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疫源地消毒

医院疫源地消毒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疫源地概念首次出现在《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二分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确认医院疫源地的存在并对其消毒给予特别关注,把疫源地消毒方法引入医院,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扩散和医院感染蔓延很有必要。医院疫源地消毒是在医院这个特定环境内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消毒措施,其目的是彻底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达到阻断感染途径、使感染和传染不再发生或蔓延。传染病发生后,疫源地消毒并非千篇一律。

医院消毒是特指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传播媒介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疫源地是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把这个概念引入医院必须给予专门定义。医院疫源地概念首次出现在《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二分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在医院消毒中引入疫源地概念是为了把发生在医院内比较严重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污染区域明确划分出来,以便有重点地进行消毒隔离处理,有效控制感染蔓延。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状况的改善,使得一些严重或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相对集中在医院,如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重症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传染性肺炎、人感染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播性肝炎患者、艾滋病患者、严重的耐药菌感染等,造成医院疫源地的存在,这给医院消毒带来一定难度。确认医院疫源地的存在并对其消毒给予特别关注,把疫源地消毒方法引入医院,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扩散和医院感染蔓延很有必要。

【基本概述】

1.疫源地 是指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及被传染病病原体所污染的场所。医院疫源地是指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对此场所进行的消毒即为疫源地消毒。医院疫源地消毒是在医院这个特定环境内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消毒措施,其目的是彻底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达到阻断感染途径、使感染和传染不再发生或蔓延。

2.疫点 是指发生患者或发现病原携带者的地点。疫点更加明确地认定感染发生的地点,指出了污染存在的某一病房或病家亦包括相邻的居室。对其进行的消毒称其为疫点消毒。

3.传播媒介或媒介物 传播媒介或媒介物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人体皮肤表面和表浅体腔。医院内传播媒介特指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医院内环境表面、室内空气、各种医疗用品和生活用品。传播媒介是消毒处理的具体对象,在疫源地消毒中,认清传播途径,确定传播媒介,使消毒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消毒的最好效果。

4.随时消毒 此处特指在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患者随时排出的病原体。随时消毒是控制疫源地扩散的重要措施,所以,随时消毒更注重消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了各种物体表面或室内环境,其消毒控制比较容易;但患者排到空气中的病原体,则要做到随时杀灭,则比较困难。

5.终末消毒 专指传染原离开疫源地后所进行的彻底消毒。在医院内主要是指住院传染患者和感染症患者在出院、转院或死亡后,患者离开后立即对其住过的病房及污染的各种物品和环境进行的消毒。在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等重要场所进行过具有感染性手术或住过严重感染患者之后,如传染性肝炎、结核性手术、严重耐药菌感染性手术以及艾滋患者手术等,亦需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手术室或重症监护病房等场所进行的日常定期消毒处理,应按终末消毒要求进行。终末消毒之后,应将该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彻底杀灭,并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

6.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医院进行的常规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院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手等消毒和灭菌均属预防性消毒。医院内预防性消毒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只有预防消毒做好了,才可减少医院疫源地存在的机会,所以预防性消毒是医院必须采取的经常性消毒措施。

【消毒原则】

1.严格要求和尽快进行 为尽快彻底扑灭传染病疫情,防止传染病和感染扩散,在确认医院内严重感染和传染源存在和流行时,如艾滋病、传染性肝炎、厌氧芽孢菌感染、非典型肺炎和耐药性结核菌感染等,应立即组织消毒隔离工作。严格要求主要指制定出严格消毒处理措施,选择高效的消毒方法;尽快进行是指在发现感染或传染原之后,应立即组织实施消毒,越快越好,一般应在6h内进行。

2.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以传染患者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传染病发生后,疫源地消毒并非千篇一律。一般在消毒前,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首先了解疫源地的性质,确定是否需要消毒和消毒对象及消毒范围;其次应该明确哪些地点、哪些物品上可能被污染,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疫源地的性质,大致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的种类、存活时间而确定。按照实际需要,可将疫源地分为下列三类。

(1)污染病原体抵抗力强:患者排出体外的病原体,存活时间较长,散播较广,容易引起健康人群发病的,应采取较严格的疫源地消毒措施。如伤寒、副伤寒、菌痢、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炭疽、布鲁菌病等。鼠疫、霍乱(副霍乱)、重症呼吸综合征等烈性传染病如发现有传入或疑似患者时,应按专门规定严格处理。

(2)污染病原体抵抗力弱:患者排出体外的病原体,对人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抵抗力很弱,不能久存,这样的疫源地,一般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可指导病家应用通风和湿性扫除等方法处理。如麻疹、水痘、百日咳、腮腺炎、流行性脑炎和猩红热。对流感暴发点必要时进行消毒指导。

(3)虫媒传染病:患者本身不具有直接传染的能力,必须经过吸血医学昆虫传播或医学动物携带传播,则主要是做好疫源地的杀虫灭鼠工作,一般不必采取消毒措施,如各型虫媒脑类、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

各种传染病的排出途径和传播方式各不相同,其消毒对象也就不同。为此,必须明确不同传染病的特异传播机制。如肠道传染病,消毒对象主要是患者排出的粪便和呕吐物,以及被粪便或通过患者的手而污染的衣服、床单、日用品、门把、家具等。呼吸道传染病,则是消毒空气、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等。就是同一种传染病,在不同的情况下,消毒对象也各不相同。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可能有唾液-口、经血液以及性接触传染等不同方式。由此可见,实施消毒的人员必须具有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消毒中抓住重点,保证疫源地消毒的效果。

3.方法可靠 消毒处理疫源地所选用的方法应把效果放在第1位,根据病原因子抗力和致病的严重性、消毒对象的难易来确定使用何种消毒方法。疫源地消毒在方法选择上要打破常规,选择方法要升高一个档次,使用强度上要提高一个级别,确保效果的可靠性

4.自我防护 执行消毒隔离人员首先要懂得消毒处理对象,了解其传播途径,知道如何采取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措施主要指执行消毒的人员要准备好进入和退出疫源地时自我处理措施,穿戴隔离服和防护服,服用预防药物等。

5.消毒方法选择

(1)高度危险物品:除一般概念中的需进入人体内、接触无菌组织的各种物品之外,还需要包括接触抵抗力极度低下的易感患者和新生儿的物品以及ICU病房内物品。这些物品均应采取消毒方法处理,达到无菌水平。

(2)中度危险物品:现行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于中度危险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剂或高效消毒剂和方法,消毒保证水平即对人工试验菌杀灭对数值≥5.0,对自然细菌杀灭对数值≥1.0。但由于某些中度危险物品会接触到人体体腔黏膜,接触婴幼儿皮肤、接触重度患者,所以需要选用高效消毒剂或方法。

(3)仔细分析低度危险物品:一般只强调低度危险物品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做清洁处理,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低度危险只是个相对概念,要视此类物品所处环境、接触什么样患者、什么样部位;二是低效消毒剂不适宜在医院环境或普通物品上长期使用,必须考虑可能产生耐消毒剂菌株。

【消毒方法选择依据】

20世纪90年代以前,消毒是以“物”为本,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效果主要考虑的是目标。近年来,则转变为以“物、人及环境”为本,各种新的消毒剂品器械和技术方法的推出,必须同时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的可接受性,以及对环境带来的可能后果。因此,消毒工作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当时当地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选择对该类病原体有效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对象的性质。

1.病原体抵抗力 不同病原体的抵抗力不同。细菌芽孢(如炭疽杆菌芽孢或厌氧菌芽孢)的抵抗力特别强,必须用杀菌能力强的高水平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醛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热力或电离辐射进行处理,它们常被看作是最难消毒的代表微生物。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等也属较强抵抗力的病原体,它们对消毒因子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故也较难杀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加以注意。其他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抵抗力虽也有不同,但一般都较弱,在实际处理中差异不大,常用一般的消毒方法,如煮沸、中低水平的消毒剂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消毒对象的性质 消毒有价值的物品,以不损坏被消毒物品为原则。如消毒衣服时,须不影响衣服的质量和颜色,所以不能用具有漂白作用的化学消毒剂;而无价值的排泄物、废弃物等,只需考虑消毒效果,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可焚烧处理。对食品、食具等的消毒,不宜用有毒性和不易清洗的消毒剂,如酚类消毒剂和醛类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被消毒物品的理化特性可影响消毒效果。含有大量有机物的粪便、分泌物、体液等不但消耗消毒剂,而且由于蛋白质的凝固对微生物起保护作用,故不宜用凝固蛋白质性能强的戊二醛、甲醛、邻苯二甲醛、乙醇苯酚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又如垂直油漆面和玻璃等光滑表面,喷洒药物不易滞留,以冲洗和药物擦拭效果较好。粉刷的粗糙表面,易于滞留药物,可用喷雾处理。此外,同一方法消毒不同情况的物品需使用不同浓度。如消毒清洁水时,用1mg/L浓度的有效氯或二氧化氯即可;而消毒污水时,常需更高浓度的有效氯消毒剂。

3.消毒现场的特点 疫源地环境条件对选择消毒方法及消毒效果有很大影响。室内表面消毒,如房屋密闭性好,可用臭氧气体熏蒸消毒法,气溶胶喷雾消毒法;若密闭性差,则用喷洒或擦拭处理。空气消毒时,如室内无人,可用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高效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可取得快速高效的效果,也可用强紫外线照射消毒;室内有人,可选用多功能空气消毒器或采用定向机械通风。此外,要考虑消毒的安全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区域,不宜使用大量刺激性气体或有毒气体消毒。

【消毒方法】

1.热力消毒法

(1)煮沸消毒法: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30min。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亦可用含量5g/L肥皂水,或10g/L碳酸钠溶液代替清水,以增强消毒效果。煮沸消毒只适合少量物品。

(2)加热洗消法:利用加热80~90℃洗涤设备,配合抗菌洗涤剂对许多消化道传染病污染物均可有效消除污染。此种加热洗涤法适用于患者衣物、卧具、外科手术单、敷料以及医疗用品等。

(3)压力蒸汽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主要特点是杀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效果可靠、作用快速、无任何残余毒性,适用于包括液体在内的各种不怕热污染物的消毒灭菌。

(4)干热消毒法:干热消毒法包括焚烧和干烤。①焚烧是将污染物品等处理对象用火焰烧毁,变为无害灰烬。多用于处理污染医院疫源地内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和医疗垃圾等。焚烧可造成环境污染,应远离市区,集中无害化处理。②干烤灭菌由于传导方式和物品吸收的问题,所需灭菌温度高,时间长,大多在160℃以上。干烤灭菌是在电热恒温烤箱内进行,适用于在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制品、金属器材等(160℃,2~4h;170℃,1~2h;180℃,0.5~1h)。

2.化学消毒法

(1)浸泡消毒法:浸泡消毒法适用于餐(饮)具、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也充满消毒剂溶液。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2)擦拭消毒法:疫源地内污染的家具、设备仪器物体表面可用擦拭消毒。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3)喷雾消毒法:疫源地和疫点室内环境、空气、居室表面用气溶胶喷雾消毒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普通喷雾消毒法: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湿润为度,作用至规定时间。喷雾顺序宜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戴用防护口罩和眼镜,并将食品、食(饮)具及衣被等物收放好。

(4)消毒剂熏蒸法:利用臭氧发生器向有限空间内空气中生成臭氧气体,扩散到整个空间,对空间内空气、物品进行熏蒸消毒。利用热力或化学反应使某些消毒剂气化,对有限空间内空气和物品进行熏蒸消毒。常用于加热熏蒸消毒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甲醛等;甲醛还可以经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进行熏蒸消毒(目前国内外都规定不准使用甲醛熏蒸法消毒室内空气)。

(5)环氧乙烷熏蒸消毒与灭菌法:被严重污染的棉衣、书籍和文件、皮革制品、电器及电子设备等怕湿怕热和易被腐蚀物品可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或灭菌。在现场可将物品放入丁基橡胶消毒袋中,排尽袋中空气,扎紧袋口。按1 000mg/L用量通入环氧乙烷气体,待作用至规定时间(16~24h),于通风处打开消毒袋,取出物品,使残留环氧乙烷自然消散。在医院可利用环氧乙烷消毒设备对上述物品和医疗用品进行处理。环氧乙烷为易燃易爆药品,使用过程中室内不得有明火或产生电火花。本法不得用于对房间的消毒。

【消毒实施】

1.对患者消毒措施

(1)入院时消毒:患者住院时,应进行卫生处理并更衣,目的是除去患者体外的病原体,与传播媒介,并对卫生设施进行消毒处理。运送患者的交通工具必须消毒后再使用,患者换下的衣物由医院集中消毒处理。

(2)住院期间消毒:患者排出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收集在专门的容器,消毒后排入下水道,容器必须消毒。病房的墙壁、地面、家具、使用物品应定期进行湿式消毒。患者日常更换的衣物、被单等,应集中先消毒后清洗。

(3)出院前后消毒:传染性患者病愈后,必须经卫生处理,更换已消毒的衣服出院。患者出院后,对其用过的所有医院物品,集中消毒后再给他人使用;必要时,对病房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4)某些传染病(如白喉、痢疾、伤寒等),患者病愈后,可能成为健康携带者,应进行登记、流行病学跟踪,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随时消毒措施。

2.对工作人员消毒措施

(1)如果工作人员接触有疫苗的传染病,接触前必须进行预防接种,并检查是否为传染病病原体,若是处于传染病潜伏期或急性感染期,则不能接触患者、食品、食具等。

(2)工作人员必须换上工作服和工作鞋,穿上隔离衣后,方可进入病房或消毒间工作。工作之后,对其所用物品按要求进行隔离和消毒处理。

(3)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后应立即消毒洗手,防止在患者之间引起交叉感染或本人受到感染。隔离服应定期更换、消毒。如该病传染性强或污染严重应随时更换,消毒后再使用或丢弃。工作结束,必须进行对手消毒,必要时进行淋洗,更换上干净衣服,离开病房或污染工作场所。

3.严重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消毒个人防护措施 对专门收治SARS、人感染禽流感、肺炭疽和肺结核等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或病区进行终末消毒时,执行消毒的人员应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严格隔离:①消毒人员必须先确认医院疫点范围、需要消毒处理的体积和面积,准备好充足的消毒剂品和器械,一次性带入;②从清洁区人口进入,首先在更衣室换下自己的衣服,内穿普通工作服,外套连体隔离服,戴防护帽、手套、12层以上纱布口罩,换上拖鞋出更衣室;③在半污染区外加专用过滤口罩,防护眼镜,穿工作鞋套上鞋套进入污染区。

(2)消毒后处理:①完成消毒任务后,出污染区在半污染区内,按顺序脱下工作帽、防护眼镜、过滤口罩、连体隔离服、鞋套,将其一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连同消毒用具和器械统一做消毒处理;②换上拖鞋,进入淋浴间淋浴后,由更衣室换新的工作服出更衣室进入清洁区。

4.严重消化道传染病医院或病区终末消毒个人防护措施 对专门收治霍乱等严重消化道传染病的医院或病区进行终末消毒时,执行消毒的人员应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隔离措施:①消毒人员必须先确认医院疫点范围、需要消毒处理的疫区面积和重点物品种类,准备好充足的消毒剂品和器械,一次性带入;②从清洁区人口进入,首先在更衣室换下自己的衣服,内普通工作服,外套连体防水隔离服,戴防护帽、双层手套、普通纱布口罩,换上拖鞋出更衣室;③在半污染区,在防护帽外加戴塑料帽、防护眼镜,穿防水鞋外加防水鞋套进入污染区。

(2)消毒后措施:①完成消毒任务后,消毒人员相互将外层防护从头到脚进行喷雾消毒,出污染区在半污染区内,按顺序脱下塑料帽、工作帽、防护眼镜、口罩、连体防水隔离服、鞋套和防水鞋并换上拖鞋,将其一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连同消毒用具和器械统一做消毒处理;②对手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用漱口液漱口;③换上拖鞋,进入淋浴间淋浴后,由更衣室换新的工作服出更衣室进入清洁区。

5.重要传播因子污染消毒措施

(1)血液传播性肝炎病毒污染消毒:血传性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输血传播肝炎等经肠道外传播肝炎的消毒。要做到:①明确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有患者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传播,黏膜接触传播,医疗性锐器损伤或职业暴露传播,不明原因造成的传播。②找准消毒对象。主要对象为各种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及其污染物消毒处理;疫点内各种用品的消毒处理;患者用过的各种医疗用品消毒处理;检验污染品和废弃物品处理;患者病理材料的消毒处理。③选好消毒方法。压力蒸汽消毒方法和干热灭菌法(医疗用品),煮沸方法(生活用品),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甲醛和戊二醛等(各种物品浸泡或喷洒),碘酊、碘伏(皮肤黏膜)。

(2)艾滋病病毒(HIV)污染消毒处理:①HIV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或媒介为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注射毒品;在医源性感染中要特别注意输血;职业暴露各种体液、分泌物特别是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各种医疗锐器损伤;口腔科器械和内镜检查传播的危险性。日常接触不会传播。②消毒对象。重点消毒对象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各种物品;患者和医疗废弃物(重点有妇女卫生巾、卫生纸等);患者使用的便器、洁具等;检验科各种废弃物特别是废弃标本、病理标本等;患者生活用具及病房环境;各种给患者做治疗的物品。③消毒方法。可采用WHO推荐用于HIV消毒的方法有;5 000mg/L有效氯溶液,血液污染物品用10g/L有效氯溶液;20g/L戊二醛;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132℃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4min,160℃干热120min。

近年来实践证明,污染品经煮沸10~15min,5 000mg/L有效氯或5 000mg/L过氧乙酸浸泡消毒60min,2%戊二醛浸泡120min均可。残剩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可用50g/L有效氯搅拌均匀密闭作用120min以上。

(3)呼吸道传播疾病因子消毒处理:①严重呼吸道传染病污染。重症呼吸道综合征、肺结核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其在医院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不容忽视。在医院内,呼吸道病原体污染室内空气造成呼吸道感染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发生交叉感染。近年来,除典型呼吸道疾病在医院引起疫源性传播之外,由非典型分枝杆菌如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等造成的医源内感染屡屡发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SARS、人感染禽流感等新型呼吸道传染病污染消毒。②被污染的空气。进行终末消毒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法,用5g/L过氧乙酸或30g/L过氧化氢或2g/L二氧化氯水溶液气溶胶喷雾,喷雾用液量20ml/m3,密闭作用60min即可。③感染性脓、痰、分泌物消毒。将优氯净或含氯石灰直接与其对半体积搅拌均匀,作用120min以上即可。脓迹和痰迹可用5 000mg/L有效氯溶液擦干净后再继续擦两遍。结核性污染物包括医疗器械,均应按高效消毒处理法进行处理。④消化道传染病污染。在医院消化道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主要考虑甲型肝炎、伤寒、痢疾,霍乱与副霍乱虽然罕见,但应做重点防范。

【消毒处理】

1.物体表面 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2 000~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1 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 000~2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1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有细菌芽孢污染时应用5~10g/L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30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室内空气

(1)气溶胶喷雾:肺结核病等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可采用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1 000mg/L二氧化氯溶液(20ml/m3)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60min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2)熏蒸:在条件不具备情况下,可用过氧乙酸溶液加1~2倍水,放置搪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密闭熏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3)紫外线照射:可采用悬挂式紫外线灯或移动式紫外线消毒器,直接照射消毒30~60min后可达到消毒要求。一般情况下,也可采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

3.衣服、被褥、书籍和文件 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有效氯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6h;或用高压蒸汽灭菌进行消毒。

4.排泄物和呕吐物 在病家或医院对于严重的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应做到大便先入便器,以便做消毒处理后再入便池。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 000ml可加含氯石灰50g或有效氯为20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 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 000ml加入干含氯石灰5g或次氯酸钙1.5g或有效氯为10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含氯石灰消毒,可用20%含氯石灰乳剂(含有效氯50g/L),或有效氯为50g/L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5.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250~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浸泡30min,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 瓜果、蔬菜类可用2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min。患者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含氯石灰乳剂、有效氯为50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h弃之。也可焚烧处理,但液体或半固体食品不可直接焚烧。

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20g/L含氯石灰澄清液(含有效氯5 000mg/L)或有效氯为5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家用物品、家具、玩具 可用2 000~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 000~2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布制玩具尽量做焚烧处理。

9.手与皮肤 用5 000mg/L碘伏溶液或手消毒凝胶以及5 000mg/L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3min。也可用含体积分数75%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必要时,用2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2 000mg/L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10.空调防尘网 对疫点内房间空调应定期进行消毒,传染源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用有效氯为1 000~2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或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min,消毒后清水冲洗、晾干即可。

11.楼层走道、电梯和楼梯 传染患者住过的病房及其接触过的楼道、楼梯或电梯均需要进行消毒。可不进行空气消毒,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应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房间)。若只对地面、墙壁、电梯表面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可用2 000~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500~1 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

12.运输工具 运送患者的救护车及其他交通工具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2 000~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也可进行擦拭消毒;对局部污染有患者呕吐物、分泌物或排泄物,需提高消毒剂浓度做重点处理。若注重呼吸道传染病的车内密闭空间,可用5 000mg/L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20ml/m3,作用60min。

13.垃圾 患者接触过的所有废弃物均视为感染性垃圾,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有效氯为10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在霍乱疫区的垃圾特别是人畜粪便垃圾需堆积后用含氯石灰覆盖,如遇到雨水天气应将污染垃圾用含氯石灰搅拌消毒处理。

14.生活污水 消化道传染患者应注意不要污染生活用水,必须接触的生活用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mg/L的含氯消毒溶液混匀后,作用1.5~2h,余氯≥6.5mg/L时即可排放。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100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1.5h。检查余氯在4~6mg/L,即可排放。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做分期截流。

15.感染动物和患者尸体 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并应向死亡动物周围(鼠30~50cm,大动物为2m)喷洒含氯石灰。死亡患者尸体用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相同含量的有效氯溶液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后,再用5 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6.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死角: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2)注意影响因素:医院疫源地消毒范围取决于3个因素: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和人群的易感水平。从消毒学的角度来看,传染病疫源地有两个主要特点:①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直接污染疫源地,被污染物品不仅种类复杂而且反复受污染;②易感者与污染物品的接触密切而频繁。

【注意事项】

1.对消毒人员的要求 实施现场消毒工作的消毒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这关系到作业人员自身安全和防止传染病进一步传播扩散。

(1)消毒人员健康要求:消毒人员一般要求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支气管哮喘、明显的肝、肾疾病等不得从事现场消毒工作,哺乳期、孕期、月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者应暂停消毒作业。

(2)消毒人员技术培训:消毒人员上岗前要预先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每一位消毒人员都要了解传染病防治和消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消毒基本知识、常用消毒剂性能、毒性、配制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中毒和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现场消毒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要求等,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3)消毒人员个人卫生:①消毒人员应勤洗澡,勤换衣,剪指甲,不留长发,注意个人卫生;②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水、进食,不得用手擦脸、眼,休息时或工作结束后,用肥皂彻底洗脸、洗手、换衣,如发现药液污染皮肤、眼睛应立即清洗;③消毒现场操作人员至少要有2套工作服,应经常更换、消毒、清洗。

2.对消毒过程的要求

(1)消毒人员在消毒前要检查消毒工具是否齐备无故障,消毒剂是否齐全够用。

(2)消毒人员应主动取得患者合作。在消毒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物理消毒法。在用消毒剂时应尽量选择对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物品损害轻微的产品。

(3)消毒人员工作时应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4)消毒完毕后,消毒人员携回的污染工作衣物应立即分类做最终消毒。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徐 燕 杨华明)

参考文献

1 李月东,武迎宏,高 彤,等.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38

2 李长连.负离子发生器在母婴同室净化空气中的应用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68

3 杨华明.对SARS病毒污染消毒措施的建议.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2):113

4 周永林.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流程及其选择.消毒与灭菌,1987,4:167

5 楼惠萍,王 静,赵国运.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36

6 卫生部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北京:国家卫生部,2002:152-172

7 Allen KW,Humphreys H,Sims-Williams RE.Sterilization of instruments in general practce: What does it?Public Health,1997,111:115

8 Favero MS,and Bond WW.Chemical disinfection of medical surgical material.In:Block SS.eds.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and preservation.Lea &Febiger,Philadelphia,1991:617-640

9 Moritz JH.Larent legislation govering clincal waste disposal.J Hosp Infect,1995,30:521

10 徐 燕.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见孙俊主编.消毒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2-65

11 杨华明.重要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消毒.见孙俊主编.消毒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54-3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