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模式

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模式

时间:2022-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生物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汉坦病毒从啮齿动物之间、啮齿动物到人的传播主要是病毒气溶胶传播感染。由此可以判定,气溶胶状的汉坦病毒经空气传播吸入感染可能是秋冬季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模式_环境微生物学(上

二、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模式

大多数微生物本身是生活在土壤和水体中的,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进入空气,并且通过空气的流动达到传播的目的。一般来说,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生物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的。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s)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微生物、微生物副产物和(或)花粉组成的集合体。生物气溶胶的扩散迁移主要受自身的物理特征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颗粒越大移动速度越慢,扩散能力也就越低。高温和干燥有利于扩散,而低温、潮湿(特别是下雨)则起相反的作用。风对生物气溶胶在室外的扩散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使室外的微生物进入室内,还使办公室、商业场所等室内环境的微生物向外扩散。汉坦病毒(hantavirus)是一种新认识的病毒,它本来主要存在于老鼠的尿液和粪便之中,当气溶胶状的病毒飘散进入空气,就可能引发疾病的传播,导致流行性出血热,甚至引起死亡啮齿动物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汉坦病毒在啮齿动物之间,或啮齿动物到人的传播是多途径的(如气溶胶传播、破损皮肤感染、昆虫叮咬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汉坦病毒从啮齿动物之间、啮齿动物到人的传播主要是病毒气溶胶传播感染。在感染动物体内病毒可以持续感染数天至数月,而且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向体外连续排毒,即使体内有高效价的抗体产生,病毒依然能够在体内存在、繁殖和排毒。持续感染和排毒最长可达120天。但是,啮齿动物从感染后多长时间,开始向体外排毒尚不清楚,由感染的啮齿动物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排毒而形成的病毒气溶胶,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能否保持感染性,并被人吸入感染也没有被证实。防疫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每年的11~12月至次年的1月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高峰期。此间,气温较低,野外作业的农民穿戴厚实,皮肤破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而佩戴的口罩是普通的纱布口罩,对尘埃粒子的阻留率只有60%左右。有的人戴口罩,有的人不戴。由此可以判定,气溶胶状的汉坦病毒经空气传播吸入感染可能是秋冬季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976年,在美国费城,一种原来从未报道过的细菌引起了大量的肺炎病例,并导致了几例死亡。这种被称为“退伍军人病”(legionnaires'disease)的肺炎不是通过人与人的传播,而是通过空气处理系统来传播的。引发疾病的罪魁肺炎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是一种好氧水传播的(waterborne aerobic)的革兰氏阴性菌。不过这类菌是否致病通常与沉积物、藻类、水传播寄生虫和其他水污染细菌协同作用关系有关。这种协同作用可以帮助对抗环境压力和水处理过程。

气溶胶是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和扩散的主要方式,但气溶胶的具体组成形式和胶体颗粒大小是不确定的,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也就有不同的物质组成方式,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群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