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国家临床检验参考系统以分析方法和参考物质层状结构为基础开发了准确度库,允许服务实验室评价候选方法的准确度。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多为常规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商品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精密度评价的目的是评价检测设备的总不精密度,是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异性。

一、临床检验方法分类

临床检验方法包括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三种。

美国国家临床检验参考系统以分析方法和参考物质层状结构为基础开发了准确度库,允许服务实验室评价候选方法的准确度。这些包括(按准确度降低的顺序)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可比较的方法均值、参考实验室均值及同组的均值(基于方法组的均值)。

1.决定性方法 指经详尽研究尚未发现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因的方法,是与某些绝对的物理量有关,如质量,被用于检测物质来提供与分析物真值最接近的值,如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是用于决定性方法的常见技术。

2.参考方法 是经详尽研究证实其不准确度与不精密度可以忽略的方法,可追溯到决定性方法。由决定性方法验证的一级参考物质被用于参考方法的开发和校准。

3.比较方法均值 是选择方法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它们可通过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技术的多个实验室产生的平均结果而获得。将测量值与这些平均值做比较是评价测量准确度的常见方法。

4.同组均值 使用相同仪器和技术从几个实验室获得的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同组均值可允许实验室通过与其他实验室使用相同的仪器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仪器的准确度。

5.常规方法 是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方法。

二、临床检验方法评价内容

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多为常规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商品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实验室在使用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己设计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时,应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以掌握方法的特征,判断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在选择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方法的精密性、线性范围分析、与参考方法的比较、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抗干扰能力等。

(一)精密度

常用不精密度表示,分析方法对同一样本产生重复测量相同值的能力被称为它的精密度,也被称为随机分析误差。精密度评价的目的是评价检测设备的总不精密度,是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异性。许多变异源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设备的精密度,通常在进行精密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所有影响总不精密度的来源,但不必去评价每个来源的相对大小。用于描述与时间相关的不精密度的内容包括批内、批间、日内和日间不精密度。其中,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的内容最为重要。

1.批内精密度 是在同一分析批内重复地分析同一样本的变异性,或对一系列的临床标本在同一批内进行双份检测,并计算双份测定的标准差。批内精密度通常过低地估计了总的精密度,因为在重复检测时间内变异条件的机会最小。

2.日内精密度或批间精密度 是在同一天内,在几个不同批重复检测同一样本时的变异性,可估计日内精密度或批间精密度。这种变异性通常要比观察到的批内重复的变异性要高些。

3.日间精密度 是在不同天重复检测同一样本获得的变异性。这种最后估计值是性能的最实际的评价,因为它包括了由于不同操作人员、仪器日间的变化、不同移液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导致方法性能的改变。

4.一般实验要求 为减少对结果的影响因素,全部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单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实验样本可采用稳定化、蛋白基质、可模拟临床样本特性的产品,必要时,可采用稳定化的混合冷冻血清。选择样本浓度时应考虑医学决定水平,推荐使用2个或以上浓度的样本。

5.实验程序 精密度评价实验应在操作者完全熟悉实验过程和评价方案以后(通常需要5d)进行。每天分两批测定样本,各批实验间至少间隔2h。每批测定2个浓度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测定2次。计算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

(二)线性范围方法

线性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特征,不同于准确度和精密度。线性范围是指系统最终的输出值(浓度或活性)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或活性成比例的范围。线性范围的测量即测定浓度曲线接近直线的程度,它反映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线性检验系统反应,包括校准、线性化技术、系数和仪器反应。

1.一般要求 执行分析过程的实验人员必须掌握仪器操作和维护程序、样本准备方法和校准。对较简单的设备需要5d或更少的时间,对较复杂的多通道设备需要5d或更长的时间。在完成仪器熟悉过程后开始实验并收集数据。

2.实验样本 线性实验应使用与患者样本相似的样本或注明样本的基质类型,最少使用4个浓度水平,推荐5个水平。高值样本应高于线性上限30%,低值样本应低于线性下限。线性实验可使用的样本包括混合患者血清(理想的样本基质)、加入待测物的混合人血清(加入品在没有干扰物存在时不需高纯度)、对特殊材料透析过的混合人血清(用于降低分析物浓度,如透析、热处理、层析)、对盐水透析过的混合血清(在线性实验中使用此类样本可掩盖不同的基质效应)。商品质控物或校准物(此类样本由于不是正常的生理形式,可掩盖实际的线性结果)、水溶液(一般无基质效应)等。

3.实验程序 全部实验和数据采集应在同一工作日内完成。分析序列应为随机排列。有显著携带污染时,应用空白隔开样本。每个浓度样本重复测定4次。记录测定结果。

4.结果分析 观察结果有无明显的数据错误,若有明显异常时,应判断是否为离群点。对于特定浓度Yi值的离群点进行检验时,需将其4个重复值从大到小排列(Yi-1到Yi-4)。计算极差D=Yi-1-Yi-4。若Yi-1可能是离群点,计算:D1=(Yi-1-Yi-2)/D。若Yi-4可能是离群点,计算:D4=(Yi-3-Yi-4)/D。计算结果(D1或D4)如果大于0.765(0.05)或0.889(0.01),则该点判为离群点。全部数据中的离群点如果有2点或以上,则应保留全部数据或重新进行实验。以分析物浓度为X轴,反应值或仪器输出值为Y轴,绘制X-Y线性图。目测线性和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线性结果的分析,应当注意统计学标准和临床可接受限不同;应慎用方法学线性范围从0开始;有临床意义的浓度应在线性评价中,如最低线性浓度、医学决定水平及最高线性浓度。方法的分析范围应足够宽,包括没有预稀释期望样本的95%~99%。正如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1988最终规则(CLIA′88)所规定的,一旦已确认了方法的分析范围,它就是方法的可报告范围。

(三)方法学比较

临床实验室中使用的检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在引进新方法前或用一种方法替代另一种方法时为保证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连续性,通常要进行偏差分析,以比较不同的分析方法在测定同一分析项目时结果的差异。

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将准确度定义为分析项目测定值与其“真值”之间的一致性。实际上,分析项目的真值可使用不同的参考方法技术获得,然后通过使用系统误差或总误差概念来确定方法的准确度,并由它评价分析项目真值与其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类型可通过方法比较试验来估计。

1.样本要求 用于方法学对比实验的样本,应来源于健康人或患者,无明显干扰因素,并应尽量避免使用储存样本。全部样本在医学决定水平范围内均匀分布,样本至少40例,增加可提高可信性。

2.对比方法 可采用厂家要求的实验室常规方法或公认的参考方法。对比方法应具有好的精密度,没有已知的干扰物,与评价方法单位相同,相对国家标准或参考方法的偏差为已知。

3.实验程序

(1)操作者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保养程序及评价方案。在全部实验过程中,都必须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

(2)进行方法学对比实验,每天应测定8份样本,每份样本都用评价方法和对比方法进行双份测定,至少连续测定5d,共40份样本。测定时先对样本排序,再按顺序1~8测定第一次,顺序8~1测定第二次。收集实验数据。

(3)结果绘图判断离群点,在全部40个数据中可允许一个离群点,若多余一个,则应另增加8个实验数据。

(4)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判断两种方法间的预期偏差及可信范围。

(四)检出限

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检出限定义为给定分析程序具有适当的确定检出的分析物的最小浓度或量。检出限依赖于空白读数大小,并且被认为与这些测量的精密度有关系。

(五)干扰

干扰描述的除了分析物以外,还描述某些其他成分的影响或一组成分对分析物测量的准确度的影响。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测量葡萄糖,其中产物过氧化氢可能与尿酸而不是期望的色团起反应。干扰可能是轻微的,如药物的存在与某些叠氮试剂起反应。很明显,对于给定的分析方法对所有可能的干扰进行检验是很困难,并且是不可能的。为了支持这一过程,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已出版了描述如何执行方法干扰试验的文件,可获得一系列药物如何对许多临床实验室试验干扰的信息。

三、性能标准

为了客观地选择和评价候选的方法,在开始分析试验之前,以及在试图获得做出方法的适应性之前,需要建立性能标准。

(一)要求

性能目标应规定在特定浓度或分析物活性上允许的总误差。在医学决定性水平(Xc)选择这些浓度,此种试验结果对于临床医师做出诊断、监测或治疗决定的解释是非常关键的。当分析物有不同的医学应用时可制订几个水平。

(二)建立质量目标

性能目标对于不同的实验室可有不同,甚至是对于同一实验室由于应用的目的不同而不同。欧洲工作小组,使用生物学变异作为基础,推荐了三种水平的分析目标:“最低的性能”、“期望的性能”和“最佳的性能”。对于期望的性能,他们建议的不精密度目标是1/2的试验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对于偏倚,他们推荐的是1/4的组生物学变异,或1/16参考区间,或者是缺乏其他准则时,采用两倍的理想的不精密度。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简称CLIA′88)对特定的法定分析物建立了评价方法和实验室性能的固定限,这些界限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允许误差界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给定的分析方法的允许总误差必须小于分析物CLIA′88固定界限。例如,为了实验室产生能力验证计划样本的可接受性能,Barnett和同事建议他们必须将偏倚降低到最小,并且将室内的变异系数降低到1/3的CLIA′88固定限目标。他们的建议是假定测定过程稳定。Barnett和Westgard进一步建议方法的变异系数应不超过1/4的CLIA′88界限,这样包括了不稳定性能的可能性及使用成本效率的质量控制程序。

四、初步评价

一般来说,初步评价期应该是熟悉分析方法,它的仪器及程序步骤;这种熟悉阶段涉及预试验来确定批内精密度和分析范围。

一般分析人员满足执行的方法并没有任何困难,精密度应在每一决定性水平上重复至少20次测量。然后再执行回收和干扰研究。如果具有可溯源性或已建立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比较方法可获得,应根据方法比较试验来检验准确度。

对每一类型的误差可获得定量的值,这些值可以与规范的允许误差限进行比较。实际上,这些误差量的估计值可使用不同的统计技术获得,例如使用标准差来估计精密度,因此,评价精密度的准则是试验的标准差应在规定的允许标准差范围内。另外,当已规定了随机误差目标后,试验的标准差乘以4(根据Barnett和Westgard推荐)提供随机误差的估计,这种估计值与允许总误差进行比较。对干扰、回收和方法比较试验,能建立类似的准则,见表1-1-3。

表1-1-3 不同评价试验估计的误差判断其可接受性准则

五、方法评价逐步描述

执行方法评价的实验室必须完成下列任务(下面列出的项目体现了CLIA′88的相关条款)。

1.技术程序 书面评价草案和程序文件,并需要对程序文件进行维护。CLSI GP2-A3《临床实验室技术程序手册——批准指南》提供了描述技术程序的详细资料。

2.方法评价记录 从方法的评价到决定使之生效之间收集的信息,用文件的方式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3.报告范围 通过分析一套参考溶液或含有高浓度分析物的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品种或混合样本的溶液来确定可报告范围。选择适当的稀释剂,在某些情况下,稀释剂应是无该分析物的血清。绘制观察值与系列样本的相对稀释液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直观的检查估计分析范围。将观测的范围需要的分析范围或厂家提供的范围进行比较。CLLA′88要求分析范围不要超出可获得的校准物浓度。

4.确定检测的精密度分量 首先,通过分析混合血清或质量控制品种20次或更多次数来确定批内精密度。选择分析物的值应接近决定性水平。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将观测的标准差与允许的标准差进行比较来评价可接受性。当处理数据时,如果数据是以下情况应剔除:①与文件记录的误差有关系(即当自动化仪器指示出“误差”状态时获得的数据);②由于未记录的错误而被剔除(即小数点或抄写误差);③如果它们是统计上的离群值(如果样品数为40,则大于3.5s的数据为离群值)。剔除离群值后,重新计算每一组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如果批内精密度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确定不精密度的来源,或抛弃这一方法。不精密度常见的问题包括标本或试剂的分配、混合操作及信号的测量。如果批内不精密度满足要求,则开始下一步的检测。日间变异是通过至少20d,在每一工作日分析混合血清或质量控制品种来确定。

5.进行比较 通过将候选方法的性能与决定性或参考法做比较,执行回收试验,或将候选方法的性能与被替代方法的性能比较,来确定方法的准确度。

(1)建立候选方法的准确度: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候选方法的性能与具有已建立的准确度的决定性或参考方法的比较。然而,在实际上,对于常规临床实验室参考方法是很难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一定数量临床上相关的具有有证的参考物质评价候选方法的准确度。这些材料使用决定性或参考方法来赋值。这种材料的一个例子是标准参考物909(SRM 909),其可从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获得。然后,将从候选方法获得的值与参考标准物质提供的靶值进行比较。

(2)回收试验:分析一组样本,其包括真实标本(即基线样本)及已加入特定量的分析物(即试验样本);接着计算试验和基线浓度或活性的差值来确定已回收的量。然后,计算回收量与加入量的比值,这个值不应是采用检测到的总量与加入量的比值,因为加入后真实的总量不是已知的。最后,将这个值乘以100得到百分回收。平均回收和理想的100%回收之间差提供了比例误差的估计,此值乘以决定性水平可确定在此临界浓度下的误差大小。将这种误差的估计值与允许误差进行比较可判断可接受性。

(3)使用候选方法代替现存在的方法:使用分割样本研究可比较两种方法的性能。在这样的研究中,收集40~100份临床样本,分成两等份,然后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如果可能,标本应该是新鲜的。如果必须使用储存的标本,应在一定条件下保存标本,防止分析物变质。它们应在几天的时间内以小组方式进行检测以提供两种分析方法性能的代表性数据。

(4)方法比较应注意的问题:产生的数据应该绘制成图,试验方法的结果在Y轴,比较方法的结果在X轴。如果识别出了离群值,应由两种方法重新分析样本,检查特定的特征。

处理方法学比较的数据可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尽管相关系数和评价均值之差的显著性的统计检验应用很普遍,但是对于方法学的性能它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①相关系数:评价试验方法是否准确时不应使用相关系数(r)。严重不准确的x和y数据仍将产生高(好)的相关系数值。相关系数在揭示两种方法是否有关系时是有用处的,在方法学评价上通过最小平方线性回归统计量来确定数据范围是否有很高的价值。相关系数(r)大于或等于0.975表明:对于应用简单线性回归技术时,样本数据的范围是适当的。相关系数在方法学比较研究中再没有其他适用之处。

②t检验:t值可用于确定偏倚是否是统计上的显著性。这一事实可有意义,但它不能帮助做出基于临床意义上关于试验方法可接受性的决定。

③回归分析:经常使用回归分析在统计学上评价从方法学比较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据此,可确定斜率(b)、y轴上的截距(a)和回归线的标准差(Sy,x)。斜率提供了比例误差的估计值,截距给出了固定误差的估计值,及Sy,x是方法之间随机误差的估计值。回归方程:y=a+bx被用来估计在决定性水平浓度下的系统误差。

借助于回归方程可计算相对于x值(Xc)时的y值(Yc)(Yc=a+b Xc);计算的系统误差是Xc与Yc之间的差值(SE=|Yc-Xc|)。SE可与允许偏倚或允许总误差规范进行比较判断其可接受性。总误差准则是观测的系统误差与4倍观测的标准差Sobs之和(TE=SE+4Sobs),然后,这一估计值与允许总误差(TEa)进行比较。应及时地仔细查看是否有异常的数据点。如果识别出误差或根据统计学基础,离群值应从数据组中剔除。

尽管回归分析广泛地用于方法比较研究,但必须仔细地进行应用。例如,使用回归分析:a.数据点必须是独立的;b.自变量应该没有显著性误差;c.比较的数据必须局限于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d.离群值,特别是低或高端的数据必须经过仔细的检查,因为它们对系统误差的估计具有非比例性的影响;e.数据范围必须覆盖分析物值的范围。

6.估计新方法的灵敏度 通过确定校准曲线的斜率可估计新方法的灵敏度。如果样本的稀释是足够的大,从分析范围试验可获得该信息。在试验过程中也应进行样本和试剂空白的测量,并应该注意这些信号的大小与分析物低浓度信号之间的比较。

7.估计方法的检出限 使用下列公式估计方法的检出限:XL=Xbl+ksbl,其中Xbl是空白测量的平均值,sbl是空白测量的标准差,k是基于期望的置信水平选定的数字系数。实际上,k值为2或3获得检出限具有的概率分别为95%或99%。

8.检验新方法的特异性 通过评价由于在血样本中出现如胆红素、血红蛋白、脂类、抗凝剂和常见药物物质的干扰来检验新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执行类似于回收试验的试验,即加入的物质是怀疑的干扰物质而不是分析物,对干扰进行检验。然后,将获得的差值或偏倚与允许偏倚或允许总误差(TEa)进行比较来判断其可接受性。

9.建立分析物的参考区间 如果从候选方法和旧方法获得的结果是可比较的,旧方法的参考区间也可用于新的方法。如果根据厂家声明执行新的方法,实验室甚至可以使用厂家发表的参考区间。然而,美国CLIA′88要求实验室验证厂家的参考区间是否适合实验室患者的群体。如果:①新方法产生的值与旧方法的值不一致,但是新方法已取得改进;②新方法相对于旧方法由于某些原因是可接受的;③新方法被用于测量实验室以前未检测的分析物,则必须确定参考区间。

注意美国CLIA′88法规要求实验室必须保留所有实验确认的文件,包括用于验证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报告范围和“其他可用的性能特征”,用于满足性能规范。

除了评价候选方法的性能外,实验室也应该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批号和使用已经储存不同时期的批号的试剂和参考物质获得的结果,确定它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前几个月应使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来仔细监测其性能。

六、评价方法可接受性

完成方法评价后,根据下列要求可得出方法性能的可接受性的客观结论。

1.建立规范确定的界限 通过试验确定的误差估计与分析目标建立的规范确定的界限进行比较。

2.总误差值 当获得的总误差值小于方法允许的总误差时,可认为候选方法的性能是可接受的。

3.方法评价 当一种或多种分析参数发现大于方法的允许误差,可认为候选方法的性能是不可接受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必须改进方法的性能;如果不能改进,则需要舍弃该方法。

七、术语与定义

1.标准物质 又称参考物质,是一类充分均匀,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用以校准仪器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其他物质赋值。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2.标准物质证书 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其特性值由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3.标准物质分类

(1)一级标准物质:稳定、均一,采用高度准确、可靠的若干方法定值,可用于校准决定性方法及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在我国,一级标准物质是测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如人血清无机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35)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质(GBW09138)。

(2)二级标准物质:用一级标准物质校准,参考方法定值。红细胞微粒标准物质GBW(E)090001、胆红素标准物质GBW(E)090002、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液标准物质GBW(E)090004和纯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GBW(E)090011。

4.校准物(calibrator) 用二级标准物质校准,常规方法定值。用于对常规方法和仪器的校准。

5.质控物(control material) 具有与检测过程相适应的特性,其成分与检测样本的基质相同或相似。应使用充分均一和稳定的质控物,其瓶间变异必须小于检测系统预期的变异,其常规检测应有助于确认报告范围。为了保证质控方法对系统性能提供独立的评价,必须将质控物与校准物区分开来。

6.分析系统与可溯源性 分析系统是指检验方法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参数和校准品,其检验结果经一系列合理实验的验证能够满足厂家声明的要求,其量值能够溯源到高级标准物质。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使用分析系统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具有可溯源性。改变分析系统中的任一因素,其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将被打断。如果必须改变分析系统中的某种因素,实验室在应用该方法前,则应对改变后的系统做出适当的性能评价,以确定方法准确性的偏倚和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

八、美国常用方法学评价的文件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评价方案(evaluation protocol,EP)系列文件,目前已普遍为临床实验用来对仪器、试剂及方法学进行系统化评价的文件。在此之前,实验室对方法学、仪器和试剂的评价采用一般评价方式,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也不规范。自NCCLS有了这些系列化的评价文件后,在方法学、精密度和线性的评价上有了一个为国际所接受的指南性文件,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评价工作。常用方法学评价有关的文件如下。

1.EP5-A(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 批准指南(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approved guideline),用于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的实验设计及如何与生产厂声明的精密度进行比较。该文件对设备如何进行精密度评价做出系统的规定:一般要求至少20d,每天检测两批,每批中重复两次。精密度评价实验的目的是评价设备的总精密度。直观地讲,总精密度就是这个设备在一个不定的长时间内的变异性。一些变异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长期精密度。通常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所有这些影响总精密度的来源但不必去评价每个来源或内容的相对大小。

2.EP6-A(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评价) 统计方法批准指南第二版(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指南可用于在评价过程中检验方法线性、作为常规质量保证的一部分进行线性检查及验证厂家声明的线性范围。本文件目前还是建议性文件,不是批准性指南。线性是整个测定系统(包括测定方法中试剂或试剂盒、校准品、仪器、工作人员以及操作程序等)对应于系列分析物浓度(或活力)的仪器最终输出信号间是否恒定比例的性能,也可以是估计某曲线近似为直线的程度。这个性能评价对习惯于以一个标准校准后直线计算结果的做法显得更为重要。利用本文件做线性评价较为严格,结果可靠。以多组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时,每一标准液做多次重复测定。将所有结果绘制在坐标纸上,目视判断具直线趋势后,用直线回归统计处理结果,得y=a+bx,式中x为各标准系列浓度,y为仪器测定读数。同时也有回归线标准差,并还做一系列的统计检验。

3.EP7-A(临床化学实验干扰) 批准指南(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approved guideline),提供背景信息和鉴定程序,用于干扰物对检验结果影响的定性。

4.EP9-A2(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偏倚评估) 批准指南(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主要用于检验两种临床方法或设备间的偏倚,和使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比较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此文件提供了对比实验方法:对患者的血清标本,用两种方法(试剂或仪器)分别进行双份测定,然后将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回归等分析,计算两种方法间的偏差。实验室工作中,常常会有一些新的方法、试剂或仪器投入使用,在使用这些新的方法、试剂或仪器之前,则需要对其进行一些评价,其中一项是和参考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确定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另外,在用一种新方法取代一种旧方法时,也需要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确定两方法测定得到的结果相同或差异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对比实验时,就可以参考本指南来进行。

5.EP10-A2(定量临床实验室方法的初步评价) 批准指南(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approved guideline),提供了用于分析方法和设备操作的初步评价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此文件主要用于评价临床实验室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偏差和不精密度,可用于对自动分析仪、试剂盒、手工操作或其他临床体外诊断方法的初步评价。其主要方法是对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按一定方式的排列,进行重复测定,通过做图和一些简单的计算,可对仪器(或方法)的上述性能进行初步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可对影响精密度的因素(如携带污染、漂移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6.EP11-A(用于体外诊断检验说明的统一描述) 批准指南(uniform description of claims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s;approved guideline)。

7.EP12-A(用于定性实验评价的用户协议) 批准指南(user 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qualitative test performance;approved guideline)。

8.EP13-R 实验室统计——标准差报告(laboratory statistics—standard deviation;a report)。

9.EP14-A(基质效应的评价) 批准指南(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approved guideline)。

10.EP15-A(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应用) 批准指南(user demonstr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accuracy;approved guideline)。

11.EP18-A(检验单位使用的质量管理) 提议指南(quality management for unit-use testing;proposed guideline)。

12.EP21-A(临床实验方法总分析误差的评估) 批准指南(estimation of total analytical erro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approved guideline)。

(李贵霞 张金艳 李立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