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播音专业语音发声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播音专业语音发声教学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语音发声课程,主要讲授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的专业需要。语音发声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如何讲好这第一课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热情和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语音发声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集中精力进行语音发声训练,目的是打好专业基础,养成良好的语音发声习惯。

对播音专业语音发声教学的若干思考

吴洁茹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语音发声课程,主要讲授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的专业需要。这门课解决的是播音主持创作的“硬件”问题,同时也贯穿了播音主持教学的始终,因此语音发声课在播音主持教学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语音发声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如何讲好这第一课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热情和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本文从调整教学的成因、教学需要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方面来论述我的思考所得。

新形势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的变化,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给播音教学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前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必要的调整。

1.时代变化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政治环境的宽松,高科技在广播电视的融入,使得广播电视迅猛发展,节目形式呈现多样化,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喉舌功能为主的多功能走向,这些因素都对播音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以往年代的三大件:新闻、通讯、评论,是以播报为主,因此语音发声教学上往往要求宽音、大嗓、力度强,形成了音色单一、声音趋同的问题;现在节目形态多样,播音主持形式多样,就是新闻播报也与日常语气、语速接近,是以播报为主,说、谈话、宣讲结合的形式,因此在语音发声教学上也应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育,对声音不要做大一统的要求,对待不同规格的声音要宽容,比如窄细嗓音的只要有弹性、圆润就好,对不同特色的声音要挖掘其特点,取长补短,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教学上过去过于强调声音训练的统一规定动作,对学生的个性培养重视不够,现在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在专业表现上的与众不同之处,无论是声音表现还是表达样式,都要以宽容心态对待,而不是任意打杀,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可塑性

2.播音主持一线的要求

随着播音主持节目的细分化,使得一线需要多种多样的主持人,如播报型、记者型、生活类、娱乐类等等,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播音形态,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谈话式,对播音员主持人吐字、用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线的现实状况对我们的语音发声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发声课要更具针对性,比如对学生个人的声音条件作具体细致的分析指导;声音的运用和控制要适应不同的稿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需求;要模拟节目的播出状态,与实践接轨,加强对发声能力的拓展,以获得声音弹性更好的表情达意,这样就将基础训练与特色培养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播音教学只有瞄准一线的需要,培养有特长、有特色、对语言有较强驾驭能力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适销对路,而且还能引导潮流,打响自己的品牌。

3.招生变化的要求

受推广普通话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上招生入学考试的严格把关,和以往相比,播音系生源整体质量较高,普通话水平较好,语音问题较小,从这一角度讲,语音发声课理应更有效率。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翻了几倍,以前一个小课组是7、8人而现在每组有十五六个人,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发声带语音,以表达带发声,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努力提高语音发声的教学效率

语音发声课有大量必要和重要的基础训练,局部的练习如语音的纠正、不良呼吸习惯的调整等都需要长期反复的操练,这容易使我们专注于细微之处,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整体状态把握,因此在语音发声课的教学中除强化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有整体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教学内容的延伸

语音发声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仅仅依靠课堂讲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赖于学生课外下功夫。可向前延伸到课前预习(练声和对理论预先的了解),向后延伸到课后作业(包括录音作业和阶段性理论的测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巩固的机会。教师应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作为有机整体,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相应指导,尤其对课后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教学内容的延伸可分为两点:一是纵的延伸,一是横的扩展。纵指各阶段教学内容的融合贯通,讲发声不必回避讲表达,要阐明发声的意义所在就是为表达服务的,因为光练技术是“死”的,不能服务于“用”,因此要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横指内容的多样化,对多种体裁稿件的驾驭。

2.教学方式的灵活

播音教学属于语言艺术教学,理论讲授与技能习得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即有大课与小课结合的方式。教学无定式,我们可以因课、因时、因人而异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而单一训练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比如运用对播、你播我评等多种练习的交叉、综合使用,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多上口、多实践,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训练面和训练量,使语音发声小课学习既紧张又有变化,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精力集中、愉悦地接受学习内容,这就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效率。

在教学方式上要建立“启发、思辨、追问”的观念,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中教师仅仅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不能“满堂灌”,而要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到答案。张颂老师曾说过:“有必要改变过去的‘按时喂奶’,实行‘主动找食’”,让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刻苦练习技能。尤其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大课,如果一味地讲授会很枯燥,要把讲与练紧密结合起来,边讲边练,师生互动,“大课小上”———把小课的元素举例、示范引进来,多举实例,加上老师生动示范,帮助学生当堂消化理论知识,让学生上口表现出来,转化为能力,这样练习就不是被动的,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有实际效果。

3.各教学阶段的连通互动

语音发声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集中精力进行语音发声训练,目的是打好专业基础,养成良好的语音发声习惯。但语音发声练习应该贯彻整个播音主持学习,大学一年级只是打下初步基础,真正掌握并娴熟运用,需要反复不断练习。各个教学阶段都有各自的教学重点,过了语音发声教学这一阶段,教学重点转移,学生往往放松了语音发声的学习,就又倒退回去了。因此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不能各管一段而要有机联系、主动配合,只有把专业基础打牢了,进入业务阶段才会得心应手。

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

应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另一方面,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学生善于自主学习,教学效率相对就能提高,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要求。有人说:“没见过比播音系的学生更依赖老师的,这里可是大学。”言外之意是播音系学生太过于依靠教师的帮助了。当然这里有播音主持教学的特殊性———需要逐一辅导、指点的教学特点,但也提醒我们反思过去推崇的“口把口的教”方式的弊病,小课组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诊断、方法的提供可以说是“一站式服务”———全包圆了,对学生启发、引导是有所欠缺的,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惰性,缺少自觉思考,觉得小课在技能的获得上来得更直接、更实用,就会忽视大课的理论学习,所以会出现教师疲于奔命可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鼓励与引导并重

播音主持的教学应是愉快的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在专业学习的初始阶段———语音发声课,如果对分解动作过于斤斤计较,就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畏难和懈怠情绪,因此教师点评时不要全盘否定,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先肯定再委婉提出问题,这不是不严格,而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建立小成就。要抓住学生的重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和学生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热情给予鼓励并正确引导,要积极沟通、交流,要说服而不压服。

教师还要善于把握竞争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冒尖,引导学生间的良性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省、自励、自强”,积极踊跃地融入专业学习。

2.精讲多练、深入浅出

教育学上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们授课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讲授的内容是实践性很强的语音发声课,讲授方法很重要。

从教学的角度看,过于细致就会繁琐,繁琐的讲解不但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师也容易陷于细枝末节,因此应该提纲挈领、抓住教学重点地精讲,既不空洞笼统又不繁琐细碎。精讲能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多练;多练是要心领神会、以一当十地练而不是一味机械地死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讲授应该深入浅出,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只有深入才能触及专业精髓,只有浅出才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其实有时只要换个思路,举一些实际例子,就可能分化难点,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了。

3.播音实践的积极意义

语音发声课程应该积极借鉴播音业务教学中“确立节目意识,以节目带教学”的做法:在教学时,设置虚拟的准工作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很有必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让学生切实体会播出状态,吐字的强弱、用声的松弛、表达的自如,这也是播音创作整体意识的一部分。而且适当的实践能补充、深化课程内容,让课程与一线接轨,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议在语音发声阶段也应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演出,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学得行不行,都上台试一试”,让他们认识到语音发声是贯穿播音创作全过程,能体现专业基本素质的基本功。通过实战演练,使学生意识到气息调节能力的重要,来强化不同场景下声音的不同运用,体会声音传送的距离感,体会不同人物塑造时口腔控制的差异等语音发声基本功。

总之,在语音发声教学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要在播音主持的系统教学与学生需求间寻求最大值,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 语

现在对待语音发声课还有一种观点———避免僵化论。有的人认为语音发声教学过于强调分解动作,专注于细节,使学生只说字,话不会表达了,因此在教学上只求流利不求精准,其结果是口腔松软,唇舌无力,吐字含糊。到了后期基础、业务阶段的学习,由于基本功的欠缺学生更跟不上进度要求。吐字圆润如珠,发声松弛自如是播音主持专业的特色优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只是把握好训练也要以感情为依据,语音是服务于表达的,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也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要想提高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水平,除了加强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外,还要真正给予语音发声教学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教学法管窥》,《播音主持艺术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赵俐:《论播音创作声音展现的理论基础》,《现代传播》。

3.杨敏:《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到“自主学习”》,《现代传播》。

4.熊征宇:《马桂芬老师谈播音教学法》,《播音主持艺术5》,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