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小学儿童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农村小学儿童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及与之相联系的交友问题开始成为国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这一点,将以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孤独感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以四川省邛崃市2所乡镇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四川省邛崃市2所乡镇小学四~六年级2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57份,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23份。小学儿童孤独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而且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年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农村小学儿童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刘 涛 陶 媛

一、问 题 提 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工作者改变了“儿童不会体验孤独感”的观点,认识到孤独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儿童与成人和青少年一样会感到孤独,并开始了对儿童孤独感的研究。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及与之相联系的交友问题开始成为国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虽然对儿童孤独感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以城市儿童为被试,专门针对农村儿童进行的孤独感研究还很匮乏。农村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都还落后于城市,二者的生活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些研究结论是否也适合我国农村儿童还有待商榷。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有近七成的比例,所以,农村儿童是我们非常有必要关注的一个群体。本研究基于这一点,将以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孤独感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四川省邛崃市2所乡镇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位于川西平原,目前经济、教育体制相对城市比较落后,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学生的心理方面都不够重视,于是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考察小学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儿童对自身孤独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改进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二、方  法

(一)被 试

本研究选取四川省邛崃市2所乡镇小学四~六年级2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57份,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23份。包括男生141名,女生82名;四年级学生78人,五年级学生74人,六年级学生71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Asher等于1984年编制的专用于三~六年级学生的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该量表包括16个孤独条目(10项指向孤独,6项指向非孤独)和8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条目(为使被试在回答时放轻松一些)。因子分析表明插入条目与负荷于单一因子上的16个孤独条目无关。

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关系。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 究 结 果

(一)小学儿童孤独的分布特征

如表1、表2所示,男生的孤独分数平均分要高于女生,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小学儿童孤独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而且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年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事后比较,六年级学生跟四年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五年级学生跟四、六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表1 四~六年级小学生孤独分布特征

img32

表2 四~六年级小学生孤独年级差异的事后多重比较(LSD)

img33

(二)不同同伴关系儿童的孤独分数的比较

表3 不同同伴关系儿童孤独分数的比较

img34

表4 不同同伴关系儿童孤独分数的事后多重比较(LSD)

img35

如表3、表4所示,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 ;被拒绝组儿童的孤独感同样与其他组儿童差异显著。但是一般组、矛盾型组和被忽视组儿童的孤独感之间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一)性别对孤独感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表明孤独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女生在孤独感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求男生更为独立、自强,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感,不鼓励他们表露自己的情绪,因此男生一般具有较高的孤独感。女生由于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多体验到被照顾、被呵护,更重视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也得到更多的同伴支持,所以无论是从外显的同伴关系上还是内心情感的宣泄途径方面,都有利于女生降低自己的孤独感体验水平。本研究中男女生在孤独感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村开阔的自然地理环境给予了男女生同等的释放压力、缓解孤独的自然条件;同时农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竞争氛围远远小于城市,这减少了学生由于学习紧张和竞争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相反他们体验到的可能更多是轻松的、自发的游戏。

(二)年级对孤独感的影响

从本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孤独分数的平均分是逐渐在降低的,经过方差分析发现:六年级跟四年级学生的孤独感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五年级学生的孤独感跟四、六年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总的来看,小学生的孤独分数随着年级或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吻合的。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心志越来越成熟,他们在生活中会获得更多的调节自己心理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与同伴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深入化,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有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伙伴,也就是获得了较深厚的友谊。在友谊的支持下,内心的孤独感自然就会有下降。

(三)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接纳性不同的儿童孤独体验是不同的,儿童的孤独感是按“受欢迎儿童—一般型儿童—矛盾型儿童—被忽视型儿童—被拒绝儿童”的顺序递增的,且存在显著差异。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受欢迎儿童孤独分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儿童的孤独分数;被拒绝组儿童的孤独感同样与其他组儿童差异显著,被拒绝组儿童的孤独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但是一般组、矛盾型组和被忽视组儿童的孤独感之间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同伴关系是影响孤独的重要因素,儿童的孤独感与儿童在同伴中受欢迎的程度呈正相关,与儿童在同伴中被拒绝的程度呈负相关。因此,帮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交往技能,建立友善的同伴关系是降低小学生孤独感、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五、结  论

(1)农村小学儿童的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

(2)农村小学儿童孤独感存在年级差异,具体表现在四年级学生孤独感比六年级学生强,且差异显著。

(3)农村中学中,同伴接纳程度不同的儿童孤独体验存在差异的。

(刘 涛 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陶 媛 乐山师范学院心理健康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