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兴未艾展新貌

方兴未艾展新貌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上海的老年教育展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老年教育进行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对老年教育调查研究、理论研究、经验交流、评估等工作。上海老年教育协会成立以来,协助政府部门、会同市老年教育小组办公室开展了多项工作,其中有举办老年教育艺术节,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和老年远程教育示范

第二讲 方兴未艾展新貌——上海老年教育的发展

提要: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始,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上海老龄大学四所市级老年大学的先后建立,带动各区(县)、街道(乡镇)和居(村)委相继建立了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教育办学点。之后,经历了空中老年大学、网上老年大学、远程老年大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上海老年远程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由社会方方面面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老年人以团队形式开展学习的老年社区教育也在上海全市范围展开。上海的老年教育形成了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模式和市级老年大学、区(县)老年大学、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居(村)委办学点的四级办学网络。上海市政府多次召开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规划和主要目标,有关工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实施规划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上海老年教育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美好景象。在推进全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必将留下闪光的一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的老年教育发展生机勃勃、成绩巨大,同时组建了有关工作机构和社会团体,举行了若干老年教育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当前,上海市老年教育已经形成了三种模式、四级办学网络的格局。

一、上海老年教育的概况

(一)上海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老年人口呈迅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1982年上海老年人口已达136.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1.51%。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上海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为强烈。为顺应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发展老年教育,使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1984年3月,市领导提出在上海开办老年大学,由当时的市教卫办牵头,组织部、老干部局等有关部门参加,上海的老年教育由此拉开了序幕。

1985年3月,市委老干部局试办上海市离休干部进修学校,1986年8月改名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1985年5月,市高教局、市老龄问题委员会发文同意创办上海老年人进修学院。1986年9月,上海老年人进修学院改名为上海老年大学。1986年,市总工会、市退管会决定筹建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次年1月学校正式开学。1989年3月,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建立了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市直机关分校,1992年4月分校改名为上海老龄大学。至此,上海成立了4所市级老年大学。

市级老年大学的建立,发挥了老年学校建设的引领、组织、示范、辐射作用,之后分别建立了分校和系统校,各区(县)、街道(乡镇)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陆续建立了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随后居(村)委的老年教育办学点也相继建立。

1992年4月,市成教委、市老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发展本市老年教育的意见》,提出关于上海电视大学和上海老年大学联合举办电视教育的要求。继而,1995年11月22日,上海空中老年大学通过上海教育电视台26频道正式播出相关课程;1999年10月15日,上海网上老年大学正式开通;2006年,上海空中老年大学和上海网上老年大学合并,更名为上海远程老年大学,同时开通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上海老年教育除了上述途径,还有通过社会组织和机构、媒体等举办的教育活动以及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学习活动,其中主要是自发形成、自我管理的团队学习。

今天,上海的老年教育展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市级老年大学4所,上海远程老年大学1所,市级老年大学分校、系统校及区(县)老年大学66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214所,居(村)委老年学校办学点4763个。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共开设政经、书画、文史、外语、保健、家政、文艺、计算机、科技等11大类近300门课程,参加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学员达61.5万人次。迄今,上海老年教育形成了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模式和市级老年大学、区(县)老年大学、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居(村)委办学点的四级办学网络,尽可能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就近、便捷的学习机会。

(二)上海老年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社会组织

在推进本市老年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下发和转发多个文件,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对本市老年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都有规划和目标,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列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管理,根据2003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本市建立了由市教委牵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民政局等15个单位领导参加的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2004年,市教委决定设立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

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是: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会同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编制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研究、提出促进本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老年教育的业务指导,组织老年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保持与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的联系与信息沟通;负责老年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负责协调“空中老年大学”、“网上老年大学”办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课程开发的要求;承担与老年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的实施工作;承担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日常工作。

1993年10月,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成立,该协会作为社会团体可以从行业规范、职业准入和专业学术等角度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老年教育进行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对老年教育调查研究、理论研究、经验交流、评估等工作。协会分设了老干部大学专业委员会、地区老年教育专业委员会、高校老年大学专业委员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老年教育成果展示专业委员会、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行业老年教育专业委员会。协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了五届理事会。

老年教育的重点在基层,为了推进本地区老年教育的开展,2006年7月奉贤区成立了老年教育协会,到2010年9月本市所有区(县)均各自成立了市老年教育协会区(县)办事处。

上海老年教育协会成立以来,协助政府部门、会同市老年教育小组办公室开展了多项工作,其中有举办老年教育艺术节,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和老年远程教育示范收视点验收,举办讲座、报告会,开展老年教育办学干部和教师的培训,组织编写教材,举办特色课程、艺术作品展示和征文活动,创办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厅,编写《上海老年教育史稿》等。

二、上海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重大事项

在上海市老年教育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世纪的三次会议和若干重大活动值得一提,它们大大推进了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一)新世纪的三次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先后举行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多个文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本市老年教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1.2003年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2003年2月,市委市政府举行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了“十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建立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的工作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分级负责的老年教育投资体制;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法规。会议提出,发展老年教育应做到“三个要”:一要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关心老年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三要支持老年教育工作,坚持体制、机制、法制的创新,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会后,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由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办公室、市财政局、市文广影视局等五个部门签署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本市老年教育的管理原则和管理体制,明确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意见》提出,全市老年教育遵循“一方牵头、各方参与、分工负责、协调发展”的“十六字”管理原则,建立由市教委牵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民政局、市文广局等15个单位领导参加的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要求“区(县)、街道(乡镇)也建立相应工作小组,相应的工作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市区(县)教育部门”。《意见》明确老年教育要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纳入教育统计序列,纳入评估、督查、表彰工作。

至2004年,本市普遍建立了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及办公室;老年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比以往有较大幅度增加并得到制度保障;4所市级老年大学均成为正式的事业单位;2004年,市政府将重点扶持80所街(镇)老年学校列入当年的十大实事工程;市政府向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申办在上海举行第22届国际第三年龄大学代表大会;开展了百位“我心中的好老师”和老年教育特色课程评选活动;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老年教育艺术节活动。

2.2007年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2007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举行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对下阶段老年教育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提高认识,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具体行动;二是围绕需求,着力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和水平;三是关注基层,努力促进老年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四是加强领导,形成共同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

会议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本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上海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中低龄老年人总数的10%;接受多种形式的远程老年教育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20%;参加多种形式老年社区教育的老年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0%,简称“一、二、三”老年教育工作目标。《若干意见》要求:“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一所老年学校,老年学校的办学点延伸到每个居(村)委和养老机构,高等学校举办的老年大学向社区开放,扩大全市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会议推动了本市老年教育城乡联动、重心下移,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和特色老年大学(学校)的评估工作,《上海老年教育史稿》的编纂,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各级各类老年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

3. 2011年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2011年8月,市委市政府举行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推动上海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二要下移重心,着力建设覆盖全市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三要贴近需求,努力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四要拓展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上海老年教育力量。

会议印发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发展老年教育的四个项目:一是实施“个、十、百、千、万”发展计划。“个”,即建设若干个高水平老年大学;“十”,即建立包括具有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信息管理、国际交流等功能的10个中心,组成全市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百”,即编写100本老年教育教材,建立100个示范性老年社会教育基地;“千”,即建设3000个居(村)委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万”,即培育10000个老年人学习团队。二是实施“东、西、南、北”均衡布局计划。初步形成本市“东、西、南、北”区域性的“上海老年大学分校”。三是实施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四是实施街道(乡镇)老年学校能力提高的计划。

之后,本市确定浦东新区老年大学、普陀区老年大学、徐汇区老年大学、宝山区老年大学、黄浦区老年大学为上海市老年大学分校,在全市东、西、南、北、中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服务作用;先后成立了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老年素质教育中心、老年教材建设中心、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中心等7个中心。

(二)上海老年教育的几项重大活动

1.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第22届代表大会在沪召开

2001年4月6日~8日,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主席来沪访问,高度评价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并希望上海申办该协会的代表大会。这一提议得到了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积极响应。经市政府努力申办成功,2004年10月13~15日,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第22届代表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22个国家的151位代表和我国122位分管老年教育的领导和老年学校的校长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老年教育与老年健康、社区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的信息处理、老年教育与远程教育、区域发展与国家联合等内容作了主题发言,并展开了讨论。

2.评选、推荐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学校)、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

2009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开展“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是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表彰大会。本市经过层层评选推荐,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等6所老年大学(学校)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学校)荣誉称号。俞恭庆、沈诒两位同志荣获全国老年教育杰出贡献奖,浦金凤等30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

3.评选“我心中的好老师”

2005年,由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市老年教育协会发起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推荐活动。经审定,共推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教师张静芳等108位“我心中的好老师”。他们以诚信、细心、耐心和爱心对待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度不一的老年学员,不断研究老年教育的规律,自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赢得了广大老年学员的尊敬。他们的事迹汇编成了《不倦的人生》一书,时任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题写了书名并撰写了前言。

4.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

为提高上海老年大学(学校)的整体建设水平,根据市教委、市老龄办联合发出的《关于在本市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的通知》的精神,本市自2008年开始,连续开展了4轮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共评出“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76所,“上海市特色老年大学(学校)”34所。在三年评估的基础上,2011年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市老干部大学被评为“优秀示范性”老年大学。

5.举办老年教育艺术节

自2006年起,本市连续举办了6届以宣传老年教育工作,展示老年学员艺术风采为宗旨的上海老年教育艺术节。在每年一届的盛会上,市、区(县)老年大学和街(镇乡)老年学校的学员广泛参与,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2006年,首届老年教育艺术节是老年艺术教育的综合展示,有文艺会演,书法、摄影、工艺等作品展。2007年,该艺术节以京剧、越剧、沪剧会演为主,全市157个街道(乡镇)和196所老年大学(学校)举办了近200场戏剧会演。2008年,该艺术节以“与奥运同行,老年教育健身操、舞展示”为主题,健身操、舞演出246场,参与人数达40万。2009年,该艺术节以“颂祖国、迎世博、唱和谐”为主题,举办“上海老年教育艺术节合唱展演”活动,共展演126场,参与者近12万人次。2010年,该艺术节以文艺会演和艺术作品展示为主,参与的老年学员达50多万人次。2011年,该艺术节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组织了艺术作品展、诗歌散文创作、老年教育艺术团队优秀节目展演等五大系列活动,各类会演交流活动235场,参与的老年学员达20多万人次。2012年,该艺术节以喜迎党的十八大为主题,以时装表演和舞蹈类课程的教学成果为主要内容,有21万多人次参加。

6.创办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厅

2010年9月,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厅正式对外开放,展出了老年学员的摄影、书法、剪纸、丝网花、瓷盆画、编织等艺术精品。展示厅由上海市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投资建设。展示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上海市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承办。截至2013年4月,已有3000多件艺术作品在展示厅展出,观众累计达3万多人次。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原会长张文范参观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独立设置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厅上海是第一家,建议全国老年学员制作的艺术作品都可以送来展示,让社会了解老年教育的成果。本市多家媒体对展示活动作了报道。

三、上海老年教育的模式

上海老年教育的模式主要为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和老年社会教育。

(一)老年学校教育

老年学校教育,是实行与普通全日制学校基本相近的教育模式,即按不同专业和课程组织教学班,实行学期制、学年制。老年大学与老年学校的划分并非以文化程度、学历或学员规模等为标准。在上海,一般是区(县)以上、市级委办局一级举办的老年学校称之为老年大学;街道(乡镇)一级举办的为老年学校。

1.市级老年大学及系统校

市级老年大学目前共有4所,分别是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上海老年大学、上海老龄大学和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

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由上海市老干部局举办的一所面向本市离休干部(含驻沪部队离休干部)、退休市管干部(含驻沪部队军以上退休干部)及市级机关退休处级以上干部等的老年学府,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校名。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校已基本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学为龙头、其他教学协调发展、康乐有为并举的办学特色,其多学科、多层次、多功能的影响辐射全市的老干部教育体系。该学校共有黄浦区老干部大学、宝钢老干部大学等23所系统校。

上海老年大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直属事业单位。学校坚持走“三个课堂”协调发展之路,即搞活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丰富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开拓第三课堂(社区课堂、社会课堂)。学校积极支持学员开展社团活动,搭建各种舞台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充分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学校还注意开拓第三课堂,让学员将学得的知识技能为社区居民和老人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发表了多篇论文,提出的理念在国内老年教育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承办的《上海老年教育研究》在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界赢得了较高声誉,学校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确定为“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学校还接待了多批国内外同行的来访和交流,被市旅游局授予“上海国际银发旅游示范基地”。上海老年大学在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设有分校。

上海老龄大学,由市级机关工委举办,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注重教材建设,20多年来,已累计编辑出版了60多种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涵盖了书法、绘画、医疗保健、声乐和家政等各大类。近年来,学校以高端、精尖、特色为目标,重点做好课程的分层级设置,调整、合并一般化低端课程,办好特色课、热门课、精品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创办的《老年文艺》杂志是雅俗共赏的老年人文化艺术类刊物,为老年学员提供了一个以文会友的平台。学校设有上海老龄大学检察院分校。

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是市总工会、市退管会创办的老年大学。学校根据广大退休职工的需求,将保健学科办成特色课程,近年来又将保健课程延伸到与西医相结合的老年常见病综合防治、自然象数疗法等特色课程。特色课程的创建推动了教材建设,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用型自我保健教科书,先后出版了《实用自我保健》、《简易穴位按摩》、《激发潜能祛病健身》、《药膳》、《刮痧》等教材。学校组织的保健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公园、社区和退管系统,开展为老服务活动,广受赞誉,曾荣获“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在复旦大学和沪东、浦东、沪西、静安等地区设有5所分校,还设立了两个教学点和一个分部。

上述4所市级老年大学均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其中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上海老年大学还被评为优秀示范性老年大学和全国先进老年大学。

2.区(县)老年大学

上海17个区(县)共有29所老年大学。区(县)老年大学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注重为本区(县)的老年人参加学习提供方便。为此许多学校采取了“一校多点”的办学方式,如长宁老年(老干部)大学共设有4所分校,宝山老年大学设立了两个教学点和4所分校。二是负责指导各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如闵行老年大学除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外,还承担了对街道(乡镇)老年学校的指导任务,区老年大学校长兼任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定期召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有关人员的各种会议,指导工作、组织交流、开展培训和各种活动。三是根据自身优势,在发展特色课程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如宝山老年大学的“瓷绘工艺”课程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编写的《瓷绘工艺》被列为上海市新世纪老年课堂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很高的知名度,还开办“瓷绘工艺”课程教师培训班,把任教老师组成教研组开展活动,并建立了“瓷绘俱乐部”。

3.街道(乡镇)老年学校

本市街道(乡镇)的老年教育几乎与市级老年大学的发展同步。1985年4月,本市第一所街道老年学校——杨浦区四平老年大学成立。之后,许多街道相继办起老年学校。到2009年,本市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12年底,本市街道(乡镇)老年学校总面积达386422平方米,自有校舍面积为348008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0%;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21509个,拥有计算机7752台,为社区老年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街道(乡镇)老年学校除了开展教学活动外,还承担了对居(村)委老年学校办学点工作的指导任务。学校建立联络员制度,对办学点的招生、编班、师资、教学计划、班级日志、考勤、成果展示等进行指导,并为办学点培训骨干、解决师资和课程方面的困难。如闵行区马桥镇老年学校,为各居(村)委选派优秀学员回居(村)委传授沪剧、丝网花、剪纸、腰鼓舞等技艺。从2005年开始,该镇19个居(村)委都能开设4个以上的课程班。

4.居(村)委老年学校办学点

相对而言,居(村)委开展老年教育起步稍晚。居(村)委作为街道(乡镇)老年学校的办学点,由居(村)委主要领导挂帅,日常工作由居(村)委老龄工作干部负责,街道(乡镇)社区老年学校负责业务指导。办学点一般以文体、休闲、保健类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学形式多为讲座或团队活动。随着老年远程教育的推进,办学点普遍设立了上海远程老年教育的收视点,采用集中收视与分散收视相结合、大课集中与小课分散相结合、辅导员讲解与组长辅导相结合、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远程教育的课程如健康保健、中医健身、法律保障、老年心理等贴近老年居民生活,深受社区老年人欢迎。

5.养老机构的老年教育

养老机构中老年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开展老年教育。2005年开始,市行业协会会同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市老年教育协会,每年联合召开全市养老机构老年教育工作推进会,推动了养老机构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养老机构的老年教育以收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为主,在组织集体收视的同时还进行个别辅导。养老机构常常开展兴趣小组等学习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

(二)老年远程教育

上海的老年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空中老年大学、网上老年大学、上海远程老年大学。上海远程老年大学的工作由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三个单位协同开展。为了使老年远程教育达到广覆盖、成效大的目的,在居(村)委建立了收视点,组织集体收视并开展辅导、交流座谈,以保证收视的质量。(详见本书第九讲)

(三)老年社会教育

老年人通过社会各种途径,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接受的教育,统称为老年社会教育。相对于老年学校教育和老年远程教育,它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多年来,上海的许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参与或大力支持老年教育,助推了上海老年教育的发展。如,上海市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的科普讲师团深入街道、居委,为居民(大都是老年人)开设医学保健、高科技知识普及等讲座。如,市老年基金会、老年学学会、上海银行共同推出“科技助老”行动,实施“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计划”,在近千个居委开展以教学使用ATM机为主、金融基础知识为辅的培训等。如,《上海老年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养老福利和老龄工作的政策法规,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维护自身权益,掌握科学养生的知识。如,上海电台、东方都市广播曾经开设的“老年学堂”节目和正在开播的“蔚兰晨曲”、“为您服务”节目等,都让老年人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社区,也是上海老年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上海老年社会教育的许多活动或依托社区开展、或努力向社区渗透。上海老年社会教育与上海社区老年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上海社区老年教育除了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社会教育,还为他们提供学校和远程方面的教育。历经了20多年实践,上海市的社区老年教育初步做到了对全市的覆盖,形成了一个发挥着教化功能的公共服务体系。(详见本书第十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