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所使用的技术分析框架

我所使用的技术分析框架

时间:2023-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我将向读者介绍我自己经常使用的技术分析手段,供投资者参考。有些投资者喜欢找下跌趋势中的股票,他们大多是基本面分析的信奉者。对于上升趋势中的股票来说,技术分析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均线系统也是投资者常用的技术指标之一。另外一个更为短期的买入和卖出的技术指标是1分钟均线系统。同时,为了安全起见,买入时最好最下面的120日均线是上升态势。

虽然技术分析有着种种缺陷和问题,但它仍然是重要的辅助工具。本节我将向读者介绍我自己经常使用的技术分析手段(以股票市场为例,实际上也适用于其他市场,包括基金市场、期货市场等),供投资者参考。

一、选择上升趋势中的股票

这是一条最为基本的原则。

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场上,主要以做多为主(当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方式进行做空),即投资者只能在股票价格上涨时才能获益。因此,投资者——即便是短线投资者,也需要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来考量股价的趋势。一般来说,股票价格会呈现3种基本趋势:上升、下降或横盘(见图6.7、图6.8和图6.9)。

图6.7 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8 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9 横盘趋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在上升趋势中的股票。

有些投资者喜欢找下跌趋势中的股票,他们大多是基本面分析的信奉者。基本面分析会计算出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例如20元。当前股票虽然还在下跌通道中,但是他们坚信价格会回升到他们预期的水平,因此股票越跌就可以收集更低价格的筹码。如果等到股票趋势掉头朝上再买入,他们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会大打折扣。例如,现在的股价是13元,且还在下降通道中,这时买入,如果股票终于回升并达到20元,那么他的收益率将超过50%;如果等到股票的上升趋势确立,股价可能已经到了16元,这时买入,到20元时收益率只有25%。

这种理论有可能是成立的,但是不值得的。首先,基本面分析本身就具备天然的缺陷,20元的价格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或者发生了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个目标价格就是不正确的。其次,投资者可能得花上漫长的等待时间。行情的反转和趋势的确立从来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再次,技术分析中有所谓“重力下坠”的说法,即如果没有力量支撑,股价会继续下跌。处于下降通道中的股票,很容易继续下跌,上涨则需要较强的利好来支撑。一旦亏损发生,投资者的身心都会受到压力,很多投资者无法忍受亏损而忍痛割肉出局。所以,我们并不提倡选择在下降趋势中的股票。

对于横盘中的股票,也需要特别小心。因为横盘本身就是买卖双方势均力敌的表现,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直到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可能是利好,也可能是利空,投资者需要对它的基本面做深入研究,衡量利弊,谨慎地选择投资标的。

对于上升趋势中的股票来说,技术分析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当然,这也仅仅是因为中国内地市场是多头盈利市场的原因,在可以做空的市场中选择下降趋势中的股票来做空,技术分析的成功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二、选择均线系统呈多头形态的股票

均线系统的形态由不同期限的移动平均线构成,最为常用的是由5日、10日、20日、60日和120日构成的均线系统。与趋势一样,我们只选择均线系统呈现上升形态的股票。

均线系统也是投资者常用的技术指标之一。与股票的趋势一样,均线系统也有上升、下跌及横盘三种形态(见图6.10、图6.11和图6.12)。

图6.10 上升形态的均线系统

资料来源:Wind资讯。

请读者看图6.10箭头的指向:从上至下的5根均线分别是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60日均线和120日均线。在典型的多头均线系统中,短期均线在上,中长期均线在下。

图6.11 下跌形态的均线系统

资料来源:Wind资讯。

请读者看图6.11的指向:从上至下的5根均线分别是120日均线、60日均线、20日均线、10日均线和5日均线。在典型的空头均线系统中,长期均线在上,中短期均线在下。

在横盘的均线系统中,长期、中期和短期均线纠缠在一起,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顺序。

股票的价格趋势和均线系统都从比较宏观的角度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在向上的价格趋势和均线系统中,虽然也会出现回调,但总体趋势如果没有被破坏,股价仍然会回升。因此,投资这类股票,比投资横盘或下跌中的股票要安全得多。

图6.12 横盘形态的均线系统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三、蜡烛图

与价格趋势和均线系统相比,蜡烛图是决定买入或卖出的短期指标,具体的方法请投资者参看本章开头所列举的第二本和第三本书。

四、交易量

交易量反映的是投资者在当前价格走势中的交易行为。例如,在股票价格上升的过程中,成交量持续放大,说明多头还在持续不断买进,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概率较大(见图6.13);在股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成交量持续放大,说明空头还在持续不断抛售,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概率较大(见图6.14)。

图6.13 上涨过程中的放量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在股票价格上涨告一段落后,股票价格可能在一定的区间之内盘整甚至下跌,未来股票的走势就更加有必要参考成交量的变化。如果在盘整期成交量较前期低迷,说明成交意愿不强,多头还没有积蓄起发起新一轮进攻的力量,空头的力量也受到压制,双方都在等待。如果出现一个股价大幅上涨或下降,同时成交量急剧放大的交易日,那么可以说,市场的方向已经决定了,下一步股价朝着这个上涨或下降所指示的方向运行的概率极大。

五、KDJ指标

KDJ指标又称随机指标,起先用于期货市场,后被广泛用于股市的中短期趋势分析,是期货和股票市场上最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之一。

KDJ指标是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一个特定的周期(通常为9日、9周等)内出现过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收盘价及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未成熟随机值,然后根据平滑移动平均线的方法来计算K值、D值与J值,并绘成曲线图来研判股票走势。

图6.14 下跌过程中的放量

资料来源:Wind资讯。

K线、D线和J线分别代表了长、中、短期的移动平均值。当D线从下上穿K线,并且J线从下上穿D线和K线时,就形成了所谓的“金叉”,是一个较好的买点(见图6.15)。

当D线从上下穿K线,并且J线从上下穿D线和K线时,就形成了所谓的“死叉”,是一个较好的卖点(见图6.16)。

图6.15 KDJ金叉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16 KDJ死叉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六、MACD指标

MACD指标又称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是从双指数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

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入的信号(见图6.17)。

当MACD从正数转向负数,是卖出的信号(见图6.18)。

图6.17 MACD所指示的买入信号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18 MACD所指示的卖出信号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七、1分钟均线系统

另外一个更为短期的买入和卖出的技术指标是1分钟均线系统。具体来说,在1分钟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时买入(见图6.19),在1分钟均线系统呈现空头排列时卖出(见图6.20)。

图6.19 1分钟均线系统指示的买入点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20 1分钟均线系统指示的卖出点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19中,1分钟均线开始呈现多头排列,即短期均线位于最上方,以下依次是中长期均线。同时,为了安全起见,买入时最好最下面的120日均线是上升态势。

图6.20中,1分钟均线开始呈现空头排列,即长期均线位于最上方,以下依次是中短期均线。

有投资者会质疑:1分钟均线在时间上是不是太短?要是由于股票价格波动频繁,1分钟均线会在某个时候指示买入,又在另外的时候指示卖出,这中间的利润空间有多大?例如,1分钟均线指示买入的时候股价是10元,指示卖出的时候是10.20元,利润空间只有2%,是不是太窄了?

存在这种可能性。不过,在大量的实际观测中,这个空间一般有8%~15%(见图6.21),所以用1分钟均线系统来交易是有利可图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短线交易者。

图6.21 1分钟均线系统的利润空间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6.21中,1分钟均线系统指示的买入点为1.01元左右,卖出点为1.11元左右,利润空间约为10%。

以上七个指标都是我所常用的技术指标(其他常用的指标还包括RSI指标、CCI指标等),它们需要交叉使用,互相支撑。但是我们仍需要提醒读者:这些技术指标在每个投资者眼中各不相同,同样的技术形态,有的投资者看到买入的信号,有的投资者看到等待的信号,甚至卖出的信号。技术分析是一项经验性的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复习,并且需要配合基本面分析等其他方面的支持,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