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体化的具体策略

整体化的具体策略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强调联系、组织和整合的目的是防止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改变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的认知路径,转变知识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魏书生创立的“语文知识树”是将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化组合。在教学中,师生可以按“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在多文本的求同比异中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兼收并蓄,真实经历文字的流淌、情感的跌宕,体验字里行间的律动,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碰撞和共鸣。

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并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强调联系、组织和整合的目的是防止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改变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的认知路径,转变知识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例如,数学的“知识点教学”,即指“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几个例题、大量练习”;语文的“挖坑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课时里教完一个个生字新词、一篇篇课文、一次次习作,学生看似完成了识字、阅读、写作、练习等任务,但语文素养却始终没有形成。

一、整体化工具

(一)知识树

知识树就是用树状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如图6-1)。大的知识树可以是一个学段、一门学科、一本书、一个单元的内容,小的知识树可以是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内容。

图6-1 知识树示例:了解西亚[10]

(二)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间关系、文字标注描述关系或阐述概念的图示法(如图6-2)。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首先建立一个知识的框架网络,再根据新学的知识不断向已有网络增添新的概念,它有助于促进有意义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展开层次性学习的有效工具。

图6-2 概念图示例:三角形的归类[11]

(三)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如图6-3)。通过展示和分析思维导图,学生得以从看似杂乱无序的知识点中梳理内在逻辑,从而更好、更清晰地掌握主题内容。

图6-3 思维导图示例:克隆技术的利弊[12]

二、整体化案例

(一)马芯兰教学法

著名小学数学教学专家马芯兰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突出教材中那些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理,并以此为中心,从纵和横两个方面将教材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把有联系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做到有纲有目,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比较好的知识结构。她将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共610多个基本知识点统整为93个“生态教学”课例,并采用“迁移、渗透、交错、训练”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特别是数学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显著。仅用4年时间,就很好地完成了小学6年的教学任务。学生解题思维敏捷,技能熟练,学得轻松,成绩好,能力强。

(二)孙维刚的结构教学法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孙维刚老师曾进行从初一至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大循环实验,这一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讲究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其精髓就是指导学生从学知识到找方法、从找方法到发现规律、从发现规律到形成数学思想,甚至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方法、规律、思想”的模块,使他们的头脑强大起来。譬如,他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就引导学生思考从三角形内角和到多边形内角和的推演过程,把本来高中才学的数学归纳法有机地渗透进来。整个中学的数学知识在他的课堂上被打通、被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后,他不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学生的数学成绩反而好得惊人。

(三)薛法根的组块教学

江苏小学语文名师薛法根倡导“组块教学”,他认为,语文学习过程是个体心理“相似块”(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重组、整合的过程,语文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组块”(将零散的信息单位整合成意义更大的信息单位)的心理活动。于是,他把教学重心从语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儿童通过选择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创立的“语文知识树”是将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化组合。他引导学生在通读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后画出“语文知识树”,并大体确定了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师生可以按“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每讲一个知识点,他都要求学生弄明白这一知识在整体中的位置与邻近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在魏书生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课堂教学法的“自结”阶段,他总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语文知识树”中去。

(五)姚嗣芳的单元整合教学法

四川小学语文名师姚嗣芳实施“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取得了突出成效。她这样介绍自己的探索:

新接三年级后,我的教学改变从教学内容入手,指导的实践理论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具体路径是走“整合”和“拓展”之路:立足单元主题,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让学生省时高效地学完教材内容,从而挤出时间在课上实现大阅读。

以整组审视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对一个单元中零散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在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特点上寻找连接点,把单元内相关的语文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单元“字词句段篇”整体运转。然后结合语文课程的年段目标、单元教材内容的共同点以及学生的基础,确定单元的核心目标,这个目标正是单元教学的整合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元素。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通过调序、删除、简化、替换四种方式,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并紧紧围绕单元核心目标,适时嵌入三类课外资源:支持性资源、巩固性资源、运用性资源,把那些带规律性的、利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素材集约在一起用足、用够,形成共振效应,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能。

我改变传统的逐课设计的模式, 变为按单元进行整体预设,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按照“大单元整体预习、大单元内容整体学习、拓展阅读、单元读写结合、大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教学流程,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单元核心目标的统领下,各模块、各课时的目标也相对集中。在块状结构的教学中,将烦琐的课文分析去掉,将大量无味的朗读去掉,将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去掉,将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去掉, 围绕单元核心目标,实现集中力量、精准出击。学生带着探究主题走向文本,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 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真正实践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13]

(六)群文阅读

语文学科的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该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多文本的求同比异中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兼收并蓄,真实经历文字的流淌、情感的跌宕,体验字里行间的律动,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碰撞和共鸣。在这样的阅读中,每个人都会变得更加丰富、热情、细腻而深刻。

“选什么样的文章组成‘群’考验着老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我们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等,也包括为了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等,还包括形象直观的有声图像,例如电视、纪录片、电影等。我们还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但是,群文最应该强调的还是它的互文性。……互文性强的群文传达给孩子一种明确的信息: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就可以提升为系统性的知识。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这个时代的孩子学习如何去面对碎片化的时代。”[14]

【注释】

[1]赵汀阳.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政治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8.

[2]刘庆昌.课堂里的精神空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 (11).

[3]韦正航.论知识的教育形态[J].教育学术月刊,2008(1) .

[4]陈理宣.论知识的结构形式选择与知识的教育形式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 (11).

[5]徐思源.“跨界”与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3 (7-8) .

[6]张超,王际兵.语文:从教学到教育[J].课程教学研究,2012 (8).

[7]黄燕,等.仅仅是创意吗——“史上最牛美术老师”邹华章的个性课堂[J]人民教育,2011 (21).

[8]崔秀梅.课程整合:永远在路上[J].中国民族教育,2016 (7-8).

[9]姚虎雄.回到常识:再谈“素养为重”[ J].人民教育,2014(14) .

[10]韩金洲.让师生在知识树构建中共同成长:高密市“师生共建学科知识树”初探[J].山东教育,2010(14).

[11]钱亦城.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06 (10).

[12]蔡铁权,叶梓.思维导图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9 (12).

[13]姚嗣芳.接近教育本质:我的课堂教学追求[N].中国教育报,2016-04-20(10) .

[14]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5-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