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

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正在国际范围内加速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亚洲,数字化医院建设都已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这些发展客观上也带动了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国内大型医院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在整体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尖端信息技术

(一)国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正在国际范围内加速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亚洲,数字化医院建设都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马来西亚的Selayang医院是马来西亚最先进的医院,拥有960张床位,由政府投资5亿马元将其建成无纸化医院,采用Spacelab的电子病历系统。

Selayang医院的目标是建设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度达到最大限度。Spacelab系统的2个特色为:将床边监护整合到高水平的电子病历中;提供能够被所有应用程序使用的一体化临床工作站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UCLAMC)于2003年投入使用,该医院在设计时便去除了病案室和X线胶片保存室,通过利用Intranet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模式。在整个信息系统的使用中,手提式或掌上电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病历信息输入以后,医师可以进行核对,如果对报告或文件感到满意,即可选择SIGN功能,然后再键入个人密码,确认以后完成签名,在此以后,对病历内容无法再做任何更改。目前,这种做法在加州是获得州政府认可的合法行为。

建于2004年的美国全数字化医院Health South(南方保健)医学中心,位于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市。规模为290张床位,投入约1.25亿美元。设计主建筑有219间单人病房,30间手术室,19部高速电梯,工作人员设有单独通道,气动物流系统、药房、商店、医师办公室以及41个床位的五星级宾馆。医院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改善、调整传统的医疗保健工作流程,以提高服务效率。除了提高病人护理和安全水平外,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全院信息和通讯的流畅,使各个系统和设备一体化协同工作,削减文字书写和转抄的工作量并减少可能的人为差错。系统将集中储存电子病历,医务人员通过医院范围内的无线网络更新病历信息。医师和护士将在病人床边手持计算机输入数据和访问Internet。医院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电子跟踪装置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病人实施监护。同时,Health South医院在建筑智能化方面也做了很好的设计,在医师工作室、病房、手术室、急救室智能化设计随处可见,为医师工作、护士护理和患者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病房为例,每个病床旁都设一个小型电子触摸屏,病人可以利用这个触摸屏控制音视频设备、订餐、呼救、请求日常服务等。这将是未来的医院模式,这样做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人为差错以及向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Health South所有病人的数据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医院的数据存储中心,这就意味着可以方便地检索、分类和比较数据,医院也很好地应用了管理和数据挖掘技术。

位于日本千叶县房总半岛的龟田医院是一所拥有802张病床的私立医院,它与龟田诊疗所(19张病床)及龟田康复医院(56张病床)一起构成龟田医疗中心。龟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开始使用医嘱系统,90年代末开始研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新一代综合医院信息系统,并全面展开数字化医院建设。笔者曾多次访问龟田医院,其中2005年9月访问该院时,该院已完全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一元化管理。此外,以该院为核心的14家医院、诊所,已在房总半岛南部形成了一个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服务网。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字化医院建设已有多年历史,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广泛普及,各种临床信息系统(CIS)也在大量应用。据美国公立医院协会2004年调查,应用PACS、RIS、LIS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分别达到42%、91%、94%,医院84%的系统实现了电子病历系统的双向信息集成。据美国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2007年调查,美国医疗机构中运行电子病历系统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18%、2006年的24%上升到2007年的32%,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日本政府要求2006年达到60%以上的医院和60%以上的诊所实现无纸化电子病历。

前面所介绍的美国伯明翰市Health South医院、印地安纳心脏医院、加州UCLA医学中心,日本的龟田医院、马来西亚的Selayang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水平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也成为各国数字化医院管理人员考察访问的热门对象。从地域上看,欧、美以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处在医院数字化技术开发应用的前列。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亚洲,数字化医院建设都已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这些发展客观上也带动了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二)国内数字化医院建设进展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经历了单机单用户级的应用、局域网部门级的应用和目前C/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等几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医院管理者已认识到建设数字化医院对医院科学化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性,但我国医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建设数字化医院,各级医院都处在探索、实践阶段。随着“军字一号”在全军各级医院的推广应用,出现了一批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先进单位。如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医院的目标,并从1998年实施“军字一号”开始,先后建成了60多个子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已初具规模。军队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总体高于地方医院,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军字一号”信息系统在军队医院的推广实施。

一些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从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为临床医护人员诊疗服务的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的建设,电子病历的开发应用,远程医疗的开展等,在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医院都已投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经验,如北京天坛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2002年4月,国家卫生部制定了新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更多的国内软件公司加入到了医院数字化体系的开发行列,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以医院全面“数字化”建设为特征的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国内大型医院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在整体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尖端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已经相当接近。从发展速度和投入产出比来说,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达到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卫生部对国内6 921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其中32%即2 179家应用了规模不等的医院信息软件,但绝大多数仍是局部的、单一系统的应用。从医院信息化内涵看,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部分的管理信息系统(HMIS);从地区分布看,华东地区医院建设比例接近80%,其他大部分地区为30%~35%,西北地区不足20%;从医院规模看,省级医院应用医院信息软件的比例达到84%,地、市级医院应用比例为37%,县级医院为34%。10%的医院开始探索建立以医师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但真正已经投入应用的很少。仅有约5%的医院有PACS的建设计划。2007年卫生部对全国3 765所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资料显示,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系统应用超过80%,应用各种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也已经有了相当的比例(表1-1)。近年来,卫生部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在全国陆续选定数字化建设的试点示范医院,包括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20余所。

表1-1 应用各种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比例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学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Ⅱ号工程(远程医疗网)。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全国有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

新医改中,信息化被业内认为是“四梁八柱”中关键的一柱。目前是区域医疗信息化行动的最佳时机,但在新医改下如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仍是业内面对的一道难题。

(三)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发达国家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开始时间早,应用程度高,普及率高。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院数字化建设已经进入“区域医疗”阶段,而我国的面向纯粹医疗活动的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尚未普及。因此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虽然数字化医院建设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而且我们的起步水平较高,可以有效借鉴前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目前大部分医院管理者都已认识到建设数字化医院对医院科学化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性,但对我国医院在现有条件下能否建成数字化医院,如何建设数字化医院还存在模糊认识,有些医院投重金进行信息系统建设,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在坚定信念的同时还要理清思路,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必须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诊疗工作的数字化以及医疗流程的自动化,并保证系统的开放性,为将来扩展到区域医疗打下基础。

总体说来,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在全国500多家(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及1 000多家县、市以上二级医院中,有近900家大、中、小型医院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HIS。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医院无论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用还是信息系统维护及系统升级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信息系统的建设比较简单,技术水平低。各级医院的数字化水平都还有待提高,我国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工作任重道远。

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院约有20 000家,其中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从部队医院到地方医院,再从省市级大医院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等,它们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投资力度都不尽相同。一些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始早,硬件、网络等基础较好,实力雄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要遥遥领先于一些小医院或偏远地区的医院。而一些小医院的信息化基础较差,需要全部重新开发,自身却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要建设一套规范的HMIS,资金投入约为200万人民币,而建设一套HCIS(hospital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耗资至少2 000万元,这就使得资金问题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医院在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时必须经过充分、严谨、科学的论证,结合医院的实际,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不仅要认识到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性,还要注意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方式方法。但随着我国医疗消费每年20%的高速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资金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3.专业人才短缺,应用效果不佳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得以迅速发展,必须有一批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人才的短缺使数字化医院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严重影响。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例,现阶段已建成HMIS的医院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仅为60%左右,其余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是形同虚设。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医院缺乏通晓IT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被用户有效利用。只有重视IT培训,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化,提高投资效益。为了缓解人才紧张的问题,除了积极引进外,还需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的IT培训。重视IT培训可以为自己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化工具为自己服务,提高信息化设施投资效益;对厂商而言,在做医院信息化的项目中,做好对使用系统的医务工作者的IT培训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系统故障,大大减轻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在实现人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之后,数字化医院的效益就能够发挥到最大。

4.配套法规尚不完善 医院数字化配套法规的欠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推进,大量涉及政策、法律性的问题亟待规范。比如医疗保险体系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接方式、网络虚拟医院的开展形式、电子病案的法律效力,都迫切期待有法可依。这些配套法律法规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数字化医院作用的发挥。下面以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为例来进行说明。

数字化医院的特征是“三无”,即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化,而现有的医疗法规基本上是以纸张和胶片为前提,在实施电子病历和PACS后,虽然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和无胶片化,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医师医嘱和电子病历打印成纸张病案签名归档保存,这是因为我国法律中还没有关于医用电子文档合法性的规定,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法律解释。因此,数字化医院在应用电子病历时存在着很多顾虑,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财、物的浪费,还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此外,现有法规对病人医疗信息隐私保护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解释医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纠纷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会使在数字化方面走在前列的医院面临法律的尴尬,从而影响我国数字化医院发展的进程。

在这一方面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很早就制定了它们国家的医疗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法律法案,比如美国的医疗信息保护法HIPAA(health information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和加拿大的个人健康资料保护法PHIPA(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等。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它们的经验再结合本国的实际,制定自己的法律法规。

5.标准化问题 医疗资源共享的核心是电子病历等标准化文件,由于共享电子病历的难度非常大,并且面临着技术安全等问题,国内的医疗卫生标准化基本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大中型医院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医院信息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多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完成,除系统功能不尽相同外,信息标准化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如患者基本信息中的职业、身份、费别等;诊疗信息中的药品编码、疾病与手术编码、各种症状体征的描述等;PACS中的图像压缩、存储方式等都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这必将给信息整合、信息汇总、信息利用带来巨大困难,所以,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卫生部对标准化问题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指出:“医疗卫生信息标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世界各国卫生信息标准建设的经验,一个国家卫生标准的理论框架也就是制订标准的标准非常重要”。标准化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使医疗信息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医院之间病人信息交流,同时使医院间的会诊或转诊更加简单,信息共享渠道更加畅通。

6.信息开放与利用率低 很多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包括HIS、EMR、PACS等,这些系统每天都产生数以万条的门诊处方数据、住院医嘱数据存入数据库,影像部门同时产生数十亿字节的医学影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占用了大量的数据库空间,也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如果将这些数据闲置下来不加以充分利用,就使数字化医院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为数字化医院任务之一是最快速、准确、有效地利用分散于不同存储地的大量医学信息,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并完成其所能承担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任务。信息开放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和途径将病人诊疗、检查,医院运营等数据信息提供给患者、主管部门等,使数字化医院的效力发挥到最大。当然,目前要做到信息的完全开放,医院领导者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敢于把医院信息系统和Internet相连接、进而向全社会开放的胆略和魄力。同时,也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对医院、患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避免信息开放带来的弊端,如隐私泄露等。此外,信息的开放还可以促进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还需要大力发展数据存储检索、数据挖掘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当前,不少医院在数字化建设上都有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进展。大多数医院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对提高医院的运作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少数医院由于各种原因,数字化建设半途而废。这些医院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信息开放度和信息利用率,争取使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效果达到最佳。

7.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 大型数字化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安装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整个系统规模非常庞大,包含了几十甚至几百台客户终端或工作站。这些科室的系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各科室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信息中心紧密相连。在以往各科室独立采用某套系统时,如果遇到安全问题其影响也局限于本科室范围,只要对本科室的系统进行维护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在高度网络化的数字化医院里,一旦某台机器出现安全问题,或者病毒发作或者遭到攻击,势必要波及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导致网络传输缓慢甚至陷入瘫痪状态,所有的医疗业务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医疗数据的损坏、丢失,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医院的运行及声誉,对于医院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医院数字化建设稳步进行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设,做到安全与速度的平衡。为了防止“网络黑客”与计算机病毒对数字化医院网络的侵害,我们可以建立以主动防御为基础的纵深网络防御体系,包括防火墙、病毒防御、VPN、服务器核心防护、网络入侵检测和预防等。为了保证服务器在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我们可以采用双服务器,使用大容量的UPS电源设备等。在数据安全方面,可以采用分级存储的方法,使用大型存储设备对医疗数据进行及时备份,在系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数据恢复。

除了在软、硬件系统上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外,还要注意加强对系统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人员、医师、护士等)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和运用信息系统,避免因操作不当给系统带来损害。同时还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在实验、教学中使用病人的数据或信息时需要得到病人的认可,不得将病人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