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引领互动”式校本教研方式微探

新课改背景下“引领互动”式校本教研方式微探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真学习揣摩,不难发现,《方案》(简称)所倡导的正是立足于校情、教师之间交流与研讨、有教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研究制度和方式。借鉴其他省市课改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针对目前的教研现状,笔者以为可探索建立“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引导”与“互动”是一个整体,而非割裂的。

薛平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认真学习揣摩,不难发现,《方案》(简称)所倡导的正是立足于校情、教师之间交流与研讨、有教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研究制度和方式。

其实,校本教研开展多年,这本应立足各校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彰显个性特色的教学研究活动却常常表现为一种较为统一而落后的模式: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教研组教研围绕学校转,层层教研皆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教研的内容基本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教师缺乏真正的主动的参与,领导、专家等也多是宏观的指导,而较少走进教研组或备课组参与互动。

高中新课改即将在我市全面实施,面对这场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教师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需要借助教学研究来解决。单一的教研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有效的教研方式。借鉴其他省市课改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针对目前的教研现状,笔者以为可探索建立“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

一、何为“引领互动”式教研方式?

“引导”指专家、骨干走进教研组、备课组进行的引领,“互动”指所有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的人员之间的相互探讨,既包括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也包括专家、骨干。“引导”与“互动”是一个整体,而非割裂的。面对新一轮的课改带来的新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专家、骨干的宝贵的经验的引领指导,也需要专家、骨干、教师共同研究探讨。让教师在引领、互动的氛围中享受研究带来的快乐,促进教师成长,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二、如何开展“引领互动”式教学研究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引领、互动式教研走近教师。

教研方式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个性化的教研,而不是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应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重点解决在课改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其次,学校领导、学术督察委员、骨干教师等“引领者”要改变角色。

变以“检查”“督察”“指导”为“研究”,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到教研组、备课组等,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给予服务、帮助,结合听课、教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以一种民主平等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再次,引领、互动教研应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

(一)引领的多个层面

笔者结合学校实际,认为引领可有三个层面:专家引领、学校督察委员引领、学科骨干教师引领。

专家引领。这里的专家是指市区级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等。学校将他们请进来,借助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引导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惑,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督察委员引领。学校督察委员中有校长、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他们既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又是指导者,他们站在课改的前沿,有责任和义务指导教师认识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并引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以尽快适应新课改。

1.全方位、多层面的引领

全方位——从教育教学理念到教学教研制度再到教学教研行为的全方位引领。

多层面——专家开设讲座,提升理论修养;主管领导作学期教学现状分析,找出问题,明确方向;学术督察委员深入一线进行教育教研现场观察,引领互动;骨干走上讲坛,交流分享;市区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授课,示范引领;学科共同体、校际间开展教学研究,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2.重点“跟进式”引领

针对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学校教学督察委员会采取“跟进式”引领。一是跟踪听课,通过不断的观察,诊断出问题的症结,并与该教师一道寻求解决办法;二是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引导教师在与同伴的比较中,找到差异,找出差距,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取得进步;三是通过“跟进”方式,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看到进步,随时表扬,激励其成长。

3.“参与式”引领

(1)参与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教学督查委员以同行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态参与其中,既聆听和体味教师的感受与困惑,又高屋建瓴,透彻分析,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作出合理的归因,促其反思,并在与教师的互动合作中形成新的方案。

(2)教学示范

教学督查委员亲自授课,一方面该课的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并具有一定的个性风格,能给教师一定的启发和示范;另一方面在“集体备课—授课—课后反思—全校评课”程序中,促进教师群体的沟通、合作、交流、探索、创造。在这种大规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实事求是的评课中,给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及情感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使每位教师在说、行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反思评判中成长,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学科骨干引领。学科骨干主要指各学科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精英,是教师的榜样,有着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而又个性化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新课改的认识;他们战斗在一线,又能超越一线,他们的经验更贴近教师,他们的引领更易与教师产生共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具体方式有:“一对一”的“帮带”和“一对多”的引领;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开设讲坛的经验分享;学科知识、教学理论的交流和教学教研方式的探讨等。

(二)互动的多种方式

引领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引领作用需要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完成。高高在上的单一冰冷的说教,是很难产生共鸣的。引领者需深入教师中间,与教师平等地交流对话,真正了解课改实践的状况,了解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了解教师的困惑,将自己的理论、经验与教师的实践相结合,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求解决策略。

教师之间的互动。单打独斗、固步自封的教研方式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改呼唤开放、合作的教研文化,将个人设计与合作反思相结合,集教师群体智慧,探讨解决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共性的个性的问题,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活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创造力,推动教师集体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这种互动,可以是校内教师间的,也可以是校际间教师之间的;可以是教研组内的,也可以是备课组内的;可以是同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可以是以课例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研究,也可以是讲坛形式的教学探究……

师生间的互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课程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有学生的共同参与,我们的教学研究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或与学生合作设计教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的一面镜子。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将有两种思想”。面临从理念到方法都全新的课改,作为其实施者的教师,需要专家、骨干的引领,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交流、研究,变个体发展为群体智慧,合作反思,尽快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顾泠沅,王洁.校本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