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的对策

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的对策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年后,我校科技实力将得到有效提高,可以不再依靠“压力”来推动其发展。为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科研财务改革必须先行。事实上,在我校首轮团队建设中,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已脱颖而出,并已成长为我校科研的中坚力量。

四、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的对策

我校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必须尽快实现我校科研的跨越式发展。通过调研,进而理性思考,我们现就如何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提出了以下若干对策,供商榷探讨之用。

(一)修正科研考核机制

1.实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由于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差异性,我们必须建立分类指导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具体可分为三类,即:基础课类(包括英语、大学语文、美术、数学、物理、体育,以及两课教师);人文艺术科类(包括管理学院、设计学院的专业学科,以及外传学院的传媒类专业);工科类等。

对于工科类教师,要实施相对严格的科研绩效考核,这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对于人文艺术类教师,则可采取相对宽松的科研积分要求;而对于基础课类的纯教学型教师,可以取消上岗时对科研积分的要求,让他们专心教学,争当名师。当然,学校必须强化教学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给予这些教师较多的教学任务和压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明的是,取消部分教学型教师的科研积分要求,并不代表可以放任这些教师的科研工作。我们可以在职称评定上,提高对这部分教师的科研要求,并通过此来规范他们的科研工作。

2.调整考核周期及年限

我校现行的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在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却也带给学校教师较大的科研压力。对于有着较高科研追求理想的我校而言,实施相对严格的科研考核制度,仍然是相当必要的。

现代社会,任何职业工作者都会遭受工作压力。所以,我校教师要学会在科研压力中生存。当然,学校的绩效考核也可以适当地考虑予以调整,从而舒缓教师们的科研压力。就目前形势而言,似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调整:

其一,“绥晋”政策。从今开始的三年里,维持现有的绩效考核周期和年限不变,即一年一考核。待三年结束后,考核周期可由一年变为三年。其有利之处在于:可以采用“科研施压”的方式,来增强我校科技发展的积淀和基础。三年后,我校科技实力将得到有效提高,可以不再依靠“压力”来推动其发展。同时,教师们的科研基础变扎实了,就会比较容易地获取科技项目。尝到了科研成功的甜头,他们就会自觉地从“要我做科研”转变成“我要做科研”。

其二,“鸵鸟”政策。即变考核年限为两年一次,但考核周期依旧为一年。具体做法是:教师年前聘岗时,以前两年的科研绩效的平均值,来决定其本年度被评定为几岗。其做法的可取之处在于,能较好地缓解教师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紧张不安和焦虑感。弊端在于,现阶段是否会对学校科研的整体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存有一定的危险性。

3.调整科研奖励的种类和比例

我校现行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呈“重成果,轻项目”的奇特现象。比如,一个省级项目(理工科)到位经费1万元,科研计分为10分。一个厅局级项目,甚至只计8分;而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却计10分。显然,这有欠合理性。论文、专利等应该是科研项目的衍生品。如果不是,那这样的论文有胡编滥造的嫌疑。为促进学校科技质量的提升,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强化项目及经费的奖励,弱化论文奖励。

(二)变通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科研财务制度

为提升我校科技综合实力,科研财务改革必须先行。简化科研财务立项及报销手续;对横向经费管理实施灵活变通的宽松政策。

这就要求:财务处设立专业的项目财务会计岗位,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的到账、建账、经费本发放、报账、销账、审计等业务。在这过程中,科技处不再介入科研经费的管理,只起到辅助项目财会人员工作的作用。科技处人员专心、静心、耐心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以及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经费报销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拥有独立的报销签批权。实施经费预算报销制,项目负责人对预算表负责。对于横向项目,其各种费用(如劳务费、协作咨询费等)的提取,有必要给予项目负责人更多的自主权。

(三)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我校地处咸阳,很难吸引高质量、高学历的教师。我校这些年来,在引进或培养博士学历教师上的工作,不尽如人意。我校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学位层次不高,缺少有才能、有魄力、具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术人才,特别是有能力获准科研项目的人会是少之又少。这种窘况的存在使得我校科研工作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因此,加大人才引进或自行培养力度,破解“人才”难题,将直接关系到我校科研未来的发展趋势。

2.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

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人才孵化器”作用。事实上,在我校首轮团队建设中,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已脱颖而出,并已成长为我校科研的中坚力量。我们提倡:在团队人员的组成上,要实现学科交叉、学院渗透、多吸收青年教师,甚至语言类等基础课教师参加,帮助他们在科研工作上尽快成长。

(四)完善科研事务工作

1.改进项目申报流程和方式

我们要加强项目的内部筛选,以及形式审查,提高项目申请书的质量,提高命中率;广开渠道,多方联系,与上级部门、兄弟高校同行等加强交流与协作;不定期聘请有关国内外科技专家、管理能手来校以开培训会、报告会等方式进行指导,帮助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少走弯路。

2.树立服务意识,校科技管理部门要做到以教师为本

要认真做好科技处网页维护,及时发布科技信息,提供各类项目的申报指南及相关软件,认真组织项目人员申报和争取各类项目;及时在全校召开各种科研工作总结会、汇报会,以及讨论会,实现科研信息的上通下达,起到总结经验,互相交流的目的。

(五)优化科研环境,推进校内外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和风尚

学校要积极开展同国内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学术团体的交流和科研协作,作为充实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如下:

1.举办或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业内专家来校做科技报告等。校科技处将登记备案,作为年底学院科研绩效考核的指标依据。

2.举办各种校内学术沙龙或专题研讨,让学校教师可自由探讨,从而活跃学术思想,拓宽知识视野,促进广大教师业务素质提高。

3.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促进学术互动。科研充分发挥轻工专业特色和优势,接收国外进修生、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逐步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

作者:张美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