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部分教师对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也不够端正。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教师的需求,培训应分层次进行。

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宋光琼

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首先,培训作为开发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实施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培训无疑是关键环节。因此,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培训给教师搭建了互相沟通的平台,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碰撞智慧,探讨、总结、提炼教学层面取得的实践经验,无论是问题的广度,还是思考的深度,都超越了本学校的范围,可谓获益匪浅。广大教师经过“头脑风暴”的洗礼,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视野更加开阔,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一、教师培训的正面效益显而易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总量可观,但机会不均,城乡差距明显,比例失衡

以笔者参加的几期培训班为例,来自城市的教师往往占了80%以上,而县以下乡镇学校前来培训的寥寥无几。农村学校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水平,都无法与城市学校比肩,加之培训这一块严重缺失,这对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比例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或相对紧缺,“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人甚至身兼数职,难以脱身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大多规模较小,即使按培训经费从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5%的比例予以列支,也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二)培训方法与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培训内容有时针对性不强,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在实施培训时,组织者征求学员意见少,凭主观臆想多。全员大一统的定位目标,很难使各层次的教师都学有所获。制订培训计划,没有做到从教育理论、教学论和教材教法三个层面的培训内容中进行优选组合,缺少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长此以往,一些教师对培训开始产生了厌倦心理,出现了“培训疲劳”的现象。“听专家报告时激动,看名校管理时感动,写培训总结时心动,回校后原地不动”,这可以说是一部分人参加培训的真实写照。形成这种尴尬局面,正是缘于一些培训机构对教师真实需求的忽视,因而导致培训的低效也在所难免。

(三)教师培训缺乏必要的评估与督导,培训的制度化建设明显落后,教师参不参加培训(除继续教育培训外),尚无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

有无培训记录、培训的效果如何,对教师职称晋级、年终考核等几乎没有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对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也不够端正。他们私下里认为,抓教育教学质量是硬任务,而参加培训学习是“软”指标,况且培训中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还一时难以“消化”。抱着这种态度来参加培训,他们往往无法静心学习,缺乏自律,这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培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缺口较大

有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虽号称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培训经费,但并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有画饼充饥之嫌。办个培训班需层层签字,陈述理由,几番折腾下来,即使有一腔热血的人也难免心灰意冷,偃旗息鼓。于是,所谓数十万、上百万的培训经费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此外,部分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教师培训机构教学设施滞后,多媒体设备配置不齐,教室及课桌椅陈旧简陋,加之培训人员队伍本身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与他们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不完全相适应。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不断扩大农村教师培训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农村教师培训的规格,努力减轻农村教师培训的负担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全局,最大限度地落实向农村倾斜的政策,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高层次培训难以覆盖到农村的难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均衡发展。凡在本地举办的培训班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培训班,应尽可能吸收农村教师前来参加,让他们不出远门,就能“零距离”感受名师、名家的风采,享受教育改革与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同时,逐步加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高级研修班的比例,使每所农村中小学至少有1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或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每所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的主要学科至少有1名教师参加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从而形成规模适度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各地应充分利用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班主任、教师参加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全部实施免费培训,这对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改进、创新培训模式,日臻丰富完善培训内容,全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遵循本地培训为主、外地培训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校本培训与进修培训、理论辅导与实践操作、专家授课与自学交流、网络培训与文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针对不同教师的需求,培训应分层次进行。对普通中小学教师,我们要继续加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认真挑选专家培训团队,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支撑,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员培训向纵深发展,从育德能力领域、教学能力领域和教育科研能力领域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对各级骨干教师要加大以学科为主的专业化培训,把焦点集中在有效教师行为、有效课堂效果、有效师生互动、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可采取高级访问学者、挂职研修等形式进行研究型培养;对地市级骨干教师采取课堂诊断、同伴研修、同课异构等形式进行研修培养。这样分层次、分学科、分级别进行培训,方能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在设计培训内容时,要根据培训的层次和类型,以满足教师需求和问题解决为本位,科学合理地来制订,尽量避免培训内容大同小异,交叉重复,增强新颖性、灵活性、连贯性,以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逐步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考核方案,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形成包括培训前、培训中与培训后一体化的评估体系

培训前所进行的决策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目标、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内容的规划、培训团队的结构与水平、培训时间与场地的安排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中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过程而开展的,其用意在于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完善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过程的有效性。培训后所进行的结果性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内容有效度、学员满意度,学员吸收度、理解度,教师接受培训后的应用情况、能力与成效,个人成果和组织成果。概括起来,就是培训目标切合实际,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培训方式恰当有效,组织工作完整有序,培训效果得到保证。此外,各中小学要建立起教师培训档案,健全完善培训学分登记制度,改变过去只记录课时学分的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把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参与培训学习、外出教育考察、专题研讨及公开发表论文、专著等都纳入学分制管理范畴,并将他们的培训时间和学习成效记入培训档案,与职称晋级、职务晋升、年终考核挂钩。抓好上述工作,能同时发挥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学校的合力作用,势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大培训投入,整合培训资源,推动教育培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培训教师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后,各地在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的基础上,都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重要地位,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为此,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并纳入当年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挖掘和开发各种优质培训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支持和服务,努力实现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和水平。此外,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也应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地市级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更应引起重视。国家级培训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省级培训也只是起到了引领作用,大量的日常培训都要靠地市级和县级培训机构承担。为此,建议各地政府应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用于加强地市级和县级教育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上。同时,要建设相对稳定的、熟悉培训业务的师资队伍,并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和培训机制创新。根据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培训、教研、电教、电大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资源,实行统筹管理,发挥一体化效益,使之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