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导向的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创新导向的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政治专业的创新教学改革对于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创新导向的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戴长征 熊光清

摘 要:本文介绍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的理念改革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总结了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为相关高校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政治专业 教学改革 创新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发布,标志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已进入执行阶段。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两年来,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通过实施“创新导向的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计划,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把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和学院特色渗透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落实到培养方案中,把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注重人才的多样化和个性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改革理念

(一)教育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际政治专业的创新教学改革对于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国际关系学院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出发,认真分析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实际,分析了行业、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认为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必须与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相统一,必须与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相符合,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培养目标的内涵作了具体的表述,特别强调了新世纪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调整了专业方向,设置了公共外交和经济外交两个专业方向,这两个专业都有很强的实践导向与复合导向,以便更好地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设计,既保证了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的培养方案体现了以下几大原则:一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原则;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三是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原则;四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五是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六是提供足够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原则。

(三)优化教学培养过程,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学院非常注重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整合、优化和重组,主要从单门课程的内容更新,系列课程和课程系列的优化、重组,若干相关课程的整合、集成等层面上展开。一是更新教学内容。主要是删繁减旧,充实新的理论和高新技术,调整内容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二是重组和整合课程。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把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避免了内容的重复,提升了课程的层次和水平,也减少了授课时数。

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除了日常管理工作外,重点抓期初、期中、期末等重点时期,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实施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坚决杜绝一切教学事故。严格执行新开课程提前提交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文件的制度;严格执行学院领导和学系主任听课制度及各项检查制度,通过学生座谈会、期末院系互评、期末教学评估等活动,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发扬好经验,克服短缺点。在教学研究方面,2011年和2012年,学院先后获得了8项学校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教学课题立项的促进作用,学院教学研究活动正在深入广泛展开,这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素质基础教育。一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设置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基础课,并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广大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大教师开展了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直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研究教材教法,讲究教学艺术,掌握教学基本功。在学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院先后有多名青年教师获奖。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学院把创新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课内外各个环节上,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多年来学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素质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巩固素质养成;以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为手段,促进素质外现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学院组织学生开辟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合作举办了英文模拟朝核六方会谈活动,举办了国际风云高端论坛、读书会、“学长论坛”、模拟联合国、学生核心竞争力论坛、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等活动;承办了北京市“纵横杯”时事知识竞赛,开展了其他各类文娱体育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和第三课堂活动,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集体感和对学院的认同感,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大大提高。

开设学习指导课和讲座课。学院曾先后开设英语辅导课等学习指导课,从学习方法、内容、成才目标以及学习心理因素和教与学的关系,到学分制下如何选课、学习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学院注重学术讲座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前沿问题,积极聘请外籍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学院举办了“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积极组织师生就政治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改革创新点

(一)专业方向调整与培养方案修订更加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新学院成立后,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和周密论证,向学校提交了“关于增设国际政治专业(公共外交方向)”的申请,并制定了完整的“国际政治专业(公共外交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11年9月份,这一专业方向30名学生,与国际政治专业(经济外交方向)30名新生顺利入学,至此,学院本科专业专业方向增加到2个。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经济外交方向与公共外交方向的设立,在全国同类学院专业设置中均属于首创,在业界产生巨大反响。

这两个专业方向的设立,与对外经贸大学办学方向与学科特色深相契合,适应了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了学校在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上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目前,学院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得到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过程突出研究型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型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含有两个基本的内容:其一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其二是学习过程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学院在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教师加大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力度,在备课、授课等教学各个环节都加强了探究式教学和创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院借鉴和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与实践,鼓励及时总结阶段性建设成果,支持公开发表相关教改论文、出版相关教材,探索提高双语课程质量的模式和方法,及时在教学中选择和引进国内外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国际化与网络化,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专业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为手段,巩固学生业务素质,培养学生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性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三、应用情况

(一)鲜明的培养特色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及其在人才培养过程各具体环节的落实,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学院非常重视国际政治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经过了多次精心修改,完全适宜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国际政治人才,具有三大鲜明特色:第一,政治+经济。强调政治和经济的结合,突出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中国对外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第二,专业+外语。突破学科界限,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扩大人才培养的口径;第三,理论+实践。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修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可喜的培养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创新导向的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学院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在学术科研方面,学院1支团队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校内预赛第一名,并进入全国决赛,1支团队获得第五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知识大赛总决赛第一名,1支团队获得校级科研立项二等奖,1支团队获得校首届新闻记者风采大赛第二名。

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方面,学院成功立项团队10支,其中4支团队被评为校级重点团队,2支团队被评为校级精品团队,1支团队获学校优秀调研报告奖,3支团队被评为院级重点团队,4人被评为优秀实践标兵,其中国际化社区在行动团队的调研成果引起国内外多家知名媒体竞相报道和后续关注。2012年度,学院2个志愿服务“绿芽”和“中文花园”项目获得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论坛暨“青年在行动Youth On The Move高校专业志愿服务项目集思计划”优秀项目奖。

在班团建设类方面,学院09级国际政治一班获得“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荣誉,10级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班获得校级“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荣誉;2012年度,学院共有21名学生被评为校、院级优秀学生,其中获得“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的有10人;有3人获得“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校年度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学生就业方面,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科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为100%,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学院就业结构优、层次高,呈现良好态势。

学院2007级毕业生中,有1名学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读研,1名同学考研顺利通过至中国人民大学读研;6名同学分别被美国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等国外知名高校录取;其余21位同学顺利就业。学院2008级毕业生中,5名学生读研,13名同学去美国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等国外知名高校深造;就业统计率为100%,分别有同学签约至中央电视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香港华瑞国际、瑞士维京等知名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