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9月,《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4月,钢琴系教改项目《钢琴教学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获陕西省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陕西省新年音乐会、黄陵祭祖大典等任务的承担,加之校内音乐会的经常

三、“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一)专业结构调整

1.建设特色专业点

2007年11月,经申报评选,我院作曲与作曲理论专业被批准为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设置新专业

经过详细调研和数年准备,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方向的设置构建于2007年底完成,并于2008年开始进行了第一届本科生招生工作,共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生20名。

3.恢复指挥专业

2005年我院著名指挥教授刘大冬教授去世后,指挥专业教学一度无法正常开展。2008年学院聘请我国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教授为客座教授后,该专业恢复招生并开始正常本科教学。

4.效果分析

我院专业设置特点:因专业方向的特殊性,使我院长期以来专业设置的传统性特征较为明显。因传统性文化和教育行业人才市场日趋饱和,使我院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就业压力日趋明显。由于对社会新兴行业发展的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不足,在新专业设置和建设上步伐较小,跨学科专业建设不足。

新专业如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方向的设置比较能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专业建设的方向:教育部“质量工程”对专业建设明确提出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因此我院专业建设中,传统专业强化品牌建设,注重专业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关系的协调;立足传统专业的教学优势,按照社会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融合交叉学科,构建新型专业,培养市场需要的新型音乐文化人才,是我院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必由之路。诸如在第三产业发展中而产生的文化服务和文化公司管理人才,社区群众文化人才等。

(二)课程、教材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

2007年5月,民乐系《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演唱系《美声教学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同年9月,《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5月,音乐学系《音乐美学理论课》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上述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已全部开通。

2009年3月,学院启动院级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经各系申报,来自8个专业方向的9门优质课程进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2.特色课程建设

2007年,在继续加强“长安古乐概论课”和“现代作曲和声课”等特色课程建设的同时,共有7门课程进入课程建设规划。

2008年底,在对现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的过程中,经各学科专业方向对现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确定了具有学科特点突出、地域特色明显的24门课程为特色课程,结合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进入特色课程建设规划,并于2009年9月以限定性选修课的性质进入本科培养计划开始实施。

3.教材建设

2007年,列入教材建设规划中的项目共18项,其中已正式出版5项,校内印刷正在试用的3项,已进入编写后期的5项。

为了加强教材建设,2008年12月18日制定下发了《西安音乐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从机构职能、教材建设、教材选用、教材评审、教材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以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为基础的教材建设规划正在形成,为教材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4.效果分析

“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和“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对课程和教材建设的要求。我院在这一建设工作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学科研究和教改研究的基础、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学科研究的基本载体这一重要的规律,因此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比较迟缓,精品课程绝对数量少,专业分布严重不平衡。

由于认识问题和政策保障不到位,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多地被认为是荣誉性的建设,从而忽视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期性,使精品课程建设在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培养特色的凝聚、教改和科研成果的体现、教学示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作用的认识不够,造成我院课程建设中出现注重传统课程建设、忽视网络课程建设的偏颇,使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多渠道学习的条件不足。

特别是由于教学经费和办学成本的制约、对课程体系建设科学性研究不足和对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架中必修课比重绝对化,选修课严重不足,必修课的能力教育和选修课的素质教育严重失衡,同专业方向学生综合素质千人一面的畸形特征十分明显。

课程建设的方向: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以特色优质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和经费为保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实事求是的调研基础上制定课程建设和与之相结合的教材建设规划,构建科学、平衡、动态、开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体系,是我院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方向。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教改项目建设

2007年底,声乐系《歌剧素材教学对学生提高的功能性研究》、舞蹈系《舞剧创作实践和教学研究》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

2008年下半年,我院音教系基础理论教研室承担的教育厅第三批高教教改项目《音乐教育学概论》完成项目验收。

2009年4月,钢琴系教改项目《钢琴教学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获陕西省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7年以来,以音教、声乐、钢琴等专业学生“单选制”、师生“双选制”的教改实践继续推进;视唱练耳分级教学的教改实践渐已成熟,作曲专业学生作曲理论小班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2.实验室建设

在2004至2007年已完成的七项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完成了2007至2010年学院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规划。2007年以来,借助中陕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先后完成了“民族乐器改革创新实验室”“音乐表演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西北各民族乐种生态分析实验室”等三项建设。

2009年,学院已启动“赵季平音乐工作室”“歌剧艺术中心”等两项实验室建设工程。

3.建立以各种类型、层次的比赛形式为激励机制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

2007年以来,在坚持原有效果良好的学生专业比赛模式的同时,推广建立了以各种类型、层次的比赛形式为激励机制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并规范的各专业方向各类专业比赛共十种十五项,并坚持了工作的常态开展。

2008年8月,成功承办了“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

4.艺术实践教学

合奏课教学和以音乐会为主要形式的院内外艺术实践是我院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学院原有的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民族乐团、秦筝艺术团、“春之声”合唱团等五大艺术实践团体,是学生专业实践性学习和艺术实践的重要平台。2008年以来,第二交响乐团、声乐系合唱团、舞蹈艺术团的相继成立,是这一平台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陕西省新年音乐会、黄陵祭祖大典等任务的承担,加之校内音乐会的经常性举办,形成了学生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扩大实践性教学的覆盖面和比重,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性教学学习和艺术实践,2007年开始,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加大了室内乐课程的建设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2008年年底开始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合奏课授课时间由原周6节增加到周8节,有效地扩大了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

5.教学基地建设

结合学科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榆林陕北民歌创作采风基地、陕南民间音乐采风基地,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6.效果分析

成绩与不足: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艺术实践,是我院长期坚持的教学和培养传统。实践教学和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多样性,是这一传统的重要特点。特别是表演专业和非表演专业技能性课程教学,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和突出。但是,在各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比例不平衡,实践性教学成果和方法的研究积累不够,实践性教学的学生覆盖面偏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艺术实践中,各专业学生艺术实践不平衡,学生自助艺术实践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艺术实践经费支持力度不足,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的结合度不高,基地建设不完善等,是我院艺术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努力方向: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意义,把规范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把多层次的院内实践和多形式的院外实践相结合,立足西北民族文化区域,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总结已有成果,整合优质资源,努力建设不同性质专业的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教学团队建设

2007年9月,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8年9月,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团队建设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2.教学名师

目前,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名:史晓眉教授(第一届),韩兰魁教授(第二届),周玲教授(第四届)。

3.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及内外联合的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07年以来学院先后将4名青年教师派往法、德、俄等国进行专业进修。2008年10月23日,学院与意大利佩鲁贾音乐学院签订教师培训合作协议,并已派出4名青年教师赴意进修。2009年4月28日,学院与香港中乐团签署协议联合开办“乐队学院”,并已开始了赴中乐团进修教师的遴选工作。2009年4月,学院派出两名青年教师赴法国巴黎艺术中心进修一年。

2008年11月7日,“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在我院成立。除进行大量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外,该中心所聘的5位资深学术顾问、16名专职研究员、7名兼职研究员、11名外聘客座研究员,也成为学院教师学术思想传播、科研意识培养、专业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2005年以来,学院先后建立专家工作室8个,长期聘请国际著名专家教授4名,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人。

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12月18日,学院制定了《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专业评估考核实施办法》,并聘请10位离退休教授组成考核小组,分批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考核。目前,第一批考核工作已准备就绪。

4.效果分析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和不足: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缘等结构失衡是我院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走出去、请进来是我院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长期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学院人才引进政策的缺失,加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期建设规划,培养方式单一,造成我院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严重不足,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相对滞后。特别是教师只承担教学不参与教改的畸形工作状态,不仅使教师逐渐丧失了应有的科研和教改意识,更使教师失去了自主学习、自我培养的有效方式。

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师资队伍,是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的核心人力资源,是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和推动者。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当务之急,以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科研和教改意识的培养为突破口,建立教师培养和教师评价的新机制、新标准,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教学评估与质量监督

1.教学督导

为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学院每年进行两次教师授课学生评议调查工作。2007年上半年,针对专业小课教学,各教学单位建立并实施了教师授课“师生双签单”制度。

2009年5月,在青年教师专业考核专家组的基础上,学院成立教学督导队伍,制定《西安音乐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对全院所有教师和课程实行常态教学督导检查。

2.教风学风建设

2008年10月,在学院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针对问题突出的教风学风问题,学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同时加强了学生考试、学院招生、毕业生资格审核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努力改善教风学风。

3.效果分析

问题分析:对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教学质量监控有效方式方法的探索不够,对教学督导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完善,是造成我院教学培养标准执行不力、教学管理制度不能落实、教风学风问题较为严重、教学效果不良的重要原因。

解决思路:充分认识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作用,发挥教学督导的监督作用,把制度实施和管理落实看成是学风教风的养成过程,制定科学、规范、实际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教学评估和质量监督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发挥院、系、学生、社会等多渠道、多方面评价监督的综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