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建议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既要注重当前资源获取,但更要注重未来资源的开发。其次,需要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建议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建议

(一)重政策制定,但更要重机制建设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的各种政策不可谓不多,但政策的执行往往不到位。引导社会力量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既要重政策制定与创新,更要注重与政策相配套的执行机制建设。由于文化行政部门职权范围的局限性,要建立健全文化政策执行机制,必须要有一个能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大文化建设委员会。该组织应由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构成,定期举行办公会议,为当前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把脉,为文化政策的制定、执行铺路,对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必要帮助、指导。

(二)重引导投入,但更要重规范治理

引导社会力量更多投入公益文化事业时,需要注意投入的质量和规范性。现在一些企业赞助文化活动,有时很难说是公益活动,更多是广告性的,让广大受众接受不了,破坏了公益文化事业的形象。[8]还有一些社会力量的参与,夹杂着宗教信仰诉求、不正当利益诉求,甚至还充斥着低级趣味、封建迷信的诉求。因此,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文化事业时,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好关。其次是要加强监管,公共文化活动均要实行审批,对参与主体进行必要约束,对活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反馈,对活动结果及影响进行适当的绩效评价。

(三)重资源获取,但更要重资源开发

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社会力量的引导与规范也需要循序渐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既要注重当前资源获取,但更要注重未来资源的开发。公益文化政策首先需要培育民众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精神,号召更多的民众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才有不竭动力。其次,需要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公益文化建设既是政府职责,同时也是社会义务,企业和个人中一些有能力承担者,应当为公益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义务和贡献。再次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对企业等经营性组织在公益文化事业方面的责任有所要求,如在投资之初、或利润分成时,需要拿出一定的比例额度来扶持公益文化事业。2005年以来台州广泛施行的“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即是非常好的典型。“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即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而且要求所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是能使公众免费享受或者参与的项目。[9]该项目实施6年来,已经吸引数亿元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成功开展了三批示范项目的建设,第四批示范项目正陆续开展中。目前已建成了35座城市雕塑、2条文化长廊、8座景观凉亭、2个网球场、1家阅览室等项目以及举办了首届少儿绘画大赛,取得了城市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的新成果,活跃了群众的文化活动,体现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享用的建设思想。

(四)重鼓励参与,但更要重专业提升

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益文化活动的专业性及文化内涵的提升。只有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心情,也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升公益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与文化内涵,不仅要靠人才队伍建设、优秀作品的创作,而且还需要提升人民大众的文艺素养。首先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吸引更多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文艺骨干加入公益文化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的培训及专项性的专业进修,提升现有文化队伍及文化志愿者的文艺技能。其次是创作更多贴近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作品创作与传播展示。再次,通过社会大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提高社会大众的文艺素养,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高雅艺术、优秀文艺作品欣赏能力,激励其对公益文化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