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丹阳市实验小学的教育理论

丹阳市实验小学的教育理论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加上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省外市,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发展良莠不齐。所有这些都指向了生活力的培养问题。由此,我们提出研究课题《本土教育家教育思想观照下,小学生生活力培植的研究》。“教育就是诱发学习者的积极的、主动的努力。”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生活力的这一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校层面以“培植儿童生活力,建设新生活学校”引领全局,全体参与,增强课题意识;教师立足实际,骨干先行,实

丹阳市新区实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这是对广大学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课题。学什么?如何学?我们必须思考,必须研究。

学生者,学习生活是也。我们的思考是: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力。

新区实验小学,地处丹阳市经济开发区,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封闭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子女的过多保护、关爱等,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制力差、耐挫力低的现象,使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再加上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省外市,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发展良莠不齐。从学生的现状调研发现,学生尤其在文明守礼、自主学习、自治自理等方面需进一步培养。所有这些都指向了生活力的培养问题。

为此,我们启动了《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生活学校的行动研究》和《新生活学校“学习力”课堂构建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2013年,学校被省陶研会命名为“行知实验学校”。

正是在致力于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本土化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丹阳本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们了解了丹阳本土教育家戴伯韬,是最早追随陶行知的13弟子之一。于是,我们加盟了丹阳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组织的本土教育家教育思想实践与发展研究的团队。我们感受到教育家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的人格魅力、精神感召和教育思想的光辉,体会到这对我们全面理解教育规律,思考教育本质,特别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校本研究和本土实施有重要价值。由此,我们提出研究课题《本土教育家教育思想观照下,小学生生活力培植的研究》。

生活力是什么?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就提出“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并说:“学校对于学生所要培植的也是生活力。他的目的是要造就有生活力的人,使得个个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更能抵御病痛,胜过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穿越时空,陶行知的思想依然放射着时代的光辉。

我们的理解是:生活力,是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他们身心发展的核心要素。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发展如何,多方面的能力水平如何,能否适应、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检验的标准和实际成效最终要看他们融入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态度、责任与能力。

二、教育家思想的启迪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他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在陶行知看来,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教育家的思想是相通的。他们的真知灼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本土教育家与陶行知的思想交相辉映,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启发了我们的方法。

马相伯,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学生自治;吕凤子,“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让教师成为美的表现者,培养合理儿童等;吕叔湘,“求真能贱”,“立定脚跟处事,放开眼孔读书”;匡亚明,无私无畏,不拘一格降人才;特别是身为丹阳“学陶”第一人的戴伯韬,“科学教育”、“实践教育”、“人本教育”等思想和办学实践均让我们深受启发。

谈到马相伯的学生自治时,我们不由想到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我们要求各年级在班级管理中着力培养小助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倡导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结成“手拉手”友好班级,让大学生主动带领小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早读课上的琅琅书声,课间的自主游戏,两操的有序进行,整齐的集队放学,安静的就餐纪律,安全的乘坐公交等无不折射出我校学生的自主、自律、自强。

吕凤子曾说:“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育合理儿童。我们负最大的责任是指导儿童,做合理儿童。”我们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六大解放”论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质量,让全体学生在自主活动、全面活动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多向对话中,实现认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吕凤子的“人生制作及艺术制作”更指引学校的艺术教育求真、立美、尚善。

还有吕叔湘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真知灼见,使广大语文老师教改的脚步迈得更踏实。“撇开语言教文字,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好的语文教师总是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教育就是诱发学习者的积极的、主动的努力。”“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大师们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等理念,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富有创意,充满生趣和活力。

三、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手脑并强——不光强大脑,也要增能力”;“文武兼备——不光读书好,也要身体棒”;“心智俱灵——不光教育人,也要育真人”。这是钱志强校长用了几年时间总结出来的打造学校生活力教育特色的三句话。

说起生活力教育,钱志强校长用三句话概括:

训练学生强健的身体,锻炼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存能力;造就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开拓能力。

我们因校制宜,加强本土教育家教育理念的学习,回归生活,建立“生活体验学习”活动基地;注重实践,为学生创设“生活”的环境。“学习力课堂”,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学好”为诉求,大力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促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培植学生的生活力。

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生活力的这一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校层面以“培植儿童生活力,建设新生活学校”引领全局,全体参与,增强课题意识;教师立足实际,骨干先行,实施《新生活学校“学习力”课堂构建研究》,确立了“我的道德力”、“我的学习力”、“我的审美力”、“我的健康力”子课题研究。

(一)“与太阳对话”:为生活力树立精神标杆

学校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学习大师们的教育思想。组织开展以“学习大师,爱满天下”为主题的报告会、演讲会,开展“生活教育”沙龙论坛活动,开展“有爱心、负责任、增本领”主题教育活动,以促教师幸福地走在科研路上,促一个立德树人、和谐有爱的有生活力的优秀教师团队的形成。

我们认为,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因而确立了“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确定了“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特色化”的办学目标。这些理念目标既具现代性又具科学性,既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准则。近年来,“生活教育”已作为一种教育需求,渗入学校的整个运转系统,融入师生的心灵深处。

为了践行大师的教育思想,实施“培植儿童生活力,建设新生活学校”的构想,学校组织多层面的师生学习、实践活动。

布置生活力教育的场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立生活体验馆,在楼道走廊适当位置开设茶歇区,模拟品茶阅读的休闲之所,设置童年作坊、蒲公英之家、心语轩……居家场景,布置精美,关联生活。透过一扇扇生活化的门窗,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黑白变为彩色。

建立交通体验馆。学校在丹阳市建起了第一家交通知识体验馆。在一百多平方米的体验馆里,实物、图片无不渗透出一致的声音: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学校还在丹阳市公安局、丹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支持下,开展“美好梦想,安全起步”牵手平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交通安全操、拍手歌、小品、相声、交通安全知识现场抢答、佩戴小黄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会走路,安全出行。

建立小陶子舞台。以生活情、生活味、生活人为主题,展示学习之外孩子们生活的另一面,扭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偏向,矫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症和低能症。看一看谁学到的生活本领大,比一比谁帮家里做的家务事多。

不做书呆子,要做生活人。就这样,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里耳濡目染,逐渐吸收了生活的健康元素。

开展生活力教育的实践。生活力教育,生活是大课题,社会是大课堂,自然是大教师。生活力教育,家务是真课题,家庭是真课堂,家长是真教师。

培养生活力教育的能力。生活化社团活动人人参与;大众化艺术教育人人有份;游戏化阳光体育人人锻炼。

事实证明,生活力教育提升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发展了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文化”,打造了一所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生活学校。

(二)“文武双全的小陶子”:构建生活力的成长内涵

在钱志强校长新生活学校的教育愿景里,生活力教育就是培养手脑并强的“小能人”、文武兼备的“小陶子”。“手”,会动手,善实践。“脑”,会动脑,善思考。“文”,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文明人。“武”,成为有力量的、有精神的强健人。

培养有德行、善学习、会审美、能锻炼的人,使现在的学生、将来的公民成为会生活、能生活、爱生活的有生活力的人,必须构建生活力的成长内涵。

生活力教育从理念上要体现科学化,从操作上要体现规范化,从实施上要体现日常化,为此,学校的应对之策是以教材为指导,以课程为支撑。

学校聘请了王铁军、费炜炜、高谦民、王凯等教育科研专家担任科研顾问,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的生活力》。主课题——生活力,子课题——道德力、学习力、健康力、审美力。在班级里开展“生活小讲台”活动,把生活教育落实到课堂;在学校建立“生活大舞台”,让学生表演艺术;在教师中开展“生活大讲坛”,深入研究生活教育思想;还在学校网页开设“新生活学校”专门网页,记录研究过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我的道德力”以《和谐德育》系列教材为内容,以班队课为阵地,以时间为纵坐标,以空间为横坐标,整体构建德育目标,按“本月聚焦”、“和谐班级”、“和谐家庭”、“和谐成长”四环节操作,注重习惯养成,强化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素质。一方面开展外出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道德感;另一方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之中接受洗礼、净化心灵、规范言行。

“我的学习力”以镇江市级课题《新生活学校“学习力课堂”构建研究》为核心,有效提高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列子课题研究,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找寻最好的契合点,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最终达到“会做”。学生有了“学习力”,就取得了学习的源动力,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

“我的健康力”以上好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基础,建设室内体育馆,铺设室外标准塑胶场,增加校本少儿武术体操“武动童年”,每学期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节活动,为学生的强健体魄提供有力保障。

“我的审美力”以艺术普及教育为抓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艺术专长。学校投资500万元装修配置艺术馆,开设十几个门类的艺术培训,编印了《二胡》《笛子》等校本教材。学校成立了声乐、器乐、铜管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等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特长培训,使学生在学好规定学科的基础上具有一技之长。学校每年举行艺术专场汇报演出,展示学生的表演素养与艺术审美力。

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学校一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生活课。学生在生活课上学到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以及折纸、剪纸等手工技能。《我的生活力》校本课程的开设,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从而达到了陶行知提出的“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要求。

总之,“四力”齐发,综合提升。我们研究、传承教育家教育思想,踩实研究过程,激发师生潜能,培植学生的生活力。“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我们更关注学生生存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生存;关注学习力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合作力,从而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发展力,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培养有德行、善学习、会审美、能锻炼的有生活力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美好人生涂抹一层亮丽的底色。

(三)“好好生活,天天向上”:构建生活力的成长图景

在教育家教育思想观照下,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学校突出了儿童化、生活化的教育与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在学校环境创建、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1.文化浸润——校园每一处地方散发着生活的味道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血脉,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必须在理念上精心提炼,在实践中长期培育才能形成。

打造物态环境。学校一直重视环境对育人的影响,力求让“一切物质为育人说话”,无论是道路和房屋的命名,还是景点的设计建造,无不“物化”了传统文化和精神。

校徽有寓意,处室有标志,道路有系列,广场有故事,楼房有雅称,楼道有主题,景观有特点,墙壁有思想。校园处处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一切教育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回到生活中去。

2.课程支撑——学校里每一次学习充满思维活力

学校着眼学生的生活,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用全面的科学的质量观来指导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缔造诗意生活。艺术是一个民族延续的集体记忆,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学校艺术教育本着“平民教育”思想,摒弃“小众”艺术,坚持走大众化路线,努力实现从“各美”到“共美”。学校的艺术教育从一支小小的铜管乐队起步,发展到目前拥有管乐、古筝扬琴等十几个门类,参与学生达一千多人,学生的艺术学习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达到了更好地生活的目的。

社团拓展成长路径。为给每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学校组建了9个大型社团,将学科教学实践、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相结合,从学校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四个方面开展,在读书、手工作坊、种植乐园等活动中,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共享,乐群,学会了生活技能,提高了生活力。朝气蓬勃的社团活跃在学校内外,引领学生手脑双动,在实践与创新中走向成功。

活动构筑生命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仅要从课堂中学,更要从生活中学,只有把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习贴近生活,植根生活,学生才有多彩的人生。

学校以学科节为主轴,大力开展各项活动,科技节展现创意,读书节尽染书香,英语节拓展眼界。还开设了安全教育中心,在每个班级里配备小急救箱、小针线包,从生活所需出发,培养了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技能。另外,各班创新了黑板报的刊出办法,引领师生共同走向动手创作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大家更深刻地感悟到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学校出版了《我的生活力》校本教材,每周一节纳入课时,拓宽教育资源,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也是在实践大师们的教育理念,注重科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活动推进——校内外每一次活动学生尽展风采

为了让学生有快乐真实的童年生活,学校开辟了多种生活实践渠道,让学生展现儿童自然、天真的本性,做真正的天性儿童。

(1)走进自然,尊自然为师

为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拓展视野,陶冶性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增强集体意识,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自主活动能力,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全体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自然这个大社会里,学生的真性得以焕发,学生的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我校学生开展了远足拉练,植树,参观110指挥中心、污水处理厂、消防中心等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锻炼了生活意志,学到了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2)请进家长,尊家长为师

如今的家长,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让各行专业人士走上学校的大讲坛,学校进行摸排统计,建立家长志愿者库,每年从志愿者库中选出代表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生活技能与常识。目前,我们开展了寿司制作、学生抢险知识讲座、男生课堂、女生课堂等讲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和才干。

(3)班队活动,让生活更多彩

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成为儿童,开展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活的本领,感受生活的情趣。近两年来,我们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折纸、剪纸、煮茶叶蛋、做水果拼盘、做粮食贴画等活动。班队活动的精心准备、精彩演绎,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也学到了很多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学生生活丰富了,生活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学生在一些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创造。

四、成果——“桃(陶)花朵朵开”

在学校生活中,赋予大师教育思想时代意义。结合学校实际,对本土教育家思想的研究熏陶了学生,感染了教师,发展了学校。

经过近三年的打造,全校形成了一个动静结合的聚合体,以“陶文化”为主线的学校文化逐渐彰显出魅力,校徽、道路、楼房、景观、墙壁、广场静静地在校园里散发着人文气息,给全体师生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熏染着全体师生,悠然浸入师生心灵。

漫步在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生活学校,欣赏着朵朵盛开的“陶花”,我们感念本土教育家教育思想的观照,我们坚信,生活教育在儿童化、本土化上大有作为。

研究发展了学校

学校围绕省“十二五”滚动课题《构建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生活学校的行动研究》,以“道德力、学习力、健康力、审美力”这“四力”为切入点,开展生活力教育,扎实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今年4月29日、30日,“江苏省镇江市生活力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全省各地陶研会行知实验学校领导、教师二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镇江市“E学习”活动多次在学校召开现场会,数次活动均获好评。学校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镇江市高效课堂建设实验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特色学校荣誉称号。学校全面实现了设施设备高标准、校园文化高品位、学校管理高水平、教师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育人高质量。

研究成长了教师

近两年,学校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强,专业层次步步高升。大家以人文思想为航向,寻找成长的方向。在长期的研修活动中,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养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活动为舞台,促使自己全方位发展。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站在现代化课程改革的前沿,翻转课堂,在镇江市率先开展“E学习”研究,电子白板课堂研究,利用微格教室自拍微课,推行“一师一优课”活动,发挥各自特长,为学校做贡献。学校老师齐心协力,有凝聚力,有向心力,在活动中总能举一校之力、举全组之力努力取得成功。

学校多名教师获省市表彰,多人次获省市赛课一等奖。一年来,有几十余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活动中上展示课。几十篇生活教育专题文章在《中国农村教育》《行知研究》等杂志上刊发。目前,学校已有高级教师12人,已毕业教育硕士3人,在读研究生7人。

成绩来自孜孜不倦的努力,硕果出于辛勤的工作,我们看到一个踏实奋进、激情满怀的教师团队因思想而成熟,因文化而成长,因课题而发展。

研究生长了学生

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生活力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利用教学楼的小平台打造小厨房、泥工坊、纸工坊等体验场所,每个班设立生命角。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带领下,在这些作坊学习基本的生活本领,做饭炒菜,认识各类植物的名称、习性,学习植物养护……生活实践社团还经常走出学校,进入农庄、工厂,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学习种菜、浇水、锄草、施肥,共同等待生命的成长,共同品尝劳动的果实。

学校结合主题教育,每个月布置两项家务实践作业,将生活力教育向家庭延伸,每个班建立班级QQ群,学生将在家里家务劳动的图片上传分享,借此来激励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生活实践,参与的积极性与兴奋度都超出平时,家长们也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这种从小培养做家务爱劳动习惯的教育才是人生教育的真教育。

9个大型社团,将学科教学实践、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相结合,从学校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四个方面开展。在读书、手工作坊、种植乐园等活动中,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共享、乐群,学会了生活技能,提高了生活力。朝气蓬勃的社团活跃在学校内外,引领学生手脑双动,在实践与创新中走向成功。

学校的艺术教育从一支小小的铜管乐队起步,发展到目前拥有管乐、古筝、扬琴等十几个门类,参与学生达一千多人。笛子、二胡、古筝、拉丁舞,琴声悠扬,舞姿曼妙;篮球、足球、武术、跆拳道,活力四射,激情飞扬;水粉画、沙画、纸版画,色彩鲜艳,生机勃勃。学校连续八年获丹阳市文艺汇演团体一等奖;几百名学生通过器乐类考级,第一批成员已经有很多通过了十级考核。学生的艺术学习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达到了更好地生活的目的。

学生是阳光下最美的精灵,爱运动是儿童的天性。解放他们的双手,让学生从小拥有健康的体魄。学校坚持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冬季坚持600米跑步锻炼,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好广播体操和少儿武术操“武动童年”。如今,“武动童年”已经完成学习并作为日常锻炼内容之一,精气神的“武动少年”,显示出丰厚的“陶子”内涵。

“新生活”、“新学校”,“生活力”课题的研究使新区实小校容校貌、师生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技能、学习能力、道德水平、体艺素养、心理素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邹红梅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