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研究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利益与需要协调发展,尊重彼此、交流情感的这样一种状态和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提高,他们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平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乐于交往,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研究

张 群

摘 要:人际关系困惑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着眼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阐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的成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对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与大学生有关的一切人际联系[1]。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利益与需要协调发展,尊重彼此、交流情感的这样一种状态和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中,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了的诸多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对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大学期间,他们仍沉浸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正在进行着独立走入社会生活前的最后准备。因此,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更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并且趋向功利化。现在许多大学生缺乏交往的主动性,有的人甚至将享受孤独作为了一种时尚,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缺少交流的实践和经验,不少大学生出现交往困难的困境,面对人际交往常常感到紧张害怕,回避同学,躲避交谈。同时,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性,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受到推崇,这种交往,寓含着市场经济交换中“代价——报酬原则”(又称利益交换原则)基础上的互惠原则,体现为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大学生交往的互助、功利性;许多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人际交往,特别是有直接的物质帮助的交往对象。

3.网络的出现,使人际关系变得冷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与人交往,忽视了现实的群体关系。比如,有许多大学生感到寂寞、空虚,就到网上冲浪,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同外部世界的沟通联系很少,他们用虚拟交往替代了现实的面对面的交往,这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使人的心灵上产生隔阂,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4.理想中与现实中交往理念的差异。随着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提高,他们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平等。然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因素,尤其是物质生活贫富的差别上。例如,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那些生活优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富有家庭的学生依仗父母有钱、有权往往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而经济上拮据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自卑、内向等心理。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家庭因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误区。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缺乏交往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们缺乏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他们容易走向极端。

社会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冷漠以及拜金主义的倾向,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交往观。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物欲的满足上。另外,日新月异的网络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例如,有些学生对现实的人际关系不知所措,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弱化和人际关系淡化。

(二)主观因素

个性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都不同,就导致了大学生性格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交往认知有误。大学时期是一个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从成长到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还难以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也难对人际关系作出正确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比如,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和他人,难免产生嫉恨、冲动、暴怒等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三、和谐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意义

当大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增强打交道的能力,也是当代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一)它是现代人才观的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也非常注重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将其作为选拔各级管理者的重要标准之一。相反地,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反馈信息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出现过因人际交往障碍、缺乏交往经验而苦恼的状况。显然,一个不勇于开放心扉、不善于交际的人,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不能通过人际交往获取和占有信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了现代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营造良好人格形成环境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践表明,个人的潜能在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相互关心的氛围中会得到有效激发,相反,在一个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认识分歧、相互冲突的环境里,人在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压抑感,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身心也会受到损伤(这种情形,这也是部分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2]。另外,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的价值导向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3]。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谦和、分享、合作等品质,不会理解、宽容和原谅别人,容易出现交往问题。在大学生中,一部分是性格内向、孤僻等个性方面的原因,另有一部分大学生却是由于他们自命清高,瞧不起人,这样一来,同学自然对他们敬而远之。可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乐于交往,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另外,对于负有“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任务的大学生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是他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远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境地,高效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障。

四、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

大学生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志同道合”、“爱人者,人恒爱之”等俗语、警句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人际关系的形成,客观上会受到邻近性因素、相似性因素、互补性因素、对等性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受着相互尊重原则等规范的制约。因此,大学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须以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勇于开展交往实践为前提,在坚持法制与道德、集体主义原则和平等、互助、真诚、宽容原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上存在的那些有利于交往双方心理接近的因素,努力创造有利于心理接近的条件。在具体的交往中,注重如下几点,往往能达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人际交往不仅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更是为了给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中,首先,教师要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学会交往”确定为人生发展的重要主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欣赏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剖析自己。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尊重这种不同。再次,教师要向大学生系统传授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确影响人际交往的各种因素,明确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等多种认知偏差,帮助学生消除“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非理性的交往观念,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二)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相应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1)寻找共同话题,主动交往。不少人怕交往是因为怕与人谈话,觉得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其实,在社交场合可以使用的话题有很多。当时轰动性的社会新闻、重大的体育赛事、畅销书等公众热门话题,大家了解的概率比较大,所以容易接上话,以避免冷场。从中还能观察和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知识结构乃至个性特征,并可能碰撞出其他新的话题。选择能让对方成为“专家”的话题,既避免了冷场,又增进了知识,还让对方十分有成就感和满足感。(2)学会积极倾听。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他是一个值得你倾听讲话的人,倾听所表现出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无形之中就会增强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3)善用赞美与感谢。应该真诚地认为对方值得赞美,并注意发现对方身上值得赞美的地方,将它表达出来。赞美别人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能太夸张而言过其实。过于夸张的赞美会被视为并非出自真心,甚至别有用心。(4)学会批评与道歉。尽管人人都期望朋友之间能够观点一致,和睦相处,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朋友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矛盾冲突。因此,学会批评和道歉很有必要。

(三)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管理工作

1.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有益的交往空间。

2.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机构。心理辅导机构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找到问题症结,增强调适人际关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0(1):116-121.

[2]贾玉霞.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汪汉荣.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J].经济师,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