心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影响细胞形态。涂片固定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能高温固定,以免使细胞皱缩,影响检验结果。

(武湘云 吕翠环 李宝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