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的研究情况

国内的研究情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由免费教育到缴费上学,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对学生的求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②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受教育者。③当学费水平为3000元时,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无显著差异。他们结合山东省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承受能力,参考并轨后本专科教育的收费标准,设计了4种收费标准供学生选择,即每生每年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4000元、4000元以上。

(二)国内的研究情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尝试招收单位委托培养学生和自费学生,90年代探索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双轨收费制度,到90年代末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自费上学。我国高等教育由免费教育到缴费上学,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对学生的求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997年,夏天阳等人对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的大学生就收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谈及高校收费的承受力时,对“生均教育成本在10000元时,学生能承担多少”问题上,回答能承受的有15人,占总数的1.53%;能承受5000~10000元之间的学生有43人,占总数的4.68%;能承受3000~5000元之间的有126人,占总数的13.76%;承受2000~3000元之间的有207人,占22.55%;能承受1000~2000元之间的有229人,占24.07%。这表明上海大学生对高校的收费制度已普遍接受,且约有40.99%的学生可以承受2000~10000元之间的学费额。这与上海作为我国的商业大都市,经济比较发达,人们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密切相关[22]

1999年11月,李永生在安徽省合肥市对高三毕业班家长的高等教育费用承受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可承受高等教育费用的能力在不同职业人员中呈现较大的差距。农民为1462.5元,下岗工人为1000元,公务员为1983.3元,工人为2244元,科研人员为5000元,个体户为2000元,教师为2957.1元,金融部门工作人员为3500元,平均为2518.3元[23]。1999年12月,李文利、闵维方等人对北京地区普通本专科、高职和民办学校的在校生进行付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①随着学费水平的提高,受教育者表示放弃上学的可能性提高,付费意愿将降低。②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受教育者。③当学费水平为3000元时,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无显著差异。当学费水平达到4000元时,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当学费水平在4000~6000元区间时,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者付费意愿的差距,没有随着学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当学费水平超过6000元时,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的付费意愿的差距,随着学费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大[24]

1999年,张维军、王忠山和魏汝会等人围绕着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收费教育的态度、收费标准、收费实行时间、收费后培养单位应采取的措施等主题对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他们结合山东省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承受能力,参考并轨后本专科教育的收费标准,设计了4种收费标准供学生选择,即每生每年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4000元、4000元以上。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第一种收费标准较为合适的有352人,占总数的57.33%;认为第二种标准比较合适的有163人,占26.55%;4.89%的学生选择了第三种标准,只有1.30%的学生选择第四种标准,还有9.93%的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回答。这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收费标准不要太高[25]。并且,学生对收费标准的选择与学生的年龄、经历、家庭及个人的经济状况和就读的学校、专业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有很密切的关系。

2010年,姚进凤和李志德等人对我国中部地区某县的高三年级学生进行升学意愿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都希望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在被问及高校收费对其升学意愿有没有影响时,有53.6%的学生认为高校收费会非常大或比较大地影响其升大学的动机强度,45.3%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其择校,37.9%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其择专业,42.3%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其择就学地域[26]。而且,女生在升大学的动机强度、择校和择专业方面比男生更容易受高校收费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学生家庭年收入的增加,高校收费对其升大学动机强度的影响力相应地降低;家庭生活水平在当地所处的位置越低和家庭非劳动力人数越多,高校收费对其升大学动机强度的影响力也相应地越大。

【注释】

[1]《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EB/OL],人民网,(2003-06-23),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3/1932049.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J],第159页,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3年第3号。

[3]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当代汉语词典》[M],第45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4]〔日〕藤田英典著,张琼华、许敏译:《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第191-18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探讨》[J],第78页,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

[6]姚利民、肖贻杰:《高校应提高教育服务质量》[J],第64页,载《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7期。

[7]柴效武著:《高校学费制度研究》[M],第258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8]《国台办:台湾高校首次来大陆招生总体情况良好》[EB/OL],(2011-06-15),http://tw.people.com.cn/GB/14810/14905251.html。

[9]载《南方日报》,1998年7月3日,转引自柴效武著:《高校学费制度研究》[M],第265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0]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当代汉语词典》[M],第534页,中华书局,2009年。

[11]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第33页,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2]赵叶珠、钱兰英:《九十年代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J],第13页,载《青年研究》,1999年第4期。

[13]《为何八成学子不满意高等教育质量》[EB/OL],(2001-04-04),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1-04//04/content_5027457.htm。

[14]《为何八成学子不满意高等教育质量》[EB/OL],(2001-04-04),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1-04/04/content_5027457.htm。

[15]傅真放:《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第12页,载《高教论坛》,2004年第5期。

[16]《从学生角度看大学: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EB/OL],(2006-05-31),http://edu.people.com.cn/GB/4419819.html。

[17]洪彩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D],第220-221页,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8]赵锦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专业承诺——一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第5页,载《科技和产业》,2007年第6期。

[19]樊明成:《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第44页,载《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10期。

[20]洪彩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D],第162页,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1]转引自李志德、沈红:《美国高校收费对学生就学的影响——兼论我国高校收费及学生资助》,第108页,载《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4期。

[22]夏天阳:《关于上海高校大学生收费的调查报告》[J],第35页,载《青年研究》,1997年第7期。

[23]李永生:《个人该分担多少高等教育成本》[J],第29页,载《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8期。

[24]李文利、闵维方:《高校在校生私人教育支出及付费意愿研究》[J],第46页,载《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5]张维军、王忠山、魏汝会:《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收费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第70页,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第6期。

[26]姚进凤、李志德:《高校收费对农村学生升学意愿的影响》[J],第54页,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3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