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在巴西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在巴西软实力的提升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巴政治、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在巴西软实力提升的基础硬实力是软实力发展的基石。中巴高层的良性互动为中巴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巴两国在政治、经贸方面的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巴关系已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的典范。中国在巴西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一,外交磋商对话机制的建立。2007年11月29日,中巴两国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
中国在巴西软实力的提升_跨越与转型:国际商务视野下的华侨华人与华商

(一)中巴政治、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在巴西软实力提升的基础

硬实力是软实力发展的基石。离开硬实力的依托来发展软实力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在巴西软实力的建设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巴政治关系、经贸关系的稳健发展作为基础。

中巴两国自1974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加强政治交往,特别是1993年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中巴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增强,两国关系开始步入平稳发展期。进入21世纪,中巴高层交往更加密切频繁。2004年,两国元首实现了同一年度内的成功互访,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里程碑性事件,极大地提升了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双边关系快速发展。2011年4月新当选不久的巴西总统迪尔玛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签署了包括《中巴联合公报》在内的22项合作文件,凸显双方推动互利合作、夯实战略伙伴关系的强烈意愿。中巴高层的良性互动为中巴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金砖四国成员国,中巴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密切配合,成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两支重要力量。在经贸领域,21世纪以来中巴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根据巴西发展、工业和对外贸易部的统计数据,200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41亿美元,2005年突破1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亿美元,2008年突破300亿美元,2010年突破500亿美元。[2]其中,2009年巴西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家,巴西则超过印度成为中国第九大进口来源国。

中巴两国在政治、经贸方面的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巴关系已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的典范。

(二)中国在巴西软实力提升的主要表现

在政治交往、经贸合作密切的同时,为了克服地理阻隔、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带来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深化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在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加强与巴西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中国在巴西的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中国在巴西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

第一,外交磋商对话机制的建立。

1985年中巴两国外交部建立了高级官员定期磋商制度,1986年开始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到2007年两国已举行了14次双边政治磋商。此外,2007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战略对话机制。2007年11月29日,中巴两国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通报了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并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进一步扩大了两国在有关问题上的广泛共识。[3]外交磋商对话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中巴两国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制度建设的成熟度和两国的互信度,促进中巴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协商和合作。

第二,文化、教育交流的频繁。

1985年中巴双方签署了《文化和教育合作协定》,并先后制订了3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两国政府还合作组建了“文化合作混合委员会”,迄今已举行过4次会议。1999年和2000年两国文化部长实现了互访。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访问巴西之际所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使得中拉在“文化上密切交流,成为不同文明积极对话的典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从中得到更多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理解,共同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增光添彩”。[4]此外,在中巴双方2009年签署的《中巴进一步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2010年签署的《中巴两国政府2010年至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和2011年签署的《中巴联合公报》中都表示要加强中巴两国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推动两国社会各界参与双边文化交流、拓展交流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在中巴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特别是1993年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以来,双方多次派出政府文化代表团互访。中国目前已派出了40多个文艺、体育、教育、学术团等访问巴西,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民众能够亲眼目睹中国的武术、杂技、京剧、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魅力。此外,中国已在巴西举办过故宫藏品展、世界遗产在中国、中国皮影戏展、汉字展、少林武术、《云南印象》、中国高等教育展、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等。另外,中国教育部每年向巴西提供奖学金名额,并且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巴西利亚大学、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和南大河州联邦大学成立了4所孔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分别设有巴西研究中心和巴西文化中心。与此同时,巴西也派出了40多个文化、体育和艺术团访问中国。2004年巴西大型文化艺术展“亚马逊——原生传统展”在北京故宫展出,这是故宫博物院至2004年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最隆重的外国展览,当时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专程到故宫为该展览揭幕。2004年8月,“走进中国——巴西国家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展出,这是两国建交30年来巴西在中国的首次国家展。此外,自2009年以来巴西桑坦德银行组织了巴西高校精英中国行(Top China)以及中国高校精英巴西行(Top Brazil)项目,加强中巴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巴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已从过去完全由国家负担经费,逐步出现部分由国家负担、部分由企业、商家或民间团体负责的“官民结合”的趋势,扩大了交流机会。文化、教育交流成为中巴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桥梁。

第三,环保、生物能源等非传统领域的交流增强。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巴都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同时也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急需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巴在环保领域、生物能源等问题上携手合作,加强交流。1996年11月在李鹏总理访问巴西之际,中巴两国签署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共同议程》。2004年11月,中国和巴西签署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备忘录,随后中国派出了中国科技部工程技术代表赴巴西进行技术考察。2010年中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巴两国政府2010年至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该计划声明“两国将就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国际问题开展深入对话”,“合作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和生物能)”,“加强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合作并发展伙伴关系”,“双方商定将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纳米技术、农业科学作为未来优先合作领域。”[5]2011年在巴西总统迪尔玛访华之际,中巴双方发表了《中巴联合公报》,双方表示“进一步深化在石油贸易及融资、油气勘探开发、电力、能源装备、和平利用核能以及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以深化双方在环境领域及绿色经济项目方面的合作”。[6]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可再生能源约占巴西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45.3%,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约占其能源供应总量的13%,发展中国家为6%。其中,可再生能源从甘蔗中提取的乙醇占巴西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17.9%[7],此外,生物柴油是巴西应用最广泛的另一种生物燃料。中巴科研机构、大学等在中巴高委会框架下开始加强在生物能源、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双方科研力量。目前,中国的清华大学、广西农科院、中国热带农业研究院与巴西的里约联邦大学、巴西农业研究院以及其他巴西研究机构在生物燃料、生物技术、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已起步。其中,2009年1月清华大学和里约联邦大学成立了中国-巴西气候变化和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该中心将作为中巴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的桥梁,开展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该中心于2010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主办了首届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研讨会。此外,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巴西排名第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巴两国存在广泛共识,合作密切。例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巴、印三国坚持《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样的立场为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做出了贡献。

中巴在环保、生物能源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正如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若泽·莫塔所讲,“中国和巴西都是生物多样化丰富的发展中大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我们都需要使用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两国可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携手合作,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8]

第四,中国发展模式的吸引力。

中巴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发展历程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历史上都遭受过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探索现代化道路,都有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和实现民族复兴、建立大国的强烈愿望,都为金砖四国成员国,是建立多极世界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但是,两国在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模式和产生的结果差别很大。巴西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不仅经济发展大起大落,政治也不稳,军人政权和文人政权交替,同时还伴随着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社会治安恶化等社会问题。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渐进式改革,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注重改善民生,坚持经济增长、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中国的和平崛起被外国学者们誉为“中国发展模式”或“北京共识”。

中国发展模式引起人们的积极探讨,激发了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以开放市场、财政紧缩和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华盛顿共识”在巴西等拉美国家试验失败以后。中国的发展没有照抄照搬“华盛顿共识”,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渐进式改革道路,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政治的稳健变革,从而为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超越经典现代化理论和“华盛顿共识”的新路径。对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巴西来说,中国发展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吸引力,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减贫、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巴西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巴西总统卢拉很欣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和社会成就,多次强调“要发现中国的价值”,并制定“中国议程”。[9]

第五,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总体实力(即“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旗帜和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中巴经贸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论调在西方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在巴西也存在。中国在外交、文化等领域与巴西频繁交流、合作,向巴西展现中国的和谐外交政策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加了中国在巴西等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近年多次民调显示,拉美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度已与美、日、法、西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级别。[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