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所经历的学校实验室建设

我所经历的学校实验室建设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我调回家乡的乐山师专物理系当教师,不久学校安排我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分管实验设备科,主抓实验室建设。可以说,我亲历了我校在师专时期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发展过程。我考虑,我校实验室建设的“七五”规划应以实验开出率达95%为基本目标。王书记十分重视,立即召开学校党委会,听取了教务处关于实验室加大投入等问题的汇报。顺便提及罗成德教授关于实验室建设的另外一件事。

易明江

我于1966年从四川师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云南,曾在昭通师专物理系任教,并任教务处副处长,分管实验室工作。1985年,我调回家乡的乐山师专物理系当教师,不久学校安排我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分管实验设备科,主抓实验室建设。1992年,学校成立实验设备处,我任处长,直到2000年8月乐山师院成立。可以说,我亲历了我校在师专时期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发展过程。

实验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在与比我到校早的一批教师和实验员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学校的实验教学曾经经历了一个难忘的从零开始的过程。1978年,学校筹建招生,开设的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中,物理、化学就有实验教学任务。当时的物理和化学两个实验室,房舍面积十分窄小,仅150平方米,仪器设备极其缺乏,物理仪器设备总值不到2万元,化学仪器仅有1台电热干燥箱、5台阻尼天平和4台“581”型光电比色计,总值不过3000元。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大部分无法开出,只好将学生送去成都的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和邻近的西南交大等校完成这些实验课的教学任务。由于实验设备缺乏,物理、化学专业曾经于1979年停招一年。

1983年,乐山师专正式成立后,学校进入了外延大发展时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观。1985年我到教务处时,生物专业刚开办一年,地理专业正着手筹建,准备来年招生,这两个专业也有实验教学。此时,2193平方米的化学生物实验楼刚刚建成,物理实验室已于1984年由“梅庄”旁边的两间平房,搬到了1981年建成的一幢4层、8间教室的楼房,面积870平方米,实验场地勉强够用了。在仪器设备方面,通过四川省教委的联系,成都科分院、四川大学等单位无偿调拨了一批设备、元件给我校,缓解了燃眉之急。

我到教务处工作不久,学校着手编制“七五(1986—1990)事业发展规划”。教务处要我起草实验室建设的“七五”规划。我多方调查,查阅资料,反复磋商,几易其稿,终于完成。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从资料中得知,全校仪器设备总值仅有58万元,实验开出率为46%,与合格师专的要求相去甚远。我考虑,我校实验室建设的“七五”规划应以实验开出率达95%为基本目标。于是,我组织相关教学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开出的实验项目,以及各实验室已开出的实验数量,逐项详细计算,按实验开出率达95%测算出全校应开设而尚不能开设的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经费投入量最少需要150万元。而现有的仪器设备经费每年仅有十几万元,与客观实际需要差距太大。我将实情报告教务处处长罗加云,他认为需要让学校主要领导充分了解这一情况。于是,罗加云处长、杨桦副处长和我共3人,一起去党委书记王聿修同志家中详细汇报实验室建设“七五”规划。王书记十分重视,立即召开学校党委会,听取了教务处关于实验室加大投入等问题的汇报。1986年3月,学校党委决定,今后5年内,实验设备经费按每年不少于30万元拨款。当时学校的年度总经费也不过200多万元,投入如此多的经费用于充实实验设备,学校领导班子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为了把实验教学搞上去,不惜压缩其他开支,“节衣缩食”保实验。

有了经费,还得精打细算用好经费。每年我组织各系实验设备采购人员集体参加四川省教委组织的教学仪器订货会。为了拍板订货,大家常常深夜不眠进行研讨,反复比较,做到“少花钱、办好事”。地理系实验室主任陈嘉新告诉我一件让大家非常感动的事情。地理系在采购、定做实验仪器柜时,系主任罗成德为了节省经费,不顾自己年长体弱,亲自跑了多家家具厂,最后选定了通江乡木器厂这个性价比高的厂家,并几次步行十多里地到厂里订货,这些实验仪器柜至今都还结实耐用。陈嘉新一直还记得罗主任经常对他说的“货比三家不吃亏”这句话。他当实验室主任期间,在实验室管理和外出采购仪器设备方面也是想方设法为学校节约了不少经费。顺便提及罗成德教授关于实验室建设的另外一件事。1986年开办地理专业时,需要建立普通地质实验室,各种岩石矿物化石标本的充实尤为困难,特别是地方性标本,就是花钱也不好买,罗成德教授就把自己几十年来天南地北采集的标本捐献了出来。

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我校实验室用房的差距甚大,多年争取,终于在1990年开始修建一幢4000多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大楼,打算供物理、生物实验室使用。4000多平方米的体量在当时算大建筑了,学校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协调修建物理、生物实验楼的有关事宜。王书记、谭校长还亲自同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选址处,实地察看,研究问题。各部门现场汇报,介绍相关情况。我作为教务处实验室主管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物理实验楼选址离乐山电视台太近,就在它的广播塔下不远,可能会对有些物理实验造成干扰。我这个问题很使大家扫兴,众人默然,无人回应。要知道争取修建这个实验大楼是多么不易,难道要因干扰问题而暂停甚至取消吗?所幸,后来听说电视台已打算搬迁,问题已不存在。1993年,通过联合办学,乐山电视台所属的59亩土地划归了乐山师专。

在物理生物实验楼建设之前,学校组织教师和实验人员到川师、川大等院校的先进实验室进行了详细调研,在强电、弱电、进水、排水等系统的布局方面,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我校物理、生物实验楼建成后运转良好,至今更大的实验大楼的建设,依然沿用这套管用的布局原理,十分奏效。

从1978年到1992年,我校先后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4个基础实验室,以及外语系的语言实验室、数学系的计算机室、学校的电化教学室等。由于学校狠抓了实验场地建设和实验设备充实,到1992年,全校单件价值200元以上的实验设备总值达到230万元,实验室用房总面积也达到近万平方米。学校实验硬件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校各学科实验开出率均达93%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经费有限,我校同一实验项目的仪器套数较少,许多实验不得不采用学生分组轮流做的办法,称为“大循环”;还因实验用房不宽裕,仪器拆装不断,损坏与误差自然难免,同时也加大了实验员的工作量,时有实验员准备实验通宵达旦的情况出现;此外,这一阶段高端的仪器设备我们还买不起,有些要求高的实验,如量子力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实验还开不出来。

在实验室建设的软件方面,我到教务处后,即把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放在重要地位,陆续制定或完善了仪器设备的采购、保管、维修制度,实验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教务处加强督促检查,努力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1991年,在四川省教委组织的全省高校物资清理检查中,我校实验物资的清查登记、统一建账和统计报表规范,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卡物相符;千元以上的精密仪器设备不但使用率达到要求,而且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实验室保持了整洁的实验教学环境,无火灾和伤害事故发生。经四川省教委检查评定为物资清理工作检查合格,并获二等奖。

1987年,为了规范实验教学的运行,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我起草了《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几点意见》,经学校批准下发。该文件对我校实验教学的类型和项目选择、实验指导文件的准备与应用、实验教学环节的要求、学生实验的成绩考核记载等做了明确规定。这些对保证和提高我校实验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作用。1989年,在四川省首届高校教学成果评奖中,我校有3个项目获奖,其中地理系的地质学基础、化学系的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获奖都与实验教学密切相关。

实验教学的拓展与改革

1987年,为了适应农村中学对“一专多能”师资的需要,我校大面积地推行主辅修教学改革。这一改革使我们的实验教学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当时,全校先后开设了16个辅修项目,其中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辅修是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兼任短线学科的教学工作,更多的辅修项目是为了使学生适应农村中学引入劳动技术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比如,化学系开设了应用化学辅修,生物系开设了农业技术基础辅修,物理系开设了实用电子技术、实用电工技术辅修,地理系开设了乡村国土开发与整治辅修等,就连校团委也办起了缝纫裁剪班,全校一片辅修热潮。

主辅修教学改革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实际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际操作训练,许多训练项目已经不是通常意义的“实验”概念了,现在的说法叫“实训”,比如,音乐辅修需要练琴、计算机辅修需要上机、实用电子技术辅修需要动手维修家用电器等。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设备或设施,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任务就具体落在我的身上。

数学系的计算机辅修开设了“微机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pascal语言”等课程,有300多学时,上机练习另有85学时。我为数学系筹措资金购买计算机、稳压电源等设备,建起了机房。当年负责机房的殷霞副教授,自己要动手打扫卫生,20多双拖鞋脏了,殷老师自己把拖鞋从教学楼5层的机房拿到旷怡楼旁的露天水管下刷洗,机器坏了,随学校的车去成都维修,途中陪司机师傅吃饭自己掏钱买单。当年的这类艰苦奋斗的故事还很多。

1987年和1988年,我参与了一批辅修实验、实训场地的建设。例如,农业技术基础辅修建起了养鸡场、食用菌房、苗种大棚;应用化学辅修建起了精细化工车间,基本设备反应釜就花了3万;缝纫班配置了30台缝纫机、两台锁边机等。我们因陋就简,精打细算,花钱不多,但用在了刀刃上,对推动主辅修教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音乐辅修初期买不起钢琴,就买了几十台风琴代替,建起了一排琴房。

建设辅修基地也并非一帆风顺。有这么一件事,生物系辅修基地负责人是实验员任伟毅,在一个炎热夏天的晚上,他匆匆来到我家里,焦急地说,养鸡场的鸡传染鸡瘟了,需马上打预防针进行抢救!所需针药,只有教育学院养鸡场才有。而对方养鸡场负责人正好是任伟毅的爱人。我说,赶快请你爱人带上针药前来抢救。他的爱人二话没说,连夜赶到乐山师专生物辅修基地养鸡场。我与他们一头钻进又脏又臭又热的鸡舍,逐个给每只鸡打针。之后,又给鸡舍撒药,杀菌消毒,折腾了一个晚上才完成。我们3个人整得蓬头垢面,臭气熏天。但大家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后来生物系的农业生产技术辅修基地发展成为以生物链思想构建的庭院经济立体农业模式,令校内外前来观摩者交口称赞。

1989年,我校教改成果“三年制师专主辅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里蕴涵着我们实验教学战线同事们的辛劳。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贯彻《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几点意见》的过程中,发现化学系在实验教学中搞了一个非常规范具体的实验技能训练大纲。他们把进行化学实验中涉及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单独地提取出来,分别制定操作要求,进行单项训练和考核。我认为这是实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和办法,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特色工作,应给予充分肯定。我总结了化学系在实验教学中筛选基本实验技能、制定技能训练大纲的好经验,要求各实验学科不仅要贯彻已经有的《学生实验制度》,而且要制定、贯彻各学科实验技能训练大纲,以此提高我校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此项要求后来得到比较好的落实,各系都把实验技能的考核列入了学科考试,占学科成绩一定的比例,一般为20%~30%,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1992年,化学系的“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师范生实验操作能力”获四川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这里具体提一下地理系对学生绘制地图技能的训练。承担此项工作的实验员陈嘉新原来在地质部门工作,有绘制地图的专长。他精心地组织与实施这项技能训练项目,为画好一幅专业而规范的教学地图给学生示范,他认真查阅专业地图资料,经常跑资料室和图书馆。为给学生提供一幅精美的地图,他绘制地图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为工作量大,他还经常加班,忘记下班,甚至忘记吃饭,好几次他爱人送饭到实验室催他吃饭。在辅导学生绘制地图方面,他耐心细致,无私传授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深受学生的好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绘图积极性,地理实验室规定在学生制图期间,每天都要开放实验室,包括星期天。那时实验员们从不讲条件和报酬,长期热忱地为学生服务。此项大规模的绘图项目,他们从1989级开始实行,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届关门弟子2000级学生毕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实验室收藏了学生不少好的专业地图作品,一直留存至今。

实验室建设的发展与提高

1992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校的实验室建设也进入了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年,学校将实验设备工作从教务处独立出来,成立了实验设备处,我首任处长。从此时到2000年乐山师院成立,我离开处长岗位,这8年间我校实验室建设最突出的发展变化就是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230万元(单价200元以上)增加到1440万元(单价500元以上)。这为学校实现“专升本”的目标提供了硬件支撑。

实验室仪器设备猛增的原因,一是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二是学校设备投入体制的变化。

1991年,国家教委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贷款总额1亿美元,贷款对象为包括四川在内的15个省的100多所师专。按世界银行贷款的要求,国内还应按一比一投入配套经费。国家教委专门为此在都江堰召开了会议。这为我校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学校高度重视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专门成立了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我兼任贷款办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时任副校长的罗加云主管。如果说,世界银行贷款这笔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那么真正要把这块大馅饼搞到手,也很不容易。世界银行贷款程序复杂,需要撰写的材料、填写的表格甚多。四川省教委计装处处长、外资贷款常务副组长黄克坚常常吓唬我们:“不是每所师专都能够享受贷款。”“你们要准备两尺高的申报材料。”搞得我们十分紧张。我认真组织校、系相关人员严格按要求填写各类表册,撰写了《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子项目可行性报告》,并按时上交。

1992年4月18日,四川省教委在我校召开世界银行贷款现场会,黄克坚部署迎接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专家组来四川评审的有关准备工作,我校负责会务。4月30日,我与罗副校长及贷款办工作人员小周到四川省教委的学术交流中心参加国家教委专家组的评审会。四川省教委管贷款的副主任十分看重某师专的校长,要他在会上率先汇报。不料,该校长的汇报屡屡被专家打断,而且常常被专家问得无言以对,搞得四川省教委副主任和这位校长十分尴尬,也搞得我们大家紧张万分。当天晚上,在宾馆房间里,罗副校长、我和小周重新准备第二天的汇报。我们席地而坐,面对面地看着、仔细地听着,罗副校长一遍又一遍地复述汇报材料,要求我们对他汇报的内容、时间、语调、节奏、姿态等提出修正意见,以至通宵达旦。

5月14日,四川省教委确定我校为项目学校,初定贷款额度为85万美元(当时折六七百万人民币)。1993年1月29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复我校列为“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子项目学校。

1996年,我们完成了958台件,价值52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37万元)的世界银行贷款一标仪器设备的接机、验机安装、调试及各种配套工作,同时完成了二标设备清单的拟定和上报。到1999年,贷款有关的各种项目才执行完毕。这当中的诸多困难、麻烦、辛苦,这里不再叙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充实各实验室的高档设备,如地球概论实验室的较高分辨度的天文望远镜、傅科摆,地质实验室的偏光显微镜,物理光学实验的光栅激光,化学实验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台就价值6万余元)等。为了尽量把钱用来购买高档仪器,有的配件设备采用土法予以解决,如原子分光光度计配套需要专业抽气设备,实验人员采用功率相当的排气扇代替,收到良好的抽风效果。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全校基础实验设备配套完善,使实验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3年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学校不再单纯地依靠上级的拨款办学,而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通过改革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改善办学条件。1993年以来,学校地理楼、美术楼、第二教学楼的修建都是学校自筹经费。同样,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向教学系放权放责,各系仪器设备的购置也出现了校系两级共同投入的可喜局面。最早是外语系,1993年因为成人教育发展快,该系的自有资金较多,除了用于改善教职工待遇外,系上拿出几万元办起了铜管乐队。1995年数学系自筹资金12万元,建成以“586”微机为服务器、拥有40台工作站的学校第一套计算机网络。据统计,1995年,学校投入教学设备经费40万元,各系自筹经费60万元,共计投入100万元教学设备经费。

从1998年下半年起,我校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校普及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应用。在投入渠道方面,形成了学校集中投入、校系两级共建、校系共同扶持个人的三方面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一是学校负责投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公用设施建设;二是学校根据各教学单位的自创收入情况,扶持各教学系的硬件建设,给予1/3至全额的资助,帮助各教学系建立课件制作室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室;三是学校补贴每人3000元,各系根据自身条件给予适当补贴,共同扶持教师和管理干部个人购买计算机,到学校入账,但归个人使用。

到2000年7月,全校CAI教室总数已达18间,师生上网点8个,计算机总数已达1300多台,达到平均每4个学生1台计算机的水平。在当时的省属高校中已属先进水平。

在本文的最后,我要谈谈1998年接受四川省教委开展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事情。我校实验室经历过多次省上的检查评估,其中,1998年的这次评估最为严格过硬,它以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为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全面、科学、深入。迎接这次评估,我们虽然是兴师动众,劳累不堪,但是评估对我校实验室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确实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包括人员、场地、设备、经费、信息、环境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进行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在高等学校评估中,实验室评估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其特殊性,常常作为单独项目进行专项评估。通过实验室评估,能促进实验室建设系统优化、全面提高,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对于师专的实验室评估,我很早就有思考。1990年,我在《乐山师专学报》上发表论文《师专实验室评估初探》,此后,该文又分别在《实验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上转载。因此,对迎接1998年的这次过硬的全面大检查,我心中是多少有所准备的。

为了迎接1998年四川省教委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实现学校提出的“高分过关”的目标,我起草了《乐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经校长批准下发。这次接受评估的主要是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的基础实验室。学校设立了一个评估办公室总揽评估事务,我具体负责,成立了4个督导小组,分别督导一个系,确定了9个责任人,制定了有相当力度的奖惩措施。1998年3月,我带4个参评系的系主任直接去参加四川省教委在绵阳师专召开的评估工作现场会,回来后,迎评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从3月到10月共进行了3次系上自查、3次全校检查,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发现问题、找出差距、边整边改。10月份那次全校检查是模拟评估性质。为了增强评估的客观性,我到乐山教育学院请了6位相关学科的老师来校和本校的退休老师一起组成专家组进行了这次模拟评估,效果很好。

1998年11月,四川省教委专家组对我校物理、化学、生物、地理4个基础课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均高分通过验收。在月底召开的四川省高校实验室评估总结会上,我校作为师范院校的唯一代表在会上发言。

1999年4月,四川省教委专家组又对我校计算中心、电教中心、数学系实验室进行评估,全部达标合格。

由于在实验室评估中取得一些经验,我被四川省教委聘为四川省高校实验室评估专家组成员,分别对攀枝花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川北医学院、西昌师专等高校进行实验室评估。

2000年8月,乐山师专正式升格为乐山师范学院,我也因年龄原因离开管理岗位回到物理系当教师,直到2003年退休。回顾以往,我于1985年调到乐山师专,在教务处副处长岗位7年,从事的是实验室建设工作。后在设备实验处处长岗位上又是8年,更是全力以赴投身实验室建设。我曾被评为“全国高校实验室优秀工作者”,两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却在不经意间到了退休年龄。今回首,我已退休10多年,已成古稀之人。今日的乐山师院正日益辉煌壮大,我与乐山师专实验室建设的情缘虽然渐行渐远,但看到乐山师院实验室今日的发展,仍倍感欣慰。

作者简介

易明江 副教授,1943年10月出生,四川乐山人,2003年10月退休。

1966—1985年,在云南工作,先当中学物理教师,后在昭通师专物理系任教,担任过教务处副处长。

1985—2000年,在乐山师专工作,担任过教务处副处长、设备实验处处长。

2000—2003年,在乐山师院物理系任教。

曾被评为“全国高校实验室优秀工作者”,两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

易明江近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